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零零章 交出家底一路往南

杨璟将维京铁骨者和马木留克佣兵团,留给了宗云,至于宗云能否降服这两支队伍,杨璟是一点都不担心的,只消看看厌胜军,便该知道,宗云对这种事情,是没有半点压力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杨璟很清楚自己不是领兵打仗的料,但在思想指导和后勤补给上,杨璟却对义军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练兵和军纪,亦或者步枪和弗朗机炮等等,杨璟为义军所做的贡献,已经太多太多。

虽然他没有身先士卒,领着义军弟兄们攻城掠地,但这沉甸甸的军功章,有宗云的一半,也有杨璟的一半。

若没有杨璟所做的这些付出,义军想要打到洛阳,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够做到。

可朝廷对义军并非一无所知,义军用的都是杨璟的练兵理论,同样的事情,南宋朝廷也在做,他们也接受着杨璟带来的改变。

义军所用的火枪,弗朗机炮,朝廷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赶造,甚至于赵昀也同样野心勃勃,想要不断往北征战。

但所有这一切,都让宗云抢了先。

那么问题来了。

杨璟是朝廷的重臣,是钦封的伯爵,还是从三品云麾将军,却帮着义军,给义军带去了这么多好处,只要脑袋不坏,谁会想不出朝廷对杨璟的态度?

许多人当初都认为杨璟已经死了,只有少数人知道,杨璟到了北方,潜伏在蒙古汗国的心脏里头。

若杨璟当初趁机销声匿迹,以杨本初的名字复出,跟宗云一同搞革命,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但杨璟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义军和朝廷之间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因为必须有一个人,在义军和朝廷之间斡旋,否则双方很快就会内斗,做出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来,将胜利的果实再次毁于一旦。

杨璟已经想过这个问题,南宋他是必须要回去的。

可回去之后该如何面对,杨璟还没有想清楚对策。

赵昀不是个善茬,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哄骗的,义军的理论和装备,随便哪一样,都刻着杨璟的烙印,这是毋庸置疑的。

自己最信任的人,甚至想要将唯一的女儿,瑞国公主嫁给他的年轻人,却在资助叛军,让宗云占领了先机,一步步打下了洛阳,你让赵昀心里如何想杨璟?

当初在矩州之时,赵昀派了内等子虞侯胡命桥去考察杨璟,当时胡命桥就曾经想过要杀死杨璟,可惜阴差阳错,非但没杀成,还传授了大黄庭内功给杨璟,而后杨璟又救了罗道宁和甘露师太,结下了不清不楚的情谊。

当时胡命桥就代表赵昀,警告过杨璟,让杨璟与宗云划清界限,撇清干系,想要在朝廷立足,就决不能沾碰江湖势力,那个双鱼山宗,更是不能开宗立派,拉拢力量。

义军乃至于天下人,都在传颂义军的大功业,都在赞颂宗云这个宗主,也同样流传着杨副宗主的事迹。

赵昀即便再昏庸,即便住在深宫的最深处,也不可能当做没听见没看见。

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杨璟的动向,因为杨璟是暗察子的主事,但暗察子最终还是徐佛在统领着!

林爵和李彧陈密等人,或许对杨璟死心塌地,但手底下的暗察子,不可能每一个都忠于杨璟!

这些暗察子是干什么的?

是捍卫皇城,是监察百官,是刺探军情,是收集民间舆论的!

所以杨璟所经历的这一切,赵昀又岂会不知?

平心而论,若赵昀站在杨璟的立场,经历着杨璟所经历的一切,或许他也会做出跟杨璟一样的决定。

但问题是,他不是杨璟,他永远也不可能是杨璟,他是皇帝,他考虑问题的角度跟杨璟宗云是不同的,大大地不同。

或许他不会认为杨璟背叛了他,背叛了朝廷,他只是感到遗憾,杨璟并没有选择他和朝廷,而是选择了宗云和义军。

这种愤怒并非来源于杨璟的背叛,而是来自于杨璟的鄙夷!

他是皇帝陛下,本该是这个天下最完美的男人,可无论杨璟是否承认,杨璟所做的这些,都在告诉赵昀,宗云比他更适合征伐天下!

这才是赵昀无法容忍的,试问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臣子超过自己?

赵构可不就是因为这个,才杀了岳飞爷爷么?

