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大西洋经济区

第980章 大西洋经济区

东非在过去也有和美国一样的“西进运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西进运动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原本西进运动是为了开发如今的中部地区,包括波西米亚省等工业地带(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刚果南部等地区),而在南非战争之后,东非的地理西部实际已经转向更西部的安哥拉等区域,所以这是东非版图变动后的结果。

所以恩斯特补充说道:“如今我国国土的西部已经从南非战争之前的中部转变为从北包括的乌班吉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安哥拉地区和西南省,所以原本的西部运动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动。”

“西南省也就是原来的西南非洲,虽然纳入我国版图时间相对较早,但是过去受制于交通条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乌班吉河流域开发时间较早,但一直处在我国国土的边缘地带,刚果河流域的出海口地区也是和安哥拉地区一同并入东非版图的,所以这几个区域中只有安哥拉的开发程度最高。”

“但是安哥拉地区同东部,中部已经发展起来的区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未来十年里,安哥拉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将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我国已经将首都从东部沿海的第一镇市迁往如今的莱茵市,所以以莱茵市为中心,有两条重要辐射线,分别对应印度洋和大西洋,印度洋沿岸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大西洋沿岸,这是不平衡的。”

“所以如何让西部在短时间内追赶上东部的发展水平,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重点关键问题,依次我认为未来东非应该形成三大经济核心,分别是已经成型的印度洋经济区,以莱茵市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区,且尚未成型的大西洋经济区,三大纵向经济发展地区。”

恩斯特所提出的三大纵向经济区中,两大洋经济区主要依托海运优势,中部则依托矿产资源和陆地交通优势。

这个时候思维特才说道:“根据殿下的要求,我们准备在安哥拉等西部地区,发展相关优势产业,以国家力量和政策对当地工业水平进行大幅度拉升。”

“其中包括建设大西洋沿岸铁路的纵深线路,打破安哥拉和乌班吉河流域,刚果河流域,西南省的交通不畅,这是未来安哥拉铁路交通的重点工程。”

大西洋沿岸铁路早已建成,但只覆盖安哥拉沿海地区,如今东非政府的想法是将其彻底变成印度洋沿岸铁路一样,能串联整个西部的大动脉。

“技术难度在于延伸线要穿过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两种气候区域,并且涵盖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沙漠,雨林,草原,河流等复杂地形地貌,这条铁路也将是我们东非建国以来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一但铁路建成,从班吉市到金沙萨之间,就不仅仅依赖乌班吉河的水路运输,乌班吉河虽然可以直达班吉市,但因为气候的季节性,并不能保证全年畅通,而铁路就是对乌班吉河航运的补充,同时该铁路贯通后,还能将北方铁路和大西洋沿岸沿岸两条铁路大动脉彻底贯通。”

“西南省铁路延伸线同样是一个道理,可以使大西洋沿岸铁路和南方铁路网串联,这对于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能源和矿产的运输上,西部虽然矿产也比较丰富,但是同样需要南方矿产的支援,尤其是比较缺乏的煤矿资源。”

安哥拉铁矿目前可以自给自足,在煤矿上就差很多,所以其所需的煤炭资源在本地区矿产勘测工作完成前,还需要从东非南部运输,而以前安哥拉工业发展所需的煤炭需要通过中央铁路经过中部地区中转,这就凭空增加了成本。

虽然东非和日本这个资源匮乏国家一样,也进口国外的矿产资源来发展本国工业,但不同点在于东非进口矿产在本国工业发展中占比很小,主要还是依赖中,东部地区的资源。

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为了平账,东非很多工业品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在没有优势市场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和当地进行物资上的交换。

很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殖民地地区,本地区因为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资金和购买力是不足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无力消费更多的工业品,所以东非政府会依据当地的资源情况,直接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势,类似前世东方某大国,为了绕开美元,从而实行的货币互换。

