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盖棺论定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杨士琦死后的第二天,舆情的重点已经不在“真相”上了,换而言之,真相已经与舆情无干,他们更迫切希望了解后续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态发展,在那些暗自松了口气的人群当中,既有一般性的解脱,也有像类似于袁克定、奕匡等的真解脱。

袁大少爷大病了一场,恐惧与流言几乎将他折磨致死,短短几天,原本肥壮的身躯居然整整瘦了一圈,差点把一条性命也送掉。在别人眼中,他这个农工商部右丞是距离侍郎最近的位置,可在他心中,他却知道,这个位置距离他实在是太远太远。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升官他是不指望了,能平平安安地渡过已经是祖宗积德——袁世凯在哪里积过德了?

借着杨士琦之死的掩护,岑春煊负责查办的李德顺一案便愈加顺当。本来直隶、山东绅商对李已恨之入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早就有人留意跟踪,证据堆积如山,而李平日借着杨士骧的名头骄横不法,字典上根本就没有“收敛”二字,现在杨士骧倒台,杨士琦毙命,靠山既倒,便是李手下的大小官僚也无意为他开脱,不等岑春煊至,早就将他所犯有的大小罪证搜罗完毕。新任总办大臣孙宝琦虽然与庆王、那桐交情不浅,亦不齿李的为人,便连一句好话都不愿意讲——端的是墙倒众人推。

岑春煊“官屠”的名头太响,此番起复再用,直入军机,早有人作顺口溜:“前有曾剃头,今有岑剃头!”曾剃头者,曾国藩也,杀长毛如乱麻。而岑春煊最擅长的是剃官之头,是故人还未出京城,各种消息、罪证、指控源源不绝而来,依张南皮的说法,“李德顺便是砍上十次头也够了。”

但李德顺的头砍不砍只是小事,岑春煊的心思压根就没放在心上,他的注意力全在于此有关的其他众人之上——打李德顺不是本事,本来就是将死之人,痛打落水狗既不是他的作风,也不是他的派头。他私下里对张南皮说:“此次奉旨出京,不打他一两个大员震慑群小,不要说皇上那里我交代不过去,便是俺老岑‘官屠’的名头都保不住了!”

张南皮眯着眼睛听了半天,突然把眼睛一瞪:“这是什么话,你要打谁?”

“香帅,你就不要担心,反正不打你!”岑春煊嘻嘻哈哈和他半开着玩笑,半是心里在琢磨——张南皮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还是得小心,两年前的亏还没有吃够?”张南皮忽地睁大双眼,“你要打谁,我心里有数——该打!我也绝无异议,只是……”

“香帅,有你这句话便够了,我已经有足够把握,到时候闹腾起来,不要你出言,你只装聋作哑即可。”

张之洞心里一动,忽地一惊,没有再说下去。

17天后,岑春煊风尘仆仆返回京城复奏:“臣先查李德顺口供,其曰舞弊说得三成归己,三成归吕海寰,四成归杨士骧,经审查财政收支,确有此事,所不同者,李、吕二人将所得私自收授,而杨士骧却用于填补直督任上亏空;另南关土地收买一案,系李德顺私自购买,事前并未告知吕、杨二人,亦未有利润分成之倡议,已交付银两亦全由李假借他人名义出资,唯李虚报地价为650两一亩时吕、杨知情,但各自收受李2万两银子后作罢;另所控李交媾不肖洋人,虚报官职、浮事授银均系事实,其手下大小官员共17人共同指证,李亦供认不讳,每多设一洋人官职,李便从中扣取三至四成之好处,曰‘介绍费’……举凡指控李19样罪名,除2处道听途说,3处略有失真,3处嫌夸大外,其余均完全属实,臣写得详细条陈在此,李德顺所录口供、他人旁证、李贪赃所得并各项证据亦另具成册,已誊写一份移交有司。”

“法部是何意见?”

“法部已对本案一概人证、物证、罪证进行查证,李均供认不讳,铁证如山。依《大清律令》,李德顺应判斩立决,褫夺一切财产;吕海寰包庇下属,知情不报、收受贿赂,应判刑7年以上,褫夺一切财产;至于杨士骧……”戴鸿慈停住了,没往下说,这潭水太深,还牵涉到杨士琦,他不便说下去。

“杨士骧先不说。”皇帝摆摆手,“李、吕二人罪有应得,唯祸不及家人,褫夺一切财产后各家留白银1000两用于生活,免得衣食无着。”

“皇上圣明。”

“至于杨士骧一案,前由荣庆与熊希龄联合负责查明,情况如何?”

“禀皇上。臣等已经查明,杨士骧在北洋大臣任上两年有余,所涉及非法银钱出入共500余万两,除少数纯属手续不完备而未及时入账外,其余亏空约478万1249两6钱,其中挤占挪用306万9884两6钱;个人贪墨38万两;结交私人133万1365两。”熊希龄将财政审计的结果大体诉说了一遍,引得众人交头接耳,载泽抬眼望去,张南皮脸色大变。

“挤占挪用仍情有可原,毕竟用于公事,况财政体系不甚全备,不可苛求;然个人贪墨及结交私人断不能容,法部对此有何意见?”这话一出,张南皮却是松了口气,原来他在湖北任上虽然大肆亏空挪用银子,但全部用于公事,个人倒是两袖清风、身无余财,靡费二字当得,贪墨二字却毫不沾边。按皇帝的处理意思显然安然无恙,不免心里暗叫一声侥幸!

