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五十 生产力不提高,教育就是无根浮萍

旅途固然轻松愉快,但是郭鹏的旅途可不仅仅是舒服的公费旅行,他也是要办事情的。

路过每一个地方,他都会留意观察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找人打听当地的风俗人情,还有最近发生的最大的事情。

郭鹏把临淄营全部交给了郭瑾,自己并没有保留这些耳目,所以近来对于天下的变动已经不是很清楚了。

现在,他可以通过自己的真听真看去观察一个地方是否被治理的妥善,这种方式比听临淄营密探的汇报要简单多了。

洛阳周边,称之为京畿地区,属于天子脚下,素来都是得到最重要的关注。

有什么新政,都是京畿地区首先实验,实验过了才会推广到全国范围,放到各州,以各州州治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齐头并进。

所以郭鹏规定的郡以下各县在县城设立县学的要求也首先在洛阳周边的十个县进行推广和实验。

到此时为止,郭鹏设想中的蒙学、中学和大学的概念还是没有推行下去。

目前的学校分级并不是为了分化学习内容,实行阶梯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分担一个太学无法承担的教育任务。

无论是中央太学,还是各州学宫、各郡的学校,亦或是未来各县的县学,学习内容都是一致的,并没有学习内容的高下之分。

只是为了增加就学人数,扩大学籍内的在籍人数,进一步增加受教育的人数。

郭鹏只是规定了五年的最低学习周期,入学之后起码要过五年才能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正常最低报考年龄也被限制在了十八周岁。

在这样的规定之中,细分第一年学什么,第二年学什么,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又要学什么。

平时课堂学习的内容,还有课外实践的内容,农业,天文地理,天下水文等等,边学边实践,掌握ꓹ 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学校中,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屯田农庄ꓹ 而郭鹏在农庄内推行的扫盲识字教育行动则是所有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基础。

他们进入学校之前唯一掌握的就是认字这个技能。

在此之上,通过至少五年的学习,掌握科举考试要考的内容ꓹ 进而参加科举考试,这是目前魏帝国索能做到的极限ꓹ 再往上细分一些内容,力有不逮。

如果年龄不到位ꓹ 也想参加科举考试ꓹ 并非不可以。

朝廷也考虑到了某些神童的出现,人家就是聪明就是早慧,学了五年就已经大成,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就是年龄不够,那也不是没办法。

学部会在每年科举考试之前一个月为这一类学子准备特殊的考试,通过学部准备的科举资格考试ꓹ 就算年龄不到位,也可以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规则很细致ꓹ 还有很多内容ꓹ 大体上就是做出了此类限制和规定。

至于何时才能达到阶梯式的教育模式ꓹ 郭鹏觉得就目前来说ꓹ 他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不知道郭瑾那个时候能否看到。

但是具体的设想和下一步的改革方案ꓹ 他已经亲自书写完毕ꓹ 封存在了学部的档案室里ꓹ 只有皇帝和学部尚书有权利观看,其他人都不能随意观看。

眼下ꓹ 他要做的是促进教育的进一步下沉,进一步扩大受教育人群的基数,扩大学校的数量,只有这一切的条件都具备了,才有进行下一步的可能。

学校足够多,认字的人足够多,师资力量足够强悍,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以这样的基础对教育进行阶梯式的改革,一层一层往上,一层一层通过考试筛选出合格的人才。

想着一步到位搞出小学中学大学,搞义务教育,别说有没有那么多钱和那么多老师,人们能否适应这种模式也很难说。

农业时代,孩子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劳工,本质上和父母拥有的生产资料没什么区别,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量,多生孩子也就成为了客观需求,没有鼓励政策他们也要生。

小孩子长到十一二岁,乃至于八九岁的,就要开始下地干活给父母帮忙了。

不帮忙的话,还真不一定养得起。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那时候又没有什么副食品,孩子长到青春期长身体的时候,特别能吃,下地干活的男主人也能吃。

一家几张大嘴顿顿都能吃三五碗粮食,眼瞅着粮食一天少过一天,不吃又饿,饿的心慌,吃了的话地里又打不了那么多粮食,所以小孩子必须要一起下地干活分担父母的生产压力。

让他们脱离生产去进行义务教育,然后回来张嘴吃饭,眼瞅着家里粮食一天少过一天,那父母真不一定答应。

甭管他们多想让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但是在此之前,总要有命才能有命运吧?

