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红海航线的战略意义

当然,这也是说不定的事,毕竟一个国家要考量的问题很多,尤其是英国这种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如果能合作,东非自然愿意接受这种结果,如果达不成目的,东非也不会太在意,毕竟十几年过来,东非已经习惯了。

恩斯特接着说道:“最后一个事项,也是本次和英国协商的重点之一,那就是尽可能从英国手中获得一处印度洋区域的海外据点,这是帝国关于印度大战略的重要一环,如果能通过本轮谈判实现这个目的,就算多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

默尔克皱着眉头问道:“殿下,关于这一点英国人应该不会同意吧?就算英国同意,他们也不可能会从自己手中划一处好地方给我们。”

恩斯特点点头说道:“这一点我也考虑过,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印度洋沿岸,除了我们和法国以外,其他地区几乎被英国直接统治,或者间接影响。”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印度洋为核心利益的国家,想在印度洋拓展我们的影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和英国协商来达到这一点。”

“至于英国是否愿意,这件事的主动权在我们,想让我们在海军方面妥协,英国自然也要拿出诚意,至于是否是烂地,那就要看接下来和英国人的讨价还价了。”

东非官员们也认同恩斯特说的这一点,没有什么不能谈,如果不能谈那就是东非发展的还不够。

思维特说道:“英国在印度洋沿岸的势力,大致可以分为四处,首先是红海沿岸,接着是波斯湾沿岸,然后是印度,最后是南洋区域,当然,澳大利亚也在其中。”

“印度和澳大利亚作为英国核心殖民地,我们肯定不能打这两地的主意,至于其他几个方向,也只有波斯湾沿岸或许有些可能了。”

南洋地区,事关马六甲海峡这个世界级海上通道,英国人肯定不会放手,而红海沿岸,英国人根本就不敢把东非放进来。

一直以来,东非和欧洲贸易的主要航线就通过红海来实现,虽然这些年东非西海岸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但是东非最重要的中东欧市场,从地理上绕不开地中海的两处节点,分别是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以及红海航线。

虽然红海航线周围势力错综复杂,但是关键的苏伊士运河以及曼德海峡都在英国控制中。

而假设东非控制了稳定进出地中海的通道,那对于英国的战略布局绝对是一场灾难,所以英国人肯定不会放手。

至于原因,简单想一想就十分明了了,如果东非控制稳定进出地中海的通道,那东非就能在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和交流保持独立性,而且是绕开英国的情况下。

而纵观当下全世界,除了东非以外,德国还有奥匈帝国,这三个国家都带着德意志属性,德国是正牌德意志国家,而奥匈帝国中奥地利话语权占比高,至于东非虽然因为国民结构原因不够纯粹,但也是无可辩驳的德意志国家。

如果东非掌握了红海航线,能够自由进出地中海区域,那世界上的德意志国家就能从北欧到地中海,再到非洲大陆连成一片。

在世界局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其他国家肯定都不希望出现一个“怪物”,这个“怪物”如果诞生,那就可能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

而且,如果东非或者德国,奥匈帝国掌握了红海航线,也就意味着欧洲局势的失控,东非本就体量庞大,掌握着世界上大量战略物资,像粮食,棉花,橡胶,各类矿物。

如果德意志国家合流,在得到东非源源不断物资支持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潜力将直接上一个台阶,几乎大宗的战争物资都不会缺乏,搭配上德意志充沛的武德,恐怕欧洲格局都将为之改变。

对于这个场面,东非政府自然也“幻想”过,如果能掌握红海航线,东非完全不介意给德国和奥匈帝国增加一些战争的底气。

而反过来,英国人肯定也知道红海航线的重要性,同样英国政府肯定也能看到红海航线如果落入德意志国家会对英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只有牢牢将红海航线控制在手中,德意志国家才不会合流,一个横贯欧洲和非洲大陆的“怪物”才不会被英国人释放出来,这不仅是英国的想法,包括法国,沙俄等等都是如此。

