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第305章 赈灾所需的天文数字

八月二十日,唐军北伐大军自扬州出发。

当日,高邮州便送来降表!

八月二十五日,唐军北伐军抵达淮安城外,刚摆开阵势准备攻城,淮安守将汪澄杀旗人监军恩泰,开城投降。

随后,运河沿岸的桃源,宿迁,邳州等府县相继望风归降。

徐州知府孙恩赟送来降表,重镇徐州归降。

至九月初,唐军便已经沿着运河杀入山东境内。

仅仅用了十余日,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唐军便打穿了江苏,江苏全境几乎是望风而降。

之所以如此,不光是江苏地方上被唐军兵锋所震慑。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清廷先是输了巨鹿之战,让天下人看到他的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紧接着又丧心病狂的炸了黄河大堤,使得黄河决口,生灵涂炭,干脆失了人心。

两件大事一前一后发生,搞的地方官员人心惶惶。

凭心而论,谁也不愿意给一个连黄河大堤都敢炸的朝廷做事。

更别说,这个朝廷还是异族朝廷了。

黄河大堤一炸,清廷炸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人心和正统性。

然后,大唐北伐军一至,地方上可不就望风而降了吗?

除了那些走投无路,只能跟着满清一条道走到黑的八旗,基本上没人再愿意为满清效忠。

当然了,就凭现在清军留在地方上的军队,他们即便想要抵抗,也是无能为力。

十数万唐军北伐,别说现在清廷主力早已在江宁之战,巨鹿之战两战中被打光了。

即便清廷汇聚主力,也照样挡不住唐军北伐!

要知道,这十数万唐军,可全部都是装备后装枪,后装炮,转管机枪的精锐部队。

别说放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了,哪怕是放在一战的欧洲主战场上,那也是一股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这股力量,压根不是清军能够抵挡的!

随后唐军继续进军,杀向山东境内。

而后,战局同样顺利!

济宁,兖州,曹州,泰安,等运河沿岸州府争相送来降表。

沂州,莱州,登州,青州,东昌府,济南府,武定府,等地也是争先恐后的纷纷主动挂上了唐旗。

整个山东,几乎全部是传檄而定!

李奕刚至济宁,便接到这些奏报,忍不住有些愣神。

原本他以为自己带兵北伐,多多少少也得打几场硬仗,没想到,清廷这边投降的一个比一个快。

江苏那边好歹有那么几个州府是兵临城下才投的,可山东这边,好嘛,唐军的北伐军刚进山东。

那一份份降表便争先恐后的送来了!

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厚厚一摞奏表,李奕稍有些无语。

山东不愧是考公大省,果然自古以来都很想进步!

当然了,之所以如此,也不光是因为山东人想进步。

更多的还是因为巨鹿之战爆发前,清廷曾从山东调兵去增援战场。

可结果却是山东绿营甚至还没赶到巨鹿战场,半路上便被太平军给全歼了。

以至于现在的山东空虚的很。

再加上山东属于黄河决口之后的灾区,甚至是重灾区。

在这次黄河决口之前,黄河入海是过河南,经由江苏,借淮河水道入黄海。

但在这次决口之后,黄河却是直接从铜瓦厢那一段,向北改道,变成了经由山东的曹州,兖州,泰安,济南,武定等州府,借黄河故道入渤海。

也就是说,改道之后的黄河,基本上属于是在山东大地上冲出一条河道,然后入海的。

山东,可不就是主灾区了吗?

这这次天灾中,河南和直隶最多算是伤了点皮毛,即便是受灾,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州府受到影响,灾民最多几十上百万,还算可控。

可山东,那是真正的伤筋动骨了的。

山东的百姓士绅对炸河的清廷岂能不恨?

