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议事(下)

厅下众人听了,有的诧异,有的惊奇,有的喜悦,不一而足。马腾摸了摸下巴,疑惑地说:“超儿,这不是井田制吗?”

马超说:“父亲也可以这么认为。”因为井田制和均田制都强调田地归国家所有,对土地兼并都有极大的阻遏作用。

马腾说:“这均田制听着虽好,但和井田制还是有很多差异,前人都未曾实施过。何不用屯田制?昔日赵充国曾在湟水屯田,至今仍惠及百姓。”

马超当然知道屯田制的好处,比如曹操实行屯田制,不过一年就收获百万斛粮食。但马超认为,均田制比屯田制更为先进。马超道:“屯田制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军粮,保持军队的给养,但却对百姓极其不利:民户只能得到不到一半的粮食。而我军裁兵在即,暂时不需要太多的粮草;凉州百姓饱受战乱和饥荒,若我能足食之,民心必在我而远朝廷;再者,凉州之所以战乱不断,也与土著豪族大肆兼并土地不无关系,刺史府一旦收回所有荒地之所有权,豪猾者就难以兼并土地,对我形成威胁,百姓方能平稳休息,我马氏之根基必然更为稳固。”

马超言讫,马腾等人都不禁为之折服,当即就有不少太守和县令击节赞叹,众人议论纷纷,嘴里都在说着这均田制的好处。

一人道:“少主果然厉害,一举尽收凉州十二郡两百万之人心,而只不过费去荒地千里!”

又一人道:“不仅如此,少主这一举,还使我凉州平白得到稳定的赋税和徭役。日后我凉州想要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可就比以往容易多啦!”

又一人道:“更厉害的是,少主借此一举收获众多兵役。试想我凉州本就是民风彪悍之地,会有多少人成为西凉铁骑的后备力量?最少也有三四十万吧!”

“嘶!”一听这话,众人不免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众人确信若有三四十万西凉铁骑,足可以对天下来上几次犁庭扫穴!

最后一人总结道:“看来我凉州有少主在,不日即将走出颓势,迎来盛世矣!”

贾诩在一旁侧耳倾听,也没说话,但内心却极为震动。诚如官吏们议论的那样,这均田制实在是太过厉害,厉害到贾诩都为没能设计出如此惠民的制度而深感遗憾。同时,他也愈发觉得马超这个他新投效的少主难以捉摸了。他以为以他的智计,已然是把马超琢磨了个大半,却没料到马超实际远远超过他的设想。

马腾也叹道:“我家麒麟儿一人可抵万士!既然如此,超儿你可速速拟定出这均田制的章程,为父必定贯彻到底。”

听到马腾如此保证,马超也很高兴。均田制让百姓平白获得安身立命的耕地,且负担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较之屯田制等制度少了很多。

马超道:“喏,儿明日就可将章程交给父亲。至于第二件事,也与均田制相关,那就是重建户籍,统计户口,方便实行均田制,也方便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儿在战时已经初步展开对凉州一些郡县的户口的统计,明日也把结果交给父亲。”

马腾点点头,说:“这件事,为父已经着手在办了。为父将户口隐匿、流民离乡等因素都作考虑后,粗略估算了武威、金城、北地、安定四郡,大约有十五万户,七十五万口。虽然未曾完全精确算得,但大抵没有太大的悬殊。不知超儿你算得多少?”

对于户口一事,马超最为上心,要不然也不会在和韩遂斗得你死我活之时还敢抽出手来统计,因为马超知道萧何故事。对于估算得的数据,马超也是烂熟于心,道:“汉阳、陇西、武都、天水四郡应有七万户,三十五万口。西海、河曲、岷、积石四郡应有十万户,五十万口。”

马腾叹息道:“如此说来,我凉州除去韩遂所占四郡外,十二郡共有三十二万户、一百六十万口。凉州户口太少了,汝南郡、南阳郡,哪个没有四十万户、两百万口?”

