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交易(上)

眼镜蛇堡陷落了!

当这个消息传出的时候,整个符拉迪沃斯托克都处于震惊之中,每一个市民的脸上都带着惶恐之色,他们从未曾想到一切来的竟然如此之快,眼镜蛇堡……那是通往城市的大门,在那扇大门被打通过后,整个符拉迪沃斯托克就像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既然是不懂军事的人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在眼镜蛇堡陷落后的仅仅只过了几个小时,在城中临湾要塞的的壁垒中,史特塞尔在那里举行了军事会议,面对中国人的炮击,早在多天前,他的司令部就迁至了要塞之中。

尽管是地下要塞,但作为司令官的史特塞尔却拥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此时,置身于司令官中的他,并没有沉浸于眼镜蛇堡的陷落的惊愕之中,而是看着面前的劝降信,久久无法言语,又一次,他看了下手中的信,这封信并不是给他的,实际上,官方的劝降信昨天也送到了他的手中,对于那封信他并没有多少感触,但是这封信给他夫人的信,却让他整人处于从未曾有过的犹豫之中。

“贵妇妆次。偶逢军使之便,谨申至深之忱,兹冒昧呈上朝鲜银行支票十万元,务祈笑纳,以供慈善事业之需。

东北军滨海战区司令官商德全谨启”

这是典型的贿赂,在任何人看来,这所谓的“慈善之事业”,根本就是用来贿赂他的夫人,而他的夫人一面观赏银行本票,一面说道。

“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被包围,我又怎能兑到这笔款子呢?”

作为守卫这座城市的俄军最高长官的史特塞尔,在昨天接到那官方的封劝降信的时候,还曾嗤之以鼻的伸出一个拳头。但把拇指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吩咐部下说:也不用给中国佬写什么回信了,你们就照我的手型儿画张画。寄还给他们!

面对那种官方的劝降,他自然要给予最直接的回答。甚至还在官方会议上用嘲讽的语气那般回答道。但是那封给予他夫人的本票,却被他收下了,因为城市不会永远被围,战争不会永远进行下去。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也就是那张本票兑现的时候。

在昨天之前,他并不觉得那封官方的劝降信有什么作用。但,现在,在眼镜蛇堡突然陷落之后。他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了一个念头——或许,那是最后的机会了!现在,中国人将会不惜代价的打下这座城市。

至于那十万元,无疑是在提醒他,提醒他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理智的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呢?

“阁下,所有人都到齐了!”

就在这时,他的思绪被打断了,他茫然的点点头,而后便站起了身来。走出办公室来到会议室中,会议室内已经聚集着二十多人,有将军也有年青的校官还有几分海军将领。墙上挂着一副符拉迪沃斯托克战区地图。图上绘有各个炮台以及堡垒,在地图上满是叉号。

那是傅克用红铅笔在地图上作出的标记,标志着一座堡垒或炮台的沦陷,就在几十分钟前,他在的眼镜蛇堡上打出了一个叉号,甚至还特别强调了一个堡垒陷落的时间——1901年2月17日。

如果有一个中国人在这的话,也许会向他提醒一下,今天是中国历法的腊月29,距离年三十。只剩下一天了。

即便是身处包围之中,对于这些俄国人而言。中国人军队的目标也不是秘密,实际上东北军从未曾掩饰自己的目标。甚至就在东北的各个报纸的头版,也能看到那句话——“到海参崴过年”,这是号召,也是承诺,军人们对国民的承诺。

为了兑现这一诺言,东北军数十万将士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夺取战争的胜利,但是,现在,俄国人仍然在坚守着,至于史特塞尔这位俄军司令官,更是无意拱手相让。

“诸位注意!”

史特塞尔用铅笔敲着地图桌框。

“刚才接到了前方的电话,眼镜蛇堡失守了……”

他的眉头紧皱,语气中全是不可置信之意,怎么会呢?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还同康德拉夫通过电话,甚至就在一个小时前,参谋长还从康德拉夫那里确认——他们可以坚守,但是现在,眼镜蛇堡上却已经飘扬起了中国人的旗帜。

那面烟雾中的赤边日月旗,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在他们的堡垒上升起,那面旗号象征着中国人的胜利,却意味着俄国人失败!

但现在史特塞尔最好弄清楚的是眼镜蛇堡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陷落?康德拉夫和他的下属们怎么了?可除此之外,压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却又是他不得不去面对的。

“眼镜蛇堡陷落之后,原本完整的北方防线,也就出现了突破口,现在城区与中国人之间只有一些孤立的炮台和简陋的野战阵地,所以,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书,究竟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防御,今后能否继续下去!”

这才是史特塞尔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两个星期之前,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全世界都以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足以坚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甚至仅凭要塞他们就可以让中国人铩羽而归,但是,两个星期后的现在,史特塞尔以及在坐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甚至面对中国人猛烈的进攻,也许很难坚守一个月。

司令官的问题让到会的人开始发言,要塞、海军以及第七、第九师的师长们都一致认为,必须继续抵抗,但是第八、第十师的长官们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继续抵抗下去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眼镜蛇堡已经被中国人所突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从后方切断各堡垒与城市的联系,从而孤立各个堡垒……”

第八师的的参谋长德米特力耶夫斯基中校语气坚定说道。

“一但各个堡垒被孤立,那么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再抵抗下去,也只是增加无畏的伤亡!”

