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废除弊政

宁忠源依旧是给自己泡了一杯山茶,自从宁渝从云梦大山中将那茶叶带回后,便爱上了那一口略微苦涩的滋味,当然还有宁渝的师傅崔万采,亦独爱山茶之苦。因此这种原本很土气的山茶,却成为了武昌城内达官贵人的心头好。光是楚王府,每年都会采购上千斤。

这样一来,却是让云梦山中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很多人没有田地可耕种,便在山里采茶为生,也能养活一家老小,而对于拯救他们的大都督的宁渝,心里也是极为感恩戴德。

宁渝深深吸了一口山茶的香味,却是感叹道:“早些年在云梦练兵的时候,事情杂乱得紧,每日里忙得不可开交,全是靠着这茶叶撑着。”

宁忠源脸上带着笑,“嘿嘿,你师父当年说你让那些百姓种茶所图太小,可是为父却不这么认为,这百姓能靠着种茶养活自己一家老小,便已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宁渝却是感慨了一声,“师傅说的却是对的,自从我这出征一来,才发觉我华夏之宏大,人口之茂密,光靠一种两种甚至是几十种办法,是没办法帮助到所有人的,唯有掌握了大道根源,才能让更多的人为之受益。”

“唔,你说的莫不是这一次扶持工商的事?”

宁忠源脸上带着一丝苦笑,“可是此事如今在内部的反对声太大,很多人心里会担心,将来商人会乱政。我复汉军如今只要拿下江南,便有机会平定东南,取得半壁江山,如今何必节外生枝?”

宁渝心里明白,这虽然是他父亲宁忠源说出来的话,可是却是代表目前复汉军里的那些人说的,若是连他宁忠源都无法说服,那么这个议案自然无法拿去政事堂谈。

当然,宁渝也可以选择强行推动政令,但是这样只会造成内部离心离德,绝没有半点的好处,因此只有说服对方,说服复汉军大部分人,才能推动下去。

“父亲,如今我复汉军与清廷已经出现了相持之势,短时间内再难有外患,那么此时既是我军改革的大好良机,也是在跟雍正比赛谁能更快调理好内部,只要雍正比我们快上一步,到时候他便绝不会放任我军进行改变,到时候怕是再也没有了机会。”

宁忠源心里一叹,他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如今虽然打仗赢了不少,可是大清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雍正这么一个年轻有为之君,未来倒也难说。

“可是,眼下你得给大家一个交代,要不然大伙心里会觉得不平衡。”

宁忠源这话说的隐晦,可是宁渝却是听懂了,地主士绅出人出钱出力打仗,到时候让工商来摘桃子,这放谁谁都不干,不是想要给工商出头吗?那先拿出诚意来吧。光是前面那些军费,可是还远远不够。

虽然想要真正谈出来很困难,可是宁忠源的话,却是已经给宁渝留了条口子,因此宁渝心里也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至于代表工商来谈,眼下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支撑点,因此宁渝还得细细思量一番。

父子二人继续谈论了一阵,却是没有再讨论这个话题,反而是开始讨论着如今打的这几仗。宁忠源听到宁渝的高谈阔论,却是馋的不行,他想在战场上驰骋纵横的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心里总的跟那野草一样。

“你小子,等到你老子我再上一次战场,亲手打给你瞧瞧!嘿,上次那个傅尔丹不作数,居然趁夜偷袭老子,哼!”

宁渝有些哭笑不得,他当然明白,自家老夫这是不服老,再加上原本就打了半辈子仗了,如今却整体跟文墨打交道,这心里早就痒痒了。

“父亲,等到拿下淮北的时候,孩儿便打算组织一只专门的骑兵队伍,到时候咱们复汉军在面对清军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被动了。”

宁渝站起身子,给宁忠源眼前的杯子续满了水,绿色的茶叶末在水里上下游荡着。

宁忠源笑道:“这淮北地势平阔,善于骑马者不胜可数,招募来编练骑兵正当合适,看来你小子是不用老子来教了。”话虽这么说,可是声音却有些不是味。

宁渝连忙一拍脑袋,却是从怀中掏出了一柄短剑,递给了宁忠源,只见那剑鞘上面还镶嵌着一些珠宝,看上去不像武器,更像一个艺术品。

宁忠源有些疑惑地望着宁渝,宁渝喝下茶水后,连忙献着殷勤道:“父亲,这是孩儿在战场上击杀清军领侍卫大臣阿尔松阿时,缴获的一把宝剑,据说此剑乃康熙亲手所赐,孩儿见此剑华丽,特地赠与父亲。”

