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脊 梁】

正如张放所判断那样,因为不是讯期,渭水决堤的严重后果在影响力上远远大于实际损失。毕竟,长安是帝都。

大水很快退去,留下一地狼藉。

京师遭此劫难,身为天子,自然要罪己察失一番,下诏曰:“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道得,则草木、昆虫咸得其所;人君不德,谪见天地,灾异娄发,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乃者郡国被水灾,流杀人民,多至千数。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吏民惊恐,奔走乘城。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职者众。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这次大水引发的后遗症远不止此,洪水退去,一场官场震动也随之爆发。

新任司隶校尉(原司隶辕丰被杀)王尊上书弹劾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理由如下:一、石显在位时,匡衡和张谭尸位素餐,对于石显的所作所为充耳不闻,反而对石显百般谄媚;等石显下台了之后,两人才上来补上一脚,上书猛烈弹劾石显;总体看来,不但无能,而且无耻。二、渭水决堤时,张谭醉卧家中,洪水至而不知,后竟是被家人抬上阁楼以避。次日朝会,更是惧而不至,实不当为臣子。三、宰相匡衡,家人霸占官田四百顷,影响恶劣,其罪昭彰,不宜继续担任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张谭上书谢罪,自行请辞。丞相匡衡同样请辞。

对于张谭,事实清楚,影响很坏,刘骜准辞了。御史大夫之职,由御史丞尹忠接替。至于匡衡,刘骜要求先调查清楚再说。结果不到半个月,匡衡再次主动请辞,而这次刘骜准了。

有些人看不明白,但有人看明白了——很明显,这是查出了问题,匡丞相先下手为强,主动请辞,如此,罪责减轻,朝廷的面子上也好看。

两朝元老,读书人的楷模匡丞相终于下去了。接任者是在长安大水事件中力谏天子,表现得坚定而抢眼的左将军王商。将军任丞相,这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几乎是不可想象,但在汉代,很正常,并无明显的文武界线。武将草军书,文臣击狂胡,同样玩得溜。

王商终于登上人生巅峰。

但同时,王商也与王凤结下解不开的仇怨。因为在王凤看来,王商是踩着自己爬上高位的。王商越正确,就反衬着自己越错误。这个人就像一面政治镜子,时时刻刻照出他的失误……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权臣,如何能忍?

对于长安大水时,王凤的表现,史官的记载是“凤大惭,自恨失言”。

从此,二王成为死对头。

而另一位表现抢眼的人物,五官中郎将张放,因为刚刚升职不久,不好立马又升,只能是赏赐金帛,并增加食邑五百户。

用刘骜某次单独召见张放的话说,是“这次的功绩暂且记下,今后但有机会,慢慢再升。将来我必让你成为名符其实的将军,不逊于汝先祖敬侯。”

富平敬侯,就是张安世。张安世最后的职位就是大司马卫将军。

……

建始四年,祸不单行,长安发大水,兖州跟着凑一腿。先是在四月间下雪,然后植物们在秋季反常地开花结果。于是,黄河在东郡决口。

这是一次很严重的水灾。彼时天降滂沱大雨,连续十余日,洪峰骤起,恣肆暴戾,直摧馆陶、东郡、金堤一带。堤埂崩溃,致使东郡、平原、千乘、济南四郡三十二县被淹。最深处积水二丈余,受灾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摧毁官庐、民房近四万间,人畜伤亡惨重。至于具体受灾人数没有确切记载,只是在之后的救灾行动中,官方确定获得营救的灾民数字是:九万七千余人。

以当时的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没有获救的人有多少,细思恐极。

然而事实上,如果之前能够处理得当,这样的一个灾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清河郡都尉冯逡,在发洪水前三年,就已经上书朝廷注意清河郡和东郡附近黄河水患的问题。

