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

“大陵河东古莫州,居人小屋如蜗牛。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累累堆山丘。车行沙中如倒拽,风惊沙流失前辙。马蹄半跛牛领穿,三步停鞭五步歇。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人有祷,沙应神。辽东老兵非使臣,何必埋却双行轮。”

——诗人周昂说边塞之苦

这几天,押剌谋克的贴军们都窃窃私语,说着“合作社”的事儿。

“咱们东营的市场有以下几个部分:行省兵、山东猛安谋克、分番更戍军、陕西边将、地方农民、三州灾民和游走商人。行省兵水深,边将戒备森严,咱们没办法做生意,其他部分就需要咱们试试了。眼下分番更戍军粮食、柴禾全都稀缺,但是还有些人力;山东军缺柴禾,军官们还握着大量粮食;地方的农民们也是什么都缺,富于人力;而商人们则从军官手里买来粮食,四处售卖,获取利润。”

这一情况是高俊、何志也走访调查得到的,为了摸清情况,他俩把郭延嗣、潘正拉了起来,走遍了几个村落,得出了这般结论。

原本高俊以为农民们手里应该有不少粮食,但是后来才发现,农民们大都财产极少,手边有点钱都花掉,这和高俊对小农们的印象截然相反,究其原因,还是“物力钱”的原因。

物力钱是金朝四个主要税种(农业税、物力钱、榷税、杂税)之一,起源于王安石变法,应该算是一种财产税,根据农民们财产的多少征收,财产包括且不限制为房屋、银钱、粮食、车船等等,在这种高财产税的影响下,农民们居然很少有什么积攒。

当然,大家肯定都藏了不少应急之资,但是税吏都查不出来的东西,高俊也没抱任何指望。在这种物力钱的限制下,尽管也有富裕农民,但是谁也不会家财外露的。

所以,眼下能指望的还是军队本身,而高俊的计划,是从砍柴开始的。

纥石烈端的“柴禾自给”计划眼下真正的执行人就是何志也,伐木场眼下离不开他,每天都有三十到五十名贴军在这里打柴,一天能打出柴禾两千斤以上,按照三十斤一担计算,每天出产七十担。

按照这个速度,再过几天,过年的柴也砍出来了。

所以,两个人找到潘正,打算扣下一批柴禾,当然,还要和可靠的贴军们说,这是为了增加“福利”。

感叹于这时代的道德水平,潘正直接表示何先生早该这么干了,还用不着给什么福利,七十担柴,何先生可以留下三十担。

何志也吓了一跳,说留这么多会不会露馅?

潘正笑了,说何先生还是太小心,如今谁不会趁机发笔小财,几十担柴也不算什么。

于是乎,三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当天就藏下了十担柴,到其他谋克去卖了。

反正是无本生意,把换来的粮食、布匹低价出售给军营附近出没的商人,全部换成银钱。

各猛安谋克的长官们手里克扣了不少粮饷,正愁没地方销赃,拜托商人们牵线搭桥,历经了五天的折腾之后,高俊终于从遥落河猛安的一位亲管谋克那里买来了五百斤粮食。

这位亲管谋克是这个谋克的勃极烈的儿子,据说因为策论进士屡试不中,才终于答应了他爹做个亲管,虽说考试成绩差了点,克扣军需的本领倒也不差,开战四个月,自己已经藏匿了上千斤粮食。

粮食虽多,保管不容易,虽说眼下大家都吃得饱肚子,但是已经有不少军兵偷偷瞟着粮仓窃窃私语,索性这次卖掉一半,也算是有交代。

五百斤粮食,刚听到的时候高俊很是欢呼雀跃了一下,随即才回过味儿来,所谓五百斤也不过是几麻袋的量,实在没必要太开心。

但是这五天提心吊胆的日子让高俊的贼心又长了不少,潘正当即叫了三四个熟悉的贴军,几个人趁夜把粮食出了库,五十斤一袋,一人背起一两袋,准备卖给分番更戍军们。

分番更戍军的营地位于主营的西北方向,是个两千人的小营地。这里原本就是和平时期一批分番更戍军的营地,东营选址的时候,干脆就选在了这里,省去了不少建设的功夫。这个营地的核心是胡土白堡,也是一座边堡,眼下,这支更戍军的两位猛安都住在这里。

两位猛安的心情都非常差,因为眼下的粮荒相当严重。

从七月起,粮食就有了青黄不接的趋势,但是行省给的粮食却越来越少。但也不能怪行省,实在是两位的假账报的有点多,本来就是万丈悬崖走钢丝,七月末,因为三州退军,临时又从分番更戍军抽调了五千斛粟米,终于把分番更戍军的粮食账簿压垮了。

