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三)

bookmark

不仅仅是多罗郡王璘布看到了新军崩溃的那一幕,就连雍正皇帝也看到了这么一幕,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双方的对比几乎宛如一个成年人,在用各种手段教育一个小孩子那么简单,而对于雍正来说,却是指着他的鼻子在骂他,这几年的辛苦努力,终究不过是一种虚幻,在现实面前往往都会被一戳而破。

“不要怕,不要跑!跑不过的!”

各式各样的呼喊声融汇在了一起,他们寄希望新军能够自己及时冷静下来,若是对于其他已经陷入混乱的军队而言,自然是毫无用处。可是对于八旗不同,他们当中并不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因此他们也在尽力去挽救大局。

“大清就靠咱们了,不能再跑了!”

镶白旗参领格策面上带着杀气,他拔出自己的腰刀狠狠斩杀了数名溃兵,才止住了其他人的溃势,而剩下的清军士兵们,也在战战兢兢中重新加入了队列,尽管他们依然很害怕,可是他们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相对于清军的混乱而言,复汉军则宛如一台运作精密的机器,一排排复汉军士兵站在前面,他们的脸色沉凝,哪怕有人不时被清军火炮击中,后续其他人也会替补上来,重新组成完整的阵型。

“开火!”

一道整齐的白烟从复汉军的枪口前喷出,细密的铅弹如同雨幕般扫过清军的阵型,大批大批的清军士兵倒伏在了地上,他们的眼睛望着远方的天空,逐渐被黑暗所彻底笼罩。

镶白旗参领格策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胸前被鲜血彻底染红,整个人的力气迅速流失,在弥留前的一刻,他想起了很多,他的阿玛他的额娘,还有那些已经踏上不归路的亲人朋友......最后他努力地望向了他的兄弟们,只见满地的尸体,充斥着凄凉。

“新军打不赢,得看我们马队......”

僧保所率领的马队终于运动到了复汉军的侧翼,只是由于双方的阵型相对于战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他所面对的复汉军从一个师,变成了一个半师,还有数千复汉军的马队,正在侧翼虎视眈眈。

望着还在不断开火的复汉军炮兵阵地,僧保终于下定了决心,他高高举起手里的长矛,身后的大旗在迎风飘扬,而在旗帜的背后,则是足足上万的八旗马队。

不得不说,八旗马队始终都是八旗的精锐军队,黑压压的一万骑兵,在行进过程中毫无声息,沉着而坚定,一切动向全由上下左右晃动的旗子示意,没有丝毫的紊乱,让人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

对于清军的马队而言,他们的优先打击对象自然是炮军阵地,只是炮军阵地距离相对较远,马军并不能直接发起冲锋,因此僧保开始率领大军,进入到最后的调整阶段,等待着那个冲锋的命令。

........

复汉军中军大营中,一群复汉军的将校正围在一个大沙盘前面,上面正是直隶的地形,还插放着一些黑红的小旗帜,那些都代表双方的兵力分布,其中黑色的属于清军,而红色的则属于复汉军。

宁忠义、钱英、宇治景等人正站在宁渝的身旁,所有人似乎都在望着沙盘进入沉思状态,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过了片刻之后,一名复汉军少校快步走进营帐,双手捧着一张白纸,传递给了总参谋部副部长宇治景。

“他们的新军已经扛不住了,张家湾的马队现在已经动了,目标是我们的炮兵阵地......二十三师挡在了前面,按照情报估计,大概半个时辰后,就会发起对炮兵阵地的冲锋。”宇治景脸上带着几分凝重之色,将情报汇报了一遍。

宁忠义微微点了点头,笑道:“上万马军的冲锋,之前也就在安庆遇到过一次,可是如今这次却不一样了......清廷其他的马队也会动一动了。”

众人点头,直隶乃平原之地,适合马军冲锋,与安庆府当时的大战截然不同,更关键的是,清军绝不可能放任僧保的马队独自冲锋,相应的手段也都会有。

在眼下的这一战当中,八旗新军在实际战力上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能力,用复汉军总参谋部评估而言,目前的新军八旗顶多也就是好几年前复汉军的水准,或许经过多次大战后,他们能够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可是至少在眼下这一战,并没有构成真正的威胁,关键还是在于马军。

而从目前的复汉军而言,最大的弱点就是马军,不仅缺马也缺少足够熟练的骑兵,特别是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直到北伐之时,复汉军手里也就一万一千名骑兵,其中真正的胸甲骑兵也就三千人,剩余的八千骑兵都属于骑马步兵。

因此,什么时候动用这三千胸甲骑兵,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决定,就连枢密院其他的将军,都不敢在这个问题上随便说话。

一时间,众人陷入了沉默,直到宁忠义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的时候,宁渝却抬起了手,脸上带着几分自信的微笑。

“既然客人来了,咱们总得做点什么,否则岂不是让雍正小瞧?”

