第264章 建大厦?

一秒记住

过年了,李天舒在李老的带领下,拜访了一号首长和凌总。李老毫不避讳的把李天舒在苏联的事迹说了一遍,一号首长对此也是保持相对沉默的态度。因为一号首长心中虽然赞同,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便表态。

倒是凌总对于李天舒的做法表示了相当的兴趣,问了李天舒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李天舒也说出了自己的原因,毕竟在这个时候隐瞒凌总也是不明智的选择。他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李家想要对抗华家就必须要有这样的魄力。

这个一号首长和凌总都是笑呵呵的,他们乐意看到李家和华家的对立。李天舒现在实际上已经得到了高层的重视,不过一切都是要看结果的。政治上没有绝对的支持和反对,这个李天舒也是知道的。等到苏联解体之后,恐怕一号首长和凌总更加的对自己刮目相看。

当然这个是建立在整个事情都已经成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李家的倒台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的。即便是一号首长也不行,难不成一号首长会有国家的外汇来填补这个空缺吗?

而且现在华夏的外汇储备并不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天舒要是能够成功,其实就是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这个贡献是非常的大的。但是如果失败了,那么整个李家或许都是遗臭万年,甚至会牵连到整个华夏的声誉。

一号首长看着眼前如此年轻的脸庞,心中也是有些唏嘘,李天舒的敢打敢拼已经给一号首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天舒也是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华夏改革的期望,他认为人民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改革,世界已经越来越小,通讯越来越发达。

后世不是有个地球村的说法嘛?实际上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距离虽然没有变。但是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时间也绝对不会超过三天的。如果在以前那是绝对不敢想象的。所以不进步就要落后挨打,华夏正在面临着一个机遇和挑战。

李天舒对于改革中最大的难题也做出了很多的表示,他觉得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些分子也是自然孕育而生,这个是避免不了的。

即便是在古代,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古代的生活条件拿现在相比还是要落后很多的。只有加大反腐倡廉,抓重点、抓典型至少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政务公开等方法是有效的保持反腐倡廉的最好方法。

改革的初期,这些问题并没有多大,以后会越来越大。巨贪的出现也是因为市场经济下,权力过于集中的一个体现。如果从源头做起,那么至少可以杜绝一半甚至以上的人贪腐,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国家的发展能够更加的上升到一个台阶。

当然凌总他们虽然听进去了,不过在李天舒看来,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天舒也只能适可而止。凌总等人都是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了,他们怎么能够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呢?

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事情想要真正的杜绝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针对这些问题也是想过了很多的办法,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里面。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制定出来的方针政法规也需要那么去执行。

如果不执行呢?只有采取法律的手段,不过官官相护等很多的问题限制了很多的人和事物。大年初二,李老和李天舒在一号首长和凌总那边聊了三个小时之多,也是很罕见的,至少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家正是得宠的时候。

李天舒在这里主要的目的就是拜会一下一号首长和凌总,所以大年初二以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李天舒就开始琢磨一些事情了。

回到家的李天舒立刻打了电话给陆豪等人,让大家过来商量一些事情。李天舒对于超市这一块有一些想法,所以就找他们过来商量一下,毕竟这件事情还是非常的重要的,现在正好还有几天的时间,就开始和他们沟通一下。

天涯海阁包间内,四个人坐在那喝着酒,郭宇航算是真正的加入他们的圈子了。现在过年都不回去了,直接就跟着他们混了……

家族几次电话催他,他都无动于衷,甚至劝服他们家族开始不断的筹集资金,因为郭宇航已经正式接手家族企业,所以在这块还是比较的有权威的,郭宇航和他的父亲沟通之后,他的父亲也是同意了郭宇航的决定。

这不是郭宇航的父亲比较的鲁莽,相反郭宇航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人。他知道在华夏的社会中,做官的永远要比做商人的大一头,现在李家的二少能够看得上自己家的儿子,那是自己家的福气。

虽然说郭家和李家齐名,但是大家都知道,郭家已经有些曰薄西山的感觉,想要重新振作郭家就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人物出现。这个人物现在看来既不是郭宇航也不是郭宇阳等人,而是郭浩。

因为人家已经开始和高层接触,李老的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了,郭家能够及时的和李家捆绑也算是一种机缘了。自己家的产业在人家的眼中算什么?自从知道郭浩等人在香港一下子身家超过自己的时候,郭宇航的父亲有些失落,但是更多的是兴奋。

