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莫斯塔尔水电站

在东非进入三五计划,继续发展本国工业的时候,世界的其他地区并不太平,尤其是欧洲各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其中尤其以英,法,德三国间的博弈最为突出,次要矛盾则体现在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对巴尔干半岛话语权的争端。

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国内问题尖锐,这也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

是的,奥匈帝国也被恩斯特列入和俄国同等的存在,这一点从前世一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俄国国内发生了政变,但新政府好歹保住了大部分利益,而奥匈帝国直接被肢解,奥匈帝国才是货真价实的一战最大输家。

所以说奥匈帝国和俄国可以说是棋逢对手,而两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端又由来已久,是天然的竞争对手,如果两国的老冤家奥斯曼帝国没有衰弱,或许可以在中东欧再凑一桌“斗地主”,同西欧英,法,德三国集团形成欧洲的两大牌局。

相较于原历史,自从意大利统一失败之后,奥匈帝国实际上比历史同期要强的多,至少西部意大利这个威胁不复存在,能让奥匈帝国抽出更多精力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竞争。 wωw_ttκǎ n_¢〇

在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可以说丢了大脸,这让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气焰更加嚣张,不过总体来说,俄国瘦死骆驼比马大,对于奥匈帝国这个老对手,俄国也并不放在眼里。

……

1911年4月7日。

奥匈帝国波斯尼亚地区西南部,莫斯塔尔市。

今天莫斯塔尔市的一项重大工程完工,由东非支援建设的莫斯塔尔水电站在内雷特瓦河上落成。

刚刚成立不久的莫斯塔尔水电公司总经理克尔来夫,在建成的莫斯塔尔水电站大坝前,高兴的说道:“莫斯塔尔水电站建成,将成为我们市新的经济发展引擎,为我们市的电力供应以及工业发展提供帮助。”

克尔来夫是典型的东非人,也是东非在波斯尼亚地区商业群体的代表之一,而他的员工大多数都是本地人。

只不过和波斯尼亚其他地方不一样,莫斯塔尔的本地人显得十分奇特,因为当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是华人,还有百分之十七的克罗地亚人,最后是百分之三塞尔维亚人。

所以克尔来夫面前参与莫斯塔尔水电站建设的工人里,除了极少的东非技术人员以外,主要以华人为主,并且有少量的克罗地亚人。

而原本莫斯塔尔市的三大族裔,分别是奥斯曼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莫斯塔尔市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经营的边境军事重镇,而在奥匈帝国控制波斯尼亚地区后,黑兴根财团通过当时驻莫斯塔尔的奥匈帝国军队“合作”,将这座原本带有奥斯曼特色的城镇,彻底实现了去“绿化”,并且,黑兴根财团成为当地最大地主,进一步从远东帝国引入移民输入到整个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

当然,当时东非向当地输入的远东移民其实属于“黑户”,大多数以黑兴根财团雇佣的劳工形式在当地“安家落户”。

早期东非在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主要经营农业,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并且有充沛水源,远东移民在黑兴根财团安排下,在当地开拓农场和种植园,当时远东移民事实上类似俄国的农奴。

因为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属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前线的原因,当地人口并不多,加上地形相对崎岖,存在大量原始森林,所以并不适合居住。

这就给黑兴根财团提供了便利,在大量廉价远东移民劳动力的支撑下,黑兴根财团沿着内雷特瓦河不断向下游开拓荒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内雷特瓦河下游实际成为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的繁荣地带。

这一点从内雷特瓦河下游地区的人口状况就可以看出来,如今当地人口超过六十三万,其中华人就占了四十八万,超过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而整个内雷特瓦河下游地区面积才四千多平方公里。

这样一对比,就能看出当地在东非扶持下的繁荣程度了,四千多平方公里,基本相当于前世远东帝国一个面积中等的地级市规模(我国地级市平均面积大约两万八平方公里)。

这么小的地方,人口突破五十万以上,至少在巴尔干地区是比较罕见的,要知道整个塞尔维亚王国人口才两百多万,保加利亚四百多万,所以内雷特瓦河下游地区在黑兴根财团治理下绝对属于人口密度稠密地区。

而东非为什么要在这里扶持一个亲东非的势力,还要从东非对波斯尼亚地区的渗透说起。

东非在奥匈帝国占领波斯尼亚地区后,就已经开始着手在奥匈帝国境内打造一个类东非的区域,但是当时在波斯尼亚的工作并不顺利。

首先,波斯尼亚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国家,而且受到克罗地亚阻隔,交通并不通畅。

所以东非只能以前世克罗地亚境内的普洛切港为出发点,向内雷特瓦河流域渗透。

内雷特瓦河是前世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的重要河流,而普洛切港紧挨着内雷特瓦河。

从普洛切到莫斯塔尔的内雷特瓦河下游河谷地区,构成了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地区接壤地带少有的平地。

这也是黑兴根财团在当地开展“圈地运动”的基础,可以说除了莫斯塔尔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是黑兴根财团后来开发出来的。

普洛切是前世克罗地亚的港口城市,而莫斯塔尔是波黑的第五大城市,同时是萨拉热窝通往亚得里亚海的必经之路。

作为区域内第二大城市,普洛切港可以说是黑兴根财团独立开发和建设完成的。

如果没有东非介入,那普洛切港想要出现,恐怕要像前世一样,由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在1939年建造了。

而莫斯塔尔市则不同,莫斯塔尔位于迪纳拉山脉和弗拉