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说客

从上海驶出的“华夏一号”客货轮正缓缓的于被夕阳染红大海上航行着,这艘吨位不过只有千吨的客货轮于上海并不怎么起眼,但在其于仁川船厂建成下水后,却依然引起一阵轰动——这是仁川船厂建成的第一艘“大型”船舶,这艘沿海客货轮以客运为主,兼运部分货物。而与此时的各国船只的船体采用铆钉铆接不同的,这艘客货轮在建设时却应用了焊接结构,尽管只是部分应用,但实际上这艘满载排水量不过只有一千五百吨的“小船”,却意味着造船业的变革。

只不过对此,船上的乘客们自然是无从得知,他们甚至不能理会“铆接”与“焊接”的区别,更无法意识到“焊接”的应用对造船业不亚于一场革命的意义。对于他们而言,这艘千五百吨的商船,只不过是一艘小船罢了。当然,别说是他们,甚至就是连同各国造船界亦未曾意识到造船业的变革在这个世纪末,正于东方的那个规模一般的船厂中悄无声息的上演着。

几个钟头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月亮悬在空中,把一条宽宽的银色光带撒向黑幽幽的深不可测的大海,从遥远的天际直飘到轮船脚下,上等舱的甲板上站着一些未曾入睡的乘客,凉凉的海风吹去了人们心中的闷燥,使得人们留连于这甲板上的海风。

“贤侄未曾入睡,可是舱内闷燥睡不着啦?”

走出舱室的桑治平看到立于舷边的张权时,便随口应了一句,

“嗯。太热。平叔也难入睡?”

张权的语气很是恭敬。桑治平虽是二弟的先生,但于府中的地位却极为超然,非幕非僚却又近为幕首,父亲更是将其视若友人而非职下之幕,对其,张权自然是恭敬有加,因而才会称其为叔伯。

“嗯……”

略点点头,桑治平看着如洒落着一层碎银的海面。这是他第一次乘船出海,这千吨的钢壳船,虽是不大,但却依然让他感慨非常,湖北洋务早于朝鲜,可相比之下,却远落其下着。现在湖北官船局的铁船仍赖进口,而朝鲜这边却已经自己造起了海船。

若是搁在几年前,桑治平兴许不知道这江船与海船的区别,可现在他或多或少的从他人口中。明白了相比之下这海船比江船更加难造。而朝鲜这边却已经能造这艘庞大的海船,又岂能不让他感慨?

“贤侄。这次去仁川,应该是你第一次见他吧。”

提及“他”,桑治平的心底的感慨之意愈浓,此次他奉大人之命前往仁川,是为了同唐子然会商议一些事务,而随行之人除去几名道员外,香涛的长子亦随同而来,香涛之所以令其随行,究其心思恐怕还是希望其于唐浩然结交一二。

“平叔,唐大人于湖北时,我正于京中,待其抵京后,我又到了湖北,每每想起与这般人物失之交臂,总是令人遗憾,此次赴朝,到亦能一解两年之憾。”

张权话说的倒是滴水不露,而听着他的这番话,桑治平只是不以为意的一笑,这话出自张权的口中倒是不至让人觉得奇怪,实际上张权做事从来都是如此,不过于桑治平看来,其如此这般总太过虚假或者说太过刻意了,一直以来,在桑治平看来,这位大公子……有些聪明过头了,也就是自以为聪明。

“平叔,以您看来,其是否有可能与李氏决裂?”

此次之所以前往仁川,张权是奉父命而为,为的是与他唐子然联络,进面避免这“议政大臣”中李氏一家独大之局。

“决裂?”

诧异的反问一声,桑治平摇头说道。

“贤侄,李唐决裂,至少暂时并不可能,两人互有所需,互有所助,其间利害又岂容两人决裂,我等此次前往仁川所为的,却是对其表以支持,以为他日之用!”