没粮食吃的话,命都没了,还要什么命运?

吃饭才是大家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生产力不提高,农业技术不提高到极限,教育就是无根浮萍,风一吹,就没了,勉强建立起来也无法存在。

目前来说,现在维持的这个局面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通过丰厚的粮食储蓄,用一顿免费午饭换取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退让,让更多的幼童入学读书。

哪怕不能学满五年,哪怕只是学个一两年,那也算是文化人,不是文盲了。

这样广设学校招募学生入学,号召大家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培养大家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的习俗,巩固科举考试的重要地位。

那么就算他死了,科举考试这个制度也无法动摇。

他在这十个县视察,观察正在建设之中的县学学堂,亲自要求县令提交本县内未入学适龄幼童的名单,划定标准让县令操劳去,办不到的,等着撤职。

除了监督这一类事情,郭鹏也在学部颁发了建立武学体系的一些想法和要求。

他要求地方上建立地方武学,和中央武学——首阳山讲武堂建立联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学选拔生源的流程。

由于军官人数和行政官员人数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更新换代也没有那么快,武学的数量并不像文学那样需要那么多。

每个郡设立一所武学,集中学习、选拔,定期择其优秀者送往首阳山讲武堂深造,其他武学学生通过一些选拔考试之后也能直接进入军队担任基层军官。

因为人数相对较少,武学从建立开始就能进行阶梯式教育的模式。

地方武学学的是一回事,中央武学学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从不同的武学进入军队之后,未来的前途和升迁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军队到底还是强者为尊的世界,越强,地位当然越高。

至于未来的强兵练兵之路,在魏帝国周边本身的敌人被扫灭殆尽之后,郭鹏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军队外派出去,到他的儿子们开拓的新领土上去协助作战,顺便积攒实战经验。

一轮一轮的更换,一轮一轮的派遣外出,这样的模式或许在未来是可行的。

这个要在之后和郭瑾商量,军队始终还是要有实战经验,训练再精良,没有实战经验也不行。

视察了洛阳周边的十个模范县之后,郭鹏总体上感觉比较满意,能在这十个县里看到未来。

于是他放心的离开了洛阳,踏上了西去的路途,越过废弃的函谷关,通过潼关,进入关中地区。

上一次来到关中地区还是当年讨伐凉州军阀集团的时候,也是郭鹏亲自作为军事统帅打的倒数第三战。

后来就是汉中之战,再往后就是讨伐鲜卑的战争,从那以后,郭鹏就再也没有登上战场打仗了。

关中地区郭鹏是很久都没有来过了,粗略的算一算,也得有十多年,登基之后就没有亲自来过关中,没有踏足过曾经奋战了半年多的土地。

当初为了给惨死的刘协“报仇雪恨”,郭鹏率领大军一路平推八百里占据关中,剿灭第三代凉州中央政权,毁灭了凉州军阀集团。

他基本上摧毁了凉州军事集团内部可以摧毁的一切,把残破凋敝的关中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回来。