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杨璟回到南宋朝廷,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则伏尸百万,杨璟能不能承受赵昀的怒火,那是一回事,赵昀的怒火会掀起双方战争,致使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杨璟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或许有人不明白,或许有人深以为然,无论如何,义军在城头见到杨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以这种形象存在于义军的心目当中,似乎永不磨灭一般。

城头那一幕太过热血沸腾,以致于所有人都无法忘怀。

杨璟也参与了洛阳的一些战后事宜,见过了义军大大小小主要的将领和佐官,甚至成为了大战略的主要策划人之一。

只是在洛阳待了几天,他终究还是要离开了,还是要继续往南而去了。

他也在义军之中见到了葛长庚和董尚志等人,他们跟着义军,日子过得也不错。

葛长庚等人为杨璟疗伤之后,也为自己的修行打开了全新的境界,和更高的追求,他们在武道上的修炼,已经到了极致,却发现境界上的修炼,有着更高远的天空。

当他们发现杨璟玄功大成,凝聚出了独一无二的灵惑内丹之时,也是赞叹不已。

杨璟仿佛又回到了一清二白的状态,辛苦打拼来的力量,全都交给了宗云,仿佛为他人做了嫁衣,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不得不再次面对南宋朝廷,就如同他从大理回来那样。

只是这一次却有所不同,他的身边仍旧有风若尘和鹿白鱼,却又多了个姒锦,以及姒锦越来越明显的肚子。

当然了,即便在大理,姒锦其实也一直暗中跟着杨璟,此时看来,姒锦跟随杨璟的时间,比风若尘还要长。

至于她私底下为杨璟挡下了多少次危险,又为杨璟默默付出了多少,她不愿说,但杨璟或多或少都能够知道,更清楚她完全有资格在杨璟面前要多任性就有多任性。

除了她们的誓死追随,杨璟还带着阿什莉伯爵夫人和妮茉,以及忠心耿耿的林爵陆长安以及李彧,陈密则在朝廷与杨璟之间周旋。

而今次回京,葛长庚和董尚志也会跟着回去,毕竟他们已经老了,而且他们都是名望厚重到连赵昀都必须尊敬的地步,有他们维护着,杨璟的风险也就小一些了。

历经了一年多时间,杨璟终于再次踏上了南方大地,只是无论是眼界还是心境之上,杨璟都已经脱胎换骨。

别人或许认为今次南行,会是杨璟最凶险的一次,但他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他也知道很危险,但他必须回去,他必须为义军再争取一些时间,如果他失败了,那么汉人民族将再度迎来危机,朝廷和义军若真打起来,所有的一切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

他必须从中斡旋,找到解决的办法,保住胜利的果实,无论宗云最后是否要当皇帝,他都必须先打败蒙古人,然后再来考虑其他事情。

为了这个目标,杨璟必须说服赵昀,必须挫败朝堂上那些肮脏的尔虞我诈。

朝堂和军事,都是杨璟不擅长的领域,也都是他最为厌恶的事情之一。

但事到如今,他不得不去面对其中的一个,如果无法说服这些人,那么他就必须打败这些人,而连杨璟自己都认为,想要说服这些顽固的文官,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到了二月间,春暖花开,杨璟终于回到了安丰军,见了李庭芝和杜庶,由李庭芝和杜庶向朝廷发奏折,请示了赵昀。

到了二月底,朝廷方面终于有了回信,同意了杨璟回归朝堂复命述职的请示。

李庭芝和杜庶是致力于恢复汉人河山的,若非王命在身,他们恨不得亲自加入义军,因为义军的胜利,实在太过振奋人心,洛阳之战,堪称这大大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胜利,试问哪个汉人不热血沸腾?

杨璟又跟他们交托了不少事情,才心情凝重地踏上了回归临安的旅途。

这一路同样是坐船,同样是走水路,不由让杨璟回想起当初自己在洞庭湖畔,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回忆。

要想起仁春医馆,想起初见宋风雅,想起宋慈,一幕幕在脑海之中回放,实在是恍如隔世。

而此时的宋慈也不知道是否健在,宋风雅又在做些什么,李准和宋伯仁曹卧虎,是否仍旧陪伴着宋慈,护着宋慈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途。

还有远在大理的高采芝等人,以及西南的布局,苗疆的建设,牟子才和杨敬亭等人的地方建设,赵宗昌被册封为荣王之后,又有些什么样的举措,是否为南宋朝廷带来了新风气等等。

这一路上,杨璟看起来很悠闲,与姒锦和风若尘等人游山玩水,从未见识过南宋繁华的阿什莉伯爵夫人和妮茉,更是大开眼界。

可杨璟的脑子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很多时候他甚至停止了夜间的练功,只是一夜夜枯坐在船舱里,思考着未来,预想着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变数,以及即将要面对的危险,提前思考着各种对策。

而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往日里觉着漫长的旅途,却在不知不觉之中结束了。

他们终究还是回到了江南腹地,回到了春暖花开,满堤烟雨的临安皇城。

这里远离了硝烟和战火,却让人更加的小心谨慎,杨璟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因为稍有不慎,他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杨璟遥望着烟雨之中的雄城,轻声喃喃道:“人人只道江南好,这烟雨之中,又何尝不是弥散着血腥之气?”

