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低阶的修行者,看到这四道人影,惊讶道:“这不是大户之道尊、大苫边尊、面足尊和惶根尊四位尊者么?”
而在半空之中,浮现出身形的大户之道尊、大苫边尊、面足尊和惶根尊,容颜呆滞,表情僵硬。眼神空空茫茫,绝无聚焦。而额头上。却各有一个相同的奇怪符号。
东瀛的修行者,大都认得这个符号。
特别是修为已到结丹初期的神世七代,青橿城根尊、国常立尊、天镜尊、天万尊、沙土煮尊几个人。看到了这个奇怪的符号,心中一惊——这不是白狐公子安倍晴明的桔梗印么?
怎么用在了活人的身上?听刚才伊奘诺尊和伊奘冉尊的意思,难道说大户之道尊、大苫边尊、面足尊和惶根尊,四位结丹期的尊者,已经被炼成了式神?
但又为何释放出了元婴期修行者才有的威压?
华夏盛唐之时,华夏的修行界,有中兴之象。出现诸如淳于棼、金枝公主、诗仙李白、风尘三侠等一大批修行界的顶尖人物。虽然说,最终没有人能够突破那元婴后期的瓶颈,在末法时代,成就化神期仙人业位。
但是,元婴期的修行者,甚至是元婴后期的修行者,却并不少见。
似乎,那天地之间的灵气,在盛唐的时候,衰落的并没有那么厉害。与此同时,传承了华夏修行一道的东瀛,在盛唐时候,派了十几次遣唐使来华夏学习盛唐文化的东瀛,修行界也在逐渐的复苏之中。
在盛唐结束,而华夏正乱的五代十国时,东瀛曾经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安倍晴明!此人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元婴后期巅峰,差一点便踏破了化神期瓶颈。虽然最终仍旧坐化而去。但是,却给东瀛的修行一道,留下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式神,比如说这桔梗印。
这桔梗印的符号,是安倍晴明独创的阴阳道中祈祷咒符的一种。看起来,是一个五角星。而这五角星的五个角,本身就象征着天地之间,五行之气的轮转不休。
这一套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源自华夏。但是,在安倍晴明的手中,却又硬生生的生出其他方式的妙用来。比如说,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式神。或者用于卜算和争斗。
这桔梗印的影响极大,不但被东瀛的修行者所用,而且,还被东瀛的普通人周知。许多东瀛的普通人,将这桔梗印,当成了辟邪消灾的护身符,经常向其祈愿,并随身佩带。这桔梗印甚至被印到了东瀛陆军将校的帽子上。
而与东瀛人有过争斗和合作的欧罗巴诸国的人,有一些也开始相信这桔梗印。在希腊这种本应该笃信六芒星的地方,五芒星于是也有了一席之地。
原因无他,这桔梗印确实好用。在安倍晴明留下了自己的传承之后,东瀛神世诸代中的人,就将其发扬光大。并推广开来。虽然式神不是人人都能用的。但是,若修行者以自身灵力,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和节奏来描绘这桔梗印,也确实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神效。
当然,这桔梗印最大的作用,还是炼制安倍晴明所留下的独特的术法——式神!
据考证,安倍晴明的祖上,是盛唐年间,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之后。阿倍仲麻吕从东瀛出发,渡过茫茫沧海之后,求学于盛唐。与李白、王伟等华夏盛唐一代惊才绝艳的人物相结识,关系非常不错。
而且,这阿倍仲麻吕也确实有真才实学。到唐朝后,便入国子监就学,并于开元三年,参加科考,考中进士。随后任左春坊司经局校书。开元十九年,擢任从七品上官职,门下省左补阙,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
然后逐步升迁,历任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唐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
阿倍仲麻吕曾经有一次想要回到东瀛。却与船队中其他三艘海船失散。在那三艘海船回到东瀛后,阿倍仲麻吕又回到了长安。并于七十二岁时亡故。
从此之后,阿倍仲麻吕所属的安倍氏,便有了许多传自华夏盛唐的典籍。这些典籍,玄奥难懂,却终有一人,能够读懂。此人便是安倍晴明。
而安倍晴明的出身,也很奇特。其父为大膳大夫,也就是负责东瀛天皇膳食的宫内省官员安倍益材。而其母来历不详,传说之中,乃是东瀛一条已经修行得道,突破元婴期瓶颈,化而为人的白狐。自名为葛叶。因此,安倍晴明世称白狐公子。
正如那玉面金毛九尾狐苏妲己,在转生之时,也会选择一只白狐一般。这世间,除了玉面金毛九尾狐这种特殊的狐狸之外,修行一道上,天资最高的,就是白狐和玄狐。
安倍晴明也自然传承了其母的修行资质。而且,安倍晴明虽然后来受赐“法清院”一爵,成为了贵族。但是,从其出生的幼年,一直到中年,安倍晴明的经历,全不在世间人的眼中。
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安倍晴明随其母,元婴期白狐葛叶,于山林之中修行的时候。而安倍晴明,又有传自华夏上乘的修行功法《金乌玉兔集》,修行起来,自然格外的快!
不过区区几十年的时间,便已结丹成功。后来入世,拜当时的东瀛元婴期的大修行者贺茂忠行为师,学了东瀛人自创的“天文道”,并从贺茂忠行处,得到了另一本佛家的修行功法《白衣观音法》。这一来,于修行一道上,就更是远超东瀛群修了。
无论是贺茂忠行一脉的贺茂保宪、贺茂光荣,还是安倍晴明的好友源博雅,又或者安倍晴明的宿敌,同样天资卓绝的散修芦屋道满,通通不是安倍晴明的对手。
而在学了《金乌玉兔集》和“天文道”之后,安倍晴明对于这人世之间的流转变幻,也有了一定的体悟。于卜算一道上,无师自通,也有进益。这才能做到算而必准,才能留下《占事略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