虽说对唐浩然欣赏有加,但作为张之洞的幕僚,桑治平仍然竭尽全力为其出谋划策,而引唐为援则是其在离开张幕前,为其作的最后几点谋划,眼下这地方八督虽看似风光,但论及实力无人能出李鸿章之左,纵是张之洞实际亦与其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而桑治平又岂看不出,八督议政不过是大局将启的开始,自此之后,朝廷虽在但权威尽失,地方八督代之中枢、夺中枢之权只是时间问题,未来是乱局亦或是大势,绝不是桑治平所能窥知,亦非他所愿睹。

甚至正因如此,他才会萌生退心,不过出于对东主的忠诚,他依然为东主尽着自己的那一份力,通过对唐子然的支持,换取其对李鸿章的牵制,进而避免其一家独大之局。而以其本心而言,他更希望通过这种互相牵制,避免一家独大,进而使各方皆有顾虑,从而避免他日兵祸,对于桑治平而言,这或许是他能为百姓做到的最后一件事了,毕竟兵祸一起,遭罪的还是百姓。

“虽说唐氏之朝鲜军,此番于关外全无敌手,纵是淮军精锐亦难敌其一击,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之李氏手中亦有北洋水师,其实力纵是唐氏手握精锐朝鲜军亦难望其项背……”

朝鲜军,尽管在报纸上、口语中,对唐浩然的驻朝军皆称之为“朝鲜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表明其是“朝鲜军”而非“中国军”,可谁都知道,这不过只是一个称谓,甚至相比于八旗,“驻朝军”的官兵大都来自山东、河北等关内省份,至于“朝鲜军”不过只是官府的“离间”之词。

而桑治平在说话时言必称“朝鲜军”,而非依其官定“驻扎朝鲜新建陆军”的名称称其为“驻朝军”,亦是出于这一考虑。借“朝鲜军”之名扬其“非华”。实际上。这亦是朝廷称其为“朝鲜逆军”的原因。

对于桑治平而言,他称其为“朝鲜军”未偿不是想打着将其定于“外藩”的小算盘,这种心思有时回响起来,甚至就连他亦觉得好笑,这“朝鲜军”多少从官长到兵丁皆是中国之人,而那皇帝和旗人呢?他们可从没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不也照样主中国两百余年。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们还要往仁川去?”

既然他唐浩然不能与李鸿章决裂,又为何要去仁川。甚至还欲送一场大富贵与唐浩然。想到父亲拿出的“筹码”,张权顿时便觉有些不值,甚至忍不住在心里想着,父亲该不会是让眼前的桑治平给蒙骗了吧,毕竟这桑治平欣赏唐子然,于整个武昌都是不什么秘密!

不过这话张权也仅只是在心底一闪即过,他清楚的知道在父亲心中,桑治平的地位,就在朝廷下旨“议政”之后,其便以“老迈”为由请求离府还乡。而父亲可是好言相求,其方才同意于府中呆至岁末。若是他把怀疑其品性的话说出去,没准回到武昌,父亲第一件事就是拿他行家法。

“因为以北洋之强,国内能与其抗之的,唯有唐子然的朝鲜军,”

桑治平的话瞧着似有些自相矛盾,可实际上,这正是这自相矛盾使得李鸿章才会对唐浩然那艘的忌惮,亦正因如此,桑治平才会游说张之洞支持唐浩然,进而借唐抑李。

“唐子然的朝鲜军,强于陆师,弱于水师,北洋之势举国无人可敌,而朝鲜军之强亦是举国无人可挡,我等深知此理,李合肥又岂不知此理?”

话声略微压低后,桑治平看着张权反问道。

“所以,咱们才需要去仁川,这一次去仁川可不仅仅只是同他唐浩然见上一面,贤侄,这一次……”

话声稍顿,桑治平最后突然视线投向远处,沉默良久之后,方才开口说道。

“咱们可是要找他帮忙的!”

说到这,桑治平不禁一笑,是啊,这次去仁川可不正是找唐浩然帮忙的吗?

