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九 他终于理解朱元璋的难处了

能在延德年的这九年里保持【身家清白】这个要素的官员,在整个魏帝国中央来算,实在不能算多数。

尤其庞统和诸葛瑾还都是士人身份,在之前多次针对士人的风波中能坚持下来,也不得不说他们的站队技巧高超。

在这样的前提下,庞统和诸葛瑾被郭鹏看中,叫到了南书房,给了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

让他们陪伴在自己身边读书习字,协助自己处理一些政务之类的。

庞统和诸葛瑾本身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忽然被皇帝叫来说要给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这两人还真是大为困惑。

皇帝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南书房侍读不是正规职务,只是一个头衔,他们的正式身份还是参谋台参谋司马,以及民政部右侍郎,并不是就此入职南书房。

南书房也不是一个职权机构,只是皇帝自己读书习字、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两人最初大惑不解。

但是没过几天,两人就恍然大悟,陷入了一阵狂喜之中。

南书房侍读,看起来只是一个没什么卵用的身份,但是他们得到了经常出没于郭鹏身边,经常在郭鹏身边陪同办事、聊天的资格啊!

他们一下子从不能时常面见皇帝的外臣,变成了可以时常面见皇帝的亲信之臣了!

能在皇帝身边经常出没的人,那绝对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就目前来看,只有内阁首辅曹操和参谋台左侍郎郭嘉可以办到。

他们经常被皇帝带在身边出没于宫廷各处,关系亲近,也因此,曹操和郭嘉经常被当做朝臣们办事说话的风向标。

因为这两人最能理解皇帝的所思所想,他们也代表参谋台和内阁,宣布参谋台和内阁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忽然间皇帝挂牌了南书房,让庞统和诸葛瑾担任南书房侍读,常伴皇帝左右,每日都要和皇帝见面。

谈论的虽然多是些书本内容,但是皇帝也会时不时的谈论一些政务方面的事情,听取他们的意见,言辞之间颇为欣赏他们的样子。

这……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庞统和诸葛瑾进行了私底下的深入交流,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劲,觉得皇帝这样做肯定是有特殊的目的的。

否则没有必要挂牌一个南书房,还要给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允许他们进入外宫。

这就有趣了。

又过了没几日,郭鹏叫来了庞统和诸葛瑾,与他们商量入值的事情。

“孤这里处理政务十分繁忙,每日要做的事情很多,身边没有一些有才能的侍读伴随,还是压力颇大的,你们不如协商一下,安排一下,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好,一人一日轮流入南书房在孤身边听用,如何?”

庞统和诸葛瑾激动的心脏砰砰跳,立刻表示自己很愿意这样做。

“臣愿听陛下吩咐,愿在陛下身边听用。”

开什么玩笑,两人在参谋台和民政部里也不是一把手,也不是能拍板做决定的那个人,论及亲疏程度,也远远不如戏忠和枣祗。

但是有了南书房侍读的身份,他们就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超越那些现在在皇帝面前有很好的印象的高官显贵们。

有如此好事,他们怎么会拒绝呢?

其实郭鹏设立南书房也是有自己的现实需求的。

不仅仅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而是在当下这个情况下,他的权势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就算有内阁帮他分担政务压力,他的压力还是特别巨大。

尤其当他解决掉了尚书台中转表奏这件事情之后,虽然没有人可以分割皇权侵犯皇权,但是也因此,所有国家政务相关的表奏全部指向了他。

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没了,政府最高办事机构没了,政府首脑没了,那么自然而然的,一切只能依靠皇帝这个最高领袖来处置。

所有的奏表全部都送到奉天殿,交给郭鹏,由郭鹏亲自处置。

那空前巨大数量的奏本如雪花一样向他飞来,真叫一个措手不及,一个人看奏本看的眼花缭乱千头万绪,脑袋都快炸了。

但是他又喜欢权力,权力抓在手里牢牢地,无论如何也不准备放开,所以没办法,这个罪还真得受着。

这是实权皇帝必须要经受的考验。

郭鹏交给内阁的权力只是他手上的一部分权力,远远不如当初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权力。

内阁能处理的事情虽然多,但是并非是主要核心政务,多是一些繁杂却并不重要的事情。

这些事情很麻烦,很考验办事艺术,却并不核心。

真正核心的军国大事郭鹏不会委任任何人,都是他自己亲自管理,亲自批示,以确保国家运行平稳。

比如军队的待遇啊,驻防地啊,军饷分发啊,军队、政府人事任命啊,一些救灾物资的拨付啊之类的,他都是亲自处理。

就算是实在来不及不得不交给内阁处理的,也需要曹操把处理完毕的事情汇总,精简,然后拿着报告过来现场向他汇报,让郭鹏知道。

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关乎行政指令的,更是一问到底,绝不放过。

一旦出现不满意的,郭鹏还要现场责令曹操更改处置方式,然后交给办事部门负责执行。

所以他的工作量是真的非常沉重。

有些时候他一天要审视多达五六万字的奏本,并且写下数千字近万字的批复,然后指示臣下按照他的意志去办事。

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这多亏了他修缮多年的发达的交通网络,让讯息传递的速度稍微加快。

