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事已至此,我一定要搞个清楚明白!
我细问端侃:“刘帅,按说你虽然是老员工,但是按照你的说法,和王经理也不应该有太多的接触,你是从何论断的?”
刘帅斟酌了一下词句,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其实我说的都是我无法解释的,那么我只能说出来,请林经理自己判断一下——”
“我毕竟是老员工了,见过王经理多次了,虽然他贵人事忙,但应该多多少少对我有一点点的印象!”
“尤其是去年年底的时候,他的司机临时有事情请了一个月的假,公司安排我去给他做了一个月的专职司机,朝夕相处,最后我离开时他对我的工作很满意,曾经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刘不错,以后有机会可以跟着我干!”
“我自然是受宠若惊,深以为然,感觉就是鲤鱼跃龙门,就要一步登天了!”
“当然林经理那时候还没有来到我们公司,如果早日认识林经理,我也就不会这么异想天开了!”
我微微点头,对他拍的这一记小小的马屁深以为然。那是,像咱这麽好的领导哪里找去?
刘帅无视我的反应,继续述说道:“但这次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经理忽然回来,我们所有员工都不知情,这其实非常不合乎情理,因为以前虽然王经理不常露面,但每次回来后都会召集我们老员工和骨干开会鼓舞一下士气,这已经成为了惯例!”
“最最重要的是,前几天我把一份重要的文件忘在了办公室,于是连夜去拿,结果发现总经理办公室亮着灯!我担心有小偷,于是轻手轻脚的去看一下,却遇到了王经理和一个灰衣僧人在一起秘密议事!”
听到此处,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去,灰衣僧人?莫非是大赖这厮?
莫怪我联想力丰富,关键是大赖这厮,这厮实在是无孔不入,先是泰哥受害,险些害的我们兄弟们反目,然后是泰哥的师父,少林寺的渡劫大师前来替徒弟找回场子,却被这厮伏击,险些丧了性命!
据我所知,这厮现在恨我入骨,如果说他买通王经理来害我,或者说王经理本来就是他的信徒,我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且慢!暂且不要武断,且听听刘帅所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果然刘帅不负众望的继续说道:“我不敢多听他们说话,只怕无意中冒犯了领导的隐私,于是悄无声息的自行离去!”
“但没想到昨天,也就是林经理您回来上班的前一天,我在公司里面,忽然邂逅了王经理!”
“我自然是恭恭敬敬的打招呼,但是王经理好像忽然不认识我了,居然问我的名字是什么!”
“我不知所措之际,偷偷抬眼看时,发现王经理目光很茫然,眼睛里还带着休眠不好的血丝!”
“然后他咬牙切齿的问我林一是谁,目前在不在公司,我被他的样子吓坏了,如实汇报说林经理请了长假目前不在公司,然后他听完后眼睛里恢复了茫然的神色,摆摆手示意我回去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同样摆摆手示意刘帅可以退下了!
刘帅不愧是老业务员,道头知尾,看了一眼我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识趣的退下了。
我心里思绪万千!
但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估计我刚才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估计王经理已经和大赖达成了协议或者说他已经被大赖洗了脑,铁了心要取我林某人的性命!
知道我底蕴深厚,黑白两道都有着深厚的背景,不方便明里下手,干脆来个阴的,让你来个车祸自然死亡好了!
这个猜测不是没有根据的,我就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林一何德何能,凭什么你王经理第一次见面就给我配一辆奥迪a6!
事出反常必有妖!
现在几方面对照,我凭着推测得出了我自以为正确的答案,只希望不要真的一屁弹中才好!
忽然,我心里莫名其妙的一痛,文总,她也在场,她在里面,扮演了一个什么样地角色,她,会是知情者吗?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本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组诗其一说:“春来空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昨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这两首诗,都在借“半随飞雪度关山”的梅花形象,流露一股淡淡的哀怨凄凉之感。到黄州次年,即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以此为题,作七律一首,末两句说:“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正是指一年前来黄州途中过麻城五关作《梅花》诗时的情景。再过一年,即1082年(元丰五年)的正月二十日,又写了这首诗,颇有乐在此间的味道。《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又写了一首类似的诗。上面这些诗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能超然旷达并最终执着于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这和他从海南赦归时所说的“九死南荒吾不很,兹游奇绝冠平生”,属同一气质苏轼的高不可及处。
作者写这首诗时,来到黄州已两年了,乌台诗案的骇浪已成往事,诗人“本州安置”的困境却无法摆脱。《初到黄州》就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又自寻精神寄托,手抄《金刚经》,又筑南堂,开垦东坡;得郡守徐猷庇护,访游近地,与渔樵相处。至黄州后续有新交,诗酒唱和。诗题中的“潘、郭二生”,即在黄州朝夕相处的潘丙、郭遘。前一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去岐亭访陈慥,潘丙、郭遘和另一位新交的朋友古道耕相送至女王城,作过一首七律。一年过去了,又是正月二十日。想起一年前的这一天,潘、古、郭三人伴送出城所感到的春意,诗人心境荡漾。起句是据前一年所感的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如城里有了春意,“东风”这位信使就先自东门而入;此时,苏轼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他想,恐怕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至于为什么“未肯入东门”,妙在不言之中。但“忽记去年是日”出城之前,也是“十日春寒未出门”,一到郊外方知“江柳已摇村”。就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了。他是旧地寻春,又是“走马”而去,所以次句说“走马还寻去岁村”。
接下去不写寻春所获,却宕开一笔,忽出警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纪昀评价说:“三、四(句)深警。”人如侯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苏轼之所以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纪昀评所谓“深警”,说的就是此意。这是就三、四两句本身来说。若就它在全诗中的关合来说,则妙在虚实离即之闻。“人似秋鸿”,实接首联;“事如春梦”,反照下文。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它看似游离,实为全诗的关键所在。
“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具体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总之,他是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前一年访故友陈慥,有三位新交的朋友相送,春意涌上心头;这一年出郊寻春,又有潘丙、郭遘为伴,酒醺颜面。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完全可以驱除那些烦恼的往事,也完全可以冲淡甚至忘却他当时的困厄。所以,诗的最后说:“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赋《招魂》”,指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这一说法出自王逸《楚辞章句》,但经后人辨析,其说有误);苏轼在这里借指老朋友们为他的复出奔走。最后两句是在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朝廷召我还京多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