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卫国京城进入了慌乱之中,*之间,到处是士兵,全城在搜索钦犯。
虽然那些士兵都没说清这钦犯究竟是谁,还是有百姓知道了搜索的钦犯是梁皇后的余党,一个据说是被洪水冲来的赵国公主。
而在这场搜捕中受损严重的是些在京城比较有名的商铺,掌柜伙计被抓了一大堆,惹得京城的商人人人自危,都弄不清楚到底是抓钦犯,还是抓商人。
更有甚者,立刻传出了国库虚空,新皇登基想用这种方法敛财的传闻。一时京城里的商人都暗暗唾骂新皇,觉得这新皇这一招无异于杀鸡取卵,大家转移资产的转移资产,关门的关门,没等天亮,就有许多商人弃家逃亡。
等早朝时,卫襄知道这事时气不打一处来,在朝上就大发雷霆,命令士兵去把这些商人抓回来。
他的本意只是想打击无忧的商铺,破了无忧想让自己十日下台的诅咒,哪知道手下人办事如此不利,竟然引起了这样的连锁反应。
这不是他要的结果,就算他再不懂商人对国家的重要,也知道这样一闹,自己会失去民心的后果,所以匆忙补救,力图在引起全国恐慌的时候将这场灾难消灭于无形。
齐曜冷冷地目睹着卫襄的慌乱,想起了无忧的话,他以前只觉得卫襄势利,却没想到这个三山的才子竟然如此无知。是梁悠将他保护的太好,还是自己看错人了?
这人竟然在无忧通告实情下还犯下这么大的错,真是蠢不可及。
他扶额,真不知道精明的梁悠是怎么教出这样的极品的!
齐曜不知道梁悠其实早已经后悔了,她早先和众人一样,都觉得卫襄既然是三山的才子,就应该聪明睿智,所以把卫襄接来后,梁悠倾尽了心力培养他。
这人的确聪明,四书五经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夫子教的治国之道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等真正处理国事时,却是上不了台面的秀才。
八面玲珑,谁也不想得罪在一般百姓,这是做人圆滑,可是作为一个皇上,这就是致命的缺陷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卫襄这样的性格让梁悠头痛不已,一开始梁悠还体谅他做了燕国质子多年,想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下来这也算基本技能。
可是都做了一国的太子了,这些毛病就该改改了,周边列国虎视眈眈,你一个皇上连做个决策都要综合大臣的意见,做到不偏不倚,这怎么做事啊!
梁悠手把手地教他狠辣,教他独断,卫襄一点就通,却没有将梁悠教的用在对付别人身上,而是用在了对梁悠身上。
聪明的人也自负,自负过头就是狂妄。
以前在三山,卫襄就算是质子也因为他的才华让人不敢小视,他身份卑微,却因为自己的才华极度自信。总觉得自己无人可比,只是命运弄人才做了质子,心想着有朝一日翻了身,定会将这些人踩在脚底。
所以没回卫国之前,他隐匿自己的雄心,温润地扮演着自己低调内敛的才子形象,以图用自己的才华人品赢过卫国所有的皇子,引起卫王的注意将自己接回国。
等如愿以偿后,他才发现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很有差距。
在三山无人不敬仰他的才华,可是到了卫国后,他什么都不是。
梁悠这也教,那也教,每天他都在忙着学习,想努力做好。
可是梁悠还是不满意,经常纠正着他的不对,有时就算大臣在,也不给他面子地直接指出他做的不对。
几次后,卫襄觉得自己颜面扫地,被梁悠压得死死的,心头的恨意就积攒下来。总觉得梁悠是对自己不满,才鸡蛋里挑骨头地为难着自己。
他忍,在燕国做质子都忍了那么多年,还有什么不能忍的。
不知不觉,学习已经变成应付梁悠和夫子的检查,他的聪明没用来深究这些知识后面的用处,而是用来让自己恢复信心。
他知道梁悠和夫子喜欢听什么答案,他将那些科考的经典倒背如流,不管怎么问,他答得永远是优秀的。
他看到夫子们敬佩的眼神,暗笑着梁悠的欣慰,用极短的时间让自己成为梁悠心目中合格的帝王。
用小聪明处理着国事,却不知道有些无知是无法掩饰的。
梁悠看透了他纸上谈兵的一套,严厉地骂了他一顿,他却没觉得自己错了,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前,他不想得罪任何人。
他觉得梁悠教自己的狠辣、独断是在利用自己铲除异己,让他无法培养自己的势力,将自己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却没想过以梁悠的能力,要做女皇早做了,何必接他回来呢!
