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你小看我家虞郎了
在场之人的视线,在李宏翎和萧成章身上转了转,又去看一言不发的虞舜臣。
萧成章恼火得很。
今日明明是为了给虞舜臣下绊子,可虞舜臣倒好,高高往那儿一站,跟个局外人一样,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仿佛还嫌这把火烧得不够大似的。
烧到最后,竟然将他萧家都牵扯进来了。
“虞大人,你就没什么要说的?”萧成章沉着脸,看向虞舜臣。
说来也是可笑,萧家向来与李家是一条船上的,今日李家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将萧家给卖了。
而萧家人萧成章,竟希望虞舜臣能出言驳斥李家人。
好在虞舜臣还真开了尊口,第一句话是:“虞某少时,确曾随老师出入过萧府。”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传言竟然是真的!那虞大人与太后之事,难不成也是真的?
这会儿在场绝大多数人,都将之前的学术之争暂时放到了脑后,竖起了耳朵准备听虞大人说一说他与萧太后的二三事。
半炷香时间过后,孙重行才珍惜地合上了手中的书,还给了李宏翎,沉吟着道:“此书成书之年太过久远,仓促间老夫不敢妄断此书真伪,但……老夫以为此书是正本的可能极大。”
嬴东君却笑起来,“李家这次也算费尽心思了,不仅算计了萧夫人,还将孙重行的性子也算计在内。”
李宏翎的视线在众人之中迅速扫视了一圈,视线越过了萧成章,停留在了孙重行身上,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不知可否请孙山长上来,帮忙查验一下这本书,是不是正本?”
这书很有些年头了,不过因为保存得极好,并没有太大的缺损。
李宏翎摇了摇头,故作失望道:“学生之前十分仰慕虞大人的,以为虞大人是个敢作敢当之人,没想到虞大人竟然是个谎话连篇的伪君子。”
孙重行接过,小心地翻看。
这时,有个侍从打扮的人从嬴东君他们身边跑了过去,直直跑向台上的李宏翎,然后从衣襟里小心地拿出来一本用皮子包裹好的什么东西,交给了他。
可惜上头还有个挑事的李宏翎。
其他几位老师也点了点头,认同了孙重行的说法。
小吉祥:我早说了,虞大人不是个好东西!就会骗小娘子!
虞舜臣仿佛生了顺风耳,又往门口这边看了一眼,淡定说道:“虞某当年只随老师去过萧家外院的书房,从未跨进过二门,未去过萧家的藏书楼,更未见过《荀公传》这本书。”
李宏翎众目睽睽之下打开手中的包裹,露出里面一本发黄的旧书,他露出个十分得意的笑容,小心地将书封展示给众人,“诸位请看,这本就是我李家收藏的那本《荀公传》孤本。我方才托了家中长辈,从堂姑那里借来了。”
孙重行虽然是万年学院的山长,还是虞舜臣的老师,但是他的学识与品性是受到天下读书人肯定的,在场所有人,包括明德书院的李宏翎都认定,孙老先生绝不会徇私。
萧成章脸色更加难看了,这虞舜臣是什么意思?
门口的嬴东君幽幽一叹,“虞郎果然与萧颖娘有旧!男人真会骗人,尤其是长得好看的男人。”
嬴东君却道:“那你就小看我家虞郎了。”
李宏翎双手捧着书,递给了孙重行。
宋安卿怒道:“你才是个谎话连篇的跳梁小丑!虞大人说没看过那本书,就是没看过!我信虞大人的人品,他绝不会说谎!”
孙重行沉吟了片刻,又与几位书院的老师低声商讨了几句,最终点头,“老夫认同。”
李宏翎翘起了嘴角,神情更为得意。
几个老师凑在孙重行身后看得目不转睛,一边忍不住低声交流。
万年书院的学生回过神来,也跟着道:“我等也信虞大人!”
“好像……是真的!”
“我看也是真。”
萧成章看到这里,嘴角抽了抽,这孙重行到底是哪一方的?就不怕把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坑死吗?
亲口听到虞大人澄清那段坊间流言,不管答案符不符合预期,总的来说大家还是很是满意的,连萧成章的脸色都好看了不少。
孙重行想了想,还是向台上走了过去。
小吉祥有些幸灾乐祸:我看虞大人这回要吃亏!
众人闻言立即伸长了脖子,想看清楚一些,就连板着脸的孙重行也忍不住将目光转了过去。
众人听明白了,虞舜臣这话是在间接解释自己并没有与太后私相授受,毕竟外院那种地方向来都是人多口杂,不可能有机会让男女私会。而萧太后身为萧家未出阁的女子,也不会动不动来外院。
孙重行为人严谨,他既然肯这样说,那这本《荀公传》是正本没跑了。
几个书院的老师,也很眼馋这本传说中的孤本,便厚着脸皮一脸严肃地跟在了孙重行身后,一起上了台。
李宏翎眼中精光一闪,紧接着问道:“那孙山长对于小子所言‘禹人伐木于沂’的典故,出自此书,有无异议?”
台上的李宏翎等众人议论了一会儿,才面向虞舜臣,看似恭敬,实则挑衅地说:“虞大人,听说这些石经都是你找到的,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虞舜臣依然不慌不忙,“孙山长验过此书,虞某没什么好怀疑的,此书当是正本。”
李宏翎正要笑,却听虞舜臣继续道:“只是……《荀公传》虽说后来被黎西先生所得,又怎知在黎西先生之前,凤鸣先生没有看过此书呢?”
李宏翎闻言,只觉得虞舜臣在强词夺理,他忍不住嗤笑了一声道:“这本书后面还附有一篇荀公弟子临终前写的文字,上面说荀公死后,公子茂还是不肯赦荀公极其门人,怕将书传给家人会给家人惹来杀身之祸,荀公弟子遂决定将此书埋于穆山山脚的一座石碑下。我先祖年少时正好去过穆山附近的长柳县,还有一篇流传甚广的长柳县的游记为证。这书应该就是先祖在长柳县的时候偶然所得。另,我先祖黎西先生比原凤鸣年长二十岁,我家先祖得到这本书时,原凤鸣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小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