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勋阳府

郧阳府,在清廷眼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大大的麻烦和火药桶。这个火药桶也不是在清朝时才出现的,而是从元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早在元朝至正年间,郧阳一带就已有流民聚此,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可是这里的地理形势十分复杂,西起终南山东端,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南到荆山,山峦连绵,川回林深,流民只要往山里一躲,官府基本上就没有好办法了。

因此当时的官府是将这一代作为封禁区的,不允许百姓迁入,到了明朝依然实行封禁政策,曾派遣卫国公邓愈率兵到房县清剿,“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

可是自明中期之后,由于土地兼并等原因,再加上连年的灾害,导致大批的农民破产沦为流民,而当时成批成批的农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其中湖广荆襄地区就是非常大的流民聚集地,来自鄂、豫、陕三省的流民汇聚于此,总人数高达一百五十多万人。

这些没有了土地的流民,为了活下去发起了两次荆襄流民起义,第一次发动起义的刘通自称“汉王”,义军人数高达数十万人,声势之大几乎前所未有,后来被明军给镇压了下去,而后第二次又有流民发动了起义,这一次的规模比前一次更大,流民响应者达百万,天下都为之震动。

而这一次被镇压之后,明廷终于开始寻找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流民问题,于成化十二年设置了勋阳府,并允许流民在山区附籍为民,开垦荒地,永为己业。可是这样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吗?依然并没有,明清之际的勋阳府,依然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

目前复汉军拿下了勋阳府,同样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这一次宁渝便是前往勋阳府,一方面是为了招募骁勇善战的勋阳兵,另外一方面便是为勋阳府找出一条出路,因此在大婚之后不久,便急匆匆开始了出巡。

从武昌到勋阳府的路途十分遥远,再加上这一路上道路不靖,因此宁渝加上警卫营的人马,前前后后走了数日,沿途的初春风景虽然也十分养人,可是宁渝内心的焦虑却又多了几分,原因很简单,自从过了襄阳府以后,这一路上的景象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穷。

不同于原来云梦县那般的穷,勋阳府的穷更是多了几分无可奈何,本身地势处于群山之间,耕地数量自然有限,很多人家都是直接从山上开辟田地,产量极为微薄。

到了勋阳府内,宁渝才发现边境处有一行官吏正等候与此,其中为首之人,正是复汉军前不久正式任命的勋阳知府。

勋阳知府穿着打扮并没有多么奢华,只是一身简单的粗布衣衫,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剃得干干净净,留着一层蹙青的头皮,脸上的皱纹叠着皱纹,第一眼看上去倒多了几分苦相,他快步走了过来,对着宁渝深深行了一礼。

“下官勋阳知府郭崇见过少将军!”

听到郭崇这个名字,宁渝这才从记忆当中快速搜索到了这个人,当下有些惊讶,因为根据复汉军的资料中所述,郭崇原本就是勋阳府的豪族子弟,可这豪族子弟如今看上去倒更像一个在田间劳作的老农。在复汉军进军勋阳府之前时,郭崇便率众起义,投了复汉军,于是便被任命为勋阳知府,以便于稳定局势。

宁渝不由得在心里多了几分揣度,此人莫不是在我面前装腔作势?

看到上官神色有异,郭崇苦笑着摇了摇头,叹口气道:“下官这番打扮绝非是对少将军不敬,实在是因为下官从小便习惯了如此打扮,如今也不曾顾忌到官威官体,实在是因为勋阳太穷了些。”

此话一出,宁渝反而多了几分好感,能够认识到自己治下目前的现状,便依然是很不错的守牧官,这全天下更多的,是那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官。

“在元朝时,勋阳穷困,到了明清还是穷困,如今在我复汉军手上,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宁渝坚定道,这件事很困难,可是必须要去做,只有解决好了勋阳的大麻烦,才能转化成伐清的助力。

郭崇轻轻点点头,“下官是勋阳人,对这种局面更是痛彻骨髓,只是大人这一路走来,想必也曾见过,我勋阳既无田地矿产,又无商旅沟通,除了悍勇无匹的汉子,便再也没有其他了。”

这话说得倒是不假,勋阳人向来能战善战,哪怕是在清朝时,也曾有民众反清作乱,郝摇旗就曾据此地力抗清军,等到再过上几十年,川楚白莲教起义的初端,同样源自于勋阳,形成一场席卷川楚等地的大乱。

想到这里,宁渝也就开门见山:“如今我军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同样需要大量的青壮入伍为兵,每个月五两白银津贴,立功后会授田,战死后亦会授田。”

“可当真?要多少人?”郭崇自然喜不自胜,若是能够将勋阳的青壮尽数派出去当兵,那不仅能够养活勋阳的无数百姓,还能减少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自然是大力支持了。

宁渝轻轻点头,“此事自然不假,不过在征兵之前,我想先去勋阳下面的各县走访一遍,看看那里的实情。”

想要将勋阳府发展稳定起来,只有亲自下去看看,宁渝心里才会有底,征兵一事此时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先往后放放吧。

郭崇反而有几分犹疑,似乎有些话想要说,可一直在嘴边却说不出来。

宁渝没有兴趣跟他猜什么谜语,当下也很直白道:“若是有什么困难,你可以现在提出来,我这次来勋阳,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郭崇已经不知道自己今天已经叹了多少次气了,咬牙道:“如今我勋阳全府毕竟刚刚首府,郧县和郧西虽然已经初步恢复,可其他地方仍然处于混乱状态,若是有人冒犯少将军虎威,下官担待不起。”

宁渝却是深深打量了郭崇一眼,道:“我这次带了一个警卫营,寻常清军都难以损我半分,更何况四处的流民匪徒?至于招待一事亦无需郭府尊担忧,此次出巡我军已备好了干粮,不会取地方一分一毫。”

这最后一句话却让郭崇老脸一红,他是那种真正为民考虑的能吏,因此生怕宁渝这一行人去大索地方,如今得了宁渝的承诺,倒觉得自家不开眼,不免有些羞愧。

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伤亡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里还有君父吗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第八十七章 得加钱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鲜利益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对决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合大义军第五章 家族产业第二百五十一章 掷弹营,万胜!第七十二章 扩军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十三章 后患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战练潭镇(五)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练潭镇(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欧洲的中国热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谁求谁第二百九十七章 离心离德第七十七章 大胜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争纷纷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五百六十三章 惨烈搏杀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五十五章 梦绕神州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六)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两百八十章 兵围江宁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历帝第二百四十四章 决死之争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六十章 难当的大清官第四十章 出鞘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决战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两百零三章 坚城不可拔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尔丹第二百一十章 决战练潭镇(三)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五百四十九章 册封藏王第一百三十章 欢欣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梦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币还是友谊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二百七十八章 压榨殆尽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庆暗战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康熙(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对刺刀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零一章 马种改良计划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一百零五章 头疼第二十四章 严肃军风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击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军备战第二百九十七章 离心离德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十六章 密谋第一百七十七章 关键抉择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铁路兴国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战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一百九十三章 缓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