马超也有些失望。在公元157年时,东汉人口达到顶峰,有五千六百万之众。经过黄巾起义后,大概也应有四千数百万。很多郡国人口众多,超过百万人口的,就有汝南、南阳、陈国、平原、长沙、豫章、渤海、河南、零陵、永昌等。尤其是南阳和汝南,各自拥有243万和210万人口。其余各郡国,也都平均有五六十万。放眼天下,也就只有凉州和并州户口最少。

现在估算出的凉州人口,虽然没把还在韩遂手里的河西地区人口算进去,但却也把羌中人口算了进去,而羌中人口是比河西多一些的。就这么拼凑,都不足两百万人口。这点人口,无疑会给马超留下很多困难,要走很长的休养生息之路,至少起点和实力就比南阳太守和汝南太守低了不少。

马超说:“父亲也不必气馁,凉州经历战乱百年后,还能有如此户口实属不易。再说了,凭借我马家的勤政仁政,儿相信凉州不出十年,户口必定不输冀州!”

冀州人口有六七百万,冠绝天下。

马腾听后,虽然不太相信凉州能赶超冀州,但看着马超那认真而充满希冀的双眼,还是深受鼓舞,说:“超儿说得对!当共勉之!”

马超说:“我们最紧迫的第三件事,乃裁兵也。”

马腾点点头,说:“确实如此。朝廷这次未准拨粮百万石,只给了五十万石,看来日后不会再支持我西凉军粮秣了。而凉州方才安定,也没有能力养活二十万之众,除非凉州重回战乱。”

马超说:“父亲,兵员少了,多出来的粮秣可以让士兵吃得更好,打起仗来更有力气,这可不是什么坏事。况且士兵少了、粮秣多了,我军日后就很少出现缺粮的窘境了,这对于我军而言,是极大的好事。”

第一百五十九章 盖勋(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夺城败敌第一百二十四章 收降第二百四十六章 拖延第三计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队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氏临门第三百二十章 白波将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人和改革(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沐浴(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击士气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队第一百二十章 陈仓城的来客第二百一十三章 杨阜用计第一百七十章 演武第一百零二章 三军统帅的一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敲打和试探第二百章 绝境第一章 追击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风声走漏第二百七十七章 追击董卓第三百零五章 离去第九十八章 鞠义第二百五十六章 装备的因素第一百一十六章 张绣的疑惑第三百五十八章 又得谋士第九十九章 降服名将之法第三百六十章 劝降两军第四十三章 中计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进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征河西第三百七十二章 威慑第二十五章 挥军冲杀第十三章 骂战第二百七十四章 飞熊军对先登营第三百一十九章 白波郭太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后时刻第三百四十四章 蔡邕第三章 穿越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赌一赌第一百八十九章 弱水之战(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绽与战机第八十九章 是进是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贾诩设谋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个儒士第一百一十六章 张绣的疑惑第三百九十九章 目标确定第三百五十四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班师和迎接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队第三百九十九章 目标确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用人与改革(下)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三百七十一章 暗流涌动第二百七十二章 预备队受阻第三百三十八章 局势突变第七十八章 激战第一百三十章 军师祭酒第二百五十章 并州文士第三百零九章 补救之策第一百六十章 杨彪(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挑唆第四百零九章 恩赏第一百八十七章 攻表氏第十七章 西凉见闻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寸和目标第一百七十三章 蒲元第一百六十三章 杨彪的算计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二百一十章 休屠浑邪联军第二百五十章 并州文士第四百一十四章 劝说和拉拢(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沐浴(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马换牛第五十二章 秘计反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读书会第三十一章 战后回顾第四百一十一章 又是汤饼第二百三十五章 风声走漏第一百八十五章 夺城败敌第一百二十八章 暂时围城第八十章 大雨第八十四章 质疑第一百一十二章 谈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访第二百九十五章 西园密谋(下)第三百一十章 意图第五十五章 决胜千里第七十九章 土丘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底第二百九十四章 西园密谋(上)第三百四十章 阳谋第三百八十五章 花园密谈第八十八章 下一步的应对第一百二十九章 贾诩的到来第二百六十二章 应对之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离间匈奴二别部第三十七章 鏖战(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争吵第九十四章 幕府商事第十五章 献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