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陇右羌变

太傅赵熹道,“陛下,班超使团新败姑墨,北匈奴必寻机报复,宜令敦煌郡严加防范,以为使团后应。护羌校尉吴棠难阻羌人,致陇右动荡危及西京。老臣以为,当务之急,宜遣一能将,将羌人挡在陇西,为朝廷择将出征夺得时机!”

“能将?”刘炟点点头,脱口而出,“太傅言之有理,诸卿可有人选?河西、陇右诸将中……可有勇谋如班超者乎?”

这是圣上第一次公开称赞班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这让三位主战大臣略感欣慰。可班超远在西域,正绝地挣扎,岂能轻离?圣上此时赞赏班超,难道想调其出陇右?这岂不是变相迎回西域使团?

“陛下,西域不能离班超啊……”鲍昱怕太傅赵熹、太尉牟融着了刘炟的道,便抢着说道。

见刘炟蹙眉,鲍昱赶紧说出人选,“永平初年,傅育为临羌县长,曾随捕虏将军马武、中郎将窦固大人远征西羌。此人身长八尽,多谋善战,不怒自威,且膂力过人,勇贯三军。吾等以为,陛下宜速调武威太守傅育,提武威郡兵即刻南下,据临羌城,遮断西羌东犯之路。然欲威服西羌,还当另择良将!”

刘炟再度蹙眉,他不解地看着司徒鲍昱。既举荐傅育,何故又言需另择良将?难道傅育并非良将,既如此何故要荐之?

鲍昱被刘炟看得汗毛倒竖,略显窘迫。赵熹又接口解释道,“陛下,羌乱与漠北匈奴之乱不同,应讨抚并重,重在威服。傅育为吾朝难得之勇将,然勇固勇矣,却难当招抚大任。当年其在中郎将窦固大人麾下征西羌,作战虽勇,却有贪功冒进之嫌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危难之时,用人所长可也!”

刘炟恍然大悟,看来自己是错怪了司徒。两位重臣既推荐了勇将,又点明了短处,识人之深由此可窥一斑。他向三位老臣恭敬颔首,“诸卿所言甚善,朕深以为是,请就案再议!”

回到御案后坐定,待几位老臣坐定,刘炟对尚书令郑弘道,“尚书台代朕书诏:护羌校尉吴棠镇抚不力,致使羌祸蔓延,西京震动,令吴棠即刻还都,由御史台、太尉府问其渎职之罪!令武威太守傅育为护羌校尉,北军屯骑营军司马耆莫为副护羌校尉,即刻提武威郡兵南下,据临羌城阻羌兵于湟水谷之西!令北军屯骑校尉渠耆为武威太守,拒羌胡勾连,保武威平安,策应傅育南下!”

“巨遵旨!”

三公与尚书令郑弘闻令大喜,齐声接旨。仿佛一夜之间,刘炟便深了军情、处变不惊,令众臣暗暗心惊。卢水羌人渠耆与耆莫叔侄二人勇冠三军,系汉军主将窦固爱将,在陇右、北地、河西各羌人部落甚有威望。从永平初年开始,二将即跟随窦固南征北战,功勋卓著,鲜有败绩。羌人为祸,危难之时启用此叔侄二人,分明是高招,可谓用心良苦!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朝食前刘炟与大鸿胪窦固“密谋”好的。且“密谋”的还远不止这些,否则年轻的刘炟如何会对内外军情如此熟谙?

刘炟说完,他又扭头看着缣图,似是无意地问,“先扼其锋芒,稳固陇右。朕欲在今秋发兵往讨,诸卿以为,朝中诸将,谁可为吾挂帅领军?”

太傅、三公与尚书令相视一眼,赵熹代表众臣进言道,“陛下麾下勇将如云,度辽将军耿秉、大鸿胪窦固、长水校尉耿恭,均当世名将,皆可领军出征,为陛下分忧!”