多重因素迭加之下,这才有了山东的望风而降。

李奕在率军进入山东之后,便驻扎在了济宁州,然后开始着手安排赈灾事宜。

之所以不继续北上,那是因为济宁州已经属于是灾区边缘。

李奕虽然心系灾民,但他自身的安危关乎天下大局,不可能让他真的亲身深入到灾区第一线去。

别说他本身就怕死,没有这个想法。

即便他真的有这个想法,大唐的文臣武将们也不敢让他去冒险,一定是会拼死劝谏。

李奕心系灾民,他能来到灾区,便是对灾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他亲自在灾区进行监督,那些官员们就不敢不把赈灾当回事,也不敢把事情做过线,赈灾的效率必然大增。

但是,李奕如果去第一线,那就不是支持,而是给赈灾拖后腿了。

灾区一线的人力物力本就有限,李奕一但去了一线,必然得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被用于接待随行的军队官员侍从,用于护卫他的安全。

而这无可避免的也将导致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这是不可取的!

李奕能够待在灾区边缘的济宁,老老实实的接见官员,调配物资,执行赏罚,就已经足够了。

他亲自深入灾区一线的话,作秀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反而是过犹不及。

至于说作秀的事情……

现在还不是时候。

嗯,等灾区一线局势大体稳定之后,他再去也不迟。

而在进驻济宁之后,李奕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各归降大唐的灾区各州府主官发出诏命,命他们着手准备赈灾事宜。

如果有人赈灾工作做的好,李奕非但可以宽恕前罪,将他们原职留任,甚至还会予以重赏。

可若是有人敢在赈灾的时候拉稀摆带拖后腿,李奕就准备要送他们前去支援南洋建设。

嗯,简称流放!

能当官的,哪怕只是佐贰官,甚至是小吏,最差最差读书写字也不成问题。

放在这个时代,可都是高端人才。

送去支援南洋建设自是再好不过!

再发完诏命之后,李奕又下令召集唐军诸将前来议事,准备让军队也参与到赈灾的过程中。

“第一件事,要赈灾首先要搞清楚灾区的具体情况。”

“各部分别派出侦察兵深入灾区,进行探查,尽快摸清楚灾区各州府县的具体受灾情况。”

“第二件事,各部分别派出人手,在黄河两岸,以及灾区各州府,准备着手搭建难民营,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尽快稳定地方秩序,着手恢复生产。”

“如今虽秋分已过,但寒露未至,土地也未曾上冻,冬小麦或许还能补种一季……”

“还有,防疫工作要做好!”

“如今灾区中已经出现了疫病的苗头,我军着手赈灾时,要尽快将疫病给压下去,决不能让瘟疫大范围蔓延。”

清廷炸黄河大堤的时间是七月初。

虽然李奕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带人紧赶慢赶带人往北打。

但等他抵达灾区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初。

距离灾难爆发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两个多月!

正因为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是故,赈灾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搜救工作,已经不需再去做,且水患也大致平息。

最起码洪水是退了!

且两个月的时间过去,能救的百姓自己也就救了,救不了的,如今估计差不多都已经烂没了。

大唐这次赈灾,说白了其实也就是施粥,给灾民一口饭吃,让人能活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奕这才提醒唐军上下要注意疫病。

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

而疫病的来源也很简单,腐烂的尸体。

大灾往往会死人,死很多人,死的人多了,尸体来不及收敛,就会腐烂。

腐烂的尸体,就是最大的疫病来源。

这次同样如此,黄河改道,沿岸死伤百姓何止万数?

少说也得有几十上百万,甚至更多。

这么多的尸体,压根来不及去妥善收敛,再加上天灾爆发时正值盛夏,还是水灾,灾区的自然环境正好是温暖潮湿,实打实的疫病滋生土壤。

如果不注意防疫,极有可能会使得瘟疫扩散开来,这可绝非什么好事。

吩咐完这些,李奕又开始着手吩咐起了军事上的事情。

唐军此次北伐,虽主要目的是赈灾。

但却不能真的只是赈灾。

为了防备清军趁着唐军着手赈灾之际,南下突袭,李奕必须得提前有所安排才行。

对此,李奕做出的安排是,唐军派兵前出至黄河北岸,分别在直隶的大名府,山东的临清州,德州,武定府等山东和直隶交界的州府各自驻扎了一个旅的兵力,用于防备北面的清军。

再然后,李奕还在稍后面些的济南府驻扎了一个步兵师的机动兵力,用于随时增援前线。

除此之外,李奕还派遣唐军的海军舰队入渤海湾,袭扰天津府,攻占大沽口,借此来钳制京城清军不敢南下。

为唐军在山东救灾争取时间!

