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东莞早就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昔日熙熙攘攘的街头景象早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零零散散的一些流动小贩,或蹬着三轮车找活干的搬运工们,如今的东莞街头再也看不到十多年前三五成群,结伴找工厂的年轻人的身影。
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东莞特殊的用工环境和用工结构外,还与很多现实问题密不可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昔日的打工主力军60,70后已经步入中年,他们当中有的出于身体的原因,抑或是为了照顾家中的老人和自己的孙辈,他们不得不返回家乡种田,或者从事其它工作,再也不愿意到东莞打工了。
他们的后代80后,90后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苦头,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肯定不愿意从事低端辛苦,而且报酬极低的流水线工作。
有些年轻人刚到东莞时,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进厂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也不愿意过那种辛苦单调,收入微薄的生活,他们情愿在街上游荡,或者去娱乐场所从事服务工业,也不愿意进厂做事。
在他们这个年龄的人群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打工群体的人员自然比他们的父辈少了很多,东莞用工荒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柳絮在东莞多年,对这边的用工情况相当熟悉,随着近几年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的年轻人大多不适应工厂的生活。
与之相反,那些三,四十岁左右的外来工,他们经历过农村的苦难生活,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窘境,迫切地需要赚钱养家糊口,因而做事比年轻人都要吃苦,而且也比较好管理。
想当年柳絮在大成厂做流水线工人时,她亲身经历过车间工人繁重辛苦的劳作,深知底层打工者的辛劳与无奈。
尽管这几年工人的生活福利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当今年轻人的生活追求。因此,为了能让工厂稳定地运作下去,许多企业主不得不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与工人的关系,并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当阿勇为车间招工人时,柳絮特别交代他,所有工人都不需要限制年龄和性别,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就行。至于从家里带来的那些老乡,他们没有进过工厂,至少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培训才能适应东莞的生活。
为了日后工厂能顺利运作,工人还没有正式投产前,柳絮每晚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和阿勇轮流给那些新进工人培训厂规厂纪,以及车间运作事项,让他们提前了解工厂的环境和流水线运作情况。
柳絮落实好车间主管和车间工人的配置后,接下来她就要配备相应的办公室人员。
工厂运作前期事务不是很多,柳絮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两位女孩,一位担任人事兼会计,另外一位女孩担任采购员兼业务跟单,另外还特别聘请了一位工程师兼品质主管,他是阿勇的朋友,他们都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对技术和品质管控很有经验。
采购和业务则由柳絮自己全面统筹,李明负责会计,后勤和人事的管理,阿勇担任生产和机修主管。
相关人员配套到位后,柳絮便委托罗先生帮忙办理营业执照和其它相关证件。他在东莞开厂多年,认识很多本地人,让他办理那些证件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等机器和流水线安装调试完成后,柳絮便让阿勇等人检查测试,验收合格后,车间工人到位,流水线正式投入使用。
工厂开工那天,根据广东本土祭天神的习惯,柳絮让李明买了很多水果和熟食作为贡品,他们摆在工厂大门处,举行了一场颇为隆重的祭天神仪式。
在一串长长的鞭炮声中,李明和柳絮带着办公室成员及全体车间工人,排成两队朝天三鞠躬,然后依次上香,祈求工厂开业顺顺利利,生意红红火火,全厂工人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虽然这些愿望看起来有点理想化,不过柳絮相信,只要心存善念,上天也许真的会让他们得如所愿。
晚上,柳絮和李明在酒店宴请全厂员工,以及那些长期保持合作的供应商,不家一些在东莞的亲戚老乡和一些知己故交,他们得知柳絮工厂开业,都欣然前来捧场。
在此需要特别声明,柳絮当初只身从武汉到东莞打拼,十几年来从一无所有的流水线工人到有房有车,自己开工厂的境地,这些年来,她的成功离不开几位好心人的热心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