耿秉已在度辽将军任上,肩负监护南匈奴、鲜卑、乌桓重任,根本无法出征。且耿秉、耿恭均是窦固麾下大将,几位大人没有明言,其实他们真正想说的只有窦固一人,刘炟自然心知肚明。在当朝将领中,窦固无疑是最佳人选。窦氏起于河西,窦固曾经二次征过西羌、二次征讨北匈奴,再没有人比窦氏更熟悉羌胡边务。

但刘炟断然不会令窦固领军出征,这是他的底线。闻赵熹言他半晌未语,宣明殿内一时陷入令人窘迫不安的安静之中。恰好宫人连珠新烤了茶,刘炟便令权倌给众老臣续茶。

朝纲未稳,他牢记先皇之言,窦固为大汉柱石,是北军将士、甚至天下世子心中的军神。只要他在雒阳,刘氏天下便安如磐石!但这些话,身为帝王,他又如何能对人言?刘炟陷入沉思,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不知他的真正意图!

良久,刘炟忽指着缣图上的疏勒国道,“尚书台代朕书诏,着和恭弛刑营,徙至鄯善国伊循城屯田,徐干镇西屯骑营徙敦煌郡玉门大营屯田。另令曹钱为伊吾校尉,领楚良之镇北屯骑营移守星碛山,保河西北面安危!”

“臣等遵旨!”

赵熹、牟融、鲍昱等几位老臣闻言,惊喜之余见再无下文,便又大失所望。班超的汉使团在如此艰难、惨淡的时刻,还能主动出击温宿、姑墨国,取得如此辉煌战果,可圣上虽然心里分明是赞赏的,但却连口头“嘉勉”两字都不愿说出!

这次宣明殿小朝会,并没有就西征主帅人选定下来,但小朝会后,朝廷欲征西羌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朝野翘首以盼,都一致猜测,此番西征主帅、副帅,非窦固与耿恭莫属。

武力征讨西羌已成汉帝国国策,本来,按照常例出征大计确定下来后,领军主将应该迅速开府,并全盘筹划出征事宜。但朝野望眼欲穿,出征大将人选朝廷却迟迟定不下来。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牟融的太尉府便责无旁贷地担起了筹划出征的一应事宜,紧锣密鼓地开始集结郡兵,训练士卒,征调随军役夫和役妇,筹集粮草,准备器械。

……

此时的汉帝国,陇右各郡国和河东的安定郡已经烽烟四起,战火纷飞,天下震荡!

武威太守傅育接到朝廷诏书的同时,北军屯骑校尉渠耆几乎与驿官同时到达武威郡。非常时期,来不及寒喧,渠耆迅速接受武威太守印绶,新任护羌校尉傅育点起武威郡三千郡兵、张掖郡两千郡兵,火速南下驰援陇西战场。

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地处四战之地,自古民风剽悍,悍不畏死。武威军五千人出乌鞘岭,过令居置(注:今永登以西),越洛都谷和安夷县城(注:今乐都县西),一路扫荡了数十个反叛的羌人小部族,势不可挡地到达临羌城下(注:汉临羌县与今湟源县地域相同,临羌城在湟源以东)。

此时,正是汉军荔谷兵败不久,羌人气焰熏天,不可一世。骄兵必败,武威军一路过关斩将而来,顿时令沿途各路反叛羌人部族纷纷溃败,据守各孤城要点的汉军各部则士气大振!

傅育在吴棠与孙纯的策应下,迅速包围临羌城。汉军一改几个月被动挨打态势,攻势凌厉,防守临羌城的卑湳羌一千余人慑于武威军兵威,竟然不战而降!

临羌既下,诸羌都大为震动。烧当羌王迷吾见武威军势盛,不敢当面硬顶,便迅速将羌人从陇右各郡集结起来,边打边走一路向高原故地撤退,最后重兵屯守于木乘谷(注:今青海湟源县西约巴燕乡巴燕峡村附近)。

此时的陇右,从金城郡、陇西郡到安定郡,已经归顺汉朝的羌人已经全部反叛,烽烟遍地起,除汉军据守的各城外,村舍遗尸枕籍,田园一片焦土。汉军以各城为要点,与叛羌对峙。傅育进入临羌后,河西五千重骑与迷吾两万羌兵主力经历十余战,烧当羌伤亡惨重,武威军也付出重大伤亡,士气受挫。

