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第349章

第349章

在朱瞻基的清缴之下,交趾布政司的大多数地区都恢复了秩序,原本叛乱的州府也重归了大明的治下。

只是面对当地贫穷的环境,以及朝廷征讨此地的花费,朱瞻基还是多少有些觉得朝廷征讨交趾得不偿失。

他和李彬算了一笔账,这次平叛,光是他们的军费就花了上百万两银子,而这还没算英国公那一路的花费,两边加起来朝廷花掉的银子至少有几百万两。

朱瞻基虽然知道打仗不是这么算账的,但看着泼天的银子使出去,却不能为国家带来利益,这还是让他有些接受不能。

因此不免让朱瞻基迟疑,朝廷征讨安南这么多年到底值不值得。

在他看来,交趾布政司这片地方十分穷困,主要地形都是山地和密林,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以用于耕种。

尽管土地确实肥沃,气候也很适宜种植稻米,但产出的粮食却并不算多,能够满足交趾布政司自己的消耗,不需要朝廷额外拨付便已经非常难得了。

至于说这次朝廷通过海贸获得了大量的粮食,还能够支撑他这支军队平叛,那是因为周边国家产粮。

也正因为如此,在朱瞻基看来,朝廷就不应该继续在交趾这块地方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是应该把这里变成和其他周边小国一样的藩属,要什么让他们每年进贡也就够了。

朝廷本身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力量长时间的投入到这边。

毕竟对于朝廷来说更重要的始终是两京十三省,这才是大明最重要的领土。

除了这核心的两京十三省之外,其他地方……以朱瞻基去过的漠北和现在所在的交趾来看,他实在是不太能明白漠北那种荒无人烟和交趾这种烟瘴横生的地方有什么征伐的必要。

尤其是如今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庞大了,甚至大到了朝廷的政令都不能及时传达到帝国边疆了,可皇帝依旧热衷于开疆拓土。

征讨漠北还可以说是为了解决北方蒙古人对帝国边疆的威胁,征讨倭国是为了白银和黄金改善帝国财政,可这交趾?

就算朝廷要开海贸,不还有旧港宣慰司吗?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如今作为皇太孙的他还是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平定交趾的这份军功,最好还要加上安定地方的政绩,这样才能够让他在皇帝面前足够露脸。

不然的话,他这个皇太孙就要被朱瞻埈彻底给比下去了。

朱瞻基觉得自己和朱瞻埈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玄武门之变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和废太子李建成的关系一样。

他是太子李建成,有着大义的名分,但朱瞻埈就如同当年的天策上将李世民一样,凭借着军功、政绩等各方面的成就所带来的威望严重威胁到了自己太孙的地位。

但和李世民不同,朱瞻埈表现得对皇位毫无兴趣。

虽然这让朱瞻基感到安心了不少,却也还是无法打消他对自己弟弟的忌惮。

毕竟从小他就知道,这个弟弟比他聪明,更得爷爷的喜欢。

如果不是朱瞻埈当初一睡八年,导致朱棣放弃了对他的培养,恐怕现在这皇太孙的位置根本没他的份。

因为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内政治国,朱瞻基都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和朱瞻埈之间的差距。

论军功,朱瞻埈已经征讨倭国,为大明打下来了大片疆域,更每年都为朝廷带回来上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虽说如今倭国并没有完全打下来,但那不是朱瞻埈的问题,而是宁王和辽东三王的兵马不给力。

对于征倭这项举措,眼下大明朝野上下都对其表现出了绝对的支持,没有人敢说征倭不对,最多逼逼几句靡费甚重,藩王做大云云。

更不用说北伐的时候朱瞻埈的表现是何其亮眼!

扪心自问,朱瞻基觉得易地而处,让自己去做那些事情是肯定做的没有朱瞻埈好的。

北征的后勤他就根本想不到那么好的办法来减轻大军的消耗和朝廷的压力,更想不到之后分割和压制蒙古的办法。

还有朱瞻埈的斩将夺旗,那本来就是朱瞻基负责的部分,只不过他没做好,朱瞻埈是来给他补救的!

