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婚礼之议

第256章 婚礼之议

有着皇帝的严令,京中的搜捕变得更加严厉,尤其是随着纪纲这个锦衣卫头子带着大批锦衣卫精锐提前返京,大肆搜捕之下,又有不少人被扔进了锦衣卫的诏狱之中。

严刑拷打、屈打成招之后再大肆株连,虽说确实如同皇帝要求的那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幕后之人都揪出来了,但同样也有大量无辜的人被扔进了诏狱,甚至屈打成招、胡乱攀咬,搞得朝堂之上也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这个纪纲也太不像话了,居然抓人都抓到东宫里来了!”太子妃张氏向朱高炽抱怨着,之前锦衣卫为了抓捕一位东宫的属官,直接就闯到了东宫来,让张氏很是光火。

虽说纪纲不敢在东宫放肆,但直接来东宫抓人就已经是一种很过分的行为了。

若是皇帝亲自下旨那自然没什么话好说,可纪纲并不是遵从皇帝的旨意来东宫抓人,而是大肆株连的情况下牵扯到了一位东宫属官,于是便直接来东宫拿人了。

这未免就太不把东宫和太子放在眼里,尤其是来的还不是纪纲本人,只不过是他手下锦衣卫的一个千户。

很显然,纪纲并没有觉得太子和东宫有什么了不起,都不需要他亲自前来,只需要手下一个千户就能够解决问题。

尽管一个千户官在锦衣卫里也算是大人物了,但毫无疑问区区一个千户对于东宫来说,依旧不够尊重。

朱高炽或许这些年来一直维持着自己好好先生的仁善名声和人设,并不太在乎自己是不是被人欺负,但纪纲这么肆无忌惮的抓人,还是触碰到了他的底线。

“虽说是为皇上办事,那些幕后黑手也确实该抓,但纪纲这么大肆株连,确实有些过了。”朱高炽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下说道:“我看还是派人去和老爷子说一声,不能让纪纲这么抓下去了,不然朝廷里都快要没人干活了!”

张氏对此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她虽然对这件事情不满,却也严守了自己的底线,并不会去干预政事。

不过政事她不干预,私事张氏可就没有半点客气了,她对朱高炽叮嘱道:“你派人去见老爷子的时候,也去见见老二带回来的那个姑娘,我听说是蒙古翁吉剌部的贵女。

以前洪武皇帝的时候宫里也有一位翁妃是出自翁吉剌部,据说前元的时候皇后贵妃什么的大多出自这个部落,想必教养是很好的,就是不知道和我们汉家的规矩差的多有大。

她虽说只是老二的侧妃,但我这个当娘的总不能缺了礼数,你让人问问她有什么喜好,平日里又有那些习惯,我这边也好安排,免得人家说咱们失了礼数,我这个做婆婆的苛待媳妇。”

对于张氏来说,朝廷上的事情她其实并不关心,以前朱高炽和朱高煦争储位,那是关系到东宫所有人的生死,张氏不得不关心。

现在朱高炽储位已经稳固,自家两个儿子也有出息,一个皇太孙,一个大明权势第一的藩王,张氏早已经没有了任何担心的地方,跟谁都是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模样。

只是就和所有的母亲都会操心自家儿女的婚事一样,张氏如今最操心的也就是朱瞻基和朱瞻埈这两兄弟的婚事了。

至于东宫更小的几个……他们还没到需要张氏操心这件事的时候。

朱瞻基倒是好说,朱瞻埈从倭国给他弄回来和亲的那个倭国女王张氏已经见过了,虽说个子不高,但礼仪教养都还是不错的,做太孙正妃不够,但做个太孙嫔却毫无问题。

虽说朱瞻基的太孙正妃还没有着落,可太孙嫔娶回来了至少也算是解决了一件人生大事,将来只要再有个一儿半女什么的,朱瞻基这边就彻底不用担心了。

至于说什么嫡长子之类的问题,人家是倭国女王,自带一份家业要继承,她生的儿子也自然是回倭国当倭王,而不是留在大明惦记着什么大明的皇位。

那个位置只可能是留给朱瞻基的正妃所生的嫡子的,就算生不出来,也会由朱瞻基的其他兄弟或者子侄辈来继承。

说的更直白一些,哪怕将来倭国女王生了十几个儿子,只要朱瞻基没有一个是汉人正妃或者其他汉人妃嫔生的儿子,他都算是绝嗣,皇位需要传给其他兄弟或者他们的儿子。

反倒是朱瞻埈这边没这个问题,只要娶了老婆生了儿子就行。

当然,正经的继承人也必须是汉家血脉,所以这位蒙古来的贵女也就只能是侧妃了。

不过虽说这两桩婚事都算是和亲,但作为母亲,张氏还是希望能够看看自己未来的儿媳妇究竟是什么样子,最起码了解一下人品和性格,免得娶回来的是什么悍妇、妒妇,就算是皇家,那也会家宅不宁的。

