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

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

也有数据说利奥波德二世治下,刚果金损失人口超过千万,足以可见前世刚果金的富裕,实际上前世比属刚果的范围就比刚果金要大的多,尤其是东部和南部人口最为集中。

不过这些地区都落入东非手中,恩斯特乐观估计现在东非全国黑人总人口,应该在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只是乐观估计。

因为从南非战争之后,东非对本土黑人的统治已经进入最“残暴”的阶段,来缓解东非人口增长压力。

现在东非人口本来就多,增长率还高,五千万多万人口加偏高的人口增长率,恩斯特自己都不清楚现在东非人口已经膨胀到了什么程度,不过可以肯定,等到1900年,东非非黑人人口肯定会达到世界第三,超过美国仅在沙俄之后。

除了人口压力,紧随其后的是东非的大基建,光是东非大运河计划,就足以让恩斯特和隋炀帝并驾齐驱,还要加上公路和铁路,城市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东非甚至不需要在对外输出黑人,本土黑人就会因为繁重的劳动任务,以及人口结构失衡从而走向灭亡,所以比利时的种族灭绝和东非相比都是小儿科。

所以再观看那勒斯日记的时候,恩斯特心中毫无波澜,对于比利时华人的遭遇也没有什么同情心理。

毕竟,如今比利时治下的华人境遇比前世可是好了不少,前世利奥波德也从远东帝国引入过华人移民,在当时扎伊尔殖民地(刚果金旧称)来弥补黑人劳动力的缺口,结果不堪重负的华人移民最后被迫横穿扎伊尔殖民地的雨林往其他国家殖民地逃跑。

可以想象前世比利时人对华人统治有多残暴,毕竟19世纪的华人绝对是吃苦耐劳的典范。

而在东非影响下,现在比利时殖民地很是收敛,至少东非边境从来没有收到过比利时境内华人往东非逃跑的案例。

当然,这不是恩斯特一个成熟冷血政客所要思考的问题,他更加关心东非对非洲人口起到的影响。

而今在比利时的统治下,华人已经成了当地主流人口,更不用说锡格马林根王室领地和东非这两个华人移民大国。

当然,锡格马林根王室领地和东非是德华通婚的国家,所以情况和比利时有很大不同,未来两国根本不可能有主流华人种族存在,只会是混血裔的比例和程度不同。

恩斯特对于现在非洲华人数量并不在乎,他更想知道非洲的纯黑人人口还剩下多少。

恩斯特想到,假设东非境内的黑人按照一千五百万计算,这一千五百万还都是男性,时间一到基本就自我消亡了。

也就是说,未来非洲黑人只会存在于西非地区,按照前世非洲人口数据,在19世纪末,非洲总人口是九千多万。

而现在东非就占了非洲百分之四十三的土地,而且还是前世黑人的主要聚集地,所以刨除掉东非本土黑人,那非洲总人口至少要减少百分之四十。

也就是四千五万左右,而仅剩下的四千五百万,还要减去北非的阿拉伯文化区,埃及加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家之前也有两千万,如果算上阿比西尼亚这种黑白混血,那估计有三千万,这样算下来,留给西非的人口恐怕不足一千五百万!

