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帝哭窦府

班超又从窦融枕下,取出窦大人始终随身携带的河西军赤色战旗,捧在手中痛哭失声。

这面窦老夫人亲手丝绣的赤色战旗,也是窦融的帅旗,中间圆圈中是一个斗大的“窦”字。下方是两只威武雄壮的公狼,正以横扫一切之势扑向猎物!这面战旗曾让匈奴人、反叛的羌人闻风丧胆,它是河西军的灵魂,它是河西军战无不胜的象征,它更是大汉窦氏世族崇尚狼性的尚武家风之象征!

这面战旗,跟随窦大人征战一生,先听命王莽,后投更始帝,再割据河西多年,最后在河西军鼎盛之时,却顺应天命全军附汉,助光武大帝刘秀一统天下!虽然已历数十载,它染满销烟、征尘,却依然赤红如火,依然势不可挡!

哭毕,班超将战旗细心地叠起,覆盖在窦大人的遗体上!

他在等,窦大人按照先帝光武大帝遗诏,一直悄然筹划对抗北匈奴。有窦氏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北匈奴便不敢轻举妄动!他在等,皇上得知窦大人逝世噩耗,一定不会让窦氏这面赤色战旗就此倒下!

窦老夫人已经哭昏过去,被班超命侍婢扶到后宅歇息。沘阳公主忍着悲痛,捧出一个红色的匣子,“仲升,祖父生前有言,‘待吾百年之时,此匣献于皇上!’”

班超抹掉泪,庄重地将匣子接过。这是一个紫檀木锦匣,上着泥封(注:汉制泥封并覆印,为密件标志)。他对公主道,“公主,事关重大。请公主连夜进宫,速将此匣,通过马后亲呈与皇上。记住,务心要亲呈!”

“吾懂了!”沘阳公主闻言,知事关重大,不敢耽搁,迅速驱车连夜进宫。

窦府内,不到一个时辰,班家的人都来了。又过了一会儿,河西诸将在京的也都来了,不在京的后人们也来了,司空府、卫尉府、大匠作府属员则尽皆来到。夜里四更,皇上的诏书也来了。果然,皇帝不仅表彰了窦融功绩,还命窦氏族人速速返京治丧。

将星辞世,天地同哀。

当天夜里,雒阳城下了一场大雪,平地有一尺多深。

此时的皇宫南宫章德殿内,刘庄闻窦融骤然辞世,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亲自书写了诏书,命权倌亲自送到窦府。正在此时,马后从长秋宫来了,夕照和秦娥跟着,马后怀里亲自抱着匣子。

马后含泪禀道,“皇上,沘阳公主深夜进宫,急呈此匣!”

刘庄接过匣子,见泥封丝毫未动,便小心地打开,只见匣内仅一窦府制式白绢。展开一看,乃是窦融亲笔所书奏章,只见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临终前清醒时所书,上面写道:

“陛下,老臣已衰,恨不能再为皇上执戈向北矣!北匈奴虎狼,犯汉之心未亡,中国之废,惟北匈奴也!最多十年,北虏必倾国再来。老臣虽去,已预为处置。倘若国家有事,孟孙堪为将!窦氏诸子孙,与匈奴不两立。他日灭匈奴者,必窦氏后人也!”

“天地轮回,凡十年为期。十年之后,待河水(注:即黄河)治,漠北有蝗灾,北匈奴必南下犯边。汉军武力已废,练兵为国之大要。兵既成,可命一将出天山,谋西域,设都护,兵屯田,断匈奴右臂。西域既还,则河西必固。河西安固,则天下方安!”

“鸟之将亡,其音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老臣殚精竭虑,恨不能再为陛下谋。老臣一生向武,为灭匈奴,纵养窦氏血性。后人多凶悍桀傲之辈,此老臣之罪也。他日灭窦氏者,必窦氏后人。恳请皇上管束严治,勿使为祸自亡!老臣已奄奄不能言,将至先帝麾下,保佑吾大汉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刘庄阅毕,再也忍不住,悲啼一声,泪水夺眶而出,“老将军,庄恨不能再听教诲也……”

他将奏章递与马后,马后仅阅一半,已经哭成了泪人,“皇上,此乃窦大人临终清醒时,亲毛所书,字字泣血也……”

刘庄再将奏章捧于怀中,痛惜失声,仰面朝向苍天,悲愤而鸣,“天哪,汝何故收吾一员大将,天折吾国之柱石也……”

是夜刘庄一夜未眠,第二天天还未亮,便与马后亲自驾临窦家。御辇进入窦府,一直驰至灵堂前,皇帝扶马后下来,窦夫人、沘阳公主领着众人跪接皇上。马后上前扶起窦老夫人,随刘庄走进灵堂前。刘庄看着两侧神柱上班固手书的挽联,一字一句,含泪念出了声:

“镇河西,抚昆仑,肝胆相照,一剑乱世横塞北!

战隗嚣,拒胡虏,百战名将,单矟指处却匈奴!”

进入灵堂,只见巨大的棺椁后方,窦融的画像两旁边也有一付对联,同样是班固的手笔,刘庄一边流泪,一边又念出了声:

“天恸哀雪,前人叹天上将星坠落,河山无垠同惨淡!

