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达成协议

bookmark

“除了贸易本身的利益之外,中央银行本身对于幕府也有一些其他的优惠措施,还请中央银行行长简单介绍一下吧。”

宁忠海说完后以后,便指了指在他旁边的大楚中央银行行长邓伯然,而邓伯然也是对着德川吉宗微微鞠躬颔首,以表敬意。

在原来幕府君臣眼里,邓伯然看上去文质彬彬,颇具诗书气息,似乎是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却是无法跟中央银行行长这样的重要角色联系起来,多多少少感觉有些错愕。

作为曾经湖广商会会长宁忠信的左膀右臂,邓伯然自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实际上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从才华上来说,如今三十出头的邓伯然,在银行工作上的表现都堪称绝佳。

“将军大人,若是幕府以我国通行金银币为货币根基,大楚中央银行将会为幕府提供每年五十万银元的铸币税,十年后提供每年一百万银元,并且还可以提供三百万元的无息贷款额度。”

邓伯然在说出‘五十万元’和‘三百万元’的时候,却是让幕府君臣上下齐齐瞪大了眼睛,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目前幕府的领知高也只不过才四百五十万石,一旦有了这笔钱,幕府的财政状况将会有效得到好转。

德川吉宗脸上虽然还保持着淡定的神色,可是他的手指却轻轻敲击起了关节,由此却能看出他内心根本没有那么淡定。

有了这么一笔钱以后,将来的每年都能多出五十万元,而且到了十年后,还会涨到一百万银元,完全可以让幕府的财政状况大大好转。此外还有三百万元的无息贷款,这更是一个令人心跳加速的惊喜。

“若是能够如此,这货币发行权倒不是不能给你们,只是本将军心里有些担心,若是将来天朝发行贬值货币,到时候我日本岂不是亦会受贵国所累?”

德川吉宗还是颇有能力的,一下子就看到了这里面的不妥之处。

严格来说,宁楚如果真的这么做,也确确实实会造成这种影响,可问题是日本幕府自己常年都在这么干,如此说话也着实有些不要脸面了。

邓伯然微微一笑,“将军担心无不道理,只是本使提醒将军一句,若是以两国财力相论,何者大,何者小?”

“自然是天朝大,日本小。”

德川吉宗似乎明白了过来,当下便老老实实回答。

邓伯然点了点头,低声道:“以两国财力计,自然是我大楚十倍于幕府,待我大楚一统天下之后,二十倍甚至是百倍都有可能,若是大楚贬值货币,于日本损失多少,于我大楚损失更是百倍计之。”

话虽然说的是这么个道理,可是依然让幕府君臣听得有些怪怪的。

对于德川吉宗而言,他最大的使命并不是兴盛日本,而是光大德川家,因此他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德川家不会倒下,而眼下的宁楚,却从另一个角度给德川吉宗提供了选择,不用在藩国内事上让步,也不用在国体国格上让步,只是交出铸币权而已。

似乎.......这的的确确是一桩很合适的买卖!

实际上这一点也是宁忠海所好奇的,宁渝似乎对于这些面子上的东西一点都不在乎,反倒是对于实际的利益,却是半点也不肯让步。

用宁渝本人的话来说,那就是过日子都是过得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面子上的东西就算做得再好,也掩盖不住真正的问题所在。

就好比德川吉宗,为人节约勤俭,爱民如子,在民间的名声好到不能再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幕府没有钱他也变不出来,若是再不改变,将来依然会选择走上之前将军敛财于民众的老路。

实际上宁渝预计的并没有错误,在原来的历史上,德川吉宗这样一个好名声的将军,在享保改革无以为继的时候,同样选择了改铸货币,从日本民间掠夺财富,而且也实行了年贡増征政策,导致民间矛盾的激化。

因此,宁渝不愿意当这样的明面上的好皇帝,当好皇帝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选择向国外扩展实力,掠夺资源,才能真正反馈到民众身上去,才能真正切实有效改变百姓的境地。

德川吉宗在犹豫了一会之后,终于还是选择了答应下来,不过他看着自己手里的金银币的时候,特别是上面的宁渝头像时,却是委婉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在日本发行的货币上面,能不能画上自己的头像。

毕竟是在日本发行的货币,上面出现的男人却是宁楚的皇帝,这怎么想怎么都不对劲嘛!