当然,东非还没有发展到某大国的程度,时代也没有发展到这个层次,就比如很多殖民地地区的货币发行权和金融在宗主国手中,当地人没有自主权,也没有直接和东非平等交流的条件,所以以物易物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就比如东非和印度的贸易就是如此,虽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印度也有自己的下级治理系统,主要是当地王公贵族和本地英国官员,东非就是通过和这些力量交涉,从而绕开了英国本土的干涉。

毕竟东非不可能拿着莱茵盾直接让印度殖民地政府接受,这要是让英国本土发现了可就犯了大忌,而货物就好处理多了,毕竟商品上未必会直接写明生产地,同时商品价格不像货币一样是固定的。

一英镑就是一英镑,但是市面上一英镑的商品到底卖多少那就不一定了,这就给中间商赚差价提供了空间,而印度殖民地政府就起到中间商的作用。

而且一般来说的商业活动中,商人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货币,东非想从其他国家和势力手中直接抠出一个子都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是当地不重要的东西来进行交换就简单了许多。

比如印度的煤矿资源很丰富,而印度作为殖民地本身工业对煤炭需求量不大,这个时候殖民地政府的贪官污吏,本地的王公贵族就可以将本地的煤炭拿来和东非交换商品。

虽然这样做效率低,收益慢,周期长,毕竟不像货币结算那样方便,但是却让东非的商品成功流通出去,从而带动本土工业的发展。

这在东非是行得通的,毕竟东非作为一个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可以从国家层面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整合,而一般国家的商业活动主要通过私人来进行。

试想一下,在19世纪一位英国的抹布商人,他将自己的产品在印度销售,他所想要的回报,显然是英镑,你让他拉一堆同等价值的煤炭回去,那他绝对脑回路不正常,毕竟英国本土煤炭很丰富,开发多,成本低,他还要多付出运输成本,进一步提高了风险,除非这批煤炭白送,并且他在本土有销路。

所以这种贸易形式在其他国家不是不能做,而是必须有实力的人来做,可即便欧洲的垄断组织,他们也以利润为主要目标,不会搞东非这一套,钱肯定可以赚,但是太过费力不讨好。

所以东非政府在大西洋经济区的发展路径,除了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以外,直接和大西洋沿岸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也会是一个重点,这本质上是对东非在印度洋贸易中的一种复制。

对东非政府而言,这对于当前东非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毕竟作为后发国家东非没有传统的商业路径。

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327章 南下第933章 法国主导第725章 战前算盘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517章 过剩第36章 滨海区第1264章 在东非第674章 鱼米之乡第1003章 铁路系统调整第1005章 人造纤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装甲部队设想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570章 投降!第134章 第一阶段作战任务结束第822章 卡宾达第740章 古战法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201章 走马上任第1185章 速成第1344章 舆论战第457章 插旗占地第323章 恩德贝莱大起义第836章 交通状况第799章 威尼斯会议第848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506章 贼心不死第592章 巡视巴加莫约第936章 军售第649章 新法兰克福市第1115章 农村大发展第1285章 挖坑第113章 野望第833章 拖拉机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群第942章 宣战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764章 计划调整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64章 争议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1107章 新经济政策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29章 艰苦行军第191章 青柠第151章 在法国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万以内第1318章 欧洲形势第1129章 火药桶上跳舞第383章 引入第809章 事后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第1296章 接见第1293章 肢解第802章 争论第267章 各自战场第820章 购舰第85章 马西米连诺一世眼中的东非第1204章 茶叶市场第55章 到东非去第631章 准备第200章 分裂第1243章 东非自导自演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1311章 秘密会议第158章 闭塞的东非第1041章 新农业第922章 大开杀戒第621章 欧亚果篮计划第730章 拉穆湾海战第918章 《东,法领土确认协议》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704章 底气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800章 威尼斯变化第389章 易手第69章 黑兴根王室领地第273章 鸡飞狗跳第846章 东非牛仔第1205章 工业依赖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二合一)第745章 菜鸡互啄第889章 远东战火第839章 强大的东非电力第112章 人口和农业第1085章 两国交易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212章 苏伊士运河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486章 外交打压第1166章 体验第415章 在的里雅斯特第214章 自己人,别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