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乱的俄罗斯

革新五年七月,宁渝在京师会见漠南蒙古诸部,还有从漠北跑路过来的喀尔喀蒙古三部使者,当下便表示,要秉着蒙古大汗的身份,将准格尔汗国击败,彻底恢复蒙古的和平与美好,在场众人顿时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刻带着天朝大军回援喀尔喀蒙古。

要知道,喀尔喀蒙古三部使者可不是天生爱哭,实在是因为眼下喀尔喀三部的状况让他们不得不哭——就在孙嘉淦回到京师之后不久,噶尔丹策凌便尽起大军展开了进攻,导致前线的喀尔喀三部联军节节败退,就连土谢图汗都差点被大策零敦多布给活捉了!

这一下却是彻底吓尿了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二人盘算了一下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最迟到年底土谢图汗部就会成为一个历史,而车臣汗部原本势力就比较弱小,恐怕顶多也就坚持到明年春天,也就说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宁楚再出兵也没有意义了。

因此,喀尔喀三部便派来了求援的使者,而这一次使者摆出的态度则十分谦卑,表示只要宁楚出兵,将来一切仿照漠南蒙古旧例,听任宁楚的安排,当然前提是要保住三部的富贵才行。

在得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宁渝自然不会白白放过,他先是在北京举办了一个欢迎仪式,以表达自己作为蒙古大汗的态度和诚意,接下来便果断发布了一道亲征漠北的谕旨,算是进一步稳固了军心。

对于皇帝要亲征漠北的消息,大臣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腹诽之词的,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对付准格尔汗国,自然有枢密院可以策划,也有众多将军可以挂帅,何必让皇帝亲自前往呢?若是有个什么闪失岂不是大事?

因此,就在宁渝返回宫中休息,就准备刚刚吃上一块西瓜的时候,枢密使宁忠义便不顾非议,亲自前来劝谏。

“陛下,准格尔汗国并非那等强敌,何须陛下亲自出手,岂不是显得我大楚太过于看重此辈?臣作为枢密使,愿意替陛下分忧。”

宁渝望了望面前的西瓜,然后又看了看面前神情凝重的王叔,当下笑了笑:“王叔,这天气热,还是先吃块西瓜,此瓜味道甚妙,倒让朕还颇为喜爱。”

宁忠义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想着吃西瓜,可是皇帝所请,岂能拒绝?当下只能拈起一块,放进了嘴里,只觉得甘甜无比,吃起来颇为爽利,便又拿了一块开始吃了起来。

宁渝瞧见宁忠义吃得香甜,便也拿起一块,一口咬了下去,将西瓜吞咽之后,才笑眯眯道:“于朕而言,北征之战的爽利不亚于这块西瓜,若是没有摆在朕眼前也就罢了,你们吃了也就吃了,可是眼下既然摆在了朕面前,岂有不尝之理?”

“陛下,可是战事凶危......”宁忠义还想再反驳一句。

“难不成枢密使没有信心打赢此仗么?”宁渝脸色如常,只是这句话却让宁忠义微微一滞,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说打得赢?那皇帝自然顺杆往上爬;说打不赢?那他这个枢密使只怕是就要立马下台了。

宁忠义原本就不善于言辞,此刻更是变得脸红脖子粗,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

见到宁忠义这幅神情,宁渝也没用继续为难他,而是轻声道:“王叔应该能够明白,这一仗关系可是无比重大,除了要对付喀尔喀三部,还需要对付后面的蒙古人,除了军事上药打仗,还要在政治上抚慰蒙古人,其中分寸拿捏,可谓烹小鲜。”

什么是烹小鲜?举重若轻,躁而多害,静则全真。

而对于宁渝而言,北伐之战过去之后,北方的威胁并没有变小,反倒是若隐若现的俄罗斯人,一跃成为了宁楚目前最大的敌人。

可能会有人会问?为什么眼下宁楚最大的敌人是俄罗斯,而不是南洋的那些欧洲国家呢?

原因很简单,眼下的宁楚是一个陆权国家,而俄罗斯也是一个天然的陆权国家,双方对于土地的争斗具备更强的韧性,一旦有所弛懈,就会被对方所乘,就像历史上演绎的异样,随着清廷的衰落,俄罗斯便在清廷的身上狠狠啃了几大口下去。

因此在宁渝看来,他最需要打击的敌人便是俄罗斯帝国,而最好的办法便是将这个还不算特别茁壮的巨人给肢解掉,让它再也不会成为大楚的威胁,而眼下正好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简单来说,根据宁渝的了解,就在彼得大帝的去世之后,俄罗斯帝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阴谋诡计几乎侵染了这个国家,而处于其暴风中心的皇室更是屡遭波折,若是如历史上发展,如今的俄罗斯女皇叶卡特琳娜一世应该已经死了。

