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浩在红土赛场上的感觉通过前两轮比赛的磨练,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这位二十九号种子的比赛中,通过多拍回合的得分比网前的得分还要多一些。
“梵浩在底线是越来越自信了,”许乃仁在转播中评价他,“这场比赛中很多时候会让人忘记他是一位以网前得分为主的球员。”
“这和对手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位美国球员在红土赛场上的能力一般,并不是有很大的威胁。”刘中兴认为是两方面的原因,“梵浩后面遇到的基本都是擅长红土赛场的选手了,那时候才是评价他的时候。”
梵浩的第三轮比赛以三比一的比分拿下,虽然自己的感觉很好,只是比较之前来看,整体来看还是不够稳定,对手也抓住梵浩状态不稳定的时候拿下了第三盘比赛。
赛后和两位教练交流的时候,梵浩问吉尔伯特教练,“我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稳定?”
“当然是训练,另外对比赛的理解和对手的充分了解,也会让你在比赛中更轻松一点。”吉尔伯特教练表示没有什么捷径,“你的天赋相当不错,学习能力非常强大,只需要坚持训练,坚持自己的路线就好了。”
“下一轮的对手怎么样?”梵浩咨询两位教练,
“德国的舒特勒,你和他交手过几次了,”威尔逊教练告诉梵浩,“不过每一个对手的再次相遇,和之前都不一样的。”
“这个我清楚,每一场比赛都是新的对手,哪怕多次交手也是一样!”
“是这样,不要大意,”吉尔伯特教练也提醒梵浩,“每一场比赛除去对手,自己这一关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保持一颗充满胜利欲望的心,”
“我会的,我喜欢网球,也许我会打到三十五岁,四十岁,”梵浩觉得自己真爱上网球了,“尤其在球场上洒下汗水的时候和取得胜利的时候!”
“有这样一颗心,早晚都会成功!”两位教练都认同梵浩的说法。
梵浩很喜欢比赛,可遇到强力的对手并且自己状态不稳定的时候,比赛过程就会非常艰难了。
“哎呀,梵浩已经零比二落后了,怎么办?”韩老师在替梵浩着急,“赶紧想办法搬回来,实在不行继续发球上网吧!”
梵浩和舒特勒的第四轮比赛中,前两盘比赛都被对手破发成功之后输掉了,梵浩自己的稳定性不够,发球虽然还好一些,但对手已经熟悉了他的球速,再加上土地赛场的问题,舒特勒在梵浩的发球局中并不是非常的被动。
梵浩底线逐渐好起来,但和这种耐力十足又擅长多拍的选手,还是有一些差距。
盘间休息的梵浩也在想自己的问题,虽然底线多拍是红土赛场上最适合的打法,但是自己并不是非常擅长和适应,下一盘怎么办?
第三盘舒特勒先发球,两人拉锯了六七分钟之后,对手继续保发成功,接下来还是考验梵浩的时候。
看台上的两位教练都在看着梵浩,这种时刻,还是要赛场上的球员自己调节,网球很多时候被称为一个人的比赛就是这一点,即使有休息时间也没有教练可以给你帮助。
吉尔伯特教练现在最主要的是想看梵浩怎么调整自己,是一条路跑到底还是想其他办法。
“梵浩的发球局,他会怎么办?”詹俊问刘中兴,“刘老师,你认为这种时候梵浩要如何调整?”
“梵浩有可能改回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打发上的战术。”刘中兴作为旁观者是最清楚的,“底线多拍梵浩还是不够稳定,他有可能改回自己最擅长的,”
“但是红土赛场打发球上网?”詹俊有些不相信,“适合吗?”
“确实不适合,但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话,就只能冒险了。”
梵浩自己的发球局,真的开始了发球上网的战术,甚至两次二发也都是直接上网,也算是一次出乎意料的进攻。
梵浩六次发球得四次得分,一次直接得分,三次网前的截击得分,剩下两次是截击失误和被穿越各一次。
“梵浩真的上网了,”詹俊发现刘中兴说的很准,
“关键时刻还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刘中兴认为,
看台上的两位教练互相之间看了看,梵浩的底线还是需要长期训练,双反手和正手击球只需要加强训练保证动作的稳定性和未来应对多种局面的能力就好了。
梵浩的第三盘比赛中尝试两次发球上网战术之后,自己意识到了问题,面对艰难时自己还是选择了最习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第三个发球局,恢复理智的梵浩更加合理的选择进攻的方式,但合理不代表一定会赢球,每一个发球局都比较艰险。
“啊,梵浩差一点就要被破发了,”韩老师很担心,“还好通过发球挽救了这一局,现在双方将进行抢七局,梵浩最后的机会了”
抢七局还是舒特勒先发球,两人交替得分,梵浩不想输掉比赛,舒特勒也想这一盘结束战斗,打的更加激烈。
“梵浩破发了一分,现在五比四领先,”韩老师高兴了,“接下来两个发球分,很可能拿下这一盘。”
赛场梵浩利用对手的二发机会主动进攻,抓住机会去到网前得分破发。
紧接着自己的发球分,二区一发外角球,舒特勒正手回出精彩的斜线球,梵浩在网前的截击失误了,双方又回到同一起跑线。
“精彩的回球,舒特勒的反手和刚才的正手打出同样精彩的回球,”詹俊夸奖舒特勒的表现,“这下梵浩危险了,对手先拿到了赛点。”
六比五,舒特勒获得赛点,利用自己的发球分多拍之后得出斜线的制胜分,直落三盘淘汰了梵浩。
“哎呀,可惜了,”韩老师有些遗憾梵浩出局。
晚上的时候,梵浩得到了另外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吉尔伯特教练不再准备续约,他将要长期执教另外一位球员,基本已经达成协议了。
“非常感谢你,吉尔伯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