刘骜对此事还是颇为重视的,就在奏章上批示:请丞相府和御史督办。

丞相府于是派遣一个叫作许商的博士前去视察,许商经过一番考察,得出结论:问题是有的,但是还不是太严重,目前国家经费紧张,这个事情就往后拖拖吧。

自古以来政府渎职不办事的借口都差不多:有钱修大楼,没钱盖学校。

刚当上御史大夫的尹忠不知道是因为对救灾的事情不够重视,还是首次遇到过这种大事,提出的救灾方案既不迅速,又颇为空洞,缺乏可操做性。

这使得刘骜大为不满,下诏对其进行严厉的斥责。可怜刚接替副丞相之位的尹忠,既没资历,又缺乏抗压能力,日夜惶恐之下,竟在任上自杀了——是的,自杀了。

主管领导自杀了,可事情还得有人做啊。

于是,眼睛不好,但却最善于识人的杜钦,又向王凤推荐了一个人:王延世。

王凤一向相信这位智囊的“眼光”,在与王延世交谈一番之后,很快向天子推荐。

刘骜同样也很相信大将军的眼光,很快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主持黄河拢口工作。

王延世亲赴东郡,冒着大雨洪流到现场勘察,找出症结,决定在馆陶、金堤垒石塞流。又制成长四丈、大九围的竹笼,中盛小石,由两船夹载沉下,再以泥石为障。经过军民昼夜奋战三十六天,河堤始成。最终在建始五年(前28年)三月初,堵住了决口。

刘骜得报,龙颜大悦,升王延世为光禄大夫,赐爵关内侯,赏黄金百斤。

四月,为纪念治黄成功,汉成帝改建始五年为河平元年。

还是这位王延世,在河平三年时,因黄河又在平原决口,刘骜派其与将作大匠许高、谏大夫马延年共同治理黄河决口。王延世经过精确的测量计算,仅用了半年时间,又修复河堤,恢复了正常的生产,使两岸百姓安居乐业。

便如后世那位大文豪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王延世,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第七十一章 【一只羊腿】第二百一十一章 【惊 艳】第一百八十一章 【贵人驾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谁给谁下马威?】第一百三十章 【天 罚】第一百一十二章 【消 息】第七十六章 【选 择】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 锋】第四百零六章 【峰回路转】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重黑手】(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陈汤的决断(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迅疾营救】第一章 【古代车祸】第四十五章 【遇袭反袭】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子寿仪】第九十四章 【风雪夜话】第二百零五章 【佳人可入画】第三百零二章 【神级人物】第八章 【以眼杀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爆 发】第八十六章 【拜 会】第三百四十四章 【此子夏非彼子夏(上)】第三百零七章 【睡 美 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风雨如晦】第三百五十七章 【麻烦的选择】第三百七十三章 【耳 括 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女汉子发飙】第三百零五章 【踏 膝】第八十七章 【再 惊】第三百一十一章 【看 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太子也烦恼】第三百六十二章 【风雨如晦】第二百六十四章 【宴会傲影】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 计】第一百七十三章 【逆子变孝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容唯君可睹】第二百七十二章 【张放版怒鞭督邮】第一百三十三章 【只有死单于,才是好单于】第五十八章 【同舟共济】第十七章 【围 捕】第三百八十九章 【陶晟的选择】第三百六十二章 【风雨如晦】第四十一章 【血 债】第三百八十五章 【点 火】第五十二章 【走人?留尸!】第二百一十二章 【能 上 天】第四百二十五章 【斗转星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谁给谁下马威?】第三百九十九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百六十九章 【复 仇】第三十四章 【斩 蛇(下)】第五十八章 【同舟共济】第二十章 【惊 变】第一百四十五章 【悲 愤】第二百四十七章 【危机公关】第四百三十章 【枪炮天下】第三百六十章 【行藏泄露】第二百二十八章 【狙击昭君(七)】第四百零六章 【峰回路转】第八十九章 【来者不善】第一百零二章 【种 蛊】第八十三章 【渊 源(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子寿仪】第三十七章 【画 中 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长安合战】第五十五章 【幕后黑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债主来了】第十八章 【解 围】第二百三十八章 【险 胜】第三百二十八章 【昭君夫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消 息】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三百九十六章 【阴 招】(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张放的构想】第四百二十一章 【联手歼敌】第五十八章 【同舟共济】第五十五章 【幕后黑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跳 崖】第一百六十八章 【赔罪还是问罪(上)】(每二更)第二百八十九章 【甩 锅】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熊阿罴】第三百六十四章 【设 局】第二十五章 【将 行】第七十章 【一壶热酒】第一百二十四章 【夜 火】第二百五十五章 【交 易】第二百八十八章 【张放很生气】第二百七十七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二十六章 【山村鬼泣】第三十九章 【做客灵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氏的威胁】第六十七章 【突围求援(下)】第二百零二章 【美食攻略】第二百七十章 【尝尝这个】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容唯君可睹】第一百七十四章 【驿站巧逢】第一百零八章 【旗 火】第四十三章 【追凶八百里】第六十一章 【落 水 狗】第一百九十九章 【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