眼下,分番更戍军两千人,每日需粟米三千七百多升,另有军马四百匹,需大豆四百斤、马料八百束。大豆不足还可以让军士们多割一点茅草顶一下,士兵们吃不饱就是真的吃不饱了,已经下令军士口俸减半,恰巧可以支撑到下一批军粮运来,但是眼下风传西京路转运司上表称转运艰难,下个月军粮乞缓十天,这就要了两位猛安的老命了。

正当两人在胡土白山堡里急的团团转的时候,高俊正在拜见一位亲管谋克阿速立马。

同样是亲管谋克,山东军的和分番更戍军的从衣着上就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这位亲管谋克阿速立马四十来岁,精瘦,留着稀稀拉拉的胡子,眼睛里勉强聚出一点神气,好歹没丢了谋克官的面子。高俊自然没说自己是山东路的贴军,而自称是西京来的商人,想要卖点粮食。

“你们果然肯卖粮?”阿速立马捻着胡子,心里颇为激动,来军营的商人多是收购粮食,还不怎么见卖粮的。但是生活经验告诉他,事出反常必有诈。

“五百斤粮食就在外面,明府可以直接点验。”

阿速立马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听说还有余粮,果然就心里思量起来。眼下军中十分缺粮,军卒每日食粮不足操练之用,果然有粮卖的话,无论是自己留下还是转手卖给他人都算有利可图。想到这儿,阿速立马活络起来,开始安抚高俊,商谈价钱。

女真人出自深山,本来就有囤聚财货、羡慕商人的风气,来到中原后,尽管也高唱“以农为本”,但是女真贵胄经商或者与商人勾结乃是常态。阿速立马上了谈判桌,业务非常熟练地和高俊讨价还价,倒也少了一番惺惺作态让高俊瞎猜。

大概谈了一个小时,到了在外面等候的何志也等人的最高限度,两个人才有说有笑的走了出来,达成了最终协议:粟米价每斤二十文钱,也可以按照人头折算,给一斤粟米,谋克出一个人为高俊帮工。阿速手下别的不多,闲着的劳动力当真不少,两人一拍即合,直接敲定了协议。

尾声第一章 北?南?乱第二章 完颜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三章 泪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一章 千钧一发的行动(上)尾声第一章 风云断,日月昏(上)第十五章 黑暗时刻(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五章 两群不速之客(上)第二十二章 战斗到底(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军南线大战,卢鼓椎语涉谤讥讽(上)第十三章 学校(上)第七章 李敬斋的数学(上)关于金朝中后期军事制度的介绍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战的准备工作(上)第二章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四章 霹雳现,狂飙落(下)第六章 东与西(下)第一章 完颜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下)第十五章 诸线牵(上)第一章 混战泰西(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气象(下)第九章 战鼓鼕鼕(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二章 持续改善民生(下)第二十一章 山峦回(上)第五章 河桥争夺战(上)第七章 无论你肯或不肯 我都选择等(上)第五章 泾渭自分(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九章 四边扰(上)第九章 史弥远弄权政事堂(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八章 跨战线冯达献良策,战吴桥李铭立大功(下)第七章 无论你肯或不肯 我都选择等(上)第二十二章 错毂短兵(下)第八章 间谍(下)第八章 木柝传,金鼓振(下)第二十章 风起云涌(下)第十一章 共赴胜利(上)第二章 完颜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四章 贾济川提调忠义军(下)第十章 全面稳中求进(下)第二十二章 马(下)第七章 无论你肯或不肯 我都选择等(上)第十一章 下台阶二将盟河北,上期货高俊探江南(上)第七章 万壑千岩位置雄(上)第十二章 叹声声(下)第九章 四边扰(上)第四章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下)第四章 众将士洒泪别亲,大本营图画中原(下)第十八章 爱是无法解释的死结(下)第九章 勾肠债务(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章 四边扰(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三章 飞狐坝(上)第四章 新识与故交(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章 挣不脱的锁链(下)第二十章 冲锋与后撤(下)第十一章 号角起,铁骑连(上)第十五章 冯叔至强打真定,新骑兵妙破蒙古(上)第六章 步兵进攻(,卡)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风(下)第二十章 反对(下)第二章 说不出的话语(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乱(上)第二十三章 千万人的复仇(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东(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四章 白刃纷纷(下)第二十三章 千万人的复仇(上)第十四章 石横镇强攻战(下)第十一章 叹声声(上)关于金朝中后期军事制度的介绍第八章 战与和(下)第四章 不知何处吹芦管(下)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上)第十五章 黑暗时刻(上)尾声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来(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五章 应将性命逐轻车(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尾声第五章 劝?恨?归(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