……

坐在军帐内,看着各方送来的赈灾报告,李奕愁眉不展。

此次黄河决口,水淹河南的开封府,直隶的大名府,改道的黄河经由山东的曹州,兖州,泰安,济南,武定等州府入海,所过之处,十余个州府化为一片泽国。

根据各州府送上来的详细报告综合统计。

此次水灾,直接或间接波及人数高达一千二百余万人。

光是在水灾中直接淹死的,便有近百万人。

随后,在大唐开始赈灾之前,因为瘟疫,饥饿,伤病等原因直接或间接毙命的人数,也达到了小二百万人。

两者相加就是三百万人。

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

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粮食问题!

哪怕是刨除已经死去的三百万人,现如今的灾民最少也还有九百万。

这九百万人所需的粮食,衣物,药材等赈灾物资,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

即便光算粮食,一个人一个月最少也得有三十斤粮,才能勉强维持生命,一年也就是三百六十斤,四舍五入一下,也就是四石粮食。

并且,这还只是勉强维持生命,保证饿不死。

如果李奕想以工代赈的话,粮食的消耗量最少也得翻倍,四舍五入,一个人一年最少得十石。

按照一石粮食一块银元来算,那就是十块银元。

九百万人,合计需要小一个亿。

当然,平常时候粮食没这么贵,差不多0.5银元一石粮食是正常价格。

但是,今年情况特殊,大灾之年,粮食必然涨价。

即便大唐朝廷出面统一收购粮食,可也不能一点价格不让人涨。

否则的话,人家不卖你,大唐也没什么办法?

毕竟总不能直接去抢吧?

所以,李奕能做的,也就只是给出一个指导价格,压制涨价幅度,但不可能完全不让涨。

当然了,李奕允许他们涨价,但只能在他允许的范围内涨价。

谁敢过线,就别怪李奕让他们体会一下封建的铁拳砸在身上有多疼。

既然我给钱你们看不上?

那好,直接抄家吧。

抄完家,粮食是我的,钱是我的,就连你们的命也是我的!

还有就是,即便今年补种的一季冬小麦能活,能补充一部分粮食缺口。

但赈灾不是光有粮食就行,算上烧火用的木材煤炭等燃料,算上药材,衣物等各类生活物资,锄头铁锹等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

再算上重修黄河大堤所需的花费……

一个亿肯定打不住,最少也得两三个亿。

这么大一笔数字,看的李奕直眼晕。

这也就是幸亏大唐刚打完江南之战,拿下了江南这个钱袋子,且还抄没了杭州八旗以及福州八旗的家底子,极大了充实了国库。

否则的话,大唐恐怕都掏不起这笔钱。

但即便如此,这么大一笔款子掏出来,李奕也感觉肉疼。

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并不发达,物资极度匮乏,很多时候,你有钱也搞不到物资。

九百万人……

这个缺口实在是太大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缺粮。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转头对李鸿章说道。

“再传孤之诏命,发电报给外交司和商业司。”

“命他们着手联络英法等各国的在华商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暹罗,柬埔寨等各国,以及马尼拉和巴达维亚,印度等列强殖民地。”

“从各地不限量的收购粮食!”

“有多少,我大唐要多少!”