至于要不要相对应画上天皇陛下的脑袋,德川吉宗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若是画上天皇陛下的脑袋,那还不如就现在这样子呢!

不过这个提议,依然让宁忠海有些犯了难,毕竟这事关国体,倒也不是那么好决断的,然而就在宁忠海犹豫的时候,邓伯然却是点头答应了下来,因为这件事宁渝已经跟他打过预防针了,真有这个要求也没事,实际利益最关键。

在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之后,宁忠海作为代表,正式跟德川吉宗交换了国书,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算是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一时间宾主尽欢,倒也颇为热闹。

......

京师,除夕夜。

在康熙五十九年以前,每逢除夕良辰,京城内外都会变得无比热闹,不管平日里是什么样子,在这一天里,到处都是烟花爆竹,却是好一副盛世之景。

然而在康熙五十九年之后,整个京师便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气氛,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从朝堂上波及到了江湖,反倒多了几分冷淡,烟花爆竹是看不到了,可是连百姓的日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如今正值大血纷飞,路面上更是少见行人,唯独在东郊胡同巷子里,一个身穿旧棉絮衣的汉子,脸色沉重无比,他背上还背着一个小麻袋,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前进,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一直等到汉子走进里面的一处小宅子前时,脸上却是多了几分笑容,随后便扣动了门环,等到大门打开的时候,却有两个六七岁的幼童,穿着一身还算得体的棉衣,欢呼一声便扑到了汉子的怀里。

“阿玛,阿玛!”

“阿玛回来了!”

那汉子一把抱起两个幼童,眼眶却是红了,他大名唤做长龄,原本是镶白旗下的汉子,后来还跟着康熙一同南征后,后来侥幸逃得一条性命,随后便加入了八旗新军,参加新军整训之事。

在参与八旗新军整训期间,尽管别的八旗子弟都十分闲散,别说日常归家,就连差遣人前来应卯都是有的,可唯独长龄向来极为自律,一年多来除了发饷银的时候,却是极少归家,在八旗新军里也是一桩新鲜事。

等到长龄将两个孩子并那一个小麻袋扛进里屋时,一名妇人便迎了上来,先是接过了小麻袋,感受了一下重量之后,嘴里却是咕哝了一声,“怎么越来越少了........”

长龄脚步停滞了一下,随后却是当做没听到一般,换下了身上的棉衣,走进更里面的一间屋子里,只见里屋面一个老人正卧在床上,嘴角流着涎,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腐烂衰败的气息。

“阿玛,儿子回来了!”

长龄跪在了地上,朝着老人磕下了几个头,随后也不管老人反应,起来将老人的身子垫高,然后出去打了一桶水,开始给老人擦起了身子。

“阿玛,南边的贼子已经打下了西南,听大人说,怕是明年就要北伐了......”

长龄一边给老人擦着腿脚,一边絮叨着,而那老人虽然能够听到看到,可张开嘴却只是几个单调的音节,根本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长龄却是一副早已习惯的模样,低声叹息道:“阿玛,皇上说咱们明年都得上战场,为我大清而战,也是为了我等八旗而战!儿子已经想好了,这一仗怕是注定要马革裹尸的!”

那老人听到长龄的话,却是有些激动,嘴巴里发出嗬嗬的声音,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然而眼角处却湿润了,流出了几滴眼泪。

“嗨,咱爷们也不是怕死的人物,听人说那些逆贼多么多么恐怖,可是儿子也想过了,这枪打过来——啪!”