船在海风中稳稳地前行,俩人都是手扶着栏杆,月光照着桑治平的身上,都能看到那满是皱纹面上,略带着一丝忧色,那些许忧色,许是只有他自己方才知道原因。古之驱虎吞狼不为反噬的又有几人?

心思这般沉着,那轮船却继续往着仁川驶去,此时那凉凉的海风却无法吹去桑治平等人内心的忧燥……

黑色的柏油路上,西式的马车在洋马的拉动下“哒哒”地驶过马路,从车厢中一个清人打扮的青年乘客从中中间探出身子来,那青年的脸上全是惊讶之色,尽管并不愿意承认,来到朝鲜不过一天的功夫,便给了的张权一行人太多的冲击,昨天夜间抵达仁川港时,灯火通明的仁川让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不夜城,道路两侧的路灯一盏接着一盏,将黑夜照成白昼,于城中驶过的不要马拉的电车,更是让他们啧啧称奇。

早晨踏上火车后,不过只是一个钟头,便抵达了汉城车站,而车站通往汉城的道路更是平整非常,怕就是总督衙门里的路也没有这般的平坦。

“这唐子然,到是舍得在路上下本!”

心下暗自惊叹一声,瞧着路边大兴土木的工地,张权轻蔑之余反倒是好奇起来,这唐子然究竟有什么本事,能令这国贫民瘠的外藩朝鲜,在短短两年变了副模样,那仁川繁华不逊上海,而这汉城又隐隐带着一番繁华气象,至少这通往火车站的道路两侧,尽是一派大兴土木的热闹模样。

不过工地后方那低矮半塌的茅草屋,却又将这个地方最真实的一面显露出来,再靠近些,汉城那破旧的长满荒草的城墙映入了张权的眼中,瞧着那破旧的城墙,张权像是找到了什么佐证似的,那唇间的轻蔑反倒更浓了。

在这轻蔑与好奇间,马车缓缓的驶进了汉城,沿着那条宽阔的慕华街往着统监府的方向行驶着,这慕华街是汉城的主街,经“市街改正”之后。这街道已经不见了旧时的狭窄。而警察的巡视、路工的打扫使得街道全不见旧时的脏乱。甚至就连同这空气中曾经的恶臭也已经从这座城市消失。

对于初来汉城的桑治平、张权一行,无不是诧异的瞧着这街道,无论是路灯亦或是靠右前行的路人还有那偶尔吹着哨子维持秩序的警察,总让他们倍觉新奇,而街道的整洁更是超乎他们的意料。

“嘟……”

在警察的吹响的哨声中,行人、马车无不是有序的于路上行走着,当然若是说不和谐恐怕就是的那些擅闯不守规矩的人,总会遭到警察用手中竹棍的抽打。不过对此,桑治平倒是不觉有异,和大多数读书人的看法相同,于其看来,百姓不守规矩就是得用棍棒令其懂得规矩,无论是千年习惯亦或是百姓的秉性皆是如此,

“子然治理地方,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瞧着整洁的街道,桑治平于心底连连赞同一声,尽管仁川比之汉城更繁华、洁净。但于其看来,仁川如上海租界一般。新城自然有其新象,而这汉城却与仁川不同,这是朝鲜国都,而唐子然能将这整治如此,自然可见其理政之长。

相比之下地处江南的武昌便落了下着,和此时国内的城市一般,城内道路两侧专门留有土坑,供人解决“燃眉之急”。武昌城内到处可见背对人群“方便”的男子,以至每至夏日整个武昌城都成了厕所,臭气熏天,甚至过去唐子然在武昌时,曾专门提及此事,甚至在其主持禁烟局后还言称待到时机成熟时,一定要着手把此事处理好,当初他的想法,今天却在汉城变成了现实。

“不过只是习法西洋罢了,汉口租界不也是如此这般整洁嘛,我看无外设立规矩,加以巡捕处罚罢了!”