当然,这个数字恐怕不太靠谱,因为东非的原因减一半,肯定是不太合理的,毕竟在东非之前西非一直比东非地区的土著文明要发达一些。

加上东非向西非输入了不少人口,所以现在西非的黑人人口总数应该在两千多万,不到三千万的规模。

如果是这样,那现在整个非洲的黑人数量估计和二十一世纪的美国相当,甚至可能不及美国黑人数量。

二十一世纪美国本土的黑人数量是四千七百万,而现在东非的黑人加上西非黑人可能也就是这个数。

而且还要进一步考虑,锡格马林根,比属刚果的黑人未来基本也前途昏暗,西非的黑人数量只会更少。

而西非不到三千万人口的黑人总人口,这个数字就很有意思,毕竟殖民地开发是需要大量人口,而现在西非总人口仅和法国总人口相当,可见如今西非地区地广人稀的程度。

当然,有失有得,非洲人口总数并不会因为黑人人口断崖式下降而有太大的变化。

光是现在东非的人口总数就已经接近甚至前世19世纪非洲全洲人口规模,只不过大多数换成了欧洲和远东人。

一想到时间快到1900年了,恩斯特也自觉应该对东非人口以及其他数据展开新一轮的普查。

同时,对于西非等地区的人口,东非也应该有所关注,便于未来东非在非洲全洲的布局。

……

人口普查是一件复杂的事,尤其是在东非人口规模进一步提升之后,难度和计算量进一步加大。

所以相较于人口普查,对其他领域的关注更加迫切和便捷,而其中教育领域的投资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东非之前大办学校风潮,在1898年,东非大学数量进一步提升,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几乎翻了一倍,而在校大学生数量也增加了到了五万两千多人,如果加上准高等教育,直接突破十万人,已经成为世界高等院校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而这还仅仅是东非大学扩招的初步阶段。

“到1900年之前,各个省份大学建设完成之后,那时我们东非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数量有望突破十六万,进一步拉开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

“目前大学生数量增加,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现有大学加大招生规模,一个是新建设大学开始招生。”

东非各个大学的平均在校人数,其实也就六七百人左右,远无法和前世大学相比,毫不客气的说前世一所大学就能容纳东非现在全国所有在校大学生数量,而东非全国大学的教职工数量更是才不到八千人,其中教师仅有三千多人,师生比例大概是一比十七。

所以即便在全世界东非高等教育处在中游水准,但也完全称得上精英教育,毕竟东非不能只和欧美国家相比,在其他地区和国家同样有高等教育存在,东非和欧美有差距,同样其他地区和国家同东非比也有差距。

不过有一点很好,那就是东非大学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人海战术,东非作为一个尚未转型成功的农业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普及率已经处在世界前列。

而这也是东非在南非战争之后往死里压榨黑奴的重要原因之一,光是教育开支占比,东非在世界各国中就处在首位,超过了德国。

第449章 野心第801章 恭贺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606章 后悔第892章 产业孵化中心第645章 马塔贝莱省工业发展第214章 自己人,别开枪?第776章 第三阶段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755章 攻守易势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77章 霍尔木兹海峡第1331章 巴达维亚第369章 送别第958章 巴拉圭第335章 生猪养殖第1006章 英日两国动作第782章 近卫师第861章 分赃第675章 水铁联运第199章 结款第1349章 牺牲第439章 非酋结婚第1275章 新三角贸易第319章 总部搬迁第367章 铁甲舰第531章 兵城第1200章 电气化第977章 情报摸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伤的世界第82章 面粉厂第628章 引入外资第976章 开始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868章 尘埃落定第1363章 基特韦市的转型之路第626章 封闭和开放第1239章 兵变第68章 阿拉斯加第898章 太特市第805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第334章 三角联盟(续)第68章 阿拉斯加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1070章 法德相争第73章 消化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38章 资源城市问题第469章 鲸湾港第672章 危与机第833章 拖拉机第847章 畜牧业第62章 激战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892章 产业孵化中心第809章 事后第135章 休整第748章 第二阶段第1236章 敖德萨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538章 霍亨索伦版“非洲刮分计划”第956章 专家建议第789章 态度第232章 裁区设省第1079章 水利建设情况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88章 情报战第1093章 英国的诚意迪拜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853章 秘密进入第469章 鲸湾港第1337章 麦哲伦海峡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811章 送行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51章 二手舰队第38章 开垦第1362章 医疗产业第53章 土豆种植第929章 海军的心思第774章 搬迁第201章 走马上任第1331章 巴达维亚第1138章 对德殖民地处理第686章 1885式国防军用钢盔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371章 生意第118章 啤酒馆聚会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92章 产业孵化中心第144章 贸易第968章 分歧第466章 各国态度第1335章 初级工业强国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么?第204章 “流放”?“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