宁渝的手指点在了僧保的那颗小黑棋上,冷笑道:“放他们进来,让二十三师顶上去,告诉谢庆春,拖住马队两个时辰,朕给他们全体嘉奖!”

一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二十三师这一仗遭遇的伤亡肯定会很大,可是这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相对于其他编号靠后的师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宝贵的机会了......

至于谢庆春这个老将,也进入了所有人的视线,只要他能够顶住清军马队,将来少不得一个子爵......

........

战场上的任何动静,此时已经牵挂着所有人的心脏,对于雍正而言更是如此,他手持着千里镜,望着僧保的马队发起冲锋,脸上陷入了沉思。

除了僧保马队的冲锋,雍正也看到了复汉军的后续部队,正在朝着僧保的马队方向展开了反包围,简单来说一旦僧保突击不成功,便只剩下全军覆没的下场。

军机处大臣们以及顺承郡王锡保围在沙盘前,而顺其他的八旗将佐们,也是紧张地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等待着雍正的决定,

“倘若置之不理,则多罗郡王璘布所部决难继续坚守张家湾,一旦张家湾失陷,复汉军完全可以从侧后包围我八里桥,到时候镇守八里桥,只会让我军更加被动。”

顺承郡王锡保年轻气盛,在考虑问题上更多还是从问题本身出发,因此他很快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安排定福庄还有驻守八里桥的清军马队,直接对复汉军发起进攻。

在锡保看来,八里桥眼下已经失去了防守的价值,原先打算以八里桥来吸引复汉军主力进攻,从而打击对方的战略目的,本身就透着几分异想天开——对方不是傻子,他们不会傻乎乎地从那么狭窄的桥面上通过。

当然,锡保并不敢将这些话说出来,因为镇守八里桥本身是雍正的主意,而不得不说,外行人对于战争的思考,总是透着那么几分想当然,毕竟敌人可不会那么傻。

其他人自然不敢搭话,而雍正脸色也有些发青,冷哼道:“守八里桥是为了守住通往通州的要道,自然不能轻易放弃.......”他先是挽回了几句,随后轻声道:“定福庄的清军要动,通州的新军也要动,得把对面也给拖进来......”

在如今这个时代,战争指挥并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般,能够根据敌方的情况进行细节上的调整,真要是强行这么干,那就等着吃败仗吧,就好比后世某位指挥机枪手前移十米的天才战略家,在战争中被打得一败涂地.......

对于双方统帅而言,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对局势的判断,将自己手里的棋子慢慢放下去,然后在漫长的等待中,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消息,接着根据消息来进行判断,放下一颗新的棋子,但问题就在于谁也不知道这个选择究竟是否正确。

因此,作为统帅绝不可能第一手就把所有的棋子放出去,否则等到对方根据情况化解之后,那么自己就没有了插手的办法,只能干瞪眼看着局势逐渐恶化。

雍正尽管不懂得军事策略,可是对于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因此当他不得不应手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拉着对方一起应手,通过拼硬实力的方式,来化解对方可能存在的底牌。

听到雍正这番话,徐元梦当下便大吃一惊,他颤声道:“皇上,只怕这太冒险了一些........”

反倒是顺承郡王锡保,倒是颇为赞同,他瞥了一眼徐元梦,不冷不热地顶了一句,“大学士不懂战事,如果不去策应僧保的马队,不光使得僧保他们的进攻被化解,还会导致他们被彻底包围,这太伤士气了,后面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徐元梦皱了皱眉头,他终究不太懂军事,只得轻轻叹了口气。

雍正见无人再有反对的意思,当下便点了点头,安排了大批的侍卫将消息传递了下去,等到消息逐渐传递了下去之后,只见整个清军防线上的近十万人都开始动了起来........

