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决战(下)

曾经把行军和战斗看作围猎,在马背上快活高唱的蒙古人们,如今已经被连绵不断的战争塑造成了森冷的钢铁。此时全军急行,除了马蹄踏地的声响和偶尔战马嘶鸣以外,竟无一点杂声。

于是成吉思汗的笑声便格外突兀,在谷地传出甚远。左右的蒙古贵族面面相觑,不知他在乐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见成吉思汗笑得前仰后合,几乎要咳嗽,先前发问的怯薛凑近些,为他捶背。

“大汗?”

成吉思汗呼呼地喘着气,伸手取了水囊饮用。水囊被怯薛放在马鞍下面,贴着马背保温,所以水是热的。但水囊用绳子扎紧的地方露在外头,被寒风吹着,结了大块的冰碴子。

成吉思汗大口喝水,毫不介意地把冰碴子咀嚼得咔咔作响。过了会儿才感慨地道:“竟是郭宁!郭宁率部赶到了前头……好个郭宁!”

这几年里,所有人都知道郭宁是也克蒙古兀鲁思的大敌,但这个名字其实很少被蒙古贵族们提起。这会儿成吉思汗忽然说出了郭宁的名字,带着难以置信,又带着赞叹。

其中的赞叹之意,环绕在成吉思汗身边的蒙古将领、贵族和拔都儿们一时没能体会,只觉得这个消息未免过于惊人。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了过来。

博尔术倒抽一口冷气:“怎么可能?容我再仔细查问!”

“先前木华黎遣人来报,说已经把郭宁和周军主力吸引到野狐岭了!怎么可能这里又有一个郭宁?莫非是个假的?”

另一人说到这里,想起己方的四王子拖雷在中原大打出手,正是为了吸引周军急速回援,于是又道:“就算他收兵回来,也该从河北南下,经大名府、滑州,在李固渡过河增援开封,怎么会转而向西,来到这里?”

此人显然是当年随同蒙古军横扫大金的宿将,哪怕时隔多年,也将中原汉地的地名记得甚牢。他所说的周军南下路线,也正是蒙古将领们确认过无数次的,能在最短时间内救援中原的唯一可行路线。奈何郭宁的行动路线和节奏,与蒙古人想象的完全不同。

博尔术一口气派出十余队怯薛,让他们再作察探,自家又兜转回来。马匹来回百余步的时间里,接连又有好几拨侦骑急报。

侦骑有术赤的人,也有察合台的人;有人捧着回回文字书写的军报,也有人按照蒙古人的旧俗,用歌唱的方式描述自己所见所闻。

几批人的禀报汇总一处,前方敌人身份的真假,也就不必再怀疑了。

博尔术见同伴们神色各异,咳了几下道:“真是郭宁到了这里……也没什么不好的。他这一程长途奔袭,来回都是上千里,必定疲惫至极。那些汉儿军队离不开的玩意儿,无论是铁火砲还是铁车、重甲,他也不可能带着。这,和咱们先前的计划有什么不同?”

“嘶……有道理!”

“那也未必。”一名蒙古千户脸色阴沉:“如果那郭宁根本没去野狐岭呢?如果木华黎被骗了,与他战斗的并不是周军主力呢!”

那样的话,不就是当年河北败绩的重演?己方以为抓住了敌人的破绽,来了个长途奔袭。结果郭宁反而以逸待劳,领着中军精锐当头痛击!

不能想了,不敢想了。那一场失败以后,蒙古军不得不发起西征,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才得以重新统合人心,恢复征服者的威势?随后又做了多少准备,才下定决心回返,要打掉这个令人深深忌惮的强敌?

若这么多的辛苦只换来上一场战争的同样局面,那我们究竟在忙什么?我们在汉人眼里又成了什么?笑话吗?

周围一片静默。

过了会儿,成吉思汗慢慢地道:“不必担心,在北疆和木华黎作战的,必定是郭宁本人。他和他的部下们发现中原出了乱子,赶了两千里的路出现在这里,也不知用了十五天,还是二十天……我保证,他们全都已经累得不行。”

“大汗,你是怎么知道的?”