229.第226章 何奇:当贪官当亏了你敢信?320.第316章 战马换军火第439章 化肥与库伦之战(8K)141.第140章 天王辩经379.第374章 火车,铁路,发展的代价!第125章 砍价?可以零兑!第82章 李奕:我忠贞不二?你确定?!第136章 河南剧变第10章 冯云山:今晚来我屋!第124章 李奕: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172.请假条332.第327章 奕:宁与友邦,不与家奴!316.第312章 破大沽,夺天津318.第314章 孔家杀孔家395.第390章 火炮的轰鸣是谈判桌上最有力的语言219.第216章 天京陷落第451章 迎战哥萨克(6K)156.第155章 快刀刘:能切一个皇帝,这辈子没白活390.第385章 春季攻势!241.第238章 江宁之战(终)(加更7)377.第372章 有钱不赚王八蛋384.第379章 冲突爆发!第65章 三打浔州228.第225章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中秋快乐)374.第369章 援军抵越第446章 广南叛乱(8K)第86章 李奕:老萧,黑锅背好!第82章 李奕:我忠贞不二?你确定?!第114章 发兵,东出!第29章 王安:没有人比我更懂浔州!第126章 突袭香港第66章 以退为进,局势反转第50章 过于漂亮的履历269.第265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164.第163章 李奕:围三缺一?我也会啊!223.第220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24章 李奕:爆金币咯!241.第238章 江宁之战(终)(加更7)317.第313章 蔡炳文的含金量第100章 李奕:反思,都给我狠狠的反思!第25章 铁饭碗和调剂再就业第398章 东清: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第114章 发兵,东出!332.第327章 奕:宁与友邦,不与家奴!193.第191章 李奕:就双标了怎么了?(加更1)第423章 帕麦斯顿:好恶心的搅屎棍!(加更2)226.第223章 小刀会第93章 向荣:尼玛,又是我?!第119章 柏贵:为了大清,再苦一苦百姓第35章 李奕的小礼物第131章 布尔布隆:这个就叫躺赢!392.第387章 投降就要投彻底第138章 劝进与李大头265.第261章 奕:既然要找刺激,那就贯彻到底!298.第294章 奕:和谈,开发辽东!第100章 李奕:反思,都给我狠狠的反思!146.第145章 遇事不决,就加钱!第112章 西王出走152.第151章 洪时间管理大师秀全189.第187章 李奕:贤的不能再贤了!370.第365章 石达开的心思180.第178章 天京事变(二)【五千字】第113章 李奕:馋她身子,但更馋老丈人349.第344章 军人,岂能让百姓挡在身前?第117章 李奕:说起卖国来,谁能卖的过我大清?第31章 夺城!夺城!227.第224章 荣誉和利益第138章 劝进与李大头159.第158章 李奕:咬人的狗不叫!第434章 全线反击!(还前天)第399章 阳谋与交锋154.第153章 李奕:拒绝潜规则!167.第166章 鲍超:我实在太想进步了!183.第181章 琦善:大清的八旗子弟还有不抽大烟的?391.第386章 抵京第85章 向荣:在下深得报捷技巧之精髓!第46章 李奕:双标要不得!288.第284章 为了大哥,只能委屈一下小弟了!第69章 东下之策267.第263章 额尔金: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33章 大英:我没了,你们开始怀念了?第119章 柏贵:为了大清,再苦一苦百姓305.第301章 激战与绞杀第46章 李奕:双标要不得!377.第372章 有钱不赚王八蛋305.第301章 激战与绞杀第79章 上架以及三江感言211.第209章 和洋人你要个鸡毛的脸?159.第158章 李奕:咬人的狗不叫!第34章 风水轮流转(求追读)第134章 咸丰:不会说话请闭嘴!第103章 卧龙凤雏第11章 洪秀全手里的刀第69章 东下之策第411章 刘福生:那是另外的价钱!141.第140章 天王辩经344.第339章 死鸭子嘴硬204.第202章 蔡大人再显神通第106章 凌十八:我一定帮帮场子!263.第260章 布尔布隆:东方的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