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巴拉圭

第958章 巴拉圭

1899年。

巴拉圭,亚松森。

在经历过巴拉圭战争之后,如今巴拉圭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人口在八十年代就恢复了战前水平。

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巴拉圭战争之后,巴拉圭距离出海口更远了,不过通过巴拉那河及其支流巴拉圭河两条优良水道,巴拉圭的内外贸易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在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的分叉口,东非的巴拉圭贸易商业船队正在进行分流。

“亚伦格林号和欧维姆号,巴拉金马号的目的地是东方市,而我们向西北方向进入巴拉圭河,然后抵达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科里德船长对着见习船员们说道。

“在东非和巴拉圭贸易中,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和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东方市,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地,以后你们跑船大概率也就是在这两个城市和东非之间徘徊。”

“船长,东方市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么?”有人问道,主要是东非也有一个东方市在印度洋的奔巴岛上。

科里德船长解释道:“巴拉圭的东方市在巴拉那河畔,用当地语言则应该称为埃斯特城,不过埃斯特城的意思就是东方市,至于我们国内的东方市在印度洋,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巴拉圭作为小国,人口少,经济体量也不大,所以我们和巴拉圭的贸易,主要通过亚松森和东方市这两座规模勉强及格的城市来进行。”

虽然巴拉圭经济和人口已经从战争阴影中走出来,但改变不了巴拉圭寡国小民的实际国情,而今巴拉圭人口也就七十多万,其中只有亚松森和东方市人口在五万以上。

“亚松森市是巴拉圭首都,而且河对岸就是阿根廷,所以亚松森实际上是东非和巴拉圭,阿根廷两国的重要贸易节点城市。”

实际上亚松森原本和阿根廷是不隔河相望的,但是巴拉圭战争之后,巴拉圭河南岸被割让给阿根廷,河对岸其实就是原巴拉圭领土。

不过在巴拉圭战争之后,当时巴拉圭人口基本也快被霍霍光了,所以被割让领土上基本也没有多少曾经的巴拉圭人,现在巴拉圭全国人口主要是意大利裔,印第安人,巴拉圭人三大族群混居。

科里德船长接着说道:“而与之相比,东方市就更不得了了,东方市位于巴拉那河和伊瓜苏河交汇处,旁边是阿根廷和巴西,三国被巴拉那河和伊瓜苏河分割,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东方市商业贸易比较繁荣。东方市对岸分别是巴西的伊瓜苏瀑布城和阿根廷的伊瓜苏港。”

所以东非只要把商品运输到巴拉圭的东方市,那就有机会将这些商品接着向巴西和阿根廷销售,当然,这基本上是巴拉圭人的活。

巴拉圭人充当二道贩子角色,也赚了不少钱,这也是亚松森和东方市两地经济迅速恢复并且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巴拉圭是东非和南美洲贸易最早的窗口,为东非商品出口做出了不小贡献,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科里德船长用着颇为自豪的语气说道。

在说话间,科里德船长所在的船队已经完成了分流,而科里德船长所在的卡关号也和其余三艘船驶入巴拉圭河,从这里开始,也意味着船队正式进入巴拉圭和阿根廷的国界线,

当然,船队并没有直接抵达亚松森,而是在阿根廷的福莫萨港停下,福莫萨港是原巴拉圭领土,由阿根廷人在1879年建立。

而东非的商船是福莫萨地区阿根廷主要进口商品来源之一,而东非巴拉圭贸易商业船队只在这里留下了一艘商船。

毕竟福莫萨在阿根廷也只是一座边境小城,购买力和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相比完全无法相比,而且他们的商品也不好变现。

阿根廷和巴拉圭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牛肉和小麦等农产品,而东非本身就是农牧业大国,所以东非在区域内的贸易活跃度并不算太高。

不过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巴拉圭和阿根廷的牛肉和小麦品质比东非高,这种情况下,东非对其农产品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东非商业船队将当地的牛肉等农产品,一方面直接向欧洲出口,亦或者运回本土,从而赚取微薄的利润。

很快,东非巴拉圭商业船队抵达亚松森市,随着东非商船进入港口,很多巴拉圭商人早就驻足等待。

东非向巴拉圭输入的主要商品以纺织,电力设备,汽车为主,当然后两者销量不算太突出,这个时候汽车属于奢侈品,而寡国小民的巴拉圭只有极少数上层人口才能咬咬牙消费,至于电力设备销量也好不了多少,毕竟欧美和东非电力普及之路都任长道远,像巴拉圭这种南美边缘国家更不用提了。