成吉思汗嘿然不语。

有时候他会觉得,恐怕他和郭宁两个,会能彼此理解处境。都在一团糟烂的局面里崛起,都靠武强悍的战绩压服千千万万的反对之人,都利用武力,又必须满足那些提供武力的人。

为什么郭宁本人一定领兵去过北疆,这问题很好回答。

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绝不能表现虚弱,绝不能躲避与强敌的战争。长生天视线所及,够资格成为郭宁强敌的,只有成吉思汗。正如成吉思汗横扫西域数十国,真正忌惮的只有东面这个汉人皇帝。

当木华黎在北疆造成巨大声势,摆出蒙古军本部即将汹涌杀到的驾驶,郭宁除了亲自带领大军抵御,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郭宁根本不可能把这份责任交给别人。就像成吉思汗现在有点后悔,不该把很多率领大军作战的权柄交托给儿子那样……这种话,倒没必要说给别人听。而权柄的事,成吉思汗后悔也没用,他毕竟已经开始衰老了。

两年前攻打撒马尔罕的时候,他还可以和蒙古大军一起爬冰卧雪,每日强行军数百里,只吃半熟的马肉,喝新鲜的马血。之后不久,他就因为气喘和骨骼疼痛卧床,足足在床上躺了二十几天。后来发现萨满们的治疗无效,还专门从俘虏里选出花剌子模的医生出面诊治。

他病愈以后,也一直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有一阵甚至连上马都费劲,不得不让亲近的怯薛歹悄悄帮忙。前几日在夏国,他竭力撑起威猛的雄风,随后就一直腰疼,连带着小腿也时不时抽痛。

很多蒙古人都是如此,三四十岁的时候还强壮如猛兽,忽然就被抽走精气神,变成了将死之人。成吉思汗为此很是焦虑。

越焦虑,成吉思汗越容易想起郭宁。

他觉得,郭宁就像是年轻时的自己,凶猛,强悍,精力无穷无尽。他时常想,自己死了以后,儿子们会不会是郭宁的对手?已经渐渐显露出沉溺享乐迹象的蒙古人,还愿不愿意继续征服的脚步?

每一次胡思乱想,都没有好结果。有一次成吉思汗甚至想到,蒙古人如果满足于眼前的掠夺所获,终有一日会成为不敢厮杀的废物,以后只能在中原的统治者面前展现能歌善舞的本领。

这绝对不行。

所以成吉思汗才一定要击败郭宁、铲除郭宁的大周政权。为此他不惜任何代价。

现在看来,拖雷制定的计策非常成功。郭宁和他的本部精锐先从中都北上,再从北疆折返。博尔术说,来回千里,其实不准确。成吉思汗拿到过好几种版本的情报,仔细推算过,郭宁来回奔波的距离怎么也得有两千五百多里。

蒙古军第一次攻入金国腹地的时候,成吉思汗带领的本部一边战斗一边行军,用了一个半月走过了差不多的路程。到入冬的时候,将士们无不疲惫。

这样的长途奔袭,是腾格里赐给蒙古人的本事。除了蒙古军,还有什么军队能够支持两千里的行军而不崩溃?还有什么人能够在如此长途以后鼓起勇气和力气作战?

就算汉儿和蒙古人一样吃苦耐劳,拥有和蒙古人一样坚定的战斗意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有极限。成吉思汗绝对确信,郭宁本人,乃至随同郭宁来到这里的人,全都疲惫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们提前控制住了黄河渡口,又如何?

郭宁之所以这么着急的赶到,或许以为只要大周皇帝赶到这里,就能紧急调动的京兆府的驻军,尽快弥补黄河东西两岸的防线漏洞,扳回大周面临的狼狈局面。

又或许他以为,只要堵住蒙古军主力前进的方向,就能给部下们争取时间,先消灭拖雷所部,然后再折返回来决战。

可成吉思汗根本不在乎大周。草原以南的政权叫大金也好,叫大周也好,便是换一百个王朝的名字,他也不在乎。他很早就知道了,无论这个政权看起来多么庞大,多么可怕,一旦失去了强悍的首领,那就只是等待蒙古人宰割的黄羊。

成吉思汗也不在乎拖雷的生死。在蒙古人崛起的道路上,成吉思汗死过父亲,死过叔叔,死过弟弟……还是他亲手杀死的。那么,死个儿子又如何?

