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州码头

广州码头,此时一片熙熙攘攘,大街上四处都是叫卖货物的吆喝声,街边的店铺更是密密麻麻,而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还混杂着许多的西人面孔,只是寻常百姓们似乎对这一幕并不奇怪,宛入司空见惯一般。

实际上,自从唐代以来,广州就一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商港之一,主要便是对外进行贸易,到了康熙年间时还诞生出了十三行这种特殊组织。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这一首诗所描写的便是十三行开展海外东洋、南洋和西洋贸易的盛景,足见当年十三行的强盛,而十三行的出现,便是同广州的特殊地位有很大关系,因为在康熙二十三年的时候,清廷在广州、厦门、云台山和连云港率先放开海禁,还设立了四大海关。

四大海关的确定,使得这些地方兴盛一时,商业气氛十分浓郁,而当时广州行商对外贸易活动中,由朝廷指定一人为为外贸经手人,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后来各行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联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行会团体,即所谓的“公行”,即十三行的前身。

当然,在这个时代里,十三行还没有取得后世那么兴盛的地位,就已经宣告了结束——因为自从广东被复汉军占据之后,对工商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并且对十三行这种依靠官方垄断地位的行商进行了限制和打击。

在宁楚所发布的《江南工商条例》中,对商业不正常竞争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因此没有办法获得朝廷支持的十三行,自然快速地泯灭于其他大商会的残酷竞争下,而广州本地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新时代的行商。

这些新时代的行商们由于都是从竞争残酷的商业脱颖而出的精英,因此比起十三行的前辈们自然要强上不少,而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广州却显得更加兴旺发达。

“粤海关果然是当今南方第一大商港,从港口停泊的那些商船桅杆的数量来看,就已经让人十分惊讶了。”

一名留着短须的年轻人站在港口前,脸上略微带着几分感叹,很显然在宁楚的治理下,粤海关的发展规模却是越来越大了。

而此时在年轻人后面,还站着一个身材健硕的年轻人,他轻声道:“大人,广州三司的官员现在都在等着,要不要去见一面......”

所谓地方三司,便是当地的最高官僚机构,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及都察使司,分别执掌民政、司法以及监察大权,因此当一地的地方三司官员都出现的时候,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的权势有多么显赫。

年轻人的来头确实很大,他正是刚刚从青海返回的宁千秋,在大义军进驻青藏之后,同宁楚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明朗了,因此宁渝便另外安排人去维系同大义军的关系,然后将宁千秋调集回来。

在将宁千秋调集回来之后,宁渝便亲自与其详谈了一番,其中的关键内容便是将来对荷兰一战而做准备,其中宁千秋将会成为未来南洋地区的影子负责人,全权负责在南洋地区进行情报工作,而他的大本营便是在广州。

宁千秋收回思绪,如今的他相比起过去却是更加成熟了许多,淡淡道:“见面就不必了,我们并非是官场中人,俗礼也就不必讲究了,再说了他们敬的可不是咱们影子。”

年轻人点头应是,随后便下去传达了命令,只见片刻之后,一辆辆马车随后开始沿着滚滚人潮离去,其中还有一些人正在朝着这边观望,很显然他们都还没有彻底死心。

宁千秋并没有搭理这些人,而是朝着广州城内漫步走去,这里将来会是他长期生存且战斗的地方,相比起南京和在大义军那边,如今的广州更多了几分野蛮生长的气息,反倒不会显得那么血淋淋。

“千秋,朕对你的期望很高,不仅仅是因为你过去的成绩,而是希望你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所有潜力,帮助大楚彻底奠定南洋的统治根基。”

宁千秋默默地走着,皇帝的话言犹在耳,不得不让他多多思考几分,他很了解皇帝,也明白皇帝不愿意只做一个类似于荷兰人那般的存在,皇帝需要更加深层次控制南洋,其中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绑定会很重要。

就好比荷兰人,眼下表面上在南洋威风凛凛,可实际上危机已经蕴藏很深了,像之前就已经同爪哇打过几仗了,而荷兰人并没有占据太多的优势,他们眼下更是几乎默认了南洋的本土实力自我繁衍。

这样的东南亚,对于荷兰而言只能算得上是一块殖民地罢了,将来一旦有什么变故之后,也就距离崩溃不远了。

可是对于大楚而言,彻底将南洋消化下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彻底吃下了南洋,将来才能更进一步控制东南亚,甚至是还未发现的澳洲土地。

“大人,前面就到了咱们的地盘了。”

一名护卫的脸上略显兴奋,很显然长时间的奔波,已经让他有些精疲力尽,实在是不愿意再跟着宁千秋瞎转悠。

宁千秋轻轻摇了摇头,脸上的神色如同当年决定要去大义军一般决绝。

“不要再叫大人了,要叫我掌柜的,咱们以后可就是这昌泰商会的掌柜了......”