“依《大清律令》,杨士骧应判斩立决,褫夺一切财产与官职、封号。”

“杨士骧前几日已病死。”

什么,杨士骧也死了?!

“当开棺戮尸!”

“人死为大,杨士骧多年亦有辛劳,此次褫夺财产即可,不必另行加重。”

“皇上仁厚!”

望着张南皮的脸色逐渐阴转多云最后逐渐放晴,皇帝也是会心一笑:各省官僚贪污挪用实在过于普遍,如每一笔不合正规的都要追究,只能是不死不休的死结,现在撇开挤占挪用,单就贪墨一事下手,既赢得道义制高点,亦让人无从反驳,实是缩小打击面之必备利器。

“杨士琦一案臣亦已查明。”赵秉钧出班奏对,“数年来,杨士琦、杨士骧兄弟狼狈为奸,贪墨大量钱财;听闻皇上查账,杨士琦唯恐罪行暴露,竟以臣收受杨家兄弟馈赠为由要挟臣想办法掩饰;臣被逼无奈只好假意献勾交禁卫军、放火焚烧西大殿的阴谋……”

赵将大体故事诉说一遍,众人心惊肉跳地听下去。

“杨士琦究竟贪墨多少臣仍无法查明,但经盘点:其家有现银8万余两;分布于各大银行存款逾40万两;投资各项实业股份逾70万两;另有多处田地、房屋等地产;家中古董、珠宝、玉器、字画等价值逾100余万两……与其俸禄显然不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杨士琦一案移交法部处理,务必办成铁案。”皇帝把头转向修律大臣沈家本,“卿等既然修订新刑律,朕以为有一条‘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似可加入,凡官员不能解释清楚之收入且数额过大者,均可参照此条,定罪量刑比照受贿处理,以免有人存了取巧心理。”

“皇上圣明!”皇帝自鸣得意,100多年的见识换来了这声并非廉价的“皇上圣明”,听得舒坦极了。

“臣数年间收受杨家兄弟馈赠约9万两,现全部交出,请皇上治罪。”赵秉钧趴在地上,杨士骧的案子可了,他的事情可还没了呢。

“卿收受馈赠,不管是何名义,数字如此之大,显已超出正常交往范畴,难怪为他人所要挟。”皇帝扫视了众人一眼,发现众臣都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显然心有戚戚,同感耳。“不过你此次出首,功过相抵,再加上办案得力,朕不愿深究,将该项银钱交付有司后此事便算作罢。”

“臣叩谢天恩!”

“不仅是你,其余收了杨家兄弟银子之人可同比参照办理。”皇帝一字一顿地告诫群臣,“杨家兄弟送了多少礼、何时送的、怎么送的,朕已拿到账簿,历历在目。银钱来往标准暂定每年1000两,低于此数者系正常人情来往,不必追究;凡高于此数目者,均有受贿嫌疑。朕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一个月内主动交出并坦承者,朕既往不咎;若负隅顽抗,妄图抵赖者,朕决不姑息。”

声音掷地有声,掀开了维新年吏治整治风暴的篇章。

一个月后,《帝国日报》以“大快人心事,揪出贪污帮”为题报道了以杨家兄弟为首之贪污集团的查办过程,一时洛阳纸贵。

所有人都不曾料到,贪污集团几个字将成为维新年间的常用词!

第20章 恩威并施第64章 大惊失色第55章 左右为难第28章 直言不讳第8章 改弦易辙第65章 心有灵犀第95章 制度改良第99章 最终清算第28章 深谋远虑第28章 心乱如麻第48章 沉着应战第39章 平地惊雷第40章 雷霆震怒第62章 另有用意第69章 盖棺论定第5章 错综复杂第82章 剑指广州第47章 华美篇章第70章 台前幕后第3章 决不退让第36章 多方触谈第22章 别出心裁第36章 自求多福第20章 咬牙坚持第14章 否极泰来第23章 深明大义第46章 幕后操纵第30章 语重心长第73章 明修栈道第7章 大浪涌来第44章 各有所第42章 各种心思第40章 最后时刻第59章 锦囊妙计第82章 剑指广州第26章 彻底解决第34章 牵动心弦第91章 祸水旁引第65章 财政预算第16章 夜袭得手第59章 锦囊妙计第3章 勾心斗角第14章 百感交集第96章 皇位继承第62章 另有用意第79章 逃之夭夭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6章 宁缺毋滥第8章 海雷神威第19节 棋高一着第7章 身陷雷区第17章 盖棺论定第96章 各有招法第70章 饭馆说书第66章 群策群力第57章 御案九件第91章 强力弹压第24章 两全其美第8章 满头大汗第13章 转危为安第86章 猝然发动第22章 怒不可遏第95章 制度改良第1章 秘密布置第20章 咬牙坚持第18章 精兵强将第70章 饭馆说书第82章 剑指广州第44章 强行贷款第7章 大浪涌来第8章 箭在弦上第89章 杀气逼人第46章 幕后操纵第27章 外交折冲第5章 错综复杂第41章 章程既定第21章 出动新锐第29章 音若沉雷第3章 勾心斗角第41章 章程既定第2章 火上浇油第71章 利益交换第49章 本位之辩第44章 颠扑不破第31章 半推半就第7章 身陷雷区第84章 利器准备第54章 惊弓之鸟第63章 亲王闹事第27章 相互妥协第13章 英魂不灭第20章 诱之以利第3章 勾心斗角第45章 若有所思第13章 英魂不灭第39章 生死一线第38章 不欢而散第14章 谋定后动第4章 暗度陈仓第13章 英魂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