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精确轰炸

针对新奥尔良的第三次轰炸、也是最后一次轰炸行动在六月三十日进行。

这次,中国空军只出动了十架“空中霸王”执行轰炸任务。只是,为了吸引美军的注意力,还另外出动了一百多架“空中霸王”轰炸了新奥尔良港,执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超过了两百架,比轰炸机还要多。

当然,真正的主力是那十架负责轰炸堤坝的“空中霸主”。

为此,空军专门安排了四十架战斗机为其护航。

当时,海军航空兵也参与了作战行动,出动远程战斗机攻击了新奥尔良东面不远处的彭萨科拉。

轰炸开始的时候,十架“空中霸主”依次在五千米高空投下了炸弹。

只是,每架轰炸机都没有精确瞄准。

更重要的是,在这十架轰炸机上,各有一名肩负着特殊任务的投弹手,并且都安装了一种特殊的设备,即一台特殊的电台。准确的说,这一台连接到光学轰炸瞄准指挥仪上的特殊电台。控制这部电台的不是发报用的按键,而是一根遥控手柄。通过遥控手柄,投弹员就能控制投下的炸弹。

也就是说,当时十架“空中霸王”投下的是无线电制导炸弹。

当然,这是非常原始的制导炸弹。

在地中海战场上,德军就用这种炸弹攻击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并且成功炸伤了两艘战列舰。

只是,在此之后,德军就再也没有使用过这种炸弹了。

也许,德军认为制导炸弹并不可靠。

中国空军没有让德军提供炸弹,只是让德军提供了制导技术,然后把制导系统装到了超级炸弹上。经过改装之后,超级炸弹上多了一部无线电接收装置,以及一副由无线电指令控制的尾翼。在下坠过程中,炸弹通过接收到的无线电指令来调整四片尾翼的偏转角度。从而调整炸弹的飞行线路。也就是说,投弹手始终要盯住炸弹与目标,不断的调整炸弹的飞行路线,最终使炸弹命中目标。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轰炸机、炸弹与目标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只有在炸弹偏离了这条直线的时候才做出调整。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让三者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主要是轰炸机得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飞行,而且炸弹也在以每秒上百米的速度坠落。如此一来,就需要确定炸弹的高度,才能够知道炸弹的偏离度,也才能做出适当的调整。为此,中国空军在改装炸弹的时候,在炸弹尾翼固定架的四个顶点上各安装了一具发光装置,投弹员可以通过光学轰炸仪看到发出的四种颜色的光芒,而光学轰仪的镜片上划有刻度表,因此投弹员可以根据炸弹尾翼上四个光点在镜片上所占的大小。大致确定炸弹离轰炸机的距离,也就能够大致计算出炸弹的高度。以此来修正弹道,使炸弹能够落到离目标尽可能近的地方。

当然,投弹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为此,中国空军专门从德军那里聘请了几名教官,然后挑选出十名投弹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高强度训练。

在训练中,这十名投弹手都能够控制炸弹落到离目标五米以内的地方。

显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提高。要知道,使用普通炸弹的话,在五千米高度上投弹。落点偏差往往在一百米以上。

这个投弹精度,就相当于让一把飞镖从五米外的一个针空中穿过去。

最初的时候,没有人抱希望。

之前,出动了上千架次轰炸机,投下了数千吨炸弹,都没有能够把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炸毁。在很多人看来,这次只出动十架轰炸机,用二十枚炸弹、哪怕那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弹,也肯定办不到。

事实上,连顾祝同都不认为能够炸毁新奥尔良的环形堤坝。

可以说,如果当时还有别的办法可选,顾祝同肯定不会批准这次的作战行动。

可惜的是,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只于轰炸结果,显然让顾祝同大感意外。

十架“空中霸王”只用了三分钟就投下了所有炸弹,准确的说,第一批投弹的只有八架轰炸机,而且分成了四个编队,分别向各自的轰炸点投弹。另外两架轰炸机为备用,如果前八架轰炸机都成功击中了目标,那么这两架轰炸机将飞往第五个投弹点,争取在堤坝上炸出第五个大缺口。

结果就是,轰炸花了大约十分钟。

十架轰炸机投下的二十枚炸弹有十七枚直接击中了堤坝顶端,而且有十五枚在堤坝内部爆炸,且每个轰炸点都至少有两枚炸弹在堤坝内部爆炸。在现场观看的话,轰炸没有什么好惊奇的。炸弹在堤坝内部爆炸的时候,出了在弹着点冒起一股烟尘之外,就只能隐约看到爆炸点附近好像猛的震动了一下。显然,场面一点都不壮观。只是,过了约莫几十秒,当爆炸点附近的堤坝突然坍塌、随即成百上千吨的海水涌入缺口的时候,就不会有人认为这个场面还不够壮观了。

五处轰炸点,最小的缺口都有二十多米宽,而且损伤直到堤坝基部,而最大的一处缺口的宽度超过了五十米。根据轰炸机飞行员提交的报告,损毁最严重的地方被四枚炸弹直接命中!

