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重庆

正月底,于佑明带着一支船队溯岷江而上,抵达成都,和于佑明一起来的有三千多浙江人、一千多湖广男丁,以及一些家属。

见这队明军运来了几万石的粮食,邓名不禁有些惊讶:“你们为何要运粮食来?重庆哪里不需要军粮吗?”

“我们不知道成都这里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运来了一些,不过提督放心,重庆那里的军粮是肯定够吃的。”于佑明回答道,忠县、铜锣峡等地已经被清军弃守,明军先锋也抵达重庆附近,正在构筑营地准备接应后方的大部队。

不过邓名还是有些不解,因为他原来交代的是明军先全力拿下重庆,然后就可以不急不忙地运输人口和物资:“为何要你先来都府?这是文督师的意思吗?”

“是靖国公让我先来的,”于佑明告诉邓名,文安之目前还坐镇奉节,监督粮草输送,袁宗第又一次被任命为攻打重庆的前锋,现在正在指挥先头部队与重庆清军对峙:“靖国公觉得重庆恐怕一时半刻拿不下来,跟我来的都是些没有战斗经验的辅兵,靖国公觉得他们帮不上什么忙,就让我先带他们来都府了。”

“重庆有多少敌兵,为何靖国公会这么说?”邓名对重庆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年多以前,那时重庆内只有几千清军,根本没有出城扎营的实力,仅凭袁宗第和谭文的兵马就能开始清除城墙下的城防工事,因此邓名本以为几万明军一到,很快就能拿下重庆。

“靖国公说,城内至少有两、三万鞑子,”于佑明同样缺乏战斗经验,因此只能转述袁宗第的判断:“鞑子在重庆城外环绕扎营,我军根本靠近不了城墙。”

“直到现在你们还没有靠近城墙吗?”邓名闻言更是吃惊:“十一月不就向重庆出兵了吗?”

于佑明摇了摇头:“提督来成都后,督师不放心我们去攻打重庆,要等靖国公赶到后才能从万县出兵。靖国公是十二月才带兵赶到奉节的,中旬开始向重庆出兵。”

据于佑明说,也幸亏是由袁宗第统领前军,明军才没有遭到意外损失。袁宗第出发后很快就判断清军实力远超邓名估计,王明德在铜锣峡一带还布下埋伏,想伏击逆流而上的明军,被袁宗第识破后清军也不恋战,迅速退回重庆与李国英回合。

因为清军的实力强大,所以袁宗第前进得十分谨慎,明明步步为营而不能像上次攻打重庆那样直捣城下。

“末将来的时候,靖国公刚在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设下了营盘,鞑子的水师都退回嘉陵江中了,所以末将才能来成都这里。”袁宗第让于佑明给邓名带来口信,说他认为攻陷重庆可能会是一场长期的战争,所以有意把明军的家属、没有必要留在战场附近的男丁都先一步运来成都。

“你们现在实在北岸还是南岸?”邓名沉吟了片刻,问道:“在北岸取得了立足地了吗?”

“末将来的时候还没有。”于佑明摇摇头:“靖国公现在手下只有五千多前军,登不上北岸去,现在鞑子猬集在重庆城下,隔着长江和嘉陵江与我们对峙。靖国公本来还打算分设两营,控制嘉陵江东岸和长江南岸,后来他在重庆城头见到了鞑子川陕总督的旗号,又断定重庆城周围的鞑子至少有两万人,就只在长江南岸联营固守。不过鞑子也十分谨慎,我们虽然从嘉陵江东岸撤回来,他们仍然严守在西岸上。”

“这样啊。”邓名听完叙述后,觉得战局比他想像的要困难的多,重庆城下如果有两万清军的话,他们的披甲就会超过五千,而即使加上袁宗第的部队,明军的甲士也就是在一万上下,而且浙兵和湖广新兵的战斗力恐怕也比不上川陕绿营。刚才于佑明还提到了李国英,川陕总督是有一支标营的,总督标营和满洲八旗一样,都是批甲骑兵,人数估计会在一千左右。

“既然如此,我这就去一趟重庆。”邓名觉得自己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成都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到重庆前线去看一眼,就算帮不上什么忙,至少也能起到鼓舞明军士气的作用。

走之前邓名把成都这里的法规给于佑明详细交代了一遍,让他和提刑官衙门做好沟通,帮助抵达的百姓进行开荒。此外邓名还是担心熊兰会滥发货币,当初熊兰第一次和刘晋戈来见他时,明显没有把百姓的利益和纸币的信用当一回事,因此在带着卫士离开前,邓名又吓唬了熊兰一通,说如果发现物价飞腾,邓名就会把熊兰问罪给百姓一个交代。

“知道曹操的粮官吗?”邓名问道,见熊兰点了点头:“知道就好!”