朱棣把机会同样给了他,但他没有做好,便怪不得朱瞻埈做的比他好。

在这一点上,朱瞻基还是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不会因此而妒忌自己的弟弟。

只是,认清自己和忌惮朱瞻埈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对于朱瞻基来说,是并不冲突的事情。

所以他清楚的知道,他想要稳住自己皇太孙的位置,就必须要做出成绩来,向朱棣证明自己不是废物,自己也有能力。

不然的话,就算朱瞻埈再怎么表现得对皇位没有兴趣,也不想和自己争储,朱棣也会把他扶到那个位置上,用来刺激自己……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换人来当这个皇太孙。

这一点,完全可以从朱高煦和朱高炽之间的争储看得出来。

朱瞻基并不蠢,他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自家二叔和自家老爹之间的争斗,很大一部分都是皇帝在幕后操纵的。

没有朱棣的纵容,朱瞻基很难想象就自家二叔那个水平,怎么可能斗得过自家老爹。

如果是以前,朱瞻基可能还觉得自家老爹怯懦,比不上二叔也争不过人家,毕竟汉王朱高煦确实会收买人心,在军中也有着足够的威望与支持。

但当朱高煦造反失败,被发配云南就藩,自家老爹正式坐稳了太子的位置之后,朱瞻基这才赫然发现,原来自家老爹早已经不声不响的将东宫的门生故吏安插进了朝廷上上下下的每一个部门。

满朝的文官,七成出自太子东宫门下,这是何等的堂皇大势!又是何等的争储资本!

毕竟朱高煦在军队中的威望再高,也不可能比得过封狼居胥的皇帝本人。

起兵造反?朱高煦已经试过了,皇帝都没认真他就倒下了。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朱高煦之所以能够和朱高炽争储,完全是皇帝在后面纵容的。

而现在,皇帝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和朱瞻埈的身上,这让朱瞻基感到无奈的同时,却也别无选择。

他不是朱瞻埈,能够无视皇帝的意志,即便被加九锡、冕十旒、享受开府仪同三司,入朝不趋,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也能够对皇帝说不,无视近在咫尺的皇位的诱惑。

作为从小被当成接班人培养的朱瞻基来说,他如果不能坐上那个皇位,便等同于他这么多年的人生都没了意义。

所以,即便知道皇帝是在让自己和朱瞻埈去争,像养蛊一样胜者为王,他也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他必须坐上那个位置。 不能当皇帝,对于他来说还不如让他去死。

而想要争过朱瞻埈,军功、政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然的话,他很有可能哪天就会接到圣旨,废了自己的皇太孙之位,然后像二叔朱高煦一样,被发配到哪个偏远地方去就藩了,甚至有可能干脆直接被杀掉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古来争储这件事,又有几个人在失败之后好好活下来的?

自家二叔?那是他太废物,连给自家老爹添麻烦的能力都没有,皇帝才会留着他一条命来云南就藩。

想到自家二叔,朱瞻基忽然想起来自己这次来交趾,除了平叛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要去调查二叔欺凌地方的事情。

之前一直忙于战事,倒是疏忽了这件事。

如今交趾基本上被平定,各路叛军也都被清缴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反抗势力,朱瞻基觉得可以把剩下的事情交给副将李彬来做,而他自己则应该去一趟云南,看看自家二叔和沐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去拜会一下英国公,这位大明军方如今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也是朝中唯一能够作为统帅领军出征的大将。

毕竟无论是为了争储,还是为了平衡朝廷内部势力,朱瞻基于情于理都要去拜访一次这位英国公。

于是在和李彬商议了一番,将军务交给他打理之后,朱瞻基便带着大批护卫以押送军粮的名义朝云南而去。

————————————————

而此时的云南,张辅的军队也已经和沐晟合兵顺州,在爱子江与判军展开了决战。

此战中,叛军驱使大象作战,张辅为了稳定军心,身先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头奔走,践踏自己的部队,叛军因此陷入混乱。

张辅随即趁机领军进攻,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进兵,矢落如雨,叛军大败。

叛军首领僭称伪帝的陈季扩逃往老挝,张辅和沐晟正在考虑是否要向老挝进军。

在交趾打仗那是平叛,怎么打都没有问题,但老挝如今也是大明藩属,在老挝没有明确表示和大明开战的情况下,进军攻打属于擅开边衅,属于犯忌讳的事情。

即便立下大功也有很大可能被朝廷追究责任,免去功劳不说,可能还要受到责罚。

而这还是在打赢了的前提下的,要是打输了?自己趁早抹脖子比较痛快,免得连累家族玩九族消消乐或者三族连连看。

即便张辅和沐晟都是国公,地位已经非常高了,两人也一点不想背上这口锅。

所以张辅考虑派人陈兵老挝边境,向老挝讨要陈季扩等人,这样即便对方不给自己也有开战的借口,不算是擅开边衅。

沐晟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比起战事来说,他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老家云南。