宁忠源一听却是来了兴趣,他拔出了短剑,剑刃仿佛发着一丝寒气,一看便知是那等一等一的宝剑,只是再看看那柄流光溢彩的剑鞘,不由得撇了撇嘴:“剑是好剑,可是配上这么一个剑鞘,却是忒俗气了些。”

宁渝不由得苦笑,这人康熙皇帝赐给自己侍卫大臣的玩意,自然不是指望着对方拿着这柄短剑去玩命的。不过好在有了这柄短剑,宁忠源上战场的心思也就淡了。

等到宁渝和崔姒回到自家的小院中时,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整个院子里都已经变得一片寂静,一些下人和丫鬟们,也都是小心翼翼地走路。

“为何大家都已经变成这般小心模样?平日里见着不是都挺好的嘛,如今这般反倒少了许多生气。”宁渝有些疑惑不解。

崔姒有些幽怨地撇了一眼宁渝,哀声叹气道:“前些阵子你不是打了好些个胜仗嘛......也不知道是哪个乱嚼舌头的,说父亲就要做皇上了,这以后院子里的都得注意着点,别失了礼数身份。”

宁渝听了此言,心里却是一惊,若只是一二小厮之言倒也罢了,可若是如今复汉军高层都这般想,恐怕就有些不妙了。

是夜,夫妻二人也算是久别胜新婚,好一通胡闹了一番,却是让崔姒脸色越发红润了。

次日,宁渝却是早早便赶到了政事堂,只见大院中已经来了许多人,这些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得上是复汉军的核心支持者,因此像这般毕竟大的调整,都还是要征询一下这些人的想法。

倒不是说没有这些人同意,这事就办不成,其实主要还是想跟大家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复汉军要拉拢团结士绅阶层,绝不是那等过河拆桥的主,以此安定人心罢了。

见到宁渝到来,许多人直接跪在了地上行礼,毕竟在大清的统治下这么多年,这别的没学会,跪礼可是学了个十成十,一个个的口中颂着谀辞,希望能够被这位世子爷施加青眼。

过了没一会的功夫,宁忠源和程家老太爷便一同来了,而郑先也急匆匆跟在后面,再往后便是一大串的家族中坚力量,还有崔万采、高汉明、成孝章等臣子,一同走了进来。

众人又是一番行礼,之后便十分默契地坐了下来。宁忠源自然不用说,坐在了正中央的主位上,而宁渝则坐在了旁边的一张稍微矮小的椅子上,接着便是程家老太爷、郑先、宁忠景、崔万采等人依次排列下去,将这件还算宽大的屋子,塞得满满当当。

这场会议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那就是关系到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税收标准。宁忠源这一次也算是为了开一个好头,不惜开始大力折腾起还稍显稚嫩的复汉军官僚体系。

“正所谓州牧县令,乃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至于钱粮,关系尤重,丝毫颗粒皆百姓之脂膏。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伪清之弊政历历在目,尔等不应不察。”

宁忠源脸色有些涨红,措辞变得越发严厉,这一方面虽然是他演技逐渐上升的结果,可另一方面也是他内心的一些真实写照。因此在目前这个年代,复汉军跟大清也好,跟朱一贵也好,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极端反动落后的存在。当然,白莲教那帮子人还要更低一筹。

其中具体的表现就体现在,针对民间的税收上,并没有完全废除清廷时存在的那些弊政,像火耗便是一项极为常见的手段,百姓为之深恶痛绝。

所谓的火耗,便是指地方各州县在收完赋税后,要把老百姓上交的碎银子熔炼后再铸成银锭,由于老百姓的的碎银子纯度质量不一,在这个熔炼铸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损耗,因此地方州县在收税的时候,就会饥饿“火耗”为由,来多收一些赋税。

这种火耗钱在康熙年间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多见了,可是由于清廷官制承袭前明,因此普通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一年俸禄也不过45两,实在无力养活那么一大家子人还有师爷,因此火耗也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对于宁忠源来说,自然是不想继续让这种漏洞继续留存,他脸色极为严肃地望着众人,高声道:“本王也知道你们的难处,这原先的有人请暂加火耗抵补亏空帑项,倒也不一定是完全为自家着想,可是咱们如今不一样了,不是那等乡野之人。既然都登堂入室了,那就得给百姓们好好看看,咱们要比伪清强,还得是强上许多,这人心才能归附啊!”