“现在各个要塞的仓库中还存有超过50万发各种口径的炸弹和榴霰弹!我们的军队主力仍在,完全可以战斗下去!”

“即便是战斗下去又能怎么样呢?就在几个小时前。我们还知道康德拉夫中午吃饭时喝了一杯伏特加,而现在。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战死了!甚至就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要塞就陷落了,如果持续下去的话,也许到明天的这个时候,所有的要塞都会陷落……”

“到时候,所有人都会死去!徒劳的死去!”沙维茨基、盖杜宁等人也用与德米特力耶夫斯基相似的立场反驳着他的人话语。

“可是不要忘了,中国人的日子并不比我们好过,现在天气温度正在下降。他们冻的远比我们厉害,士兵们还能支持下去……”

拿吉安这位第七师师长仍然坚持着他的观点,必须要为俄罗斯的荣誉而战。

“如果我们仅仅只抵抗两个星期,就宣布投降的话,那么,俄罗斯军人的荣誉也将会在我们的手中丢弃,无疑我们都将是俄罗斯的罪人!”

“是的,荣誉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那些士兵,只有残酷无情的人才会强迫他们继续作战。他们已经尽力了,你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我们英勇的士兵不是在同中国人打仗。而是同钢铁去打仗,中国人用大炮、用飞艇、用军舰将成千上万吨钢铁倾倒在这里,即便是铁人也难以在那样的火力下坚持下去,但是他们却坚持下去了,为了俄罗斯的未来,必须要把他们保存起来,他们有权继续生活下去,而不是白白的牺牲在这里!”

提及那些勇敢的官兵时,涅克拉什维奇的眼里甚至含着泪。在他看来,中国人把战争变成了地狱。而英勇无畏的士兵们却在地狱中坚持了下来,现在。是时候结束一切了!

“现在还没到缴械投降的时候,我还有至少五十个方案能够守住这里!绝不会再丢那怕一座堡垒……”

斯米诺夫的话声刚落下,一名年青的参谋军官便急匆匆的打断了他的话语——通往城市的一座炮台陷落了,上千名俄国士兵防守的防线被撕破了。

前线传来的消失,让会议室内的气氛为之一变,所有人无不是无奈的摇头苦笑,尽管他们并不熟悉中国的历法,但是他们却非常清楚,现在距离中国人给自己制定的时间表,只剩下仅仅一天的时间了,中国人会拼命撕开通往城市的通道,至于两侧的要塞……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甚至期待着要塞防御部队冲出要塞。也许明天早晨,他们就会把旗帜插进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使命,在于保卫舰队,而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从一开始,便已经终结了,因为舰队并不在这里,现在对于整个远东的局势而言,我们继续在这里防御,非但无助于战局,甚至可能会成为整个战役的累赘,继续防卫下去,只能使中国人冲进来,占领城市,并付出更多的代价……”

第十师参谋长雷斯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说道。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一个港口城市,它曾是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和俄罗斯帝国远东桥头堡,但是现在,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东移的情况下,这座城市自然也就没有坚守的必要。

“没有继续坚定的必要,如果增援的舰队来了呢?他们如果来到这里的话……”

雷斯的话立即遭受第九师师长反对。就在两天前,他们接到了来自圣彼得堡的密电,电报中请他们继续坚守下去——很快援兵将会陆海两个方向抵达,在派出数十万陆军增援部队的同时,俄罗斯还将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海上舰队增援远东,在打破中国人对太平洋舰队封锁的同时,赢得海上的胜利,进而结束这场战争。

“他们是为了前往康斯坦丁,是为了同太平洋舰队会师,而不是为了同我们一同沉在这个水洼里!”

史特塞尔嘲弄似的说道。

“如果为了这个目的。那么他们就用产丰不从欧洲来这样的一个长途旅行了!”

作为司令官的史特塞尔非常清楚,现在对于圣彼得堡而言,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否能够守得住。实际上并不会影响战局,现在数十万军队正在从欧洲往西伯利亚调派。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远征舰队,也正在组建之中。

但是他们的目的却不是为了拯救符拉迪沃斯托克,陆军的目标是挫败中国人对西伯利亚的进攻,至于海军舰队,嗯,则是为了保护沙皇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是为了保住尼古拉总督区。

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当然需要坚守下去。需要尽可能的坚守下去,最好守到欧洲的部队抵达外贝加尔州,至于他们如何坚守那么长时间,那就是……就是他的事情了。

会议上绝大多数人发表的意见,还是赞同继续防守。

“这样看来,本次会议的结果是主张防御到底了!”

做出这一结论后,史特塞尔看着众人说道。,

“那么,既然决定如此了,我们今后又在那几条线个进行防卫呢?”

“请让我报告!”