地卷尘沙,后人悲人间豪杰归隐,笳鼓万里共悲哀!”

念到最后,刘庄手捧河西军战旗,早已经泣不成声,“老将军哪,国失栋梁!边警再至,吾驱何人为将也?这面战旗,吾又当授予谁啊?老将军,吾来晚矣,庄恨不能再听诤言也……”

寒风阵阵,旗幡摇动,雪花在灵堂内飞旋着。马后也扶柩大恸,并抱着窦老夫人与沘阳公主,痛哭失色,花容失色,日月惨淡。

皇帝身后的文武百官,也俱悲啼出声。皇帝与皇后哭了一场,捻香吊唁后,怏怏返回北宫,犹悲痛不已。第二天晨,刘庄携马后再至窦府吊唁,由是三日,并下诏赐黄金千斤,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特允壁珠玑若干和金缕玉衣一套,梓宫、便房、黄肠题奏各一具,枞木列藏椁十具,可谓极尽哀荣(1)。

三公九卿和百官都大为震骤,窦融曾经割据一方,皇帝这是特允以亲王以上礼仪,国葬窦融!

帝后第三次吊唁之时,就在刘庄与马后捻香吊唁的时候,窦府前院骤然传出“轰”地一声巨响,文武百官和前来吊唁的亲朋故旧都大惊,侍卫们赶紧扑上来护驾。南宫卫士令杨仁进来禀报,“禀报陛下,窦将军座骑触柱而亡……”

原来,在哀乐声中,窦融将军的座下骑,那匹老将军返京后一直骑乘、已经风烛残年的老马,竟然在马厩内以头撞柱,轰然而亡。

皇上听闻之,和文武百官心里俱大为震惊,并感慨不已,感其忠,命赐名“忠驹”,并脱口命道,“命神驹陪葬老将军,永葆吾大汉江山社稷!命六安国遣匠作,雕神驹英姿,永为世人瞻仰!”

列侯国葬大礼,非比寻常。按说,皇帝刘庄理应指定三公或九卿以上的要员,来主持丧事。其他官员没有资格,也主持不了繁杂的葬仪。但不知是悲痛过度忘了,还是其他原因,刘庄却未下诏指定丧仪主持人……

————————————————

注(1):《后汉书•窦融传》记载,窦融薨后,“谥曰戴侯,赙送甚厚”。本书对窦融葬礼描述,主要参考两个史料分析而得。一是《汉书•霍光传》,霍光薨后,“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载光尸柩以缊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谥曰宣成侯。”二是《后汉书•耿秉传》,耿秉卒后,“赐以未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恒侯。”

虽然窦融晚年因子孙不肖,屡受到汉明帝刘庄斥责。但薨后由少府上谥号为“戴侯”,“戴”,即增益、爱戴、戴德、感恩之意,说明汉明帝念念不忘窦融“河西事汉”的历史功绩。霍光薨后,其族人因谋反被满门抄斩。而耿秉曾为窦宪北征副帅,因功卒后仍得殊荣。据此分析,窦融丧仪应低于霍光,而高于耿秉。又因窦融曾割据一方,身份高过列侯,享有“金缕玉衣”荣耀并不为过。

第二十五章 诏令归国第三十六章 祖姑诗冢第二十七章 除恶务尽第十九章 闷杀死士第三十三章 风波骤起第十二章 万军之中第十九章 生入玉门第十六章 汉苑定策第十六章 汉苑定策第五章 谷雨定策第一章 兵临城下第三章 巅峰论剑第十三章 池中潜龙第八章 文星陨落第十一章 古典战争第十五章 地动人怨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六章 商队遇袭第二十四章 令出内廷第二十一章 劫后重逢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国第十八章 夫要远行第四章 万民景仰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章 东勒浮屠第一章 想死也难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国第二章 千里迂回第十八章 同病相怜第十章 葱岭战局第三十一章 奇耻大辱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七章 激战东城第七章 国王不拜第六章 女国归附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二十六章 窦固出征第十章 直下车师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怜第一章 杀心顿起第十七章 蒲犁锁钥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六章 兰台书佣第三章 断敌于粮第十九章 夤夜私会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五章 废除私刑第三十四章 胆大妄为第五章 北山来客第十五章 险铸大错第六章 商队遇袭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一章 二犬资敌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章 步步惊心第八章 月黑风高第一章 长亭惊马第十一章 二犬资敌第七章 顺手牵羊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七章 火焚鹫巢第十一章 骤羁兜题第二十三章 剑指昆仑第八章 乌夜有啼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五章 一个理由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四章 应变之策第二十二章 窦固返京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章 再埋祸端第十一章 艰难决策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三十五章 自接纳采第十二章 军无戏言第二十七章 生命挽歌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鹰第二十五章 冷节遗芳第三十二章 将星陨落第四章 明帝驾崩第三十章 兵陷绝境第二十二章 窦固返京第三十一章 奇耻大辱第十四章 智斩东吾第三章 召见王景第二十七集 围魏救赵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处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十八章 挫败政变第十八章 且战且走第十九章 虚惊一场第一章 玉门定策第五章 汉宫夜读第十章 魂归安陵第二十一章 拨开迷雾第二十六章 雪寒风狂第十八章 挫败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