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继位

天刚刚微亮,行宫偏殿里已经是哭声一片,列位皇子和王公大臣们都已经从京师急匆匆赶到了此处,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其他年幼阿哥,也一同跪在了地上。

众人虽然一直都在哭着,可是却也惦记着将来的新君人选,这心里却是跟猫爪鼠挠一样,实在是不得安宁。毕竟新君继位,那可是能够改变所有人的处境。

“皇阿玛......皇阿玛大行前可曾说了什么没有?”九阿哥胤禟一马当先,赤红着双目盯着康熙贴身大太监魏珠,恶狠狠问道。

严格来说,魏珠其实也算得上八爷党的人,可是在这一件事当中,他并没有给八阿哥胤禩传递任何消息,也没有就夺嫡之事帮助过八爷党,可就因此如此,却被胤禟揪住不放。

魏珠一边抽泣着,一边跪在地上念叨:“皇上......皇上大行前,却是没有说过什么。只是给马齐大学士和张侍郎留下了遗诏,以确定新君之位。”

马齐一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随即便说道:“没错,如今遗诏已经被我跟衡臣二人带来,只待此番事毕,便于正殿宣诏。”

一听说马上要宣诏了,众人的呼吸不由得紧凑了几分,这可是天底下最大的一个大礼包啊......无论是谁继承大统,对于参与者而言似乎都是极为难得的,就连胤禛,此时的心跳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马齐见了众位阿哥神态,心里却是暗自感叹,这天家说起来尊贵无比,可是这父子兄弟却争的你死我活,实在是太过于残酷了些,倒不如一个寻常百姓家来得温馨。

当然这些话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嘴上是万万不能露出半点的。而一旦皇上龙归大海,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如何料理,目前可就全都积到了他这大学士的肩上了。

众位阿哥们哭过了一阵,接着一同去了正殿,照模照样跪成了一团,开始等待着马齐与张廷玉宣读遗诏。

只见张廷玉却是打开了一只密封住的匣子里,将上面的御漆去掉,便从里面拿出一卷遗诏,随后与先前送往内阁的那封遗诏拿出来,与马齐二人互相印证,以示准确无误。

跪着的皇子们和王公大臣们,当下又是哭成了一团,有人以头抢地,有人哀嚎不已,甚至还有人想着拔刀自刎追随先帝,只是被一旁的人拉住了而已。

等到这殿中的闹剧彻底结束以后,张廷玉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始缓缓念着诏书上的文字。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

抑扬顿挫的声音在殿中响起,却是再也没有其他人发出声音,大家伙用心努力听着,生怕错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关于皇位的传承问题。

“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念到这里的时候,张廷玉有意微微停顿了一番,这一点自然逃不过众人的耳朵,他们很快便意识到,真正的戏肉来了。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谜底揭晓,众人不知道心里都是个什么滋味,雍亲王皇四子胤禛这几个字眼,将跪下的所有人砸得晕晕乎乎,似乎本来就在情理之中,可是真的听到的时候,却让人感觉有些不知所措。

八阿哥听到雍亲王皇四子胤禛时,身体却是直接松垮下去了,精神头瞬间就没了,他仿佛是肉眼可见一般,迅速地衰老了下去,整个人充满了暮气。

胤禛此时却是头向前一扑,发出了一身哀嚎,他流着眼泪道:“皇阿玛,这大清的江山,儿臣如何担当得起......皇阿玛.....”

马齐和张廷玉却是向前拜倒,高声道:“皇上!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皇上早登大位,以定社稷,安天下黎民百姓之心!”

眼看着这二人拜倒在在地,其他人也只得跟着一同跪下,恭迎新君登基,至于八爷党的那些文武大臣们,此时却惶惶不可终日......