长龄在胸前比划了一个手势,“顶多胸口就是一个窟窿而已......要是不幸被那大炮给打中了,反倒痛快了,死的干净也不疼。”

老人就这么静静听着,却从嘴里慢慢嘟囔了一句话,只是依然说得稀碎,根本不成句子,长龄只得附耳过去仔细听,只是听着听着,却是从老人的嘴里听出了似乎是一句流传很久的话来。

“八.....八旗......不......满......万,.....满......”

长龄听完后,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来,自家老爷子还以为是自个平三藩的时候呢........什么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那都不知道是啥时候的黄历了,眼下真正要说,还是楚逆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才对!

按照目前的复汉军编制来算,一个满编师的人数刚好是一万人,而清军在战场上面对复汉军的一个满编师,还从来没有讨得过任何便宜,反倒还屡屡大败,因此这一句楚逆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却是越发流行起来。

对于眼下的清军将领而言,在遇到复汉军一个团的时候,通常还有一定的机会,可是面对了一个整编师,则往往要避之锋锐才行——否则一旦等到复汉军的战术合围展开,稍不注意就狠狠咬下一块肉来。

长龄在服侍完老人后,便磕下了一个头,以代表尽完了孝,随后便出了小房间,换上了一身衣衫,同妻儿一同吃这一顿还算丰盛的团圆饭。

虽说丰盛,那其实是相对于平常的素菜而言,多了一道肉菜而已,那几块可怜巴巴的肉片搭在上面,谁都不敢先动筷子,一直到长龄将它们分别夹到两个儿子的碗里,他们才欢天喜地吃了起来。

等到了夜间,长龄将两个儿子都哄睡下之后,才跟妇人温存了片刻,享受这几位短暂的温馨时光。

“这次我拿回来了一些钱,你应该都看到了吧。”

“恩,十二两八钱银子。”

妇人脸上带着几分疑惑,她还从来没见丈夫能拿回来如此多的银钱,心里多少有些惊讶。

“那是我的卖命钱,就这些了。”

长龄低低叹了口气,苦笑道:“明天你带着孩子,去盛京吧......我已经跟大人打过了招呼,你们去能活下来。”

妇人没有什么主见,听到这话便有些惊愕,她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脸色变得极为惨白。

长龄不打算解释更多,轻声道:“只要能养活这两个孩子,将来你若改嫁都随你......只要能养活两个孩子......”

“那阿玛呢?”妇人问了第一句话。

长龄脸上露出了一丝痛苦,“阿玛活着也是受罪,我会解决......明天你就带着孩子走,现在走还来得及,到了明年,怕是来不及了......”

随着一声响亮的鸡鸣声响起,天边的微光却是穿透了屋子,如同一道银练洒了进来,可是此时的屋子里,却是没有了那份温馨,长龄呆呆地坐在桌子前,身前放着一柄发着寒光的匕首。

雄鸡一唱天下白,雍正三年,来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税制改革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来个大的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当大汗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三)第三十四章 飞速发展第四十二章 两淮盐商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争第四百四十章 花钱买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五百四十三章 责任内阁制第二百零四章 汉阳造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进无退第三百八十六章 进展顺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乱的俄罗斯第五章 家族产业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四百零三章 上当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参崴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十一章 圣眷第二百一十一章 决战练潭镇(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税制改革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隐患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师的末日第两笔七十九章 利益攸关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熊计划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进程第四百一十三章 卖个好价钱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零三章 上当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师大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风云之变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占江宁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零四章 进攻盛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层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鹤丸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三百九十三章 总督驾临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盘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忧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第三百六十章 咱们中计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一百九十三章 缓兵之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财政赋税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还没死第两百章 男儿至死心如铁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广尽收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击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风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个厚道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还没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万兜鍪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八十六章 进展顺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围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庆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练潭镇(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康熙(九)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驾崩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临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