程老爷子这个时候虽然装睡,可是宁忠源的话,他却是一字不差地听了进去,便微微咳嗽了一声,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时,才笑道:“这人年纪大了,便有些坐不住,坐下了就想睡觉,哈哈!”

众人一听也跟着笑了起来,却是让场内的气氛没有那么凝重了,这一幕却是让宁渝也不得不暗自感叹一声,这姜还真是老的辣,对人心的把控几乎是炉火纯青。因为有了他这番打岔,双方谈起来也有回转的余地,不至于下不了台。

“启禀王爷,老朽原本不该在大政上插嘴,只是眼下却是不得不多说几句。”程老爷子有些颤颤巍巍地站起来。

“如今我复汉大业能有今天这般进展,与各位都是脱离不开关系的,试问在座的各位,哪家没有几个子侄在前线搏命?哪家没有奉献钱财支援大军?眼下这个关键时候,咱们还得以人心为重啊!”

众人一听这话,虽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可是也都点了点头,说起来奉献,这在坐的诸位,可没有谁比谁差的,大家不都是毁家纡难,共抗大清嘛。

宁渝此时却站了出来,朝着程老爷子行了大礼,“外公所言,虽然有些道理,可是渝儿却也斗胆,在这大政之事上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

程老爷子哈哈大笑,对于这个外孙他是极为喜爱的,便抚须微笑道:“渝儿有什么话,尽管说了便是。”

宁渝还未开口,却是深深叹了一口气,“在座的诸位,严格来说都是我的叔伯长辈,渝儿在此开口倒有些无礼了,只是渝儿有些话却是不吐不快。”

“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十五,我复汉大军正式起兵抗清,与今日已经有一年半,已经拿下了湖广和江西三省,安徽亦有半壁在手,可是这除了我大军将士用命之外,也少不了那些百姓们的支持。”

想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宁渝总感觉眼圈有些微微发红,“他们不懂民族大义,不懂为何要恢复我汉室江山,可是他们心里明白,眼下的这个大清,虽有所谓的‘永不加赋’,可是实质上种种弊政早已深埋,许多人都是彻底活不下去了,这才投奔我复汉大军!”

“若是我军依旧照搬清廷弊政,与伪清又有何异?将来我军若想一统江山,又该何其之难?如今,废除弊政已经到了不得不废的时候,若是清廷赶在咱们前面废除了,那这天下,咱们还有什么希望?”

宁渝言辞之间尽是痛心疾首,他跪在了地上,“启禀父王,如今州县火耗任意增加,视为成例,民何以堪乎?嗣后断宜禁止,或被上司察劾,或被科道纠参,必从重治罪,决不宽贷。”

“至于各州县官员用度,儿臣以为该加俸饷,以砺人心之不足,补实缺之亏空。”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折参奏第三百章 浙江吕家第五百三十章 东北开发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会攻第二百零四章 汉阳造第三百九十五章 联土抗楚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产业升级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二十章 后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万斤铁第二百一十章 决战练潭镇(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八十二章 波澜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闹一闹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级烂摊子第四百零八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五百六十章 阴差阳错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来使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五百三十章 东北开发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忧第三百九十四章 军校始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军备战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军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康熙(七)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击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杀第二百二十章 奔袭北硖关(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决战之天津登陆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争纷纷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十五章 宁氏钱庄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协的艺术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漠北第五百章 陛下要赖账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为帝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第七十九章 吃面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一百一十章 乱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为臣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九章 云梦矿盐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万斤铁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七十章 震动天下第三百零一章 复汉军在行动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二十章 汇通钱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四十二章 两淮盐商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忧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一百零五章 头疼第九十章 伤亡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十五章 宁氏钱庄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占西安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师大战第四百四十三章 谁都逃不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三百九十三章 总督驾临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三百零九章 立国称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