胤禛眼睛通红,他很想流泪,可是他就是流不出来,只好硬生生眨巴了几下眼睛,挤出几滴眼泪,道:“列位臣工,我如今却是五内俱焚,方寸已乱,一切都听诸位臣工的吧。”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众人放声哭嚎,特别是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哭得尤为伤心,似乎要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甚至一边哭着,一边还故意哀嚎:“皇阿玛,你把我们兄弟几个也一起带走吧.....你走了,我们也活不成了......”

这话自然也被胤禛听到了耳朵里,当下脸色变是一黑,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劲,还不好去拿捏,因为这既能理解成伤心过度,也能理解成有人欲加害他们。眼下的大清,还有谁能加害这几位阿哥,不明摆着是他老四胤禛吗?

其他大臣听到以后,顿时便感觉到大事不妙,这个关键口上,怕是还得再闹上一会,可是再这么闹下去,大清可就真的完了。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一,紫禁城内外同时挂起了白绫,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嫁娶,谓之国丧。

康熙的尸体在行宫处已经小殓完毕,上面覆盖白凌子制作的陀罗经被,还有黄缎织金制成的梵文经被,上面的五色梵文都已经被活佛念过经,持过咒。

根据惯例,康熙在大殓后,棺柩被停放在乾清宫内,上面都用素白的绫蓬挡住,一般要放二十七天,因此这也意味着,胤禛登基是放在了其他的大殿之上。先是大臣们告祭天地、宗庙、社稷,胤禛穿着衰服至大行皇帝筵席前三跪九叩,拜祭结束后,才可登基。

除此之外,胤禛要居卢守制,百日后御门听政,皇帝对朝臣的奏折,不能用朱笔批示,一律改用蓝笔,称为“蓝批”,连同各部的衙门行文也得盖上蓝印,才能以示对先皇的敬重。

不过胤禛火炉一般的性子,恨不得立马就开始做事,如何肯等百日之久?这三个多月的时间,眼下的大清实在是耽搁不得。无奈之下,胤禛便同马齐、张廷玉等人商量,将日子从百日缩短到了二十七天,另外也将御门听政搬到乾清宫东暖阁,一边守灵一边处理着政务。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们跪在了胤禛的面前,三呼九扣之后,胤禛算是真正当上了皇帝,他颇为满足地望着下面的大臣和皇子们,心里不知为何,却是想起了南边的复汉军。

等朕掌握了大权之后,一定要革故鼎新,来跟尔等一帮逆贼好好掰掰腕子!

“列位臣工平身!”

大学士马齐当下便站出来,“启禀皇上,如今新皇登基,正当改元建制,还请皇上示下年号。”

胤禛脸上带着些许的得意之色,望着下方的众臣,沉声道:“皇考传位于朕之前,时长殷殷教诲,朕不敢有忘。一字取雍亲王之‘雍’字,二字取正大光明匾上的正,故年号曰雍正,以示正大光明之意也。今年照行康熙六十一年,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群臣们接着又跪下三拜九叩,以示改元建新。

“先皇考之遗泽朕不敢辜负,着刑部和大理寺,拟定一批天下大赦之名单,以示朕不忘先皇考之仁德。”

“喳,皇上仁德,天地共鉴。”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随即便跪下,领了旨意。

雍正脸上带着几分肃穆,瞧了一眼正在台下呆立的八阿哥,由于他胤禛继位当了皇上,其他的弟兄自然不能再继续用这个字了,因此人人需得改成允字。

“先皇考将大清江山托付于朕的手上,朕实在是日夜难寐,因此需要列位臣工鼎力合作,方能重塑我大清之威名。”

“皇十三弟允祥功勋卓著,护驾有功,封为和硕怡亲王,出任议政大臣!”