斯米诺夫举起手来。然后指着地图说道。

“第一步就是守住这一条防线,在此地,我有五个方案”。

“请您不用再说这一套了……”

“首先。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在眼镜蛇堡失守后,作为突出堡垒的1号堡垒已经成为孤立的要塞,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再坚守下去,包括前方尚未陷落的多座炮垒亦没有坚守的必要……我的建议是是撤出这一地区,退到弗拉斯米尔河以及涅维尔斯科伊山一线利用业有野战工事固守,最后我们再死守本城,当然到那时,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此刻我用不着一一表述了……”

“我认为所的这几条线在防御上都没有严重意义,在突破口形成后。面对中国人的突击这每道防线上都不能支持很久,并且现在说来。这也无关紧要!”

相比于斯米诺夫的自信,作为司令官的史特塞尔却显得极为悲观,现在的局势确实非常悲观,在会议结束后,傅克就坐在他史特塞尔的写字台旁迅速起草着命令,放弃了“Б”“А”“Д”等多座炮垒,放弃了7号堡又以及全部的第二道防线。

“我本人直接退到城中央去!”

傅克看着司令直截了当的说道,他已经做出了决定,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亚历山大,你怎么可以这样刚才的会议上不是已经决定继续防卫吗?”

“防卫?即便是撤出了这些地方,又怎么样防卫呢?现在他们随时都能突破我们的防线,这是毋庸置疑的!”

傅克认真的盯着司令官,用一种无奈而又坚定的语气说道。

“我懒得听他们说那些废话,如果到了明天,这里还没有投降,你我可就要丢掉几百万卢布!我的朋友,这点很重要,无论如何,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你我都有可能上军事法庭,虽然等到一切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残烛余年,但到时候也可以养尊处优,安享太平,好了,我走了,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别急,别急,走也不能走这么快!”

史特塞尔还想他再留下一会,面对傅克的决定,他甚至变得有些拿不定注意。

“你命令雷斯准备一封提议投降的公函,这公函要在明天晚上八点之前到达华军司令部!”

傅克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史特塞尔一个人。

“明天晚上八点……”

参谋长的离开,让史特塞尔反复在心底念叨着这个时间,这是通过某一个私人渠道里获得的时间,也是中国人的最后通牒。

实际上,既便是城市陷入包围之中,在这座城市中依然有很多中国人的间谍——毕竟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以及俄国人,他们通过一些渠道同史特塞尔取得了一些联系,而早在战争爆发之,就曾有中国商人向其开出了一个价码。

如果要塞投降的话,财产得到保全的“商人们”将会以合适的价格“购下”各个要塞的设备,以作为补偿。当时,他们开出了高达一千两百万卢布的高价,而在过去的两个星期中,一千两百万已经缩水成了四百万。如果说刚开始,史特塞尔把这当成一个笑话的话,那么现在,他却笑不出来了。

他之所以笑不出来,倒不是因为“财产的缩水”,而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同样赞同傅克的判断——现在城市的陷落已经不可避免了,既然如此,那么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除非能守住这里,直到战争胜利,否则他们都无法避免上军事法庭的命运。那么,在必然的失败到来之前,也许应该抓住机会作最后的交易了……(。)

第251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第369章 金翅第366章 后进国家第382章 最后的抉择第357章 走向战争第294章 南北激荡第71章 经验第10章 万事当以财为先第55章 华阳洞第178章 纷乱第27章 名正言顺第110章 大海在召唤第163章 白昼第292章 代价第113章 国商第106章 师生间第138章 内忧之因第68章 融资第9章 仁川第193章 东幕之间第119章 日人之心第102章 海洋第34章 山东第13章 背华之罪第94章 江南义第121章 远虑近忧第8章 朝鲜王第49章 百年大计第13章 约法三章第185章 津门忧第91章 东亚风云 上 今天加更!第41章 碧云寺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106章 师生间第251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第8章 私心第288章 破灭(上)第316章 浙江风潮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192章 李鸿章的心思第18章 公使馆第69章 海军岛第3章 小事第174章 军营新丁第97章 转变第292章 代价第159章 开启大门第109章 尊重何来第57章 湖南才第16章 悔之晚矣第161章 忠诚之士第50章 海上之事第261章 前夜第11章 行忧第4章 同文馆(上)第11章 行忧第16章 悔之晚矣第317章 自作聪明第78章 轰鸣第13章 背华之罪第164章 底线第47章 先谋官后做事第213章 末日(中)第186章 探究第371章 新闻事件第98章 新一代第295章 风云际会第18章 军田第168章 珍珠港第116章 兴亡百姓苦第71章 试验室第80章 牧场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108章 北洋之忧第192章 间谍第118章 潜伏第222章 试一下第58章 破势第19章 欠东风第322章 初战第158章 如我所见第18章 军田第91章 蓝天第322章 初战第80章 参谋旅行第190章 俘补第152章 军舰之争第12章 盖平县第164章 底线第284章 尾声(二)第137章 矿区事第100章 乘机第229章 生死线第178章 纷乱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66章 潜伏者第75章 同文学堂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84章 “保姆”第146章 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