……

邓名带着卫士匆匆乘船离去,而于佑明也开始三天两头地跑提刑衙门,在几次交涉无果后,于佑明终于在成都知府刘晋戈面前大闹起来:“怎么成都这里什么都要欠条?”

本来于佑明觉得组织浙军、楚军开荒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种地嘛,但很快就发现事情完全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刚抵达成都的百姓需要购买很多东西,虽然带来了一些农具,但完全不够用,而更迫切的需要是盐,每天都要消耗。

本来制盐的刘曜、杨有才也带着他们的辅兵去了都江堰一带,先吃盐就必须从几个制盐的商行购买。但这几个商行目前的规模都不大,产量非常有限,就是供应本地人需要都很吃力,而本地人除了有一些储备外,他们手里还有欠条——各个盐行只接受这种货币。

于佑明本想向刘晋戈的衙门要一些,但刘晋戈说刘曜他们走了后,衙门自己也没有生产盐的能力,对此爱莫能助。于是新来的人就想用粮食去换一些盐,如果盐行肯换的话,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邓名在南京等地收获了不少粮食,于佑明也带来了上万石。

但盐店却不肯换,每个盐行都自称债台高筑,欠了银行大批的欠条,衙门的店铺租金、营业的抽税也统统要拿欠条,如果不交欠条就要向银行借更多的欠条,还要付利息。反正现在成都附近的农民手里都还有欠条,盐产量这么低也不愁卖不出,盐行就拒绝接受粮食。

除了盐以外,农具也是大问题,现在成都的铁匠铺就两家,每天打不出几件东西来。于佑明曾亲自去和其中一个名叫李牧阳的铁匠谈过农具购买问题,李铁匠说他一个月后的产品也都被人定走了,就算浙人和楚人想定他两个月后的东西,也得付欠条做定金,还得付全额的。

“我当时拿出银子给他,”于佑明在刘晋戈面前大叫着:“说请他千万帮忙,每天多干两个时辰帮我们打出些急需的,要多少银子都好商量。”

“那李秀才怎么说?”对李牧阳的答案,刘晋戈心里已经猜到了个大概,因为借贷给这个铁匠铺的事情,熊兰曾经和他商量过。

“他说他什么都不要,就要欠条!还说他现在欠了银行、邻居好几万的欠条,还是利滚利,要是到时候还不上,他就得抱着金银去跳岷江!”于佑明激动地嚷起来。

“嗯,他说的不错,我知道这个李秀才,他是欠了好几万的欠条,为了开这个铺子他把去年开垦出来的地都卖给别人了,每天他还要用欠条去买铁和炭。”刘晋戈点点头:“要是他还不起,那铺子也保不住。”

“对,还有炭!”于佑明顿时又想起来:“就连卖炭的,也要收欠条,不要铜钱。这大冷天的,男人也就算了,可还有女人和孩子啊。”

“是啊,因为我们收欠条。”刘晋戈满脸的同情,对于佑明说道:“不过你们可以自己去烧炭嘛。”

“但我们不能什么都自己干啊,自己开矿、自己烧炭,自己打铁,那我们什么时候去种地。”于佑明大声抱怨道。

“哦,对,我忘记说了,你们不能随便开矿、打铁、烧炭,成都府这里万物都是专卖,你们要给我欠条换许可证。”

“什么!”

“不贵,一百元一份,本来提督说商行不能超过十人,但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你们不卖给别人,我就不管。”见于佑明快要爆发了,刘晋戈又退了一步:“算了,许可证的欠条你们也可以先欠着,只要你们不私卖,我就装没看见,两个月后不再干就行。”

……

又过了十几天,刘晋戈派人把袁象和熊兰都喊去他的衙门。

袁象不需要返回建昌了,邓名了解了一番四川行都司的情况后,觉得袁象的提刑官衙门形同虚设,在整个建昌都处于军方的军屯控制下时,这个民政部门存在的意义不大。而且建昌军方实力强大,邓名觉得推行成都这一套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干脆撤掉了这个机构,让袁象也留在成都工作。

邓名觉得之前刘晋戈的权利太大,所以就一分为三,发行货币和借贷交给银行,袁象袁提刑负责审案,知府刘晋戈负责行政。虽然邓名说他们三个互不统属,但这三个人却经常凑在一起商议,虽然袁象理论上只有审案的权利,但刘晋戈同样非常重视他的行政建议。

衙门里除了这三个人以外,还有这些天来的常客于佑明,熊兰才一踏进衙门的大堂,刘晋戈就马上指着他对于佑明道:“想要欠条么?问他要!”

