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03 扫荡六合清 2
“赵将军,前方十里便是汴梁!”
杨再兴驰马奔回,空阔的旷野上,他的声音传出很远。这一嗓子在行军队列中引起一阵‘骚’然。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卒,都在‘交’头接耳,有些脸上带着‘迷’‘惑’,而又不可置信的表情:“汴梁!”
“赵大人,咱们这就收复汴梁了么?”罗闲十问道。
一切就如赵行德所料一样,宋军从颖昌府行军至汴梁,几乎没有大的战斗。骑兵斥候一遇小股辽军,敌军皆如惊弓之鸟一般遁逃,而跟随大队人马的步卒则辽军都没碰见过,三百多里路走了十天,便走到了汴梁。收复国都的大功,对许多人来说,简直太容易了些。
“对,这里应是梁园。”赵行德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
“这里居然是梁园,”罗闲十惊道,“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却梁园总是村的梁园?”梁园本是汴京郊外最为繁华的一处所在,据说方圆三百余里,遍布亭台楼阁,奇果佳树。如今举目望去,一片荒芜颓败的景象,一处处难看的灰烬痕迹触目惊心。亭台楼阁十不存一,砖石、木料早在攻打汴梁时便被拆走,园中的松柏、梧桐被陆续被辽军和附近百姓伐做燃料,原先的珍禽异兽皆被猎取为食,‘花’树也都糟蹋得‘荡’然无存。在残破不堪的园子里,一队队军卒正来回忙碌着。因为临近水源,斥候将此处选做营址,赵行德也是到了之后才知。划分营区以后,除了值哨的小队,饥肠辘辘的军卒开始忙着赶紧埋锅造饭,将园中剩下的树木又砍伐了不少。
“正是此处,”欧阳善也点点头:“当初我弓马子弟所的一干兄弟,常来这里饮酒作乐。”他仔细辨认着景观,想要想象出旧日的样子,最后还是放弃了。欧阳善解开革甲的领口,深深吸了口冰凉的空气,他脸上仿佛笼一层冰霜,收复汴梁的热切,似乎顿时凉了不少。
“梁园已是如此,”罗闲十摇了摇头,“不知汴梁城内又会怎样?”
“方圆数十里,已不见辽军的踪迹。”杨再兴道,“汴梁城中,我已派了一队踏白使。”
“天‘色’尚早,”赵行德站起身来,对众将道,“我和杨将军一同进去看看。”
“大人小心!”
赵行德点了点头,从亲兵手中接过缰绳,翻鞍上马,轻夹马腹,战马得得跑向北方。这条从南薰‘门’到梁园的路,他曾经与陈东等人往返多次,此时道路依旧,两旁的景‘色’却大不相同。杨再兴带领五十余骑兵跟在赵行德后面,倒是兴致颇高,一路上指指点点,到了汴梁城‘门’口才安静下来。高大巍峨的南薰‘门’只剩下一个黑糊糊的城‘门’‘洞’,一见骑兵驰来,百姓都惊恐地躲向道路两旁,有人甚至跪倒在地上,慌张得打翻了手提篮子,一些沾着泥土的野菜根茎‘露’了出来。有人望着赵行德等人,眼中满是疑‘惑’。有人蹲在地上,双手抱着篮子,根本就不敢抬头看。
此情此景,令赵行德心中泛起一股酸涩,他放慢了坐骑,低声道:“营中粮草还有多少?”“还有十日粮。”这个大数赵行德其实知道,只是多次一问:“附近可有地方能赚些粮草?”杨再兴一愣,苦笑道:“契丹人搜刮得十分干净,百姓人家都只有野菜,汴梁城附近连菜根都不太找。”二人眼前一暗,坐骑踏入进入深邃的城‘门’‘洞’,片刻后方见天光,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赵行德心情更是一暗。汴梁城中一片破败景象,街道两边繁华铺面,如今十室九空,偶尔可见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百姓的身影,仿佛垃圾推里出没的瘦老鼠。和城‘门’外的百姓一样,这些宋人一见骑兵驰近,要么惶恐不安地躲在墙垣后面,要么战战兢兢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赵行德长叹了口气,望着前方,目光忽然一凝,流出森然寒光。
“赵将军,”杨再兴察觉有异,问道:“可有什么动静?”
“没有,”赵行德马鞭指着前方,“那儿本来有一座铁塔,登高可俯瞰全城。想不到竟然给辽人毁掉了。”他摇了摇头,叹道,“岂止是铁塔,这儿原先举目望去,城中到处都是楼阁,难得空阔的景象,如今目力所及,居然一直看见北面的城墙了。”这时,附近一名老者听出赵行德口音有异,他抬起头,满目惊疑,踉跄跟随赵行德的坐骑走了一段。
“军爷,”老汉犹豫了许久,方才壮着胆子问道:“你们可是官军?”