成吉思汗在乎的,只是郭宁本人而已。

就算郭宁异常警惕,就算他看透了蒙古人说动的内应,都没有关系。最终结果就是现在这样,这一场战争最重要的目标,主动来到了蒙古军的面前,还省了蒙古军穿越河东各军州,某求主力决战的机会。

这可太好了!

郭宁就像年轻时的成吉思汗一样,不仅勇猛,而且精力旺盛,仿佛总是冲在最前的猛犬……可惜这头猛犬过于自信了。今天就是他的死期!

想到这里,成吉思汗忍不住对强敌的欣赏,再次赞叹道:“好一个郭宁!”

中都大兴府内。

吕函看了看在演武场上玩砂子的郭靖,回头道:“陛下不会在河北等着蒙古人来。无论完颜从坦有没有二心,陛下一定会急速越过河东,在秦陇堵住蒙古军主力。”

顿了顿,她又道:“我很了解六郎,中原百姓已经流了很多血,他不会允许蒙古人再次冲进我们的腹地……而且,就算轻骑前出到秦陇,他也能赢!”

耶律楚材微微欠身:“既如此,后继军需发送就设定以秦陇为终点。陛下战胜以后,定然还会长驱追击,需额外增加的人力物力,最晚今天也会备齐,定不耽误。”

南京开封府外。

杨妙真不耐烦地把梨花枪高高举起,划了几个圈,随即策马:“兵贵神速!将士们上马!出发!”

她飒爽的姿态引起了许多将士大声喝彩。有些出身红袄军的老卒情绪激动,喊着喊着,不禁哽咽,俨然想起了当年山东豪杰纵横天下的盛况。

刘然隔着老远看着,忍不住低声问道:“这合适么?”

“咳咳……”郭仲元咳了几嗓子,正色道:“大敌当前,别管这些闲事了。你且去问一问那些宋人罢,去或不去,都尽快定下。”

郭仲元既不在意,刘然自然便不计较。杨妙真的骑兵在前几日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刘然心里有几分钦佩,也有几分感谢。只不过想到这一支兵长期驻在宋国境内,身份古怪,所以习惯性地多问一句罢了。

他大步走到自己坐骑之前,一跃而上。背后的伤处新敷了药,反而疼了起来,不似原来麻木。疼痛使他哼了一声,拉紧了辔头。

牵马的士卒松开了缰绳,他挥鞭打马,绕开了附近乱糟糟的军人队列。

新入伍的士卒太多了,队列和号令都有些乱。十余日的大乱里,中原各地军州死去了许多军民百姓。很多人就死在刘然眼前。指挥他们赴死的刘然记不得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了。但他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些卑微如蚂蚁的普通人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迸发出了多么巨大的力量。当他们的愤怒被激起,足以碾碎一切敌人。

刘然策马奔驰的方向,是一处新设的兵营。

兵营里,年轻的孟珙死死瞪着身前两排宋军士卒。

这些士卒都是归正人出身,胆大且剽悍。先前中原大乱的时候,他们不顾赵方的命令偷偷离营,参与到了和蒙古人的战斗中。现在战斗告一段落了,赵方派了孟珙前来,打算将这些人里未曾战死的一批收拢起来,带回宋国。这些士卒却不乐意。

“巡检,大周的皇帝要和蒙古人决战!你不想去见识见识?”有人问道。

孟珙只觉得心里犹如百十只蚂蚁爬着,他板着脸,却快要控制不住表情了。

宋国,临安行在。

李云把双手负在背后,微微调整表情。他的姿态很严肃,很庄重,但眉毛上挑,嘴角带着一缕冷笑,又透出几分蔑视。

维持姿态一会儿,他贴近些铜镜,藉着阳光反射,把表情又调整为带一点矜持。

他有些遗憾地确认,自己毕竟读书少了,气度上头,总是不如南朝宋人拿捏得妥当。于是他再度刷新表情,让自己显得稳重些,稳重里,又透出一股威严。

下属入来禀报:“李郎中,人都已经安置好了。宫里来的,在四景堂;沂王府来人,在赏幽台;庆元府那边,是浙东提举章大人亲自来了,现在重波轩。至于相府那边,宣缯老爷来过,按照您的意思,嘿嘿,请他吃了闭门羹。”

李云微微颔首:“让那几位都等着……咱们待价而沽,着急的是他们。”

同州北部。

天空中飘扬的雪点忽然变得密集,转眼成了鹅毛大雪自北向南横扫而来,天地间仿佛都充斥着灰白色的大雪和砂尘。但军队的前进速度并没有受到影响,许多将士本来骑在马上打晃,被大雪一激,反而激发出了精神。

慢慢地,大雪飞舞的沙沙声里,又多了一种轰鸣。那是上万匹骏马在原野高速奔驰的响动。随着轰鸣越来越响,一群一群的黑影开始出现在视线尽头起伏的坡岗上。

“黑鞑子来了!”