郭家终于要有一个能够扛起大旗的人物出现了,不管这个人有没有能力,他能够为郭家带来实惠那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郭宇航这一次虽然没有得到整个家族的认同,但是得到了父亲一个派系的认可,这也算是一大重要的收获了。

不过郭宇航的父亲最后也只能说筹集到五亿左右的资金,而且一旦这个资金被抽出之后,整个国家的运营基本上就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当然现在郭宇航在粤东的发展并不是很如意,刘连杰等人可能都比他们手中要富裕一些,但是郭家后面有大树,刘连杰等人没有,这个就是最大的差距。

李天舒道:“我回家想了想,我们现在欠缺的就是做实体的经验,所以我打算把我们的实体企业总部设在京城。这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设在这边的意义比较的重大。不管如何我们以后都是要发展的。这样吧,我认为我们先盖一座集团姓质的大楼。”

陆豪笑着道:“嗯,如果在京城的话,以后我们可就轻松多了,靠家还是挺方便的,二哥,你想得可真是周到啊!”

郭浩也是点点头道:“的确京城这一块我们也是比较的熟悉,办一些事情都是非常的好办的,我觉得二哥的建议比较的可行。”

郭宇航问道:“二哥,那么我盖楼盖多高的啊?十层?还是多少?”

李天舒笑着道:“十层?太低了,或许现在来看正好合适,但是要不了多久我们这个就跟民房差不多了,我的意思是建设一个六十八层的大楼,至少目前来说应该是地标姓建筑了。我认为这个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而且最能够体现我们的实力。”

“丫的,六十八层,这他娘的得多高啊?二哥,咱们是不是太浪费了啊?”陆豪道。

“浪费,我觉得一点都不浪费,你们应该知道我的目标和战略,集团是多样化的,涉及的行业很多,我觉得最终一个六十八层我们绝对是不够的。只不过这是我们先期的几个计划,整个大楼要是建成了的话,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现在就开始规划已经是有些晚了。而且先期的启动资金也不需要多少,等到我们的钱真正的到手之后,那时候我们的底气就更加的足了!”李天舒嘿嘿一笑道。

郭宇航道:“二哥的魄力我算是服了,不过这样的楼,我们要有特点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请国外专业的设计团队,否则的话没有特点我们大楼被淘汰的就快了!”

李天舒心中的想法是,即便是这个大楼啥也不干,到时候就这蹭蹭蹭往上涨的地价也是可以赚的很多的。所以这个地,李天舒觉得自己应该起,说起来现在在京城开发一些地皮的话,以后那可是成倍成倍的往上涨啊。

不过李天舒既然是要做房地产,那就是为了能够调控房产市场,他可不是纯粹的想要弄房地产赚钱,到时候他的集团能够说一句话影响华夏的房地产市场的行情,那么这个就足够了。

李天舒道:“这个想法在我心中由来已久,只不过时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没有想说而已,现在时机已经比较的成熟了,我现在说也没有任何的事情了。所以现在我们要认真的商量一下,这个集团总部建设起来成立的两家公司就是下属的三家集团,一个是关于超市的,一个就是关于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关于通讯行业的。”

郭宇航道:“老大,我们一下子成立这么多的集团,我们需要的员工不在少数啊,首先就是你所说的超市这一块,我们完全没有任何的经验!”

李天舒哈哈一笑,然后摸出一堆纸出来道:“整个超市的流程我都写在这个上面了,你们有空可以去看看!只要按照这个流程就可以了,这个是我看到国外的先进的经验然后总结的一套办卖场的理论,我看可以在京城施行一下你们觉得怎么样?”

郭宇航笑着道:“就是不知道办这个东西赚钱不赚钱,不过我听说国外有一些办这个办的比较大的,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我们华夏的市场有多大,大家都有数,如果真正的可以把华夏的市场份额拿下来的话,恐怕我们就真的变成这方面的巨头了!”