不得不说的是,俄罗斯沙皇的继承几乎充满了戏剧性,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在彼得大帝生前的时候,他跟前妻洛普辛娜生育了一个孩子,叫做阿列克谢,基本上确定了当时的皇储地位。

只可惜在洛普辛娜和周围保守派大臣的影响下,阿列克谢也不赞成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而后被彼得大帝怀疑谋反,将其投入了监狱中,随后这位可怜的皇储也十分恰当地死在了监狱里面,仅仅只留下了一个三岁大的孩子,也就是彼得大帝的孙子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

按照当时的法令,在阿列克谢死掉之后,应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彼得大帝和后妻叶卡捷林娜所生的儿子彼得·彼得罗维奇,可是这小子也不幸夭折,导致孙子一跃而上,成为了可能的皇位继承人。

但问题就来了,这位俄罗斯版本的朱允炆并没有得到祖父的宠爱,反倒使得彼得大帝担心孙子太过于年幼,会被保守派利用来打击自己的改革大业,而这将是大帝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十分果断的决定,下诏更改了传统的皇位继承法令,规定皇位不一定非要传给男性直系后代。

意思很就很简单啦,老子想让谁当皇帝,谁就能够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新任沙皇!

然而很可惜的是,彼得大帝死得太快,他并没有来得及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反倒引来了无数野心家的目光,人人都盯上了这个空悬的沙皇宝座,其中最有实力的便是朝廷中掌握了君权的元帅缅希科夫。

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缅希科夫发动了政变,将彼得大帝的皇后也就是自己的老情人抬上了沙皇的宝座,当然他也不一定是出于爱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只是想要过度一下,给自己当沙皇创造机会。

然后就这么顺利地渡过了两年,而眼下叶卡捷林娜一世也生病而挂掉了,使得缅希科夫再一次开始了骚操作,他擅造诏书,将帝位传给年仅十一岁的彼得,并同时把所有政敌悉数流放到西伯利亚。由此,俄罗斯版本的朱允炆正式当了皇上。

虽然这是宁渝原来世界的世界线,现在还是不是这个样子还不知道,毕竟两边隔得实在太远了,想要知道欧洲的消息,至少有三四个月的延迟时间,因此就算眼下出现了变化,宁渝也是不清楚的。

可是在宁渝自己看来,这样的变化应该不会出现,而且就算出现也没有关系,因为不光叶卡捷林娜一世是一个短命鬼,如今这个新的沙皇彼得二世也是一个短命鬼,关键还是一个没有真正实权的短命鬼。

简单来说,缅希科夫元帅实在是太过于跋扈,他在扶持彼得二世登基之后,自己就当上了摄政王,自封为大统帅,还把自己的女儿玛利亚许配给了才十一岁的彼得二世,自己就总览朝政,开始对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其他子女进行疯狂的打压。

如果说故事进行到了这里,只能说俄罗斯出了个董卓式的人物,可问题是这位俄罗斯版本的董卓并不够坚挺,他突然间也病倒了,并由此失去了权力——由此可见,锻炼身体是多么的重要。

而在缅希科夫病倒后的数年里,整个俄罗斯都陷入了一种疯狂的迷乱之中,各种清洗与反清洗不断上演,一直持续到彼得二世死后,安娜一世上位之后,这位相当狠辣的女皇才终于将保守派彻底打压了下去,稳固了局势。

也就说,摆在宁渝面前的,是一个已经陷入了内乱边缘的俄罗斯,而这个过程至少会持续三年左右,如果在这个时候给这个巨人狠狠来上那么一下子,很可能会导致它轰然倒塌,而这将会是一场最大的盛宴。

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继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猫捉老鼠第四十九章 白鹤道第五百零五章 二万万银元第二十四章 严肃军风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国的朋友第一百三十七章 触目惊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决战之血雨山海关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零九章 立国称制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一百八十四章 财政赋税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对决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康熙(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战,我便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十章 寻矿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谁求谁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与浊流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九十五章 联土抗楚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四百零四章 顶不住就是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对萨摩藩之战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州码头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陈采薇有喜第一百二十章 后路第七十九章 吃面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旧迎新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尔丹策凌的奋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军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强宣传第二百零四章 汉阳造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零三章 济州岛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尔丹策凌的奋起第四百零一章 马种改良计划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决战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三十一章 称王第二百六十九章 财政盘点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四十二章 两淮盐商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康熙(四)第二百九十章 收买人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零五章 头疼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税制改革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机的野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祯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业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亲征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二百四十章 战康熙(十)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机的野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过苦日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战土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