将士们纷纷抓紧时间,整备武装。

身在中军的郭宁提起了铁骨朵。

这几年郭宁虽然勤于锻炼和保养,但少年时奔驰战场的旧伤患渐渐给身体造成了影响。比如举起铁骨朵的某个瞬间,肩膀肌肉在某个特定角度竟有点发不出力。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厮杀。在他身侧,身后的李霆、倪一、萧摩勒、高歆等将校,也都握紧了自己的武器。更远处,无数身经百战的将士欢呼着策马。他们斗志之高亢,超过任何人的想象。

郭宁没有做任何战前动员。大周的每个军人都知道,皇帝素来视蒙古为生死大敌,眼下要做的唯有战斗而已。只不过,以前战斗是为了挣扎活命。现在,则是为了用文明击败野蛮。

郭宁觉得,眼下他所营建起的王朝,充其量只是对华夏文明的微调。许多年后史册上盖棺定论,这微调究竟算不算得文明的进步,他并没有把握。或许新朝建立之初就掺杂了太多贪婪,少了点理想主义,本身便不是那么纯粹。

但他确定,新的大周王朝已经给汉人装上了尖牙利爪,重新激发了他们的凶恶劲头。凶恶的文明也是文明,而且正适合用来对抗野蛮。

郭宁将会证明这一点。

第七百九十七章 突火(下)第536章 真章(中)第416章 软硬(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夜谈(上)第383章 盟友(中)第585章 慑服(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本事(下)第十六章 活路第一百九十章 投命(中)第九百三十四章 北虏(上)第337章 渡海(上)第六十一章 缙山(上)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恩(下)第562章 时机(上)第十二章 汇合(中)第九十五章 大事(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富贵(上)第十章 敌友第462章 余波(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忠心(中)第九百六十七章 换人(中)第一百六十章 征收(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未来(中)第503章 勤王(下)第三十章 长远(中)第303章 敌友(上)第五十六章 学问(中)第322章 扎根(上)第366章 投下(中)第六百零四章 卷席(上)第566章 诡道(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坍塌(上)第449章 招兵(中)第573章 向前(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久仰(上)第二十七章 条件第一百零七章 步骑(中)第九百七十二章 释放(上)第361章 桌前(下)第421章 大胆(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援军(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铁骑(上)第509章 苦差(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贫富(上)第九百七十九章 逼迫(中)第四十五章 利刃(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济南(中)第八百四十六章 强徒(上)第八百二十章 太学(中)第二十三章 夜袭(上)第568章 死路(上)第二十一章 敌我第一百六十九章 烈火(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摧毁(下)第298章 悍卒(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生意(下)第九百九十三章 铁火(完)第二百四十三章 老卒(上)第三十章 长远(中)第九十九章 狐狸第八百零八章 不杀(中)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反击(中)第八百三十七章 海难(上)第567章 诡道(下)第八百四十章 海寇(上)第九百四十章 来路(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摧毁(中)第九百五十六章 新血(下)第九百六十五章 困兽(下)第323章 扎根(中)第一百七十章 烈火(中)第八百七十二章 躁动(下)第三十九章 并肩(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离人(上)第520章 围困(中)第492章 出兵(上)第七十二章 柱石(下)第334章 拯救(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北虏(上)第九百七十八章 逼迫(上)第407章 中的(中)第七百五十二章 坍塌(中)第八百七十六章 混乱(上)第三十一章 长远(下)第572章 向前(中)第490章 余波(中)第九百七十三章 释放(中)第四十三章 惊雷第558章 倒卷(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喜讯(中)第八百零一章 运气(上)第368章 平定(上)第八百五十四章 父子(中)第八百八十七章 踪迹(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攻守(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良机(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新血(上)第一百零七章 步骑(中)第六百六十八章 鱼虾(上)第586章 大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