至少在近年来,英国和法国在红海沿岸的支出就明显增加,而两国防范的是谁不言而喻,就是东非。

当然,红海航线的特性也使得英法对东非的封锁是比较成功的,红海有两个命门,苏伊士运河和曼德海峡,不管哪个控制在手里,东非都不可能冲入地中海。

如果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英国和法国政府也完全有能力将苏伊士运河直接炸掉,让这条世界主要贸易航线瘫痪。

红海航线的双保险,让英国对红海航线的控制能力大为提升,海军在红海狭长的空间里几乎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而东非想从陆地夺取红海航线控制权,难度也很大,主要是红海两岸的陆地交通实在有些困难,不仅地形复杂,而且沙漠遍布,并不适合大规模部队开展活动,而英法通过地中海的便利条件,可以有效支援埃及等红海沿岸国家。

事实上,只要保证埃及不落入东非手中,那英法两国有的是办法和东非周旋,当然,以上设想的前提是东非站在德国阵营。

实际上东非如果真加入欧洲战局,那战争的走向还真不好说,但东非显然不想轻易开启战争,尤其是在东非如今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而且参与战争的风险也不是东非能承担的,如果赢了还好说,输了东非就难受了。

实际上这也是东非政府内部对战争的一种悲观态度,东非目前的地理位置和国力,就天然不适合参加欧洲战争。

主要的海上通道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中,东非想从英国人手中夺取这些海上通道难度非常大,假设东非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夺取海上通道,而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东非就有可能面临被围殴的风险。

虽然前世德国在一战中表现出以一当五的气势,但是谁又敢说这个时空的德国还有这样的运气,运气对战争同样重要,万一因为一场大战役的失误,德国就提前失败了呢!

这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前世一战就打成了僵持的局面,德国和法国在前线稳住了局面,从而使得德法变成了绞肉机,而这种僵持正说明德国在军事上对法国其实没有形成碾压优势。

当然,除了这些因素以外,东非最主要的还是考虑美国和俄国两个国家有可能背后摘桃子。

美国就不需要多说了,美国的想法几乎和现在东非政府的想法一致,大致思路都是先观望,而前世俄国的表现在恩斯特看来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虽然说因为内部政变,俄国退出了战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国没有能力重新加入,毕竟英,法如果被打急眼了,完全可以许诺俄国新政权无法轻易拒绝的利益。

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291章 “偷国”第362章 第一铁路总体设想第886章 落后产业转移第351章 过往第191章 青柠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125章 鲁道夫的变化第989章 学术交流第459章 工作会议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460章 冲突第1207章 法尔塔新区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848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第789章 态度第1131章 刺杀失败第163章 年底第882章 出口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707章 贸易和市场第945章 空军第999章 新制碱工艺第435章 钢铁和人口第1149章 再临南美第23章 阻碍时代进步第991章 抵达第942章 宣战第115章 圣诞节后第943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57章 一分为二第1189章 邀请第1077章 汽车订单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装甲部队设想第817章 东非粮仓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23章 坏事做尽第443章 韬光养晦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达累斯萨拉姆第274章 第一次接触第648章 1883年国防军事变动报告第131章 攻克卡扬扎第619章 缴获第510章 给英国找点事做第551章 交给时间检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280章 巴加莫约造船厂和文化战争第512章 给俄国人提供舞台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续发展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47章 橡胶种植第779章 登陆成功第813章 马达加斯加岛第63章 攻克桑给巴尔王宫第1041章 新农业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19章 黑兴根军事学院第930章 汉萨省第499章 建交热第677章 公务员制度尝试第654章 军用车辆研究所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231章第1102章 备战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699章 兵役登记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1069章 德国讨论第848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第379章 黄金叶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222章 体面第72章 烟草种植第792章 条件第942章 宣战第1119章 对奥斯曼贸易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526章 文明灯塔第436章 恶意竞争第425章 扩大市场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258章 夜袭第327章 南下第542章 生个舰队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96章 西部人口预期第673章 象牙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37章 战争倒计时第833章 拖拉机第971章 经济状况第613章 工作报告第942章 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