也多亏了全面铺开的纸张,让他和臣子之间的直接交流有了可能。

如此固然大大巩固了中央集权帝王专制,让他的权势得以大大彰显,皇权威压天下,但是……

真他妈累啊。

他终于理解朱元璋的难处了。

听说朱元璋在八天之内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光是每天的数量就如此恐怖,还连着八天……

就这样还能活七十岁。

可见朱元璋的基因到底是多强大,精力多么充沛,多么会管理时间。

真·大明时间管理大师。

真·大明肝帝。

郭鹏目前还比不上。

不,是永远估计都比不上。

他从早到晚不停歇的批阅奏本,不断的处理国务,最多的一次一天处理了三百三十一件国事,还无法连续八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对此,他甘拜下风。

他真的不想和朱元璋比较谁更能处理国务。

历代皇帝比拼勤政,无出朱元璋之右。

真的很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而且还有很多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比如非常非常多的臣子想要和他联络感情,想要在这他这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绞尽脑汁给他上奏本,事情没多少,全是拍马屁。

令他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五百六十六 他们还想再赌一把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么叫舍得一千四百四十五 魏帝国第三任皇帝一千一百二十 孟获做起了白日梦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觉得农部尚书诸葛瑾之女如何?一千零五十二 文明和野蛮的界限从来没有在曹休的心里如此明确过七百零七 君,民,黎庶(上)九百七十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四十八 子凤一百五十三 拜访枣祗一千三百七十七 张飞决定打游击四百六十六 天子护不住我们五百一十三 笮融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二百四十七 夜校一千四百七十五 与孔明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一千零六 陛下和老臣都被田元皓蒙蔽了一千四百六十六 司马懿忧心忡忡七十三 黄巾之乱的转折之时一千三百五十三 刘健并不能理解郭鹏三百七十九 袁公路欺人太甚!八百五十四 郭嘉入成都一千四百零八 某种意义上来说,郭珺很有生意头脑三百七十九 袁公路欺人太甚!一千五百五十七 如果魏国需要他做一个神,他就做那个神好了一千三百四十九 父亲,这也是您已经预料到的结局吗?四百七十五 刘表注定无法北上一千二百零一 曹仁辞职八百二十九 纵使郭鹏举十万之众来,愿为陛下拒之!四百四十五 一切都会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一千三百五十九 终于疯了,皇帝终于疯了!一千一百一十三 所以他坚定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千零八十二 陈宫很想要进入中央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该商量商量了四百八十五 八国分封一千五百五十 郭鹏还是那个大忽悠一千五百一十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千三百四十四 陛下春秋正盛,何故退位?一百六十一 同床而眠二十二 十五从军征一千一百五十 郭瑾也很喜欢赚钱一百九十二 图穷匕见二百二十一 堂堂汉臣,怎能与汉贼同流合污一千二百零一 皇帝陛下的祸水东引二百 谁能顶得住啊?一百六十七 太守回归一千五百五十二 我把天下黎庶都当做人去看八百七十五 襄平粮价上涨了?五百九十六 合肥之战(上)二百六十七 郭鹏理政(下)八百二十九 纵使郭鹏举十万之众来,愿为陛下拒之!一千四百零一 我问你们!你们到底要跟从谁?四百六十四 帝国的精神内核一千零五十四 魏帝国很缺人口七十二 郭鹏的战术一百九十八 董卓迅速的痴恋上了这种感觉一千二百零五 曹仁荣耀退休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一千一百七十五 新的州级行政单位——云州九十九 如果我能做主三百六十六 并州乱起一千三百五十八 程昱再也不能理解郭鹏了一百一十 来做我的亲卫吧一千五百二十一 郭鹏衷心的期待一千三百一十 距离他完全了解魏帝国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一千二百零九 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争一千零三十 他们的皇帝陛下正在看着他们一千五百五十九 他们都回来了九十三 初成班底二百一十四 正面交锋(上)一千三百九十一 张飞本身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一千四百零八 某种意义上来说,郭珺很有生意头脑二十八 拿捏有道的蔡邕一千一百八十二 袁嗣忽然觉得背后有点凉意一千零二十四 给东汉帝国收尸一千一百四十一 这种境界,不是什么人都能体会到的五百八十二 孙吴的立国之战一百七十六 刘辩登基一百六十七 太守回归五百六十五 长安攻防战一千一百五十 郭瑾也很喜欢赚钱一千五百三十六 他失去这个儿子了五百零一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四百八十二 荀彧,你可真是奢侈八百六十七 刘璋入洛阳六百六十七 作威作福的马家父子一千二百七十三 士燮是铁了心要跟随魏帝国的步伐一百六十一 同床而眠一千三百四十三 我会带你一起走九百零八 它们毁了汉,现在还想毁了魏七百七十 皇帝与代表一千一百二十四 他只能为吕凯的命运感到悲哀二百零五 讨董号召一百二十七 局势扭转一千一百七十二 贵霜内乱九百一十五 不能让他们有和解的可能一千零二十七 标点符号大革命(上)五百零一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八百四十二 黄权的夜袭方案六十九 张梁死了九百二十七 崔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