当时的关中那是真的惨兮兮。

从董卓西迁长安开始,连着好几年,关中就没有好过。

被董卓摧残,被李傕郭汜摧残,又被张济段煨摧残,接着遭到郭鹏和凉州联合军的战火蹂躏,加上董卓乱铸小钱搅乱经济秩序,关中的生产、经济彻底崩溃。

到最后,关中的千万人口折损殆尽,不是跑到凉州就是跑到汉中、益州,或者往荆州避难去了,要么就是被杀死、饿死。

郭鹏占据关中的时候,统计出来得的总人口也不到百万,为了恢复关中的生产和经济,郭鹏废除董卓小钱,将之回炉重铸为标准五铢钱以稳定经济。

又从关东地区大规模移民,抽调关东各州人口丰沛地区的人口填补关中人口空缺,派遣基层官员奔赴关中组建屯田农庄恢复生产。

如此,才把关中从奄奄一息的境地中拉了回来。

没有郭鹏的输血政策,关中就会变成第二个凉州,残破、凋敝。

六百七十五 魏宵案六百七十 他们觉得郭鹏累了三百 郭氏故吏一千二百零七 程昱求职七百三十三 张辽的自保之道九百四十 张飞渴望战争一千五百一十二 这个税务司郎中,你做,还是不做一千三百一十 距离他完全了解魏帝国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二百一十七 徐荣溃败一千一百八十七 是时候让暴虐的魏天子见识我们的力量了一千四百六十四 被棍子打疼了才知道什么叫谦虚五百三十 八国变四国一千二百一十 魏国不能崇文抑武一千五百二十九 这就是兵法与国力之结合一千零四 这混账的二重君主!一千四百九十七 既是不幸,也是大幸二百三十六 大军归来二百一十四 正面交锋(上)七百零四 如何不类似当年的吕氏?一千二百九十八 王威真的很郁闷一百零一 班师一千一百七十五 皇室子女的一生一世都要为皇室服务一百二十八 女装激将二百九十五 袁本初欺人太甚五百四十三 刘璋进位汉中王六百四十三 诸葛亮的决定五百零五 孙策不愿意妥协一千五百五十一 诸葛亮只好收起心中的遗憾一千零五十八 问题主动找上了诸葛亮九百八十二 贵霜国似乎有很多黄金?一千三百一十四 小乙,这一切真的是天意吗?三百九十二 贾诩的忧虑六百四十九 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一千零五十九 诸葛亮心里有些刺痛一千四百九十七 既是不幸,也是大幸六百一十三 双方彻底撕破了脸皮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该商量商量了一千二百八十五 罗马皇帝要见王威五百零四 郭某人对待政敌从不留情六百五十六 给徐州人长脸一千四百六十九 还要啥自行车?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书房五百一十六 徐州二张一千零三十八 上钩的狗大户四百 一朝背反,权倾天下,郭子凤又欲何为?二百二十三 于是,孙坚赢了二百一十四 正面交锋(上)一百四十五 短暂的重聚四百七十九 魏公一百二十一 你不负我,我不负你一千一百零三 今日起,我们都是鲜卑人一千二百零二 皇帝太安静了七百七十七 刘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大玩家一千二百五十 糜贵人之死一千零二十二 酒肆的出现六百三十四 刘表表示自己很慌二百五十三 界桥之战一千一百五十八 曹氏族人,不求有功,但求无错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权已经赢了一千三百七十四 张飞还是很喜欢诸葛亮的六十二 长水司马郭子凤一百三十九 郭府君一百七十六 刘辩登基六十三 新官上任一千一百零七 我李典并不总是老好人!四百六十八 嫡长子五十一 这传统一点都不美好五百二十 这天下越乱,我越高兴!九百七十九 大家都是精壮男儿,并不佛系一千二百 郭魏政权的一次自我革命六百四十二 亮不是看不清天下大势之人一千三百七十六 卡拉卡拉皇帝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万五十三 学生是老师的弟子,不是袁氏门下走狗六百零二 他的背后插着一支箭一百五十四 郭单不高兴一千二百 郭魏政权的一次自我革命一千二百零四 皇帝在沉默中撕毁一切政治契约九百二十 程昱愤怒的都快要吃人了九百零八 它们毁了汉,现在还想毁了魏一千二百八十三 原始的殖民开始了三百七十七 坎坷的东归之路一千五百四十一 焚书一千四百一十 郭珺要做渔翁四百零九 皇帝本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一百六十八 太守府内洋溢着快活的空气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应我吧一百六十八 太守府内洋溢着快活的空气三百八十二 刘协渐渐产生了绝望的情绪六百一十二 庞羲眼中的杀意却越来越甚六百一十九 刘璋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蜀中甜美的空气一百八十 宦官们决定进行最后一次极限操作六百五十六 给徐州人长脸四百八十五 八国分封九百八十三 马远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千二百零七 废察举,立科举四百七十七 父与子七百八十八 宦官与特务一千二百二十七 庞统忽然明白了一切一千一百五十五 他们只需要【孔子】这个招牌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