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传送之中,云雷对饶雅道:“这藏羚羊没疯,不过其身体有一个缺点,就是那草中的蝇蛆非常愿意往它们的屁股里钻!有的时候菊花不保,奇痒难忍,自然跟疯了一样!”
这样的一个答案,自然是远出饶雅的意料之外,也污了一些。饶雅猝不及防下,红晕上脸,娇嗔不已。片刻之后,云雷便和饶雅到了昆仑山山脉之中。这一段时间,蜀山昆仑但凡是修为不错的弟子和长老,都跑到昆仑派去炼制五彩神石去了。
云雷也没地方找人,问问这昆仑派的山门,究竟何在。只能先到了昆仑再说。
根据上古修仙者所记录的《山海经》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蟜,其为人虎文,胫有朹。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当然,《山海经》也并非一人所著,所以,有关西王母的记载,也并不确切。又或者说,连称呼都是不一样的。只不过,其外貌却是相似的。
在《山海经》中,另外一段有关于昆仑山的记载为——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华黄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
这些记载,在旁人看来,神奇诡幻,但是,云雷却知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上古天庭的玉帝柏鉴,却是娶了个王母。也正是这昆仑山上的西王母。而无论是西海,还是一些奇异的鸟兽,甚至是记载中的沙棠果,如今,都能找到对应。
昆仑河的源头黑海,海拔四千三百米,湖水清澈,鸟兽成群,是全世界候鸟迁徙之时,重要的中转所在。正因为物产丰富,温泉常年喷涌,所以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上古之时,记录下《山海经》的那些人,在此处留下的岩画,如今仍在。
根据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考察,昆仑山的中轴和山脉的中脊,正是距今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寒武纪大爆发之时的古生代形成的。虽然在中生代的时候产生了拗陷。但时至今日,仍旧是华夏边藏高原,以及从华夏边藏高原延伸出的许多山脉的骨架。
而从昆仑山延伸出的一条条山脉,以及发源于其中的一条条河流,又分明的给华夏划分了南北,甚至于构建出华夏大地的骨架。别的不说,华夏两条可以堪称母亲河的大河,源头都在昆仑山中。
由此,这昆仑山看似遥不可及,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影响到了华夏本身的地理格局以及人文分野。如此苍山,真当得起万山之祖和华夏龙脉之祖的称呼。
由此,也可知上古华夏先民,关于此山的记载,或许有夸大处,但关键之处,也是真实不虚。从泛义上来说,“此山万物尽有”。不是空谈。也无怪乎天仙修为的元始天尊会将此处作为自家的道场所在。
也因此,昆仑派虽然居于高原雪域之中,但凭借昆仑山脉丰富的资源,和人迹罕至,无人打扰的优势,始终是华夏地位最高的门派之一。
当然,在云雷看来,这昆仑派所处,之所以得天独厚,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这昆仑之巅的水汽稀薄,终年不受云翳困扰,所以,每当夜色降临之时,都会看到漫天繁星,以及天外银河。
而此处远离人世,夜色空凉而深黑。所看到的光辉,都是从那洪荒宇宙而来,最微弱,却又最清晰的光辉!
这些昆仑派的人,每夜都能看到这清晰无比的漫天星河。心中自然会对这天地洪荒,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触。而这些天外星辰的流转,光芒,变迁和陨灭。也在宏观上,体现着一种天地之间的规则。
正所谓,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在日复一日的夜观天象,并且一看就是千百年的过程中,这些能够感应到天地灵气变动,接引天地灵气入体修行,头脑比寻常人清晰灵敏许多的修行者们,不体悟到一些什么,不创立一些独特的功法,才是怪事。
又或许,在上古之时的元始天尊,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道统立在此处。
又或许,上古之时的元始天尊,在感应到这天地灵气如海潮一般退去之时,也正是在仰望星空时,才动了集合天庭的漫天仙佛,去往洪荒宇宙,寻找新世界的想法。
而时至如今,这万山之祖,昆仑之巅仍旧因为大气通透度、晴空率、夜空质量和视宁度等基本指标优异,成为人世之间观察天外星河,星辰间光芒流转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