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圆明园,始建于前清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一七零九年。圆明园三字,是康熙命名的。康熙御书圆明园三字,悬挂于圆明殿,此园遂成圆明园。正如华夏所有的古典名称,都意蕴深长一般,圆明二字意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圆明园是康熙赐予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雍正帝的园林。而康熙帝对于其第四子胤禛的属意,便也尽在这圆明二字中。在当年九子夺嫡之时,明字也不是寻常皇子就能用的。
世人都称圣上英明,明主明君,一个皇子敢称明,本就是落人口舌。
一开始,圆明园不过是个小园林而已,在规格上,有不少的限制,并不出众。可后来,雍正帝夺嫡成功,这圆明园便也随着雍正鸡犬升天。尅事了大规模的扩建。从一七二四年开始,雍正帝便奏准内务府采伐林木。
而且,雍正也非常喜欢这圆明园。几次派人,采购试料木料。甚至有朱批——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毕竟,这是他当年发家的地方。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将圆明园的面积,朝着东、西、北三个方向拓展了出去,增加了不少亭台楼阁。另一个就是将其原本的结构,加以调整。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势,将中轴线,向南延伸了出去。
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三千亩。主体格局基本上形成。
不过,雍正在位的时间太短,远不如他老子和他儿子。所以,在圆明园的主体建构而成后没几年就挂了。而圆明园也很得乾隆的喜欢,乾隆在位之时,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至此,圆明三园成形。而圆明园四十景,也成形。
整个的圆明园,周围绵延十几公里,以圆明三园为主体,加上其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的属园,占地面积,达到了五千多亩。建筑面积大概有二十万平方米,共计一百五十多个景致。所以,有“万园之园”的称谓。
这圆明园从雍正兴建开始,就是奔着皇家私人园林的目的,为历代帝王量体打造的。毕竟,紫禁城中的规矩太多,连皇帝住的都不太舒心。所以每到夏日,自雍正以降的历代清帝,就会移居圆明园避暑休假。顺便调戏一下宫女和嫔妃。
自雍正即位以后,雍正便在圆明园南侧,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每到盛夏,都在此“避喧听政”。号称“夏宫”。
因为这圆明园是随着历代帝王的喜好建起来的。所以,圆明园内的建筑,都是历代清帝喜欢的。乾隆这个整天下江南泡妞的主,自然便在圆明园中修建起了仿照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狮子林以及许多江南的园林和名胜的园林。
其中,还有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的西洋楼。是乾隆在位时,由欧罗巴传教士郎世宁等人设计,华夏将人建成的。具有巴洛克风格和勒诺特风格的建筑。
也融汇了华夏的园林构造手法,算得上是集华夏与西洋园林之大成。被欧罗巴诸国,视为可与凡尔赛宫相提并论的园林。
如今,在拍卖会上,那些拍卖价格极高的十二生肖铜首,本就是这处园林中的旧物。
想来,前清的大臣之所以同意乾隆这么干,还是希望能够把皇帝留在明京,别整天闲着没事儿往外跑,弄得大家提心吊胆。
由于帝王久居于此,不能受了委屈,所以,这五千亩园林中的陈设,尽善尽美。各种典籍和古玩,数不胜数。如果以文物的数量计算,鼎盛时的圆明园,算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所以,法兰西的维克多雨果将圆明园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可也正因为这圆明园太过珍贵华美。所以,在华夏国力衰弱之时,成为欧罗巴诸国,首先劫掠的对象。也正是因为其太过华美珍贵,在损毁之时,华夏的损失越大。
当年英吉利和法兰西火烧圆明园,实际上烧毁的是以圆明园为主体的三山五园。其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在圆明园大火起后,三天三夜不息。
火灭之后,五千亩园林,一百五十处景致,二十万平方米的建筑,数以百万计的点击文物,历代清帝一百五十年维护经营之功,毁于一旦。偌大的圆明园内,仅因为遍布水域,留存下了包括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等十三处建筑。
这样的一片园林,想要修复,极为不易。别的不说,仅仅是当年修建这圆明园时,所用的那些巨大的木料和石料,就极为难找。而如今又不是当年历代清帝一声令下便可征发和低价购买无数顶级木料的时候。
一些上了年份的木料,一根便要数万,甚至数十万华夏币。
所以,欧罗巴诸国与斯拉夫人算了算这次的修复费用,光是恢复当年的那些建筑,便需要上千亿华夏币。而加上那些按批次返还给华夏的古玩,欧罗巴诸国与斯拉夫人的支出,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华夏币。
当然,这数千亿华夏币,并不是由一国承担。当年斯拉夫人并没有参与劫掠圆明园,只是在明京打劫了一番,所以出的钱比较少,用返还的文物和典籍冲抵,基本上花不了几个钱。
而英吉利和法兰西两国直接参与劫掠和毁坏圆明园,所以,出的钱最多。返还的文物和典籍也最多。在经过几个月的磋商后,欧罗巴诸国以及斯拉夫对华夏文物返还,与圆明园的重建工作的诸多细节,与整体计划流程,终于敲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