张权显然有些不太服气轻语一声,尽管他一直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但每每想到那个比他还年青的唐子然,多少总有些不服,总有那么一点较量之心。

对其的心思,桑治平自然非常清楚,不过他并没有点破,没点破的原因倒也简单,年青人嘛,总是会有一番比较之心,这天底下有几人能如唐子然一般。

“嗯,贤侄,既然如此,我看,这警察亦可引用于武昌,非但平时能用于卫生治安维持,而且战时……听说……”

话声稍顿,生怕张权会觉得自己轻视于其的桑治平又补充道。

“此次朝鲜军中半数之兵出于警察,其平日为捕,战时为兵,也就是子然能想得此策,待到回武昌后,贤侄不妨向香帅请令,建立湖北警察,以助大人之力!”

一番苦心婆心的话语传到张权的耳中,他于心底稍加思索,多年来一直以谦逊示人的他,被其这般一点,那心底的不服之意顿时为之一散,立即明白了桑治平的话间深意,

连忙转身鞠谢道。

“多谢平叔点拔,小子明白了,这唐子然确有其过人之处,想来此次父亲令我来朝鲜,亦是想让我明白,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既然其有过人之处,理应向其学之!”

当真不愧是香涛的儿子!

心下暗自长叹口气,张权或许没有学着张之洞的为人处事之道,这行事之风却学了个十足,此时的他又岂还能见着先前的那种轻蔑与不服,有的只是一副谦逊模样,而这完全是建立在“利害”之上的谦逊。只可惜……

“贤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香帅对你可是寄以厚望啊!”

轻轻的一句话,却让张权心底一时激荡不已,若是过去,或许尚不至如此,而现今这八督议政之下,于府中幕僚们的恭维中,张权已隐隐明白,这大世之变近在眼前,现在他只是张香涛的大公子,可将来未偿不会是……心下激荡之余,他倒是冷静再次谦说道。

“这还全赖平叔日常教导!”

虽然神情看似谦逊,可桑治平却从其眉间的闪动,看出了他的想法,那心底不禁一阵失望,这张权……当真是扶不墙啊!心机如此,谈何能成大事?香涛之业,后继无人啊!

几乎是在桑治平于心下为老友后继无人倍觉失望之余,这马车便稳稳的停于路边。车到统监府时桑治平刚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仲子先生!”

站于辕门阶上的唐浩然迎着桑治平走了过去。在接到上海那边的密电,得知桑治平与张权一行人来仁川的消息后,他便知道自己成功了,且不说李鸿章已经在派人联络自己,希望罢兵议和,现在张之洞为什么派桑治平过来?

张之洞是清廷的忠臣,这一点唐浩然自然不会反对,可在另一个时空中。在庚子年间张之洞却曾生出过“自立之心”。庚子年间,李鸿章曾在两广独立的问题上犹豫再三,在这方面,张之洞走得比李鸿章要远得多。他不但有过组建新政权的想法,而且还为此积极地进行着实践运作,甚至不惜派长子前往日本,以寻求日本的支持。晚清最务实的两位大员,在这个问题上,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早已看穿了满清不可救药的本质。

щшш ★T Tκan ★CO

而现在,这两位务实的地方大员又在“议政会”等一些问题上英雄所见略同。可以说,正是他们的英雄所见。才压垮了满清朝廷的最后一点底气。现在他桑治平受人所托来自己这里,可不就是……就是在那最后一根稻草落下前,先达成一些共识。

“子然!”

见其亲自迎出辕门,更主动走下台阶迎陆军来,桑治平心底倒是微微一热,不待他说话,唐浩然却已经亲近而又热情的说道。

“仲子先生,自武昌一别,至今两年有余,浩然对先生可是想念的紧!”