李天舒道:“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这个我早就跟你们说过,我们现在做任何的行业都是赚钱的,因为整个市场就像是一片空白,在这个空白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抢占多少的份额就看我们自己的了。我的目标是争取每个市一家我们的大型超市,另外富有的县级市也有一个。像京城、沪海这些大的城市,我们至少需要十家到二十家。”

李天舒知道,超市的含义不仅仅代表着赚钱,更多的是聚集人气,很多东西并不是看着眼前赚钱就可以的,还要看人气,看品牌。李天舒为什么说越快越好呢?就是因为人们有一种消费习惯,等到国人都认为外国的品牌好的时候,你在开一个大型超市,就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在里面了。

所以市场不仅仅要抢,而且要认真的抢,上规模的抢。只有抢到市场份额才是硬道理,否则的话,抢不到份额,你得亏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是需要勇气和魄力,不过熟知行情的李天舒,只要不胡乱的整,基本上都是赚翻了的。

郭宇航道:“这个卖场我有听说过,实际上就是大型的百货市场,到时候想要买什么东西,超市里都应该是具备的。可是这么大的超市我们要货源,还要进货,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仓库啊,而且很多东西都会坏掉……”

李天舒道:“这个其实不需要我们心,如果什么都要我们来,我们还不疯掉了!你们有空看完我这个计划你们就知道了,我们其实就是相当于出售柜台的意思。他们的货物要进入我们的卖场就要付入场费,比如说快速消费品的话,那么我们的价格自然是需要高一些,再比如一些酒之类的,也是如此。这个就是看定价,可以总结经验。”

郭宇航笑着点点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压力就要小很多了,只要完善的管理整个超市的话,我们自然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其实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买一块地,然后盖一座房子是吧?”

李天舒道:“买地也是可以的,不过越是市中心,越是人多的地方,这里面的生意才能越火爆。我们就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够赚钱,否则的话,我们到时候什么也不赚钱还玩什么啊?”

ps:差两千字后补,今天去外市出差,有空补给大家!

第656章 李天舒的发展思路第821章 杨镇江的态度第440章 引资的难度和必要性第1214章 沉浮(十五)第1055章 攀比(一)第657章 高新技术园区第652章 廖博超的小心思第152章 见首长第509章 小饭店的小冲突第105章 逛街(下)第860章 互喷第891章 人尽其才第185章 兄弟聚第184章 王群女朋友第1159章 前景广阔第625章 省长的担忧第938章 到哪都有熟人第9章 家族会议第1138章 省委态度(四)第479章 调研恒梁县(上)第399章 对话驻京办第907章 李天舒的问责第1240章 南锡风云(四)第966章 纵论改革(二)第218章 身份暴露了第1127章 搞定一个是一个第446章 招商局的重要性第1177章 拆迁工作(上)第1058章 攀比(四)第391章 小玩笑第1028章 投资目的(三)第1293章 新的高度(上)第493章 同学聚会(中)第1265章 赚high了第188章 飞来横福第1026章 投资目的(一)第380章 价高者得第141章 兄弟详谈第270章 不知情第850章 李天舒的态度第625章 省长的担忧第683章 江城国有企业的问题第263章 同心协力第704章 同学聚会第264章 建大厦?第187章 带媳妇看三叔第712章 舒畅第266章 邀请袁刚去东海第789章 激动的胡翠华第259章 遇到个‘贵人’第680章 杨珊和李天舒第306章 要走了第304章 首长南巡第935章 都带走第685章 到京城第663章 财政局长第812章 褚玲倩带了个男朋友第320章 热情的衙门们第484章 巧合重重第180章 沉重与轻松的话题第347章 袁书记要见第1188章 李天雨的缘分(三)第503章 魏旭兵夫妇第764章 去吃饭第1052章 读研(一)第169章 党校开学第881章 刘美华、秦怡第1190章 李天雨的缘分(五)第936章 来得快去的快第547章 解决李天云的麻烦第481章 调研恒梁县(下)第748章 舒梦家第475章 恒梁县的大事第657章 高新技术园区第559章 各有想法第1178章 拆迁工作(中)第1037章 尹家决定(二)第1176章 上访者(下)第369章 高明的态度第299章 群体事件第1046章 投资闽南(二)第184章 王群女朋友第1231章 温故(四)第506章 四兄弟谈心第1151章 深谈(三)第440章 引资的难度和必要性第318章 郭浩请的衙内第420章 常委会(下)第409章 寻求突破口第481章 调研恒梁县(下)第1269章 美国之行(四)第137章 林海乡变化第903章 再临小石头村第792章 庙小妖风大第162章 梧桐找天舒第1253章 常委会上的意外(上)第1204章 沉浮(五)第176章 李天舒的新职务第394章 雷豹的喜事第1034章 人的名树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