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

bookmark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二十七,康熙率领的大军由南而北,终于赶到了桐城下,只是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将大军东撤到孔城一带,便再也没了消息。

如今的整个天下,都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小小的桐城上,康熙的七万大军与复汉军的三万大军,双方将在此处陷入极为惨烈的绞杀,也将会成为将来决定命运的一战。

可是就在这种关键时候,关键主角之一的康熙,却不见了踪影,仿佛已经彻底撤离了安庆府一带,几乎在告诉所有人,这一场戏的主角已经没了。

领侍卫内大臣辅国公普照率领两万绿营大军,却前出到了鲁共山,距离桐城不过十余里之遥。然而肩负大任的普照,并没有太多的带兵经验,如今到了军前,心里却有几分嘀咕。

“列祖列宗们,可千万要保佑大清啊,这一仗实在是输不得啊!”

在如今的满蒙大臣们的眼里,这天下虽然是自己的,可是却并没有那么保险,毕竟八旗兵实在太少,而汉人又实在太多,因此心里也是常常会带着几分谨慎,那就是八旗一定要抓牢了,才能震慑天下。

大清刚刚入关的时候,八旗还是有些战斗力的,不过当时主要便集中在京城,并没有到地方上去驻守,后来等到康熙继位后,又爆发了三藩之乱这种事故,因此便将大批的八旗兵派去了天下的各个战略要地,也就形成了后来各地的八旗驻防将军。

不过总体来说,八旗依然是重干弱枝,因此八旗的主力依然是在京城,后来也形成了京师八旗,也就有了什么先锋营、健锐营这些,正因为如此,带兵的八旗将军们,其实心思比康熙还要紧张,原因便是没了八旗的大清,就不再是大清了。

就好比领侍卫内大臣普照,他便认为八旗决不可轻松,若是一旦有个好歹,将来这一仗有个三长两短,大清还能用什么来震慑天下?这种想法也绝非他一人独有,实际上许多满蒙大臣便是如此想的。

至于对面的复汉军,到底是个什么路数呢?

想不清的不光是普照,还有同城上的宁渝,他正持着千里镜,从桐城城墙上远远观望着鲁共山上的清军,只是看着看着,心里也是起了疑心。

山岭上的清军不过两万余人,想要对复汉军造成威胁却也难得。而康熙沉寂良久之后,却突然占据了鲁共山,却让宁渝不得不细细深思,对方到底是在打什么算盘。

这一举绝非寻常,只是想要探清对方的目的,光靠千里镜却是看不出什么的。

“将石薛唤来。”

宁渝自然也不想一个人瞎捉摸,毕竟术业有专攻,这方面自然还是要看看军情处有什么打算,等到侍卫刚刚转身欲走时,宁渝又叫住了,“还有李先生,请一并请来。”

不一会功夫,穿着一身大红军衣的石薛,从门外迈步走了进来,他的脸色有些肃穆,可是却没有丝毫的紧张,待他刚刚坐下后,李绂摇着扇子也一摇一摆走进来了。

“这一战,康熙也算是亲临战场了,咱们现在也算是面对面做对手了,可是眼下康熙的举动,却让本督有些看不懂了,却是需要伯陵来为我一解心中疑惑。”

伯陵便是石薛的字,他此时正襟危坐,高声道:“启禀督帅,根据军情处的情报得知,康熙大军于前日抵达孔城,而后又派了领侍卫内大臣辅国公普照率军两万,前出至鲁共山,而城内应该还有五万人。只是....”

“只是什么?”

石薛轻声道:“只是关系我军后方的吕亭驿方向,似乎有清军正在蠢蠢欲动。不过暂时还没有其他的动作。”

鲁共山......吕亭驿.....还有孔城,宁渝在脑海里飞速思考着,他找来了舆图,将这三个地点画上了圈,严格来说,这三处地方并不相连,只是距离桐城的地点颇为相近。

“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鲁共山的清军主要是由绿营组成,并不像是主攻的兵力....而吕亭驿有清军蠢蠢欲动,难道康熙是打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打算?”

这一个想法却突然从宁渝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他反反复复思量着,却是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性,以鲁共山为诱饵,何尝不像练潭镇?以吕亭驿为连接点,看上去更像是当初的江宁,至于孔城的清军,则目标...........

“大关!”

石薛轻轻点了点舆图上的那一点,冷静道:“大关可以将桐城与北硖关彻底分割开来,只是此关矮小单薄,委实不像能够长期坚守的关隘.....”

宁渝呵呵一笑,他重新点了点北硖关,笑道:“鲁共山是弃子,吕亭驿和大关,未尝也不是弃子,若是能让康熙带领真正的主力拿下北硖关,咱们眼下的这番心血怕是要大打折扣了。”

现如今的局势,康熙在孔城跃跃欲试,派出了领侍卫内大臣辅国公普照来探探究竟,另一只手则是派真正的主力,也就是大军攻打吕亭驿和大关一带,而自己恐怕会带着真正的精锐直扑北硖关了。

李绂却在此时轻轻笑道:“大都督,如今跳出局外,方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康熙此举必有后招,我军不若再等等。不见八旗,那就不是康熙的真正本意。”

“如今的康熙,可不会舍得把自己这点班底全都丢在了这里,什么时候他的满蒙禁旅骁骑营动了,什么时候才能说明康熙真正动了。那两万的绿营是饵不假,可是这钩却是真真的。”

宁渝冷笑道:“以鲁共山和两万绿营为饵,任凭我军吃了去,却只要我军真正动手,满蒙禁旅骁骑营便会在这个时候冲击我战阵,将大战彻底拉到对我军不利的局面上。”

石薛也叹气道:“关键就在于,如今我军情处想要弄清楚满蒙禁旅骁骑营的位置,却也很难。这寻常的绿营自然很容易确定位置,可是八旗却不一样,里里外外可都是一团乱麻,让人委实分不清真正主力所在。”

“既然如此,那我军如今不妨再等等看。”

宁渝抚着下巴上新生的胡须,脸上微微有些凝重。

第四百五十二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货币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离心离德第四百四十三章 谁都逃不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离心离德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药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进军星星峡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康熙(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风起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耻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七十七章 东进之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决战之遗诏留书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州码头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章 论禅不论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鹤丸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办团练第三百七十四章 还能叫八旗新军吗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三百一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三十八章 屡败屡战第三百七十八章 来人!上地球仪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万兜鍪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三百零四章 先杀杨宗仁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争纷纷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驾崩第五百八十五章 铁路兴国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练潭镇(九)第四百四十六章 没时间了第六十五章 排对排第三十四章 飞速发展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康熙(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康熙(六)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闹一闹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七十二章 扩军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四百零三章 上当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关键抉择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章 浙江吕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谁不想活?第八章 何为教书?第五百七十四章 当大王的机会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为臣道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缓兵之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梦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五百八十四章 远东破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五百零四章 进攻盛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二百二十章 奔袭北硖关(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屡败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