“九门提督隆科多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其长子岳兴阿加一等阿达哈哈番,次子玉柱,自侍卫授銮仪使。”

允祥与隆科多听到旨意后,脸上都浮现出一片喜色,跪下来领旨谢恩。群臣们虽然也看得眼红,可是知道内幕的人都清楚,若非十三阿哥和九门提督隆科多,胤禛想要继位,恐怕还要多非许多周折。

唯有原先的八爷党中人此时却是有些悻悻,他们当然明白,在这次的夺嫡之战当中,没有站对位置,别说封赏了,能保住眼下的位置却也不错了。不过还是有人看向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允禩,眼神里透着几分希冀之色。

可终究是树倒猢狲散,大势已去之后,就连允禩也没有开口的意思,大家伙自然也不可能去反对什么,一切都在朝着雍正所设想的方向而去。

只是雍正心里也明白,这御下之道乃平衡为先,这打一棒子也得给个甜枣不是,再说原先的八爷党势力强大,遍及朝野,雍正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些人全都赶出朝堂去,因此分化和解也就成了必然之路。

“特进贝勒允禩、怡亲王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同为总理事务大臣,办理先皇后事,以不负天下众望。”

这是明摆着给允禩一个台阶下,所有人都看向了允禩,他的辫子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白发,看上去苍老而悲伤。昔日的八贤王,终于是彻底成了回忆。

允禩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他抛却了所有的骄傲与自尊,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奴才领旨.......”

东暖阁,雍正的脸上此时带着笑意,与怡亲王允祥相对而坐,二人相谈甚欢,不过并没有谈到太多的往事,因为对于过去的几十年,无论是胤禛还是允祥,都已经很疲倦了。

无休止的勾心斗角,无休止的你我厮杀,所谓的九龙夺嫡,到最后却大多都是一片惨淡收场,反倒是胤禛异军突起,一举拿下了皇帝的宝座。

在皇子时期,胤禛与允祥的关系堪称极佳,反倒是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允禵,却跟胤禛的关系极差,允禵反倒更靠近八阿哥允禩那边,这让胤禛心里一直深以为恨。

“十三弟,虽然你是臣我是军,可是你我二人关系不同,以后在朕的面前就不用太过于拘谨了。”

允祥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可不是那等不知好歹之人,前一句是我,后一句是朕,这用意难道他还不清楚吗?谨遵君臣本分,才是长久之道。

“奴才心里明白,皇上对十三好,是十三的服气,可若是十三肆意妄为,可就是折福了。”

雍正极为满意地笑了笑,只是很快又想起了其他的几位不省油的兄弟,叹口气道:“若是人人都能像十三弟这般守好本分,我大清的天下何至于此?”

说到这里,雍正却是站了起来,允祥见此也连忙一同站在了后面,静待着雍正没说完的话。

“如今朕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只要他们还愿意抓住,朕也不会过于心狠,可若是还想意图不轨,就休怪朕不顾兄弟亲情了。”

雍正用冰冷的语气吐出的这些话,让允祥心底微微一凛,他当然知道所谓的‘他们’,正是八贝勒允禩,还有抚远大将军允禵。

允祥绝对不会怀疑,只要他这位四哥再也忍耐不下去的时候,他便一定会下手。

第五百零五章 二万万银元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占西安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块肉来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梦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货可居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东进?第一百四十章 备战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强宣传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严正抗议的大英帝国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爷要奋起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占江宁第五百七十四章 当大王的机会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十章 真正的战争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难道错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艰难唯一死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一章 梦里梦外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十二章 问责第二十章 汇通钱庄第五百三十章 东北开发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五十九章 壮志雄心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时代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与火枪第七十三章 再见崔姒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击第四百一十三章 卖个好价钱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变世界第二百一十四章 决战练潭镇(七)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宁危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铁骑冲锋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五十章 千古圣君第六十四章 战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二百五十章 照样打崩第九十章 伤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称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鲜利益第六章 雏鹰营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两百零二章 孤城日渐危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三百九十四章 军校始定第六十章 父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一百五十章 伤亡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十四章 私盐之利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与义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过苦日子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机已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五十章 千古圣君第六十一章 去辫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册封藏王第五百八十五章 铁路兴国第二百三十二章 战康熙(二)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级烂摊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来客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十二章 两淮盐商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