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茗的头发长长了,可以扎个兔子尾巴了。但是刘海也长长了,盖住了眼睛。秋茗闲着无聊去找严大嫂说话,严大嫂见秋茗的刘海太长了,就拿出剪子给她修剪刘海。
由于严大嫂又漂亮又贤惠,再加上妙儿的可爱,秋茗对严大嫂母女起了爱怜之心,便认了严大嫂做干娘。既然认了干亲,秋茗就能理所应当的帮衬她们家,便把从尧天那诈来的五万两银子拿出一半来孝敬干娘。
秋茗这一招差点把严大嫂吓死,她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当场差点背过气去。秋茗也被吓了一跳,急忙扶着严大嫂坐下,又是端茶又是捶背的。
待严大嫂缓过劲,说什么也不要秋茗给的银子。秋茗是何许人也,凭着她的三寸金舌一顿花言巧语,最后还真说服严大嫂收下了。
其实秋茗是抓住严大嫂孤儿寡母总受欺负这一点做文章。严大嫂无时不想摆脱这个困境,让自己和女儿能抬头挺胸的做人,自然是架不住秋茗的一顿煽风点火的。
有了银子就好办事了,秋茗也算有了事做,暂时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花了一千两银子在桂荣坊附近买了一座中等人家的宅院,这让严大嫂心痛了好久。她觉得她们母女根本住不了这么大这么好的宅子,三、五百两的宅子就足够阔气了。
秋茗哪管这个。
花了两千两在桂荣坊内盘了一间小铺面。因严大嫂心灵手巧,做衣服做的好,还很会创新,秋茗就让严大嫂靠手艺吃饭。
有了房子和铺子,可是没有人手,只有秋茗和严大嫂两个女子能做什么?
夏侯阜给秋茗拨去两个丫鬟两个老妈子五个精壮家仆帮忙做事,这让严大嫂很是感激。
人手有了,那么接下来就得准备铺子开张的事。装修,进布料针线,招学徒和成熟女工。秋茗给严大嫂出了个主意。花钱雇女工不是长久之计,人不保险不说,还会有很多弊端。
严大嫂如今对秋茗的
话是言听计从,就问秋茗该如何做。秋茗说最好的是买奴隶,这是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的。严大嫂动了心,虽然听不懂什么“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但是能解救奴隶市场那些可怜人对严大嫂来说是积德的大善事。
去奴隶市场逛了一圈,严大嫂的泪腺特别发达,看见那可怜的小孩子就哭,就要买,这让秋茗很是头痛。你要买就买点回家能干活的啊,买这些小孩子干什么?只会吃饭又不会干活。
严大嫂不管这么多,转一圈下来买了一堆骨瘦如柴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小孩。虽然这些小孩确实都很可怜,可是她们也要赚钱过日子的啊,养这么多不能赚钱的孩子日子怎么过啊?
回家算一算,这次去奴隶市场花了3240两银子,买回来108个小孩。年龄最大的10岁,最小的不满1岁。
就算是6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学着干点活,可这些能干点活的孩子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就是只能吃饭尿炕的孩子了。还有那种1、2岁的需要人照顾的孩子,还得花人力去照顾。这叫什么事啊!
秋茗坐在马扎上看着院子里一大堆小破孩生闷气。严大嫂倒是很高兴,张罗着家仆收拾出几个柴房和大屋,找木板在屋里都搭成通铺,又去城里的几家当铺收旧被子铺盖给这些孩子用。
折腾到天黑,总算是让这些孩子堪堪有了睡觉的地方。可是问题又来了,一百多个孩子,吃饭怎么办?
秋茗小手一挥,说忙了一天太累,回天荣园睡觉去了,把这烂摊子扔给严大嫂自己伤脑筋去,她不管了!
第二天天一亮,秋茗就拉着夏侯阜带着海棠去奴市,挑挑拣拣的买了12个女红做的好的小丫头。年龄都在14,18岁之间,正是年轻能干活的好年纪。然后又买了3个30岁左右的妇人做厨娘。
人贩子见秋茗一连去了两天,买了这么多人,善心大发的免费送给秋茗一个40多岁的婆子。据人贩说这婆子以前是大户人家做事
的,后来因得罪了主人的小妾,就把她给卖掉了。
秋茗看她面相还不错,不像是大奸大恶的。夏侯阜也没什么意见,便将这个妇人带走了。
之所以秋茗要带着夏侯阜来,是因这半大老头看人确实很准,而且判断力厉害,不会把祸端带回去。(人家夏侯阜明明不到30岁嘛 = = !!!什么叫‘半大老头’啊?)
秋茗带着买下的16个女仆浩浩荡荡的来到新宅交给严大嫂,这下严大嫂可高兴坏了。她正发愁没人照顾这一百多个孩子,秋茗可送来了人手。
秋茗无奈望天,她买回来的可是赚钱工具,不是奶妈!
扔下16个女仆,秋茗又拉着夏侯阜去奴市,也不管夏侯阜情不情愿跟她去。本来夏侯阜还想趁机会跟严大嫂说说话,结果被秋茗这个小妖女给破坏了。
秋茗又买来10个精壮的男丁,而且每个人都会个几下拳脚功夫。还买了一个30多岁的算账先生,这算账先生是最贵的,花了秋茗500两银子。
不过物有所值,算账先生知书达理文武全才,除了长得有点其貌不扬,别的都挺好。秋茗问那算账先生既然有如此本事,为何会沦落到做奴隶。算账先生态度恭卑,却不愿吐露自己的遭遇。
既然人家不愿意说,秋茗也就不强求,只要不是什么坏人,管他以前是干吗的。
秋茗给这算账先生起了个名字叫:秋贤臣
见秋茗再次领回来11个人,严大嫂可发愁了。家里已经挤满了人,而且大多都是女眷和孩子。外院仅有的两间闲房给了夏侯阜送来的五个男仆住,这11个老爷们要怎么安排?
秋茗出主意说让这11个人先住原来的老房子,虽然有点挤,不过还是能住下的。
然后她给了秋贤臣三千两银子的银票,让他在附近再购置一座大点的宅子,用来做工坊和女工孩子的住处。她嘱咐秋贤臣,只要地方大,不要多豪华。秋贤臣言他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