当然,巴拉圭的市场在小也是块肉,当年洛佩斯时期,巴拉圭就已经铺设了电报,修建了铁路,所以当地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只不过巴拉圭战争打断了巴拉圭的发展之路,其中包括方面南美最“发达”的工业,而在此后,东非和奥匈帝国就挤入了巴拉圭市场。

如今巴拉圭百分之四十的电力设备来自于东非,排在第二的则是法国,最后是奥匈帝国。

在巴拉圭战争之前,巴拉圭最大贸易伙伴就是法国,洛佩斯就是从法国毕业,并且以拿破仑为自己的偶像,而洛佩斯死后,巴拉圭政府的政策依然也发生变动,这让东非获取了入场券。

但是当初和巴拉圭做生意的还不是东非,而是黑兴根财团,当初东非还没有这种能力。

而后来,东非经济和工业实力增强后才开始借助黑兴根财团的贸易渠道,一步步积累和巴拉圭的贸易规模。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东非工业的飞速发展,如今东非工业产品在巴拉圭即便不降价出售,也能和其他国家竞争,其中电力设备和汽车更是巴拉圭的优先选项,在这两个领域东非制造属于高端产品,在全球市场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当然,在19世纪,即便再差的国家,努力发展工业也是不缺市场的,19世纪的工业生产能力有限,对工业品的需求十分旺盛。

而巴拉圭虽然国家小,人口少,但是人均消费能力强,在巴拉圭战争以后,为了快速恢复国家经济和人口,巴拉圭经济政策宽松,原本社会阶层也因为战争原因被打破,所以普通人机会多,即便只发展农业,收入也比较可观。

加上意大利移民增加,为巴拉圭提供了丰富的工商业人口,这使得巴拉圭如今经济发展相对不错,在工农业领域甚至比战前更上一层楼。

毕竟当年逃亡巴拉圭的很多意大利移民都来自意大利地区比较发达的威尼斯,而威尼斯本身就是一座工商业氛围浓厚的区域。

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607章 迂回第1360章 防疫和经济并重第1144章 背靠东非好乘凉第191章 青柠第846章 东非牛仔第858章 蔫坏的英国佬第1074章 市场和矛盾第379章 黄金叶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899章 东非铝产业第290章 长绒棉第143章 奴隶制经济第1197章 老天爷赏饭吃第673章 象牙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2章 挖墙角第868章 尘埃落定第570章 投降!第242章 为什么是马约特岛?第41章 衣锦还乡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197章 建议第1111章 布局远东第633章 “故”人第923章 坏事做尽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52章 经济收入第70章 蒙巴萨第900章 “三部”建设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1013章 站队第1143章 比利时难民第327章 南下第1073章 交通大变局第23章 阻碍时代进步第1058章 英国关注第354章 电报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946章 那勒斯日记第1373章 干涉俄国会议第418章 学徒第367章 铁甲舰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82章 工业轴心第281章 劳务输出第883章 全面东非化第686章 1885式国防军用钢盔第846章 东非牛仔第626章 封闭和开放第1161章 带毒的诱饵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844章 鲁道夫第1057章 军火生意先行第945章 空军第649章 新法兰克福市第726章 深入第900章 “三部”建设第430章 客人第1167章 工程奇迹第1297章 熬过光明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争第1122章 法国试探第387章 初交手第362章 第一铁路总体设想第483章 新民族第1365章 铜矿带经济发展区规划第15章 从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903章 莱茵宫第1145章 机遇第717章 南非版“三国同盟”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758章 331师第57章 探险队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306章 交接马约特岛第985章 第一大路桥第95章 兵工厂升级第129章 西北将战第920章 图谋棉兰老岛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群第1354章 瘟疫来了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273章 鸡飞狗跳第165章 拉斯坎坡里贸易市场的发展第1126章 手搓收音机第858章 蔫坏的英国佬第437章 霍乱和黑幕第882章 出口第536章 间谍第9章 接触战第661章 柏林会议第524章 幸福第520章 发电厂第725章 战前算盘第88章 冲突升级第1206章 “情同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