朱高炽自然理解张氏为什么这么说,虽然他觉得朱瞻埈必然不会给自己找个不合心意的老婆,但派人去看一眼也还是好的。

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你准备一份礼物,回头我让人送过去给那位蒙古贵女,毕竟是将来的儿媳,派人过去空着手不像话。”

“行,那我回头挑一份合适的。”张氏对此也并不无异议,点了点头就答应下来。

虽说平素里有些小气抠门,但对待儿子的婚事,张氏还是大方的。

不过想到这里,她又对朱高炽问道:“这次瞻基和瞻埈回来,就该给他们两个安排大婚的事情了吧?虽说这是娶侧妃,但该操办的也不能短了花销,伱这个太子爷可有什么章程?

瞻埈是亲王,瞻基更是皇太孙,他们两个大婚朝廷能出多少钱?咱们东宫自己又出多少,该用什么规格礼制来办婚礼,婚礼由谁主持……这些你这个太子爷都需要拿个主意出来。”

听到张氏这么说,朱高炽不免有些头疼,但还是对着张氏回答道:“这些事情暂时先放一放,等老爷子回京了,我和他商量商量再说。

而且现在朝廷是个什么样子你也看到了,总要等事情过去了才好说大婚的事情。”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瞻基和瞻埈回来了,这婚事总该要操办起来才对,尤其是他们两个这次都要大婚,是一起操办还是分开操办,总得有个说法吧?”张氏虽然没有不依不饶,却也要求朱高炽拿出个说法来。

“缓缓再说,缓缓再说!”朱高炽并非是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眼下他已经被谣言案的事情搅合的一脑门子官司,实在是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这件事,被张氏纠缠的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说道:“这事你看着操办吧!只要合乎朝廷礼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没意见。朝廷还有事情,我先走了!”

说完,朱高炽便逃命似的挪动自己肥胖的身躯,飞快的离开了东宫。 看着跑出去的朱高炽,张氏不免有些不满的埋怨道:“跑的倒是挺快,亏得还是瞻埈教你的练武强身!现在连给儿子结婚花钱都不愿意!”

不过张氏虽然抱怨,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事也确实是该她操持。

毕竟自徐皇后去世之后,这宫中大小事务就都是由她操持,两位皇孙大婚也确实是她管着的事情。

要知道徐皇后在世的时候,朱棣可是没有册封过一位妃嫔的,直到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棣才开始册封后宫妃嫔,但即便如此,朱棣的三个儿子也全都是徐皇后所出,在徐皇后去世之后宫中便再无所出。

而后宫的事情朱棣也没有交给后妃操持,而是全都交给了张氏这个儿媳。

历年的宫中各项仪式典礼,以及各项花销全都是张氏在管着,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张氏抠门的原因。

毕竟这东宫和后宫的钱都在她手上,要是东宫开销大了别人自然要说闲话的。

她宁可自己被人说抠门,也不敢让人说东宫贪了多少银子,那是给朱高炽和这个家招灾。

不过现在随着朱瞻埈从倭国搬回来了金山银山,东宫总算是阔绰了不少,这也让张氏这次想要把自己两个儿子的婚事好好操持一下。

原本是想和朱高炽好好商量的,但现在她也只能是自己拿主意了。

想了想,张氏叫过自己的贴身宫女,吩咐她去联系那些挂靠在东宫名下的商人,决定先问问各种东西的物价,好估算出一个大概的花销。

说起来这些商人还是朱瞻埈介绍来东宫的,张氏想到这事就不由得感觉自己这个二儿子各个方面的贴心,自从他醒过来之后自己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这也让张氏很想让朱瞻埈这次的婚事能够办的漂漂亮亮的。

不过朱瞻埈说到底只是亲王,朱瞻基才是太孙,在这婚礼的规格上始终是要有区别的,毕竟太孙大婚可以按太子的礼制来,亲王大婚就只能走亲王的规制了。

所以刚才张氏才会对朱高炽说想要一起操办,这样两兄弟一起就可以模糊掉礼制的问题,让朱瞻埈可以用更高一档的规制来娶亲。

只是张氏不免又有些犹豫,毕竟这只是她两个儿子娶侧妃,要是太过大操大办,将来正妃入门又该如何?

