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烛

风化淳美的汉帝国,从来不缺才子佳人故事。太傅邓禹大人的娇孙女,一代名门闺秀邓尧,是闻名雒阳城的美貌才女。无数世家大族的世子们,为博得美人一笑,可谓绞尽脑汁。

永平五年深秋,对雒阳世家子弟来说是一个伤心的季节,没有人会想到,高贵的邓尧竟然主动下嫁给一个身份低微的书佣!

当年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旧事,又在今日的大汉帝都东京上演了。这消息如惊雷一般,瞬间震动了整个雒阳城。据说当年满城世子们痛不欲生,有人借酒浇愁,发誓要痛揍小书佣一顿。有人在暗暗打谱,等邓尧过不了班府那贫苦日子,休夫成为寡妇后,一定要抢先一步娶为已有。

不管坊间如何议论,不管世子们如何悲痛欲绝,妾有意郎有情,仅仅半个月后,班超、邓尧这对雒阳城著名的“剩男剩女”,便以闪电一般的速度喜结连理。这成为帝京雒阳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新闻,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佳话。

班家两手空空逃来雒阳,幸好班超在关中人家斗了一场剑,得了二十万钱,才使得婚礼不至于太寒酸。

成婚当日,班府宾客盈门。沘阳公主刘小翰陪着窦老夫人、河西诸将在京的老人,尽来贺喜。班固的同僚,阿翁班彪当年司徒府的同僚,也均到齐了。三十六家剑坊的舵主们不请自来,下西洛街坊和两边的铺面都来了人贺喜。甚至,连马皇后的堂兄马严,也亲来喝喜酒!

当班超骑着赤萧,轰轰烈烈、吹吹打打地从下西洛奔向上东门时,雒阳三十六剑坊自发派出七十二名顶尖剑客,舞起数十丈长的巨大青龙,让这一婚礼瞬间变成了全城盛事。

班家贫困,拿不出能挣来脸面的聘金,便按照邓尧吩咐,只以班超为“聘礼”。于是,班超一身新装,怀里抱着金光四射的重锏,去娶他的新娘子,这自然又成了雒阳城侯门女出嫁时的又一道盛景、佳话。

邓府到底是仁厚有人家,成婚当日,没人为难班超。班超毕竟是班彪后人,邓府没人有胆量和班超斗文。武的更不行了,三十六剑坊好手如林,都无人敢撼动,怀中那枚重锏,让众人望而生畏,谁还敢触那霉头?!

其实,邓家仁名传天下,邓尧出门当日,邓府内宾客盈门,邓家各门俱举府而动,热热闹闹地送长门孙女出嫁。当沁水公主刘致扶着邓尧要上轿时,邓尧忽然抓着班超的手,两人面向阿翁、阿母跪下,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

小夫妻这一跪,让邓老夫人再也控制不住,抱着闺女泪水长流。此情此景,也让女眷们鼻子发酸,洒下热泪。

当班超用一台八人花轿将邓府女公子邓尧接回家时,下西洛简直沸腾了。最出彩的是权鱼,他不仅和小鱼儿、曼陀叶一起送了整整五万钱礼金,而且还带着他的胡女们,为宾客们奉献上了一场高水准的胡乐、胡舞、胡伎。

当然,这场舞自然不能跳肚皮舞。此事,又成为帝京当年最大的新闻。

下西洛街上,剑客们舞青龙,街坊们耍龙舟,鱼府的胡姬们在献歌舞,热闹异常。班家院内则在摆宴,高潮不断。可班超成婚,洞房内却是另一番风景。

邓尧虽然出身高贵,气场强大。但嫁入班宅时,自己只带了一个仅有十一岁的贴身小丫鬟绿荷。见芙蓉、秦小宛、慕容越对班超忠心耿耿,邓尧便略施手段,盖头还没揭开呢,就与三婢打成一片。

御史中丞薛大人的两个爱女雪儿、云儿则自邓尧进入洞房时,便不离左右,问这问那。邓尧自己掀起盖头,看一眼这两个豆蔻小女,原来是一对美如天仙的姊妹花,且聪明伶俐,玲珑剔透,瞬间便喜欢上了二人。

班昭和邓尧是闺中密友,更是惺惺相惜的文友、书友,自然也不离左右,和风细雨,尽是闺中趣事。

成婚当日,夜玉对这个“不识人伦”的儿子不太放心,怕闹出什么笑话,便在洞房内对着邓尧的耳朵交待了一番。

“师母,这事不需教,让彼慢慢悟吧!”

邓尧戴着盖头,实在忍不住笑了,便说出这番话儿来,惹得几个女人羞笑得花枝乱颤。

宾客们仍在欢饮,等众女都离开了,小鱼儿、曼陀叶带着金发碧眼的寒菸,偷偷溜进洞房。芙蓉将她们引新娘榻前,秦小宛和绿荷给她三人上茶,小鱼儿却掀起盖头,赞叹道,“叔叔天生姻缘,不枉叔叔十年相思,新娘子果然是真美啊!”

