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
而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
西方人叫作,“命运!”
而咱们中国人称它,“缘分!”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比如这碗鸡汤小馄饨。
凌晨三点,在忙碌了两个小时后,馄饨摊老板娘开始制作燕皮,老板则开始拌馅料,切蛋丝,煮鸡汤。
祖先的智慧,家传的秘法,经验的心得,食客的领悟........
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馄饨,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吃。
从形态到馅料,从神到形,从南到北,馄饨的变化千姿百态。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我大天朝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
然,万变不离其宗。
这看似馄饨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中午十二点,我准时下楼,要了一碗传统街头小吃
——馄饨
唯一不同的,是汤底用的是鸡汤而非白开水。
我首先喝了一口“鸡”汤,鸡汤里没有鸡味,应该是鸡汁调味品放少了。但是老板为了掩饰,特别加上了许多味精和生姜,想把它变成原味生姜鸡汤。但这么做实在太天真了,因为他煮的时间根本不够,生姜的味道只在表面那层汤上,完全没进到里面去,放进馄饨后味道再次被冲淡了。
好好的鸡汤底,被老板搞得既没有鸡汤味也没有生姜味。
失败!
蛋丝切得也不够整齐,大大小小,头大脚粗。
人家孔老夫子早就说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食。割不正,不得其酱,不食。”
失败!
榨菜没用水泡过,太咸。
失败!
紫菜一吃就知道是便宜货,一点鲜味都没,失败中的失败。
最惨的就是葱花了。
因为葱还没切干净,葱头上面,还带着须须。
老板,你有没有搞错啊........
然后,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拿起勺子,又吃了一口馄饨:
燕皮在嘴里慢慢融化,这种口感是多么细致而高雅,红白相间的皮用的是瘦肉和地瓜粉做得状若纸片,老板娘竟然把馄饨做成甜点的形式,香味也极为高雅,和极有嚼劲的猪肉馅搭配起来,强烈震撼了我的食道和胃壁........
我又缓缓舀起第二只馄饨,塞入口中:卧槽,这是.....这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
那小小的馄饨内,瘦肉鲜美可口,肥瘦比例均衡,不可多得;馄饨里吸收了鸡汤的鲜味,确是白肉与红肉的完美组合,两者兼得;伴菜用的是蛋丝,榨菜,葱花,紫菜,层次丰富,各自的味道聚集在一起,散发出味道极强的海鲜腥味.....
给人一种身在海洋之中,吃得确是陆上家珍的特殊感觉。
咦,为什么会有海鲜味呢?
“是虾皮,我加了虾皮。”老板娘如此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