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闭国家

罗安达市。

在罗安达市的一家茶馆里,几个德国人正在讨论东非近几年的变化,在罗安达市最常见的外国人就是德国,法国和葡萄牙人,不过他们各有各的圈子。

“通过一五计划,东非的城市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当初我到罗安达市投资的时候,工厂的南边还都是荒地,短短五年时间里,大量各种类型的工厂和建筑拔地而起。”

“现在东非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也到访过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一些城市,这些城市和罗安达一样显示着勃勃生机。”

“这些城市人口和欧洲的城市一样,都在快速膨胀,但是又不像欧洲社会的城市那样无序增长,大量廉价工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这在欧洲的城市很普遍。”

“但是东非进城人口的素质显然是比较高的,这受益于义务教育的推行,但是教育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尤其是就业和城市管理。”

“东非这种指令性国家,反而通过行政手段避开了失业率的问题,在罗安达这座非洲西部最大城市,没有一个失业人口,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分配的,并且东非政府希望通过舆论手段来消除工作差异而引发的歧视。”

“包括提高工人地位,抬高部分职业待遇,以及通过报纸等媒介歌颂在欧洲社会普遍受到歧视的一些职业。”

“不过我并不看好东非政府的这种行为,这不利于社会的竞争和进步,不过当下东非政府也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作为落后国家,东非政府当下的主要工作还是对其他国家进行追赶,所以还不至于频繁遇上这种烦恼。”

作为德国商人,克洛维见证了一五计划期间罗安达市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赚了不少钱,在这种高速发展之下,机遇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克洛维这种从事商业贸易的人。

东非存在不少外资企业,不过除了投资中高端实业从而获得东非政府补助和政策优惠以外,也只有克洛维这种二道贩子获利颇丰。

当然,克洛维对东非的国家政策是喜忧参半的,东非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并不像欧洲那样自由,所以东非限制了克洛维这种商人的发挥,但是因为东非和德国的关系,所以克洛维这种商人才能有机会从东非获利。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要发生变化,在1905年6月12日,东非政府进一步就“开放”问题进行了拓展。

欢迎包括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商业群体或者个人到东非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东非将进一步开放港口城市作为通商地点,放开一批商品的关税壁垒,加大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貌似东非积极拥抱国际市场,实际上是一五计划之后,很多工业品东非可以自行生产,并且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东非政府才会放开部分商品进入东非,同东非相关国有企业进行竞争。

所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东非工业化的提升,目前东非城市化水平显然比欧洲要低很多,但是通过九十年代和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东非工业体量已经不输世界上绝大多数工业强国。

虽然工业化水平依旧偏低,但对应东非的人口规模,即便偏低的工业化水平也也意味着东非工业体量达到惊人的效果。

在1904年,东非城镇化率大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在一五计划之前,就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三,一五计划之后,这个数据显然不会低于百分之二十三。

东非政府的预估大概在百分之二十五或者百分之二十七左右,虽然只增加了几个百分点,但是按照当下东非人口数据,最少也能增加上百万工业人口。

东非政府的数据大约是三百万以上,这代表着东非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虽然不如前世苏联一五计划那样夸张,但放在彼时世界上也是无出其右了。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至少有一千多万人口涌入城市,东非目前人口或许比苏联要少很多,但应该也相差不远。

主要是目前东非没有展开相关的人口数据普查工作,按照东非人口普查惯例,现在是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所以东非人口数据应该在1910年前后才会更新。

不过即便不通过准确的数据,肉眼可见,东非社会的变化是巨大的,像克洛维这样的商人,他们对东非沿海城市的变化或许有很深的感触,但是东非广大内陆地区的变化才是更加惊人的。

在东非韬光养晦的政治下,东非经济也喜欢遮遮掩掩,包括国防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工业等等重要产业,绝大部分都放在内陆地区。

