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办团练

就在湖广打成了一团乱麻之际,广州城内人心一片惶惶,不少人传言楚逆的兵已经到了赣州,距离广东也就是一线之隔,不定什么时候就打到了广州府来。

不光是寻常的百姓心里发慌,一些小官小吏也在四处打探消息,想着避开战乱,不光是寻常的百姓,而在全城乱糟糟的时候,广州将军衙门也是灯火通明。

广州将军衙门在广州城内非常有名,是一处规模十分宏达的宫殿,之所以说它是宫殿,是因此此处所在原本就是王府。早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率领清兵攻入广州,随后便在明朝提督府行署的原址上大兴土木,营建王府。

一直到三藩之乱过后,康熙便在广州驻防八旗,设置驻粤八旗将军统领,也就是如今的广州将军,这座靖南王府便被改成了将军衙门。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整个将军府依然树木葱郁,花草遍布,只是物是人非罢了。现任的广州将军管源忠出身汉军镶黄旗,从康熙四十一年就开始当上广州将军,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在整个广州城扎下的根深厚无比。

得到复汉军南下的消息之后,管源忠便有些惊慌,他委实不愿自己在这最后几年任期时,还要经历这般风雨,之前两广总督杨琳率军进逼湖南时,他也是支持的,并不愿意去抢这个烫手的山芋。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一番支持却让管源忠悔之莫及,那就是四万两广清军就这么没了,一战被彻底打溃,连杨琳都被索拿入京了,最要命的还是楚逆趁着这个空档拿下了湖南,如今又开始图谋江西,而他管源忠在广州城里,除了麾下五千八旗军以外,便只有六千多绿营兵。

眼见得楚逆拿下了赣州,管源忠既深恨杨琳无能,又觉得高其位年纪大了,连逆匪都看不住,竟然直接放到赣州了,下一步若是前来攻广州,这广州城里的满人该如何自处?

管源忠可是听说过荆州八旗的下场,上万人如同牛羊一般被赶进了矿场,每日里数不尽的苦役,若是让他投降复汉军,恐怕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当然着急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座的还有广州巡抚杨宗仁,他的心情略微有几分复杂,这其中有几分不为人知的,自然是跟湖广战场有关。

当杨琳被锁拿之后,杨宗仁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这个两广总督的位子,可是又担心大兵压境之下,让他来负担这守土抗敌之责,因此一听说这楚逆都达到赣州了,便来到将军衙门,想要谈问个究竟。

“管将军,下官曾听闻,那南下的楚逆,如今正在跟高军门在相持呢,怎么又冒出一股楚逆,还占领了赣州府?”

杨宗仁也是八旗出身,不过他是汉军正白旗的,跟管源忠不属于同旗,出身资历也十分丰厚,早些年间在湖广为官,还遇到过八排苗作乱,当时赵申乔派兵去围剿,结果因为一些将军肆意克扣军饷,以致于出现了哗变的情况。

当时的杨宗仁年轻气盛,就一个人跑去把那些乱兵都给劝降了,因此也得到了赵申乔的赏识,后来官越做越大,前几年从广西按察使的位置上,升为了广东巡抚,也就在杨琳的手下为官,如今杨琳不在,他心里对这两广总督的宝座就有几分垂涎。

管源忠自然清楚这杨宗仁心底的那些小九九,不过他也不在意,无论换谁当这个两广总督,对于管源忠都只有敬着的份,不过听到杨宗仁的这番试探,他心里也有些腻味。

“天爵老弟,老夫在这广州当了二十年的广州将军,什么样子的变乱没遇到过?这楚逆无非就是趁着枪炮之利,才得以肆意横行。如今我圣上亲征,朝廷大军汇聚湖广,只需数月,便能一举荡灭楚逆,无需多虑!”天爵是杨宗仁的字。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毕竟只是搪塞之词,管源忠也想看看这位神通广大的天爵老弟有没有什么妙计,便试探道:“不过当下你我二人,却需针对目前的局面想个法子,若是等到皇上他老人家平定了楚逆,转过头发现我广州乱了,那可是我二人失职啊!”

杨宗仁脸上微微浮现一丝笑意,随后又止住了,看上去倒有几分皮笑肉不笑的感觉,“管兄,朝廷既然将两广交给了杨大人,这等事原本就不是下官随意评论的,只是如今杨大人身陷囹圄,卑职倒有几分想法。”

管源忠一脸笑意,十分坦然挥手道:“若是杨大人可有妙计,不妨说来听听,若是于朝廷有益,管某自当向朝廷荐之。”

杨宗仁见到管源忠说话也是不真不假的,心里有几分不满,不过他也知道,如今管源忠能做出这幅表态,已然是难得,因此也不再卖关子,道:“观楚逆行事,猖狂如斯,每下一城,便近分乡绅大族之地,早已天怒人怨,人人欲除之而后快。”

“如今湖广尽数沦陷,逃离乡绅大族屈指可数,人人痛骂,却无能为力。而我两广也置于楚逆刀口之下,为保卫乡梓不为楚逆所害,不如可用民力。”

“何为民力?”

“粤民风气强勇,正应倡办团练,除逆平匪。”

杨宗仁这一番话看似平淡,却是将管源忠惊得一跳,如今眼见得绿营不堪用,也有不少人想着编练新军,像杨琳、高其位等人莫不是如此,可是还没有一人敢于胆大到用乡人去办团练,这是在试探朝廷的决心呢!

“天爵老弟,你可知倡办团练一事可非同寻常,若只是朝廷的问责也就算了,可如果让皇上看见了,你可知是何等的滔天大祸?”

杨宗仁沉默不语,他当然明白管源忠所意,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那就满汉之别。

有清一朝,无论朝廷里说得多么敞亮,可实质上是改不了的,满清皇帝对汉人的提防从来都没有减少过,特别是经过三藩之乱,更是再三提防。

如今的绿营之所以羸弱不堪,军纪混乱,未尝没有朝廷在后面推波助澜的原因,有意去削弱绿营乃至于汉人武力,并非什么难以预想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杨宗仁所说的倡办团练,其真实的意思就是放开使用汉人武力,这对于清王朝是不能容忍的,甚至是害怕见到的一幕,若是楚逆败了,又出来几个强大的乡绅地主豪强怎么办?

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战桐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游击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参崴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进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没时间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变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战桐城(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爷要奋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继位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里还有君父吗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勋定衔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态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关第二百九十七章 离心离德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里还有君父吗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八章 何为教书?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结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扫干净第二百九十章 收买人心第两百章 男儿至死心如铁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十一章 杀人立威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财政盘点第二十五章 敢问大志?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计划第二百二十一章 谁不想活?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熊计划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兰阅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还没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军机处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五百五十章 大帐惊变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谈判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赔本买卖第二十七章 检阅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十章 寻矿第六十四章 战起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八章 何为教书?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负重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六十八章 兵败如山倒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宝盆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二百九十六章 龙兴之地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惨烈第一百一十章 乱起第四百章 忠臣义士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战起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一十章 宁家大业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袭北硖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