........

当宁楚的大间谍到了广州码头的时候,还有两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站在了码头的地面上,望着人群熙熙攘攘的广州城,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

“这里的人可真多啊,在伦敦港可见不到这些.......”

“可是伦敦港随处可见的大便却比这里多多了!”

二人放声大笑,很显然对伦敦环境的吐槽,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日常习惯中,而相似的习惯还有对伦敦官僚们的吐槽——他们都是一坨大便。

在二人笑过之后,其中一人随后又开口道:“约翰,公司这一次派咱们前来,可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的,至少不能出现太多的亏损,不是吗?”

那名叫约翰的小伙子很显然非常有底气,笑道:“里维,在来之前,咱们不是都有很多的底气吗?相信来自大不列颠文明的成果,不会让这个富庶的国家而失望的,我们不仅要卖掉运来的大宗货物,还需要运回去大量的货物,比如瓷器、茶叶还有大黄......”

里维却是摇了摇头,哀叹道:“你可不知道,公司在华夏的贸易中虽然一直都能赚取的利润,可是那都是将来自华夏的商品运回欧洲,才能有这些利益,可是当时也是建立在金银比价不一的状态,然而眼下宁楚的金银比价已经调到了跟国际上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咱们过去的操作方式,并不一定能够重新实现。”

随着宁楚货币政策的逐渐完善,再加上大量新式金银货币出现在市场上,传统的货币开始逐渐迅速消亡,特别是铜钱已经完全被汇率稳定的铜币给取代,因此这也使得过去采用换银手段交易的西洋人,已经没办法继续玩下这个游戏了。

其次还有一点,里维并没有说出来,因为在此时的华夏社会中,小农经济并没有被彻底摧毁,这就导致经过高昂成本运输过来的商品,在本土商品面前变得毫无性价比可言,常常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地,因此简单来说,欧洲各国对华夏的贸易是处于长期巨额逆差的情况下,大量的金银都在这种贸易体系下流入了华夏。

不得不说,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想要真正挽回贸易方面的失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是想要用武力解决,也会在广袤无垠的土地和大量增长的人口数量面前,失去用武力解决的勇气。

因此,在欧洲各国派遣使者前往南京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了其他的尝试,将约翰和里维等一批人派遣到粤省、沪市以及南京诸地,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新的发财之路。

约翰微微沉默,随后又坚定道:“即便其他的商品都无法建功,可是我相信有了它以后,将来一定会让华夏人将自己的银子都给吐出来!”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攻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劳永逸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康熙(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一百零五章 头疼第九章 云梦矿盐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难选择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第四十七章 宁千秋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决战之遗诏留书第八十七章 得加钱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康熙(八)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变世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二百六十章 福祸所依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三十章 真正的战争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鹤丸城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七十章 震动天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万斤铁第七十九章 吃面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税制改革第八十二章 波澜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与败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晕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来个大的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级烂摊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层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康熙(九)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为南北第四十九章 白鹤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爷要奋起第一百零七章 勋阳府第八十九章 初战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占江宁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亲征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银本位制度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战桐城(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爷要奋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艰难唯一死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五百一十章 飞蛾扑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计划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康熙(八)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负重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七十九章 吃面第五百七十四章 当大王的机会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七十七章 进军星星峡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练潭镇(十)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二)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一十三章 卖个好价钱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袭北硖关(一)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归降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战,我便战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紧的拳头第一章 梦里梦外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六十四章 战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三百九十五章 联土抗楚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个厚道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亲征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一百一十一章 联姻第五十章 千古圣君第四百六十五章 对比的烦恼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袭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称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闹一闹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卖个好价钱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