“正是,”杨再兴大声答道:“我等乃大宋官军。”他看了赵行德一眼,见他并无反对之意,大声道,“好叫诸位知道,朝廷大军颖昌府大败辽人,东南行营都部署,京畿路安抚使赵行德大人已率部在驻扎城外。”
“朝廷的官军......”老者便如中雷击一般呆立当场,片刻后,双‘腿’一软瘫跪在地,一边磕头,一边嚎啕大哭。“官军终于来了!......官军来了啊!”他鼻涕眼泪都涌出来,竟如癫狂一般。这老者边哭边喊,声音沙哑,闻者心下恻然,赵行德停下坐骑,低头看老者。不断有人从旁边破落的房屋中陆续走出来,小心翼翼地站在宋军骑兵周围。这些人大多是老弱‘妇’孺,他们没有像老者这么癫狂的哭喊,但目光中所蕴含的悲痛、苦楚,却丝毫不比他少,无数绝望中夹着的一线希望的目光,如无数钢针一样刺痛着赵行德,他皱起眉头深深呼吸,以平复‘胸’口的疼痛。
“赵大人,这......?”
“从明天早上开始,在城外开设粥棚,准备施粥。”
赵行德低声道,忽然心生警觉,目光扫过人群,发现在老弱‘妇’孺后面,有几名面目凶恶的人在窥探。“遵命!”杨再兴刚大声答应,赵行德又道:“粮草不够,养不了犯人,先把南薰‘门’清一块场地出来,若有趁‘乱’作‘奸’犯科的歹徒,辽人埋伏的‘奸’细,一律斩首,将首级悬挂南薰‘门’示众,以正.法纪。”他话语轻轻,却极清晰,周围的百姓都听得清楚,杨再兴脸‘色’微变,抬头扫视了周围一眼,大声道:“遵令!”
赵行德点了点头,也不看那几个忙不迭缩头之人,轻轻催马前行,杨再兴带着几名骑兵紧跟在他身后。得知这是大宋的官军后,胆子大的百姓就跟着他们,有的伸出双手,口中求道:“军爷行行好。”有的虽然没有开口,眼中也流‘露’出乞求之意。
赵行德虽有一点干粮,但杯水车薪,这时候拿出来,只怕非但救不了人,反而要害了人。众军勒马缓缓而行,百姓见讨不到吃的,有些失望的散去,又有些加入进来,五十余骑之后,始终跟着一百余名百姓。在道路两旁废墟之中,不断有百姓出没,无一例外都瘦得只剩皮包骨头,步履蹒跚,枯槁的脸上毫无表情,城中的百姓们大多在捡拾枯柴,有的则拆下房屋的‘门’窗,甚至将木柱,桁梁等拖回去当柴火。在经历过一个冻死无数人的地狱一般的冬季后,百姓都在拼命地收集木柴,事实上,除了辽兵的抢掠和纵火之外,汴梁城中剩下的房屋多是被拾柴的百姓拆掉的。
“杨将军,”赵行德沉默了许久,开口道,“有三件事要请你去办。”
“何事?”杨再兴‘阴’郁地看着那些尾随的百姓,随口道,“赵大人尽管吩咐。”他虽然在赵行德帐下听用,但军籍却是镇国军的,因此,赵行德对他一直都存着几分客气。杨再兴也不像陆明宇、罗闲十等人那样对赵行德恭敬。
“眼看隆冬将至,请你派人去一趟河东,请杨相公、折相公两位,看在京师残存这十余万百姓的面上,运一批越冬的石炭到汴梁,赵某感‘激’不尽。”赵行德摇了摇头,“否则的话,熬过了这个冬天,只怕汴梁城内就要被拆成一片白地了。这是第一桩。”在太平年月,汴梁的石炭便大多来自河东。赵行德抬头看着北方。这索要石炭之请,半是形势‘逼’迫,半是试探折杨两帅的态度。河东与河南有‘唇’亡齿寒之势,若杨折两帅明白,便可是靠得住的盟友。
“遵命!”杨再兴爽快答应。
“第二桩事情,请你派人护送我的使者,回禀鄂州。”赵行德眼光变幻,缓缓道,“请丞相府速发军粮,还有赈济河南的粮食。这事情倘若耽搁下来,这冬天就要饿死几十万人,万万不可因朝中党争耽误了。否则的话,”他顿了一顿,面无表情道,“否则的话,我就只能向夏国借粮了。或者说,”赵行德转过头,看一眼吃惊的杨再兴,又看了看那些怯生生,仿佛担惊受怕的兔子一样跟在马后的百姓,“或者说,京畿、河南数十各州县,数百万百姓就不得不向夏国借粮了。”
“赵大人......你?”
杨再兴略一犹豫,点头道,“既然大人豁出去了,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