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收买人心

攻下江宁立国,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一顶金灿灿的帽子就在那里摆着了,只等着宁忠源伸手拿过来戴上就行了。

可是宁忠源望着跪着的群臣,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叹息道:“如今天时未至,地利尚缺,人心亦未安定,绝非良机,此言却是休谈。”

台下的众人一听这话就急了,你不想当皇帝,我们还想封王封侯呢!岂能就这么算了?当下便又上前纷纷劝导。唯独一直跪在一旁的崔万采,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实际上在崔万采心里,也不认为现在是称帝的良机,毕竟称王跟称帝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初复汉军称王,朱一贵和刘如汉都称王,大家不管实力相差多少,这面子上都是一样的,也就有余地结盟以及共同对付大清。

可如果复汉军称帝,这个面子上的功夫也就破掉了,就需要拿里子的东西来填,特别是对于白莲教和朱一贵义军来说,只有投降和敌对这两种选择,想要虚以逶迤是不可能了,毕竟他们都知道,大清被灭了,他们就是复汉军下一个敌人。

当然,他们现在心里未尝没有这么想,可是眼下大家毕竟都是一致抗清,算半个战友,再加上身份也相同,也就不会刻意将复汉军作为首先打击的敌人,因此“缓称帝”对于目前的复汉军而言,还是很重要的一步路。

只是复汉军内部的这股热情已经被点燃了,崔万采也摸不透自己这个老朋友的想法,因此也只是不出声,跟着众人一同劝进,如今见到宁忠源自己从诱惑里走出来,却是让他内心感觉十分欣慰。

宁忠源轻轻叹了一口气,却是一脸肃穆地止住了众人。

“现如今坐在里面的人,都是我复汉军的心腹,本王也就不玩那些虚的了。现在不当皇帝,不是本王不愿意,而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当皇帝,你们也能安安稳稳地做我复汉军的开国功臣!”

一番话却是说到了一帮子粗汉的心坎里,大家伙将脑袋系在腰带上,跟着宁家玩命,可不只是为了赶走大清的皇帝,更多的人还是想着乘着这艘大船,能够得到荣华富贵,成为人上人。

不管是谁想要阻拦他们,他们都会想办法将这个人铲除掉,哪怕他是大清的皇帝,哪怕他是复汉军的楚王殿下。这个道理读书人或许懂或许不懂,可是对于宁忠源这种老兵油子来说,他心里简直是门清。

读书人可以打,可以骂,可以杀,可这帮手里握着兵权的老货得哄着,得吓着,得逼着,要不然就是乱天下的大祸。

程远芝嘿嘿一笑,高声道:“楚王所言甚为有理,这当皇上嘛,什么时候都能当,这里面自然得有个章程,大伙这拥立的心是好的,可是咱也不能好心办了坏事!”

一番话说的众人都心满意足,正应了宁渝对程远芝的评价,这个老头子,狠的时候真狠,可是滑的时候,那也是真的滑不溜秋。不过也多亏了这老头子在中间左右逢源,众人这才退了下去。

只等着众人都离去后,宁忠源才对着崔万采感叹道:“大伙好不容易等到了今日,我却不能现在给给他们这份荣华。”

崔万采却是长身作揖,“王爷今日这一番所为,实在是奠定了我复汉大军未来之大局,实在是有决断有魄力之决断。”

“只是,我心里也知道,这一举可一不可二,还得让大军继续前进,直到彻底拿下江南,我才能放心当这个皇帝。”

宁忠源若有所思,将手伸向了舆图上,覆盖在了那一大片代表着江南的土地。

。。。。。。。。。。。。。。

八月份的江南,天气正在逐渐转凉,许多武昌在忙完田里的活以后,也会趁着这个时间去武昌城做做短工,虽然没有什么工钱,可是也能让家里宽裕几分,特别是很多地方还会给农人提供一顿饭食,可千万别小看这顿饭食,他们少吃一顿,就意味着家人能多吃一点。