此时的烧当羌,已有部民十余万人,羌兵五万人。集结于木乘谷的烧当羌兵即达两万五千余人,傅育手中仅有五千武威军,其余各郡都在各自为战,苦苦支撑。他屡次进军,都与烧当羌战成平手,本乘谷一时难下,不得已他便与迷吾对峙开了。

这期间,傅育细查了羌人反叛及汉军兵败缘由,迅速奏报朝廷。原来,这起惊天动地、令朝野震动的羌人反叛事件,其***不过是一件发生在前年冬天的一起汉人抢劫羌人民妇事件。

早在建初元年(公元76年)十月,安夷县一名县吏看上一个如花似玉的卑湳羌人部族的一个美艳羌妇,于是便强抢霸占之。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彪悍的羌女丈夫岂能容忍,便杀死了这名县吏,夺回了妻子,并一起逃到了塞外。

女人骚起来是妖娆,男人骚起来便是妖孽、祸患。县吏贪恋美色被杀,原是咎由自取,可安夷县长宗延闻讯大怒,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非曲直,率部下五百余骑便开始追捕羌人夫妇。

汉军一直追出高原塞外也没见到凶手踪影,但宗延的护短行径终于激怒了众羌,于是羌人各部族一哄而起便杀了宗延及其手下汉军。怕汉军报复,卑湳与勒姐、吾良三个羌人大部落共数万人,同时举起大旗反汉,迅速震动了金城郡乃至整个凉州!

如果此时金城太守处置得当,此事或不会酿成大祸,仍有转寰余地,祸不至太大。但陇右郡县官员只知一味武力征讨、强压,导致羌民各部族反叛之火如星火燎原,越烧越旺。本来羌人群龙无首,就在此时,汉朝的老对头烧当羌乘势而出,迅速成为反叛羌人的中坚,顿时使事件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二十七集 围魏救赵第三十章 鸡飞狗跳第四十六章 自备军粮第四十二章 帝哭窦府第十八章 心有灵犀第十七章 激战东城第八章 智斗群狼第七章 国运角逐第二十五章 礼遇王妃第二十六章 窦固出征第十一章 艰难决策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二章 雷霆反击第十章 再撑一会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十六章 寻找公主第二十六章 兵败罗谷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五章 废除私刑第二十六章 乌垒遗恨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三十章 再埋祸端第七章 歙渠脱险第三十一章 为救吾嫂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三章 断敌于粮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十一章 犒赏三军第十七章 罪当火刑第十八章 活剐仇人第十四章 陡陷绝境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九章 举族活殉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试第十八章 谋刺班超第六章 君胡不归第二章 雷霆反击第十二章 害虫被羁第九章 惨绝人寰第四章 国士之谋第十九章 兰台事发第十二章 地倾西北第二十一章 骤临城下第四十五章 高台拜将第三十章 鸡飞狗跳第十五章 盟约分赃第十六章 天理难容第一章 马氏骄奢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仓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章 于阗大捷第四十七章 计取坚城第二十四章 潜入桢中第十五章 地动人怨第十九章 懿侯后人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十二章 夺取盘橐第十一章 女中豪杰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十六章 赖丹之后第二十二章 会商大计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八章 截断鸟道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十七章 致命节点第三十四章 西池颅觞第十七章 蒲犁锁钥第九章 暗夜杀手第二十章 娇俏怜人第十一章 古典战争第二章 班氏任侠第二十三章 奔袭石城第十七章 西山历险第一章 长亭惊马第十章 贪淫惹祸第十七章 西山历险第二十四章 应变之策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五章 崇尚强者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二十一章 初战石亀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二章 屯田蓝图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七章 陇右羌变第二十五章 夜袭古城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十章 尴尬相会第八章 智斗群狼第二十三章 邓女阅典第四十五章 醉生梦死第十章 祖孙情深第三十章 鸡飞狗跳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四章 染指陇右第十章 魂归安陵第九章 释比秘营第五章 十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