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白眨了眨大眼睛,我以为他要郑重道谢,不料他笑嘻嘻的问道:“林叔叔,那什么叫做三教九流啊?”
我晕!不过既然孩子有这么强烈的求知欲,我这个大人一定要满足他是不是!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
三教原指先秦时期三大传统宗教——儒墨道。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渐改称儒释道(释:佛教)。
九流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
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小说家闲事娱乐,在古时只有“不学无术”,不具有功名家业,不耕不织的人,才会钻研。以此为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于阿谀奉承。而古代极为缺乏物质资源,小说家无法服务于社会,故而被认为“不入流”。
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但是,小说家其风格特点,独树一帜。三教九流中,诸多大家都有涉猎。作为古时娱人乐己的方法,所以视为“第十家”。
传说中,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称“人道教”,如此为“三教”。
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附:商人的身份很低。
汉朝时,规定商人必须入市籍,且不允许穿丝织品的衣服,不允许作官。晋朝时,规定商人必须穿一黑一白两支鞋,头上戴的帽子上,要写清楚自己贩卖的商品的名称,其实是对人的身份的一种侮辱。唐朝明朝时,虽然允许农民可以穿好的衣服,但仍然不允许商人穿丝织品的衣服,并规定不许穿红色、紫色的衣服。由此可见,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
而除此之外,还有“奴、乞、娼、贼”等等,为“不入流”,即最下等。
【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听完后小李白连连点头,端起酒杯说:“多谢林叔叔教给我这么多知识,想必林叔叔说了这么多,也有些口渴了,我们干一杯吧!”
我狂晕!貌似从来没听过用白酒解渴的吧!
不过盛情难却,我一咬牙一皱眉,豪爽的说道:“好!我们干一杯!”
小李白眉开眼笑,举杯一口干尽,那叫一个轻松自如,那叫一个舒爽惬意。
貌似有些用词不当,各位看官海涵则个!
在酒言酒,虽然舒爽此词用在其它地方的时候比较多,但是对于好酒之人来说,又何尝不是正解?
酒中自有颜如玉,酒中自有黄金屋!
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这是据传是八仙之一吕洞宾出场时爱说的话,指自己——法力无边,那时的仙人都喜欢一甩袖子施法,所以说“袖里乾坤大”,意思是说我袖子里可有的讲究呢。而“壶中日月长”是说自己无拘无束爱喝酒呀,没事泡酒壶,表现那种洒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成都附近的云台山因为道教正一天师张道陵在此修行而出名,张天师命弟子张申为云台道观主持。张申就是神仙壶公,他有一把酒壶,只要念动咒语,壶中会展现日月星辰,蓝天大地,亭台楼阁等奇景,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晚上钻进壶中睡觉。
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诗
我被小李白一来二去的敬酒搞得兴致勃勃,逸兴云飞,(当然也不排除快要喝多了燥热的前奏)频频举杯,和小李白喝了个淋漓尽致。
貌似小李白又要酒了……
我迷迷糊糊的想要阻止,却看到小李白意味深长的眸子,极其神秘的说道:“林叔叔,你就放怀一醉吧,这次喝醉后你会见到你最想见到的人……”
什么意思?什么的干活?
我早已经醉的人事不知,伏案呼呼大睡。
小李白毫不含糊,结清了酒账,左右看了一眼,因为时候已经不早,四周无人,小李白微微一笑,伸手一按胸前的玉佩,玉佩发出了莹莹的白光,随即我怀中的三生石也光芒四射,两股白光包裹住了我们两个人的身体,瞬间就在原地消失了!
要是小吃店的老板看到,不吓得马上报警才怪!
就算是我清醒的时候看到,恐怕也会大惊失色!
因为这完全是违反了科学常理的事情!
但我此时已经梦见周公去也,自然不会加以干涉了!
为啥睡着了叫做周公之梦呢?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表明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
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周公之礼,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古人讲的行周公之礼指的是行房事。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姬旦派长子伯禽(又称禽父)去管理鲁地(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而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伯禽,姬旦没有去封国做国君),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是后人借周公旦之名而作,为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惩前毖后
周武王姬发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称周成王。因成王年龄很小,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便由周公姬旦辅佐,处理政务。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是野心家,他们很想篡位夺权,但又惧怕周公,于是就合谋陷害周公,他们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要谋害成王。夺取王位。年幼的成王不断地听到这些流言,对周公就不太信任了。周公本来一心辅佐成王,却遭到诽谤,为了躲避嫌疑,让成王认清事实真相,他便辞离京城镐京,到了洛阳。后来成王明白了事实真相,悔恨自己听信谗言,于是用隆重的礼仪把周公请了回来。
管叔、蔡叔贼心不死,他们与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叛乱,阴谋夺权。成王命周公率兵镇压叛乱。周公领兵很快就讨伐平定了管叔、蔡叔和武庚发动的反叛。成王长大以后,周公就把政权归还给成王,使他亲理国政。成王正式接管朝政那天,前往祖庙祭告祖先。在祭礼仪式上,成王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很有感慨地对文武百官说:“我一定要从以前的惩戒中吸取教训,以防止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