只有各国外交人员或许通过中央铁路能对东非发展进行管中窥豹,像克洛维这种商人活动范围也仅限于东非沿海城市。

目前东非城市有近六百多座,而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加起来也不过才二十多座,所以想通过沿海分析东非的真正实力,显然是不大可能。

就拿东部来说,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等城市虽然独占鳌头,但是东部沿海城市数量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座,而且这些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这些城市放在东非版图上,也不过就是二十几个点而已,刨除这二十多点都属于东非内陆区域,这种区域的划分并不完全是按照海岸线来划分的,而是开放程度。

这样一来东非内陆经济占比远超沿海城市,就拿东非工业最发达的中部地区,重工业占比就达到了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包括坦桑尼亚西部,赞比亚,津巴布韦,刚果南部和东部,莫桑比克西部的广大区域)。

虽然沿海地区有非比寻常的优势,但不至于像前世很多国家那么夸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主要还是围绕资源丰富地区展开,而东非的工业发展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这也使得东非中部工业占比要远超过沿海。

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并非东非特例,就比如德国的工业区也在内陆,奥匈帝国工业更是集中分布在波西米亚地区(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

而想窥探东非内陆发展情况,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难度十分大,首先就是身份问题,也就是东非迁都以后,莱茵市的位置深处内陆,从而给其他国家外交人员得以深入东非腹地的机会,在第一镇市为首都的时候,外国人最远也就抵达第一镇市,而第一镇市距离海岸线只有区区七十公里左右,基本上和沿海城市没有太大区别。

即便是东非迁都莱茵市之后,各国外交人员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莱茵市以内,对于防止国外势力对东非的渗透一直是东非的重要工作。

所以事实上来讲,东非就和前世东亚某半岛国家一样,属于大号的朝鲜,只不过东非没有朝鲜那种恶劣外交环境,也没有美国那种强国对东非进行封锁。

英国虽然是此时的世界霸主,但是对世界的控制力远远达不到前世美国那种过于夸张的效果。

第521章 申请第341章 民主选举第883章 全面东非化第962章 提尔皮茨第1171章 新达尔马提亚王国第1129章 火药桶上跳舞第500章 德国大使第19章 黑兴根军事学院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738章 双方谋划第664章 隐藏的内部危机第621章 欧亚果篮计划第1023章 俄国海军靠岸第515章 狗咬狗第524章 幸福第922章 大开杀戒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1198章 远东人员第1187章 东非世界博览会第59章 桑给巴尔宫廷政变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44章 新欧陆局势第642章 制裁和认怂第1204章 茶叶市场第91章 说明:请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374章 热闹的南非第938章 换血第368章 插曲第978章 后续影响第345章 援助团第900章 “三部”建设第385章 煽动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36章 滨海区第916章 鲸湾港铁路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179章 总部第903章 莱茵宫第101章 招人第642章 制裁和认怂第1174章 1914年钢铁贸易第632章 前往欧洲第597章 军纪败坏第488章 情报战第384章 临危受命第380章 夜谈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93章 天然气产业起步第19章 黑兴根军事学院第139章 战争结束第869章 新法兰克福市第462章 由德国引发的危机:狼来了!第945章 空军第226章 远东大使第440章 太美丽了,维也纳!第372章 再临非洲第896章 “草原”大迁徙第1151章 东非人打过来了!第58章 密谋第776章 第三阶段第266章 罗马二次光复第933章 法国主导第937章 战争倒计时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515章 狗咬狗第152章 恢复联络请假第597章 军纪败坏第1125章 打破海军发展限制第1100章 莫斯塔尔水电站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981章 捷径第98章 游历第849章 东非医学第868章 尘埃落定第484章 训练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749章 南下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396章 推测第377章 意大利的进展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1063章 推力第925章 造船业第862章 后续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139章 战争结束第336章 东非菜?第781章 大环套小环第974章 方队组成第992章 入籍第1223章 “疗养”第1003章 铁路系统调整第1013章 站队第1225章 库区移民第289章 教学第1074章 市场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