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潜伏行动已经失败,鞠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回去复命,让马超定夺之外,鞠义已经别无选择了。
鞠义便道:“好,在下这便回去。但愿阎将军所言,不是诱敌深入之计。”
阎行道:“我会大开骊靬城门,只要神威将军愿意接纳,随时可以入城。”
鞠义点点头,他一挥手,麾下伪装成商人的三百先登死士也就不再伪装了,驾驭着装满了兵器的马车扬长而去。
鞠义很快就回来了,而且分毫不损,让马超十分疑惑。
鞠义把事情告诉马超后,反而让马超更为疑惑了。
张绣说:“兄长,不可相信阎行。阎行是除了韩遂和成公英之外,最为奸诈之人。这一定是他诈降。”
马岱也附和:“对,阎行必定是想引诱我军进入骊靬城,而骊靬城里必定暗伏众多弓弩手,只待我军进城,就万箭齐发,到时候我军措不及防,一定伤亡惨重。”
听二人如此说,马超也有些举棋不定。
马超问:“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道:“阎行此举是真是假,还不好说。少主不如先领一万骑前去,两位将军可各领军绕过面前的这座城门,蛰伏下来。如果少主看出阎行有诈降的意图,就急速退却回来。为保少主周全,少主可在铠甲之下加上软甲,给战马加上具装铠;跟随少主的亲卫营在前头的亲卫,可着甲骑具装,以防伏兵发射箭矢。
两位将军一旦听到有激战之声,可立即攀爬城墙,攻入城内。因为阎行果真诈降,其主力必定放在少主进城的城门这里,其他城门和城墙防守一定不严密,可以轻松攻入。而若阎行真心归降,那少主就直接入城,两位将军也可入城。”
贾诩娓娓道来,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危机,无论如何马超都不会受损,而且还很有可能借机攻下骊靬城,众人信服。马超便按照贾诩的计策去布置了。
甲骑具装,就是把骑兵和战马都装上厚实的铠甲,把除了战马四足之外的所有部位,全都严严实实地保护住。
具装铠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如尹湾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载,西汉永始年间的东海郡武库里,就有战马首铠97584具,骑兵装甲具5000余套;在官渡之战时,袁绍有马铠三百具,曹操有十具;到了魏晋南北朝,甲骑具装渐渐成为骑兵的主流,如敦煌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其中征剿强盗的就是鲜卑的甲骑具装。马超在战后得到了五百具甲骑具装,全部用于装备亲卫营,因为亲卫营是要随他冲锋的尖刀部队。
马超给小白加上具装铠,厚重的具装铠对于优良的小白而言,并不算吃力。亲卫们也有五百骑纷纷披挂上了具装铠,看起来就像铁铸成的铁人铁马。光滑的鱼鳞甲,让五百骑在太阳的照耀下明光四射,闪闪发亮。让马超不由想起“甲光向日金鳞开”之诗。突然马超有了主意,他可以把这五百骑单独列为一部,作为冲锋突阵的重骑兵。
不过现在还不行,现在还要料理阎行的事。马超张出旗鼓,率领一万骑浩浩荡荡地逼近骊靬城。在马超行动的同时,马岱和张绣也各自率领万骑悄然左右迂回,逼近骊靬城的两个城门。
马超很快就看到,阎行已经骑在马上,领着两三千骑,迎候在骊靬城外。
这让马超多少放心了些,不过兵者诡道也,马超仍然不敢有丝毫地大意,依旧让万骑刀出鞘、箭上弩。如果阎行轻举妄动,他就一声令下。
万骑已经声势浩大,西凉铁骑依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静默和肃杀,慢慢地驰马靠近。
待行至距离阎行百步时,马超命令大军停下,自己领着二十名亲卫,向阎行奔去。
阎行见状,也向马超行去。
看到了久违的面孔,马超忽然有些亲切。马超道:“阎将军,别来无恙。”
阎行立即下了马,在马超马下单膝跪地,道:“小将愿降将军,拜将军为少主,献上骊靬城,还乞将军收容。”
如此驯服,马超疑心更重了,这看起来更像诈降了。
马超认为,阎行必定以韩遂待之不好,作为诈降的理由,就说:“阎将军为何要投诚?是因为韩遂不重用将军吗?”
阎行抬起头,诚恳地说:“却因此事,但却并不全是。”
马超有些好奇,说:“那还因为什么?”
阎行说:“韩遂暴虐无道,在凉州时就严酷地残害生民,到了河西后,为了恢复实力,又大肆强抢民壮充军,抢掠百姓都家产以为军资,把河西折腾得乌烟瘴气。末将实在是看不下去,不忍百姓遭此劫难。”
这一番话,完全出乎马超的意料。不过马超想起,在历史上阎行也曾背叛韩遂、投靠曹操,原因也是因为他认为韩遂起兵三十年,致使凉州百姓和军士都十分疲惫。从这一点来看,阎行应该是有爱惜民众之心的。
马超正思考着,阎行又道:“而将军却在十二郡实行仁政,让疲弊不堪的百姓和士卒得以休养生息,又从世家大族手中解救出数十万奴婢,乃义举也。小将不才,但也知晓忠义,故而希望归降将军。”
这下马超便完全相信阎行的诚意了,说:“好,将军能弃暗投明,诚为大智大勇。若将军不嫌弃,吾可以给将军留一个中郎将的位置。”
马超考虑到自己的部将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庞德、马岱、张济、张绣、张济、段煨、鞠义六人。其中,庞德和马岱可付大用,张绣还在成长,张济和段煨则资质平庸,鞠义又专门带领先登死士。
所以马超能够用来指挥较大的部曲的,只要庞德和马岱两人,张绣目前的才能也还不足以统领调配万骑。之所以让他带领万骑,也是因为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但如若加上一个才能不下庞德和马岱的阎行,那大军的指挥调动就能更为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