而且礼制问题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不光是要花多少钱,还有礼制上的问题,在这方面礼部和朝廷可是管得很严的。

其实钱的问题张氏倒是一点都不操心,在朱瞻埈这几年的努力下,挂靠在东宫名下的商人有不少,他们除了向宫里提供各种需要采购的用度之外,也在向东宫输送利润。

当然,这部分可不是什么张氏巧取豪夺,而是她用朱瞻埈给她的钱以及她自己攒下的一点积蓄入股,外加提供东宫的名头庇护这些商人,正常赚到的利润。

在这一点上张氏可不会犯错,也不敢犯错。

再加上朱瞻埈从倭国回来时带的银子,现在东宫是真有钱,要办再怎么奢华的婚礼都不是什么问题。

关键的还是礼制问题,而这也正是张氏要和朱高炽商量的,但谁想到朱高炽却转头就跑了,根本没有和张氏商量。

这让张氏除了叹气和埋怨,也只能无奈的嗟叹:“哎,朝廷怎么这个节骨眼上出这么大的事情呢?老爷子才打赢了北征,上赶着给他上眼药啊!希望他们两个的婚事能冲冲喜,让老爷子别再纠缠这件事了。”

明初皇后都不简单,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不提,朱棣的老婆徐皇后那可是当年有名的女诸生,写过女四书之一的《内训》的才女,被朱棣称为贤内助。

而张氏未来也会成为张皇后,同样也是一代贤后,而且历经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和正统五代帝皇,在宣德之后更是因为朱瞻基的托孤而掌控操持着大明的国事。

当时张氏可没有把持朝政,她虽然能够掌控一切,却拒绝了朝臣们奏请的垂帘听政,更没有任用自家亲戚,还三天两头的把王振叫去责骂,很是打压了王振的嚣张气焰,稳定了正统初年的朝廷政局。

所以对于政事,张氏其实并不是一无所知,她只是恪守徐皇后的教诲,并不干预政事而已。

只是可惜,张氏最终还是没有熬到朱祁镇成年,在正统八年去世。

失去了张氏这根定海神针,大明的朝政落到了孙氏那个妖后手中,王振这个太监也失去了压制。

加上朱祁镇不过是一个少年天子,最终才酿成了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的悲剧,让大明自此由盛转衰。

只是眼下,张氏还是要操心自己两个儿子的婚事,同时盘算着东宫到底能拿出多少钱财来操办婚事,以及朝廷又能出多少。

她是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的,国库里干净的能跑耗子,就连北征都是朱瞻埈去找商人借的钱。

夏粮没收上来之前,朝廷可以说兜比脸都干净。

朱高炽之所以不和张氏谈论这件事情,也和朝廷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有很大关系。

毕竟自家儿子结婚,堂堂监国太子却没法从朝廷财政里拿钱出来操办婚事,这对朱高炽来说也是一件令他很尴尬的事情。

(本章完)

第18章 秦淮听曲261章发重了,内容已修改第143章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85章 贬为马前卒第179章 女倭王第274章 准备大婚(4K)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366.第363章 成仙第59章 父子不着家370.第367章 火龙第15章 袖里乾坤第141章 再入诏狱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2章 乾元壮髓膏第118章 父母的关心第9章 天命变了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72章 罗盘造价第274章 准备大婚(4K)第130章 郑和与候显第60章 户部衙门第88章 定身术第226章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302章 南洋方略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313章 佛道两门339.第336章 郑王庶长子朱祁钧第206章 勿兰忽失温第13章 不争为争第258章 铸九鼎345.第342章 怎么花钱第108章 尚服局第54章 修运河362.第359章第19章 殿兴有福?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261章发重了,内容已修改第4章 胖老爹朱高炽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233章 解缙还活着吗请假条第57章 十万两白银367.第364章 锦绣前程第28章 不当皇帝的逍遥王爷345.第342章 怎么花钱第272章第4章 胖老爹朱高炽336.第333章 开放海禁第157章 景福宫之变第114章 弹劾第241章第140章 眼界不够开阔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153章 朝鲜的廷议第299章 重训锦衣卫第184章 一百万两白银第313章 佛道两门第175章 迁徙和分地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314章 召见徐滨第230章 比试第22章 皇帝召见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48章 朱棣要练兵第101章 赵王买药第138章 意外356.第353章 剥皮第31章 东宫的老虎345.第342章 怎么花钱374.第371章 战事终了第28章 不当皇帝的逍遥王爷第121章 海盐和粮食第284章 倭人献女第185章 加九锡376.第373章 家书抵万金第26章 计将安出?第118章 父母的关心第288章 铁骑突围第138章 意外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第84章 毒过绝户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114章 弹劾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147章 天津卫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59章 父子不着家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348.第345章 不输不入第29章 死马肉第269章 新府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206章 勿兰忽失温384.第381章 玄门两宗342.第339章 银子和黄河第2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