“你就是熊行长?”于佑明跳过去喝问道。

“我就是,你是谁?”熊兰反问道。

“于佑明。”

“原来你就是走私的大头目!我还没有来找你,你倒敢来找我了!”熊兰大喝一声,眼睛立刻就红了。

十几天前刘晋戈同意于佑明可以自己烧炭后,浙兵们就马上动手,开始干起这项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来,烧的炭足够自己用后,剩下的被他们毫不犹豫地开始卖给百姓,换欠条用来购买盐和其他生活物资。

但浙兵才卖了没有两天,就被烧炭的商行告到熊兰那里去了,说这些浙江兵抢了他们的生意。熊兰当然关心这些借银行贷子的商行,就鼓动他们去袁象那里告状,自己跑去刘晋戈那里施加压力。

刘晋戈听了之后也感觉很不满,于佑明那一帮人可是不纳税的,抢商行的生意的就等于从衙门里抢钱,所以等袁象过来询问时,刘晋戈就表示他也绝不同意这种行为。见刘晋戈和熊兰都一个意思,袁象当即就准了告状的那些秀才的状子,让提刑衙门的兵丁把无许可证卖炭的人都赶出城,他们的货物都没收赔偿给烧炭的商行——其实还是给了于佑明点面子的,至少没有把他的人抓进大牢。

等于佑明又来闹事时,刘晋戈也态度坚决地给顶了回去。

见刘晋戈不帮忙,于佑明就索性不进城,组织人手到乡间去卖,甚至还有烧盐的意图。得知此事后那些有许可证的当然生气,这次连其他商行也加入了其中,大家都觉得如果不阻止这些浙江人的话,最后大家都要生意受损,谁也没法还银行的债。

袁象见几乎所有的商行都一起来告状后,感到事态严重,就不顾浙人的抗议再次准了他们的状子,授权知府刘晋戈制止这种肆无忌惮的走私行为。刚刚成立的亭的力量就这样被第一次动用,亭士们也不学习文化知识了,倾巢出动在外面抓走私商贩,向百姓宣传不要买无许可证的货物,否则罚款!

当然走私是禁绝不了的,但这一样给于佑明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万一被抓到东西就会被没收,双方还发生了多次冲突,幸好没有造成什么严重伤害。在浙人不满越来越盛的时候,熊兰对这些伤害商行利益的走私贩子的愤怒也也在不断积累,今天两人一见就唾沫横飞地互相指责起来。

“你们就不能收金银和粮食吗?一定要收欠条?”争吵了一通后,于佑明第一万次地抱怨道。

“这是提督的命令。”刘晋戈依旧重复着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回答。

“提督走了之后,我们又来了两批人,现在好几千人,只买到了一百多件农具,还要两个月后才能交货,这让我们怎么开荒?误了农时,要我们浙江人都喝西北风去吗?”于佑明喊声震天响。

“这一百件都是靠走私偷来的。”熊兰恨恨地说道。

“你们可以先用木头的,我们去年也不是没用过。”刘晋戈答道。

“这不专卖吗?”于佑明用讥讽的口气说道。

“只要你们不卖给别人,我就眼睁眼闭了。”

“我们愿意卖粮食,”于佑明也知道发火不是办法,就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留下种子粮和口粮后,还可以卖一万石的粮食,”于佑明冲着熊兰说道:“给我们一百万的欠条。”

“这事你找我干什么?”熊兰马上伸手去指刘晋戈:“你去找他啊,他负责用欠条换粮食。”

“他说他也没欠条了,”于佑明冷笑了一声:“刘知府说,需要熊行长这个大财神先给他欠条,他才能买我们的粮食。”

“没有。”熊兰一通摇头:“提督不许我多印。”说完熊兰又质问刘晋戈:“光靠买卖人口,你就收了好几百万元的欠条,你怎么会没有欠条?”