........

清军防线和复汉军阵列上的变动,并没有瞒过僧保的眼睛,他心里大概明白,恐怕这是皇帝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动向,当下便有些振奋,一旦此战建功,将来在皇帝心里的地位也就不一样了,一时间心里有些发热。

“为了大清,冲啊!”

冬日的阳光显得有些温暖,也有些略显此言,而僧保则端平了长矛,双腿狠狠磕在马腹上,而胯下的骏马在受力之后,如同利箭一般发射出去。

在僧保的身后,则是一排排的八旗马军,他们在此时也发起了冲锋,目标便是在三里外的复汉军炮兵阵地,而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复汉军的步兵师,即复汉军第二十三师。

千军万马奔腾之时,所造成的冲击力绝非步兵所能比拟的,光是上万马军冲锋的那股子气势,就足以把正常人吓得尿裤子,而对于直面其锋芒的复汉军第二十三师而言,这一次更是一次极为艰难的考验。

实际上,早在总参谋部制定方案的时候,不是没有人质疑过这一点。毕竟用一个新编师去守炮兵阵地的侧翼,无论怎么说都有些冒险,倘若他们顶不住被突破了,尽管还有其他师能补上,可到时候炮兵阵地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可是最终宁忠义还是拍板,将第二十三师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原因就是第二十三师师长谢庆春,曾经是宁忠义曾经二师的一个团长,而宁忠义对其的了解,最终使得第二十三师担负了这样的重任。

在面对清军马队的冲锋时,谢庆春并没有半分畏惧,他双手拄着指挥刀,静静地望着面前冲锋的马队,这并不是因为他已经被吓傻了,而是这一切都早已做好准备,只需等待清军自投落网。

只见谢庆春身后,多达数百枚簇新的火箭弹,正斜斜指向了天空,而每一枚火箭弹旁边,则站着一名复汉军的士兵,他们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就在当年的安庆之战中,当时新研制出来的火箭弹,将讷尔苏的骑兵给打得大败,轰杀骑兵数千人之多,甚至导致康熙的最后手段失效,因此火箭弹也得到了复汉军内部的高度重视。

后来在西人来华之后,一些相应的火药配方都被进行了完善,而且还将颗粒火药应用到了火箭弹,并对火箭弹本身的气密性进行了改善,因此新研制出来的革新二年制火箭弹,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得到了大大加强。

对于北伐之战,参谋部十分重视火箭弹的重要战略作用,因此几乎每个师都进行了相关的装备,像二十三师这种需要拱卫炮兵阵地的部队,更是配发了足足两千枚重型火箭弹,堪称无比豪奢。

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急促,八旗骑兵身穿棉甲,头上戴着铁盔,他们手里拿着长矛,马上还挂着弓箭,只见呈现出一支箭头的阵型,而在箭头的最中央,便是僧保本人,他身旁的骑兵挥舞着黄色的旗帜,气势逐渐越发强盛。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面前的这道单薄的复汉军横阵,在大清的铁蹄面前只能选择退缩。

第四百四十三章 谁都逃不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十章 寻矿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艰难唯一死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门提督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为帝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还没死第四百零六章 营啸之变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变世界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隐患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二百五十章 照样打崩第五十五章 梦绕神州路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漠北第四百章 忠臣义士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五百零四章 进攻盛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一十章 乱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三章 论禅不论心第五百六十章 阴差阳错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机的野望第三百五十章 水陆齐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争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负重第五百七十四章 当大王的机会第三百九十四章 军校始定第二百六十九章 财政盘点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风第二百二十章 奔袭北硖关(三)第二十章 汇通钱庄第五百三十章 东北开发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七十七章 关键抉择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战余音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块肉来第三十四章 飞速发展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处理第九十二章 雨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内忧外患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占江宁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国的朋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尔丹第一百九十八章 长枫岭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当大汗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州码头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三百五十章 水陆齐攻第三百七十一章 凤翔之变第三百八十六章 进展顺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九十九章 黄河清,圣人出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一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四百零一章 马种改良计划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静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两百章 男儿至死心如铁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尔丹策凌的奋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驾崩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为南北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八十七章 得加钱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