第六百六十三章 他乡故知久旱甘霖第四百九十章 抗辩官家被下诏狱第一百三十三章 着手调查第六百八十八章 南方局势翻天覆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想方设法劝服第一百七十章 再来九式第五百四十九章 早朝之前对话右相第三十八章 花肥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小档头送来喜报第七百二十九章 为造声势筹备大典第六十六章 通牒第七百零零三章 左右权衡决意进宫第四百九十四章 官家复苏太后冲喜第二十九章 爷儿们的柔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闹鬼军营第六百六十二章 罗斯人与妮茉本部第三百八十三章 审讯女奴偶遇夔虎第四十二章 听审第六百八十六章 暴徒品性展露无遗第四百零零七章 偶遇高通协谋匠师第二百六十二章 林文忠讲大理第一百三十三章 着手调查第二百三十章 阴鸷老者现身第八百二十九章 君臣谈崩再无瓜葛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得下葬第七百零零四章 内等子虞侯的试探第四百一十四章 老僧试探王爷开口第五十章 悔婚第十九章 出棺第七百零零三章 左右权衡决意进宫第四百七十六章 殿中侍御史丁大全第二百六十二章 林文忠讲大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半途见得故人三五第八十三章 落石第四百四十七章 苗疆战歌孩儿英雄第一百一十四章 牢中解毒第二百六十五章 找向导探仙山第七百七十七章 罕见大雨暗藏杀机第二百四十五章 挑衅师叔老祖第四百七十三章 风月临安繁华奢靡第二百五十一章 扼杀于襁褓中第七百三十章 散播消息刑部提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集百家之长处第六百八十五章 归心似箭一路南下第五百零零九章 求爱不成转而生恨第六百三十三章 国师刁难从容应对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贤者和祭品第二百七十六章 逃命不如跳舞第六百三十七章 别吉邀请聘为客卿第三百五十章 内应没有内乱来凑第七十三章 发病第一百六十五章 深夜讨教第一百五十一章 白鱼说蛊第五百二十八章 宣召入宫再遇淑妃第四百一十六章 古怪老僧夜送国书第一百零二章 扼杀第五百一十四章 难得清闲又来强敌第四十四章 发泄第一百六十三章 传授口诀第五百一十五章 山门受阻解剑卸甲第四百四十九章 禁军援兵及时赶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乱军之中得见世祖第六百二十七章 感恩萨满献以光明第五百九十五章 神力双雄震撼敌我第三百四十三章 局势稍安商议对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人之间互生共鸣第六百九十五章 金虎的最后一口气第四百九十七章 诏狱提审少府待制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理局势急迫第六百七十七章 雪中送炭结交佣兵第四十六章 跟班第五百七十九章 手术途中遭遇突变第八百二十九章 君臣谈崩再无瓜葛第二百四十八章 群英会望南风第六百五十一章 又是旧人半夜冲撞第三百六十五章 对谈夫子邀约教谕第六百四十四章 三番四次饶过旧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挑衅师叔老祖第二百一十三章 筹谋应对危机第十六章 菜园里的脚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萨满的秘密把柄第七百九十六章 抛妻弃子离开部落第四百五十七章 蛮不讲理重新振作第二百四十三章 活死人肉白骨第四百零零七章 偶遇高通协谋匠师第一百三十四章 勘查现场第四百九十八章 水落石出心头沉重第五百五十一章 试射新枪官家振奋第二百三十六章 矩州刺史光临第八百一十四章 案情明朗青天回归第六百一十三章 贼心不死偷渡堵截第五十七章 典史第六十六章 通牒第六百二十六章 冰湖沉身完好如初第六十六章 通牒第三十八章 花肥第七百九十五章 台风肆虐龙女新生第三百二十章 无知的林雀儿第六百二十五章 对话萨满深受启发第二百三十二章 小师弟杨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