朝廷自从让汉王就藩之后,沐晟就和朱高煦之间不是很对付。

就如同当年逼走岷王朱楩一样,沐晟并不希望汉王能够在云南站稳脚跟。

尽管当年逼走岷王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文帝和朱棣都想要削藩,沐家只是顺势而为,但这么多年下来,沐家在云南已经根深蒂固,早已经将云南视作他们沐王府的势力范围,任何外来势力想要插手,都会招来沐家的针对。

毕竟如今的沐家早已经不是朱元璋义子沐英还在时候的沐家了。

对朝廷忠心?这是必然的,沐家还没打算背叛大明。

但割据地方当藩镇?沐晟心里可就未必没有这种想法了。

即便没有,如今沐家的种种做法却也有着这样的倾向,或者说已经发展成既定事实了。

所以沐晟除了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沐家挣来了黔国公的爵位之外,也在不断地加深和扩大沐家在云南的影响力,让朝廷明白云南不能没有沐家这个事实。

纵使这个事实很大程度上是沐家自己一手造成的,一旦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就算是朝廷要动沐家也要考虑值不值得了。

也正因为如此,沐晟才会挑动汉王封地内的几家土司去挑衅汉王,并把事情说成是汉王欺凌土司,以至于土司造反。

朝廷会相信沐晟的一家之言吗?沐晟觉得这并不是问题。

在他看来,朱高煦是争储失败被贬到云南就藩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朝廷方面朱高煦已经失势了。

之所以没有杀他也无非是皇帝不忍心杀儿子,并不代表着朱高煦还是高高在上的藩王。

他来就藩也只不过是赶出京城,皇帝眼不见心不烦,把他养着等死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王最合适的选择就是什么都不做,但凡他有什么举动都会被视作心有不甘,还想要造反。

所以沐晟就特意设下了这样一个圈套,引朱高煦上钩。

结果也不出他所料,性格暴躁莽撞的朱高煦很容易就上钩了,而几家土司也按照他的安排趁势起兵造反,酿成一种他们被朱高煦逼反的局面。

然后沐家将这一切报告给朝廷,就如同当年说岷王在云南多行不法一样,朝廷很快就会对此进行处理。

而处理的方式,多半就是让沐家派兵平叛。

到时候,只要沐家的人过去,让那几个土司纳头便降,无论是沐家在云南当地的影响力,还是在朝廷心目当中的重要性都会得到足够的彰显,让朝廷意识到云南非沐家镇守不可。

就在沐晟想着自己的这番谋划是否还有漏洞的时候,一名亲兵却忽然来禀报,皇太孙来了。

这让沐晟惊了一下,但随即便和张辅一起出了大帐,去迎接朱瞻基的到来。

(本章完)

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60章 户部衙门355.第352章 诛神第164章 倭人集结第223章 招降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86章 朱高煦的惊讶第19章 殿兴有福?第290章 神社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9章 天命变了第35章 兑换准备金第102章 卖了封地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审计第11章 打赏的红宝石第139章 徐滨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21章 朱棣的恼怒第242章第141章 再入诏狱第283章 大地轮回第197章 孔家之乱第46章 北镇抚司343.第340章 治理黄河第112章 藩王领军344.第341章 财政支出第224章 灵丹与灵石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60章 户部衙门第248章 各方动作第289章 虚无僧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63章 一鼓而下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249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65章 人道气运第88章 定身术第192章 龙女传法第165章 猴子骑狗第10章 小宫女胡善祥第271章 见公婆第132章 国运增长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1章 欢迎收藏321.第318章 子嗣359.第356章 七绝伐天剑阵第271章 见公婆第92章 亲叔侄327.第324章 西南叛乱第99章 真龙之躯336.第333章 开放海禁第295章 南海龙王第145章 出征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153章 朝鲜的廷议第267章 收拢人心第173章 菱刈金矿344.第341章 财政支出第274章 准备大婚(4K)第235章 边疆治理356.第353章 剥皮第56章 筹措资金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330.第327章 编练新军第241章第27章 倭国金山336.第333章 开放海禁第254章 4k二合一第102章 卖了封地第4章 胖老爹朱高炽334.第331章 海贸之利第135章 三路攻倭第30章 背后的靠山378.第375章 大军回京第301章 继续闭关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56章 筹措资金第57章 十万两白银第297章 飞回大明第267章 收拢人心第71章 气运之说第238章 顺天府第194章 凤阳朱 小家气第1章 欢迎收藏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60章 户部衙门第89章 青璃增阳丹第200章 借据第288章 铁骑突围第67章 欲求长生法第149章 风调雨顺第57章 十万两白银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237章 骑马第107章 风雨欲来第71章 气运之说第63章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371.第368章 小兵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