现如今全天下都陷入了动乱,可是在武昌城这个风暴中心,却显得有些平静,甚至显得十分繁荣。因为随着复汉军开始扶持工商以后,湖广商会还有安徽江西商会,都将大量的银钱带到了武昌城里,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厂房。

原先的汉阳枪炮厂到汉阳铁厂,本身就占用了湖广本地的许多人力,可是随着复汉军对工商业扶持力度的加大,还有像水泥厂、水力碾米厂以及一些糖厂也都在慢慢兴起,他们或许还只是打下了一个地桩,可是对于未来的期待还是非常充分的。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方便各地商旅交流,由政事堂牵头的赈济修路工程也在进行,这一点自然也是宁渝出的主意,原因也很简单,修路是一项目前复汉军内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早晚都得做,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天下动乱的时候,利用赈济流民的方式来招人修路,花小钱办大事。

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宁忠景的赞同,甚至还打算利用这个阶段来进行各地的一些建设活动,比如修路挖渠,比如开矿炼铁。他细细算过了一笔账,现阶段光是在勋阳的流民就有部下二十万之众,虽然这些人目前还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可是时间再拖下去就说不准了。

反而如果利用这批流民来进行基础建设,不光可以消弭内乱,而且所用工费较往常要低上一半多,此外有了这么一批劳力的加入,甚至能够有效减少徭役征发,对民间的破坏要小上许多。

实际上在之前的时候,宁渝便有过一个设想,那就是在将来财政收入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甚至是取消徭役,改成征募的方式来募集劳工。尽管这样会多花钱,可是却很值得,因为徭役对于百姓生计的破坏实在是太过于严重,轻者家产损失惨重,重则破家形成新的流民。

因此这个计划也就得到了政事堂的落实,武昌城和其他几个城里已经开始征募起了劳工,一天可以保证两顿干饭,再加上十文钱的工费,比起码头上扛包虽然要少了很多,可是招募的人数却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在征募点排起了长队。

“这一次预计招募四十万人左右,而咱们几个矿场的人数也就能够得到满足,还有武昌通往汉阳,还有通往其他几个府的道路,也能够修缮起来。预计整个工期会延续到今年入冬,四十万人日耗粮六千石,三个月下来也就是六十万石左右,总耗银加上工费,大概在八十五万两上下。”

宁忠景手里捧着一本账本,开始详细介绍了起来,“如果跟前几年相比的话,因为工钱都大大降低了,咱们所需的银两少上了一半多,可若是跟大清相比较,那么咱们的银子大概只相当于大清的四分之一。”

宁忠源点点头,叮嘱道:“这件工程功在当下,却是利在千秋,切不可出现贪墨流民工饷的情况,更不允许克扣流民的饭食,若是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伸手,切不可放过。”

一旁的崔万采脸上带着笑意,他向来对于这种实务都是非常赞同的,因为像这般大兴土木,所利者在平民百姓,自然是要大力支持,可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私人的享乐,那便是劳民伤财了。

只是眼下做这些事情,却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便是收买人心,将来在宁忠源当皇帝的时候,才能尽量避免惹人非议,也能让更多的人来支持宁家,支持复汉军。

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二十八章 七成药第四百零三章 上当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五百六十章 阴差阳错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三十八章 资本力量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废除弊政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驾崩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里还有君父吗第两百零一章 看试手,补天裂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四百二十二章 对萨摩藩之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业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货币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击第八十九章 初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会议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五百章 陛下要赖账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阴抗清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强宣传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战桐城(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隐患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四十二章 两淮盐商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折参奏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鹰计划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捞钱是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责任内阁制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废除弊政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药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军备战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旧碰撞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五十二章 义阳三关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战余音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一百三十一章 称王第三百二十六章 风云之变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八十八章 临战大祭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进无退第九十章 伤亡第两百八十章 兵围江宁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万兜鍪第三百七十一章 凤翔之变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谈判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宝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国的余晖第三十七章 军事编制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门提督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三百零四章 先杀杨宗仁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六十八章 种痘之法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旧碰撞第三百一十三章 捞钱是王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康熙(九)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忧第五百一十五章 双方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