刚愎自用让卫襄一点点失去了温润的本质,再加上身边几个谋臣不满梁悠大权独掌的怂恿,卫襄对梁悠的恨在宋小珍起事造反不成被囚时已经到了顶峰。
所以梁悠死已经是注定的,从齐国娶了齐蕴回来后,卫襄刻意地制造了齐蕴和梁悠的矛盾,让齐蕴起了杀梁悠的心。
齐蕴只是卫襄的工具,卫襄不会做出亲自谋害梁悠的事,却能纵容无视齐蕴陷害梁悠。
他想的很好,就算有人怀疑梁悠死的内幕,他也可以推说不知情,而齐蕴背后有齐国撑腰,就算众大臣有不满,也没人敢动齐蕴。
一切都往自己想的方向发展,他如愿坐上了卫国皇上的位置。可是燕无忧竟然跑来告诉他,自己什么都不是,如果没有她和梁悠,他依然是燕国的质子……
这样的真相让卫襄无法接受,他引以为傲的才华,他尊贵的位置怎么可能是这两个女人施舍的!
不……不是这样的!
所以一知道无忧被人救走,卫襄马上想到了那些商铺,还没有进一步想好要做什么,他脑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折断无忧的羽翼。
不是说这些商铺是她的吗?不是说她富可敌国吗?
那么就把这些钱财全没收了,看她还有什么能力敢说让自己十日之内下台的大话。
冲动之下做出的决策,在第二天引出雪球般的连锁反应时,他才惊觉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京城的商铺不是只有无忧的,在没有完美的说辞下他就动了这些京城影响力极大的商铺,这举措等同于朝廷政变,不用说就是一个信号,商人不逃走才怪。
果然,。
卫襄这边还在忙于应付大臣的责问,那边负责京城安全的京兆尹就匆匆赶来报告全城的商铺开门的不过百家,而且这些商铺在看到周围商铺都关门跑人时,他们也跟着关门逃难。
在京兆尹来报告时,开门的商铺已经只有寥寥几十家。
恐慌形成会怎么样?
如果卫襄到这时还没感觉,那随即赶来的户部,吏部尚书禀告的就是灾难性的消息了。
粮店关门,茶铺,客栈也跟着关门,那些早市进城卖菜的菜民还没进城菜就被逃难的商人百姓抢光了。
京城就像沾染了瘟疫一样让人避之不及,一传十,十传百……
别说没人进城卖菜,连城里的马匹都被逃难的人抢光了。
民以食为天,敏感的人已经嗅出了死城的气息,谁还甘心留守在城里,携带粮食钱财跑路的队伍越来越大。
京兆尹被逼之下关了城门,想制止这样的恐慌,劝百姓回家。
可是恐慌已经造成,仅凭三言两语谁会相信。在赵国的皇城被淹没后,这些百姓谁不怕自己的京城遭遇同样的命运。
见京兆尹这样阻挠,更加深了将大难临头的恐慌,激愤的人群撞开了城门,纷纷逃难。
不过半日功夫,京城已经空了大半。留守的除了军队还有些老弱病残,大部分都走光了。
齐曜没留下帮卫襄,对于这样灾难性的民愤他也帮不上忙,他只是带兵继续搜查无忧。
他相信一点,这场灾难靠武力是无法解决的,就算他强行占有了卫国,这失去的民心也不是一时就能挽回的。
如今想让卫国京城恢复昔日的繁荣,只有无忧才能做到,所以,他必须尽快找到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