“早花没了。”刘晋戈哭起穷来:“现在刘帅、杨帅他们也找我要欠条,说水利不能白给疏通,甲兵也要发欠条;我们这里,衙门的兵丁要欠条,亭士要欠条,教亭士读书的先生也要欠条,虽说是一个府,可现在养了多少人?”因为邓名要加强政府的控制能力,所以现在成都府的编制规模也变得非常庞大:“袁提刑的那些刑名人员,还有你手下那帮银行的算账先生,不是也要我这里给出欠条吗?”

“那也没有,”熊兰依旧摇头:“已经发了一千五百多万的欠条了,太多了,一元也不能再印了。到时候粮价涨过一百二,提督要唯我是问!”

“哪里多了?”刘晋戈指出:“现在外面一石粮,八十多元就能买到了。”

“那是因为有太多人在囤积欠条了,不是欠条不够。”熊兰生气地说道,由于欠条价值有上涨趋势,导致百姓开始持币观望:“而且我还没有和你算账呢!”

见到粮价不断下跌,熊兰曾经加印了一百万欠条给刘晋戈,让他一百元一石地收购粮食,不用多,每天换一百石就可以——熊兰觉得这样就不会有百姓愿意把一石粮卖八十元,而会等着到衙门排队换欠条。但刘晋戈却没按熊兰说的办,而是用八十五元对一石的比价收粮,让熊兰将粮价升归一百的计划破产了。

“我这有什么不对?”刘晋戈叫道:“提督说了,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挣钱,收粮,我多收了粮食,还节省了不少欠条,要不是我这么省吃俭用,从刘帅那里买母马的欠条怎么办?不是还要印么?”

“没欠条就不买呗。”

“不买那马行怎么办?那些马你转手卖给马行不是还多赚了三成欠条么?就是买了,也要十四个月后才可能有小马。”

“不行,反正是不能多印了。那马我是多挣了,但好久以后才能把欠条收回来,他们可不是立刻付清的。”熊兰咬紧牙关:“顶多每天印五千元,你必须要用这些欠条按照一石对一百的价格收五十石粮食,而且要从老百姓手里收,不然价格涨不回来。已经撒出去这么多欠条了,现在大家看物价好像在跌,所以都舍不得用,想占便宜,等物价一涨,肯定都拿出来用,刘帅、杨帅他们也是一样。已经一千好几百万的欠条啊,再印几百万?到时候粮价涨过了一百二,提督是要杀我的头的!”

……

在成都争论不休的时候,邓名已经抵达了重庆前线,见到了袁宗第。

第25节 压力(下)第36节 备战第31节 胥吏第35节 巩固(下)第4节 栋梁第46节 脱逃(上)第6节 勇士第11节 劫营(下)第51节 诈败第24节 怒潮(下)第29节 解围(上)第69节 忠臣(下)第21节 东进(上)第18节 恐怖(下)第30节 三投第19节 防区第24节 整训(下)第19节 忠心(下)第42节 中立(上)第33节 问策(下)第23节 代理(下)第50节 动向(下)第23节 援助第42节 艰苦(上)第27节 饮血第11节 攻势(上)第69节 忠臣(上)第45节 合作第58节 战书第17节 调查第1节 精明(下)第57节 分赃(下)第12节 围困(上)第31节 佯攻(上)第19节 防区第60节 人心(下)第48节 打赌第1节 精明(上)第33节 固执第1节 误会(下)第42节 中立(下)第56节 推销(上)第18节 对手第18节 拒绝第3节 信号(上)第1节 代售第6节 事变(下)第56节 离去第56节 推测第34节 经济第51节 求战(上)第25节 印象第40节 入寇(上)第30节 变化(上)第14节 乱战(下)第11节 拦截第44节 条约(上)第44节 条约(上)第6节 事变(下)第53节 兑换第21节 烟雾(上)第59节 黄雀(上)第23节 临阵第49节 副手(下)第9节 穴攻第42节 剃发第8节 战备(上)第56节 待遇(上)第41节 遭遇(上)第33节 搜索第49节 昆明第7节 演变(下)第56节 待遇(上)第60节 烽火第55章 山崩第41节 遭遇(上)第39节 冲突(上)第16节 冲击(上)第36节 宿命(上)第57节 观感(下)第55节 死地第24节 内忧(上)第47节 情报(上)第19节 跋扈(下)第66节 加入(上)第27节 围攻(上)第59节 撤军第58节 断后(下)第29节 搏斗(上)第45节 炼金(下)第9节 授权(上)第2节 目标(上)第48节 打赌第2节 竞争第16节 冲击(上)第20节 合伙第32节 争夺(上)第37节 重庆第31节 裁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