此时唐浩然倒是显得极为亲近,而他的这种亲切瞧在桑治平的眼中,在最初的心热之后,非但没有任何受宠若惊之感,反倒立即意识到,子然怕是有意为之了。想到其当初的那片赤子之心如今全为官场所污,在难免失望之余,他的心底却又长松了一口气,反倒没有了当初的心理负担了。

一番客套之后,唐浩然才把视线投身桑治平身边的张权笑说道。

“这位定是大少爷吧!”

又是一句恭维,却让张权连连谦虚起来,而唐浩然却又亲近的托着他的手说道。

“当年若非香帅提点之恩,焉有小弟今日……”

刻意的客套之后,唐浩然才引着桑治平、张权一行朝府中走去,而在经过辕门时,瞧着辕门边站着的那纹丝不动全如塑像般的卫兵,桑治平点头轻赞道。

“子然,他日在鄂时,众人皆知你长于殖产,今日世人方知,练兵方才是你之所长,只可惜……”

桑治平语中的感叹,全是唐浩然昨日不能为香帅所用的桑治平,对其间原因再清楚不过的他又焉不知,诸事不能强求,便在谈笑中把话峰一转感叹道。

“不过若非如此,又岂有子然今日之业!”

“仲子先生谬赞了!”

笑应一声,唐浩然作着请,将一行人请入府中,已经隐隐猜出对方来意的他知道,现在自己正是待价而沽的时候,无论是李鸿章节也好,张之洞也罢,他们现在都离不开自己,都需要自己,不过两者的出发点却截然不同。

但无论如何不同,总归都是为了利益,既然是为了利益,那剩下的事情就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看两家谁的“出价”更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占点便宜可以,可如若是当真指往自己“出兵卖力气”,怕是绝对不可能了。

因为大家都是熟人的关系,在一番客气之后,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到了正事上,而所谓的正事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彼此能够给予对方什么,在一番旧情之后,看着唐浩然,桑治平把话声微微一压,盯着他说道。

“不知子然对俄国兵逼日都东京一事如何视之?”

(虽说只有一更,可却份量十足,足足六千字之多,这应该算是正常更新吧!希望大大们能支持无语,支持帝国的朝阳,拜谢。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

第45章 兴业第287章 决战(二)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152章 杭州义第34章 求知识于世界第14章 杀鸡给猴看第57章 湖南才第114章 外流第102章 控制第225章 春天里的瞬间第333章 德意志第63章 权威第85章 机器局第128章 安纳波利斯第3章 他人相邀机遇现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166章 冒险第298章 车站第193章 东幕之间第355章 舵手第24章 盛氏之忧第77章 不下第371章 新闻事件第76章 道路第4章 祸害第101章 委员会第44章 根本第28章 外放之地第196章 手腕第33章 长衫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39章 洋操第280章 勒梅尔大海战(三)第185章 辽阳战役(四)第125章 人才(下)第286章 大决战(一)第219章 未来第268章 极光第192章 间谍第39章 校长之势第88章 “偷鸡”第266章 分歧第136章 取舍之间第157章 潜伏第112章 秋山的选择第21章 特警第62章 警察第155章 方案第61章 财富第40章 面圣(上)第322章 初战第82章 讲武堂第12章 四策(下)第62章 时局如戏第30章 皇梦第120章 纷乱第97章 收获第62章 时局如戏第183章 决定第202章 圣彼得堡的决定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07章 臣民与国民(下)第22章 雪夜长街第108章 北洋之忧第121章 远虑近忧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65章 金山第176章 交谈第306章 臣民与国民(上)第20章 内外之别第157章 潜伏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301章 新的开始第233章 谋略第132章 锐变第108章 北洋之忧第5章 同文馆(下)第71章 经验第139章 南望第37章 太后的决定第195章 亮牌第65章 金山第40章 面圣(上)第84章 “保姆”第122章 父子第270章 外交第45章 天津卫第25章 北国第154章 杭州义(下)第224章 火焰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17章 心病第278章 勒梅尔大海战(一)第276章 海峡惊涛第153章 杭州义(中)第13章 约法三章第47章 流亡者第152章 杭州义第41章 碧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