这么大的缺口,美军肯定堵不住。

更重要的是,每小时从这五处缺口涌入的海水超过了二十万吨,而新奥尔良的十二台大型抽水机同时工作,每小时也只能抽出不到两万吨海水。更何况,当时最多只有九台大型抽水机还能工作。

以这个速度,不出三天,新奥尔良市区就会被淹没,一周之后所有三层一下的房屋都将没到海面之下。

原因很简单,新奥尔良市区的平均高度比海平面低了差不多十米。

当然,港口在海平面以上,只是在市区被彻底淹没之后,港口也无法正常运作。原因很简单,维持港口运转的工人都住在市区里呢。再说了,大部分新奥尔良市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这座城市,而地势较高的港口成为了唯一的避难所。当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市民涌入之后,港口必将瘫痪。

收到消息的时候,顾祝同还有点不大相信,因此他让参谋去确认轰炸报告。

数个小时之后,轰炸机部队送来了拍下的照片。

这下,顾祝同才不再怀疑。

在航空照片上,堤坝上的五处缺口就如同五座瀑布,漆黑的海水在这里变得苍白,正翻滚中吞没流经线路上的所有事物。在照片上,甚至还能看到被海水冲走的美军车辆,以及正在白色洪流旁挣扎求生的美军官兵。

烈火可以焚毁城市,洪水同样可以淹没城市。

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顾祝同仍然不大相信,仅仅用十架轰炸机、投下二十枚炸弹就毁掉了一座城市。

要知道,新奥尔良是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

在这里生活着一百多万人,此外还有来自外地的近二十万人,以及负责该地防御的数万名美军官兵。以往要想对付这样的大城市,至少需要出动出动数千架次轰炸机,投下上万吨炸弹,而且还未必能够把整座城市炸成废墟。更重要的是,采用以往的轰炸方式,空军肯定会损失上百架轰炸机与上百架战斗机。这次,仅仅只用了十架轰炸机,而且在无一损失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当然,说没有损失并不确切。

几乎同时轰炸港口的轰炸机群中,就有六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三架轰炸机在返航途中坠毁,护航战斗机则损失了十一架。此外,海军航空兵在攻击彭萨科拉的战斗中也损失了十多架作战飞机。

当然,新奥尔良并不是第一座在轰炸中彻底损毁的城市。

要知道,针对美国本土的轰炸行动在六月八日就开始了,虽然首先遭到轰炸的是新奥尔良,但是针对新奥尔良的轰炸进行了三次,时间跨度将近一个月,而再次期间,中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还轰炸了其他城市。

第二座遭到轰炸的是佛罗里达半岛西海岸上的坦帕。

与新奥尔良一样,坦帕也是一座港口城市,而且是佛罗里达半岛上仅次于迈阿密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更重要的是,坦帕离佛罗里达海峡较远,而且面向墨西哥湾,所以坦帕港是一座军港,而迈阿密港是一座商港。

当时,坦帕是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墨西哥湾分舰队的第三大母港,也是墨西哥湾东部最大的军港。

只是,美国海军已经没有几艘大型战舰了。

在遭到轰炸之前,坦帕港里有上百艘小型舰艇,而且以驱逐舰居多。当时,向古巴运送物资的小型舰艇大多来自坦帕,或者需要前往坦帕进行维护保养。正是如此,美军送往古巴的作战物资大多运到坦帕。

显然,处于军事目的,就应该首先轰炸坦帕。

也正是如此,在六月十日,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就光顾了坦帕,并且由此开始了分四次进行的轰炸行动。

第49章 职责与责任第544章 最高难度第318章 主动攻击第163章 声东击西第174章 射杀失手第179章 兄弟第31章 一举定乾坤第212章 出动第334章 进军东南第350章 俄国的结局第71章 下基层第387章 预备队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70章 军备谈判第602章 首脑会晤第619章 战火熄灭第179章 兄弟第109章 冒险之旅第269章 经典之战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39章 从容应对第74章 机不可失第321章 迷雾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39章 战略方向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46章 联军第384章 最后的机会第57章 开战第244章 最后的努力第398章 偷袭第8章 人间地狱第570章 大举进攻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185章 夜间恶战第165章 所作所为第428章 大兵压境第161章 胜利第419章 矛盾第121章 迎头痛击第404章 毁灭之路第160章 营救行动第578章 再次登陆第153章 协同攻击第190章 收手第137章 受够了第3章 工业时代第134章 集体决定第163章 声东击西第118章 胜券在握第622章 价值第33章 一意孤行第533章 陷阱第480章 钩心斗角第86章 相互妥协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308章 好景不长第41章 开天辟地第49章 中国式奇迹第67章 打就打第385章 掉队第119章 螳臂当车第84章 见好就收第123章 新老对决第596章 关键点第484章 捷径第403章 沉着冷静第28章 叔侄第513章 钢铁与烈火第155章 农民军第9章 奇迹第152章 坐以待毙第60章 尽力而为第145章 倾斜的天平第159章 主动权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90章 战略关键点第20章 强者第407章 坐失良机第157章 雇佣兵第263章 参谋长第121章 迎头痛击第25章 再接再厉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517章 何去何从第164章 围歼残敌第162章 巅峰对决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551章 万事俱备第416章 解脱第577章 信号第548章 独木难支第468章 风暴海洋第195章 两手准备第13章 战端第625章 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