女儿如花,最美出嫁时。豆蔻少女时代犹如蓓蕾初绽,只有穿上嫁衣,解决了自己的终生大事,这便是一生最灿烂的时光,犹如鲜花迎风绽放,美不胜收。此时正坐床的邓尧,自然是最美的。她嫣然一笑道,“两位鱼嫂才是雒阳城最美的女人!”

“阿妹怎么知道是我二人也来了?”

“小姑惠班,一晚上对汝二人赞不绝口,想不知亦难哪!”

小鱼儿拿出一个礼物,递到邓尧手上,“这是何物?”邓尧问。

“叔叔最需要的就是此物!”曼陀叶说,“阿妹一定收好,会有用得着的时候!”

寒菸忽然拉着邓尧的手,很认真地说,“姊姊,女人嫁人,便要抓住男人的心。是故此物最为重要!”

邓尧觉得不同寻常,她抱着这个粉雕玉琢、金发碧眼的美丽少女,心里一阵欣喜,“汝定然就是小公主了。小东西,以后班府也是汝的家,等闲是没人敢来班府撒野的!”

“现在,也没人敢到鱼府撒野的!”

邓尧闻言,开心地笑了,“好吧好吧,但还是欢迎汝来班府玩。对了,汝尚年幼,叫我为姊姊,不是乱了辈分么?”

“不要紧的姊姊,吾二人各亲各叫吧!”

邓尧闻言哑然失笑,这个小不点来中原几年,连“各亲各叫”都懂了。

“各亲各叫”是当时的习俗。两汉时代,汉人婚姻注重“重亲”,且“婚娶不论行辈”。所谓“重亲”,就是婚姻之家复结婚姻,从帝宫到民间,最重近亲婚配。所谓“不论行辈”,就是婚娶长幼不计,辈分不分。

有下辈娶上辈者,如娶姨母、表姑母为妇。更多的是上辈娶下辈,尤其是娶外甥女、表侄女为妇较为常见。如葬在安陵的汉成帝刘盈,就是娶的亲姐姐鲁元公主之女张嫣为后。为了亲上加亲而“重亲”,辈分自然会乱,于是汉人便有“各亲各叫”之说。

这种“近亲重婚”和“不论行辈”之俗,以现在人眼光看自然是陋俗。但是,两汉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限于认知水平,当时的很多东西与科学、伦常不搭干,却已成为历史之一部分。作为后人,我们可以了解,却无权对先人加以指摘!

待晚上城内的宾客已散尽,远来的宾客也已经安置好,班超才意气风发地回到洞房。邓尧早坐够了,可班超却呆在一边,迟迟不掀开盖头来。

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八章 汉使不赏第一章 长亭惊马第十二章 解忧之后第一章 客栈遇刺第十一章 骤羁兜题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二章 步步惊心第五章 钦赐婚事第二十六章 雪寒风狂第二十三章 千钧一发第二十三章 得进掖庭第二十三章 烛下美人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三章 烛下美人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三十章 塞外坚城第十五章 昆仑有变第一章 虎口脱险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九章 懿侯后人第二十六章 千钧一发第四十章 一门三将第十六章 死士情怀第二十四章 令出内廷第十五章 分离最苦第十二章 廷议辩决第二十章 群起参奏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四十五章 夜宿风口第三章 血腥洗礼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三章 奔袭石城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战第十章 触及灵魂第九章 举族活殉第二十四章 横扫千军第四十章 将星坠落第四十七章 雄关要塞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四十五章 夜宿风口第十六章 野蛮生长第七章 顺藤摸瓜第二十五章 夜袭古城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车第四十五章 醉生梦死第二十三章 奔袭石城第十八章 名门之后第十二章 思贤若渴第一章 焚姑墨仓第十四章 耿恭自荐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八章 文星陨落第六章 绝域孤城第二十七集 围魏救赵第二十四章 壮士末年第十四章 山穷水复第七章 声东击南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四章 精绝小城第二章 雷霆反击第十三章 津门血案第十一章 夺命雪崩第十八章 引敌入瓮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烛第十章 魂归安陵第三十三章 横空出世第六章 轻兵夜袭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六章 乌垒遗恨第三十六章 无功即过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九章 懿侯后人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将第二十二章 狭路相逢第十五章 地动人怨第十八章 窦府惨淡第十四章 陡陷绝境第十九章 闷杀死士第十四章 邻家笨牛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二章 大战之前第三十章 榻前较量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五章 为老不尊第十八章 窦府惨淡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三章 邓女阅典第三十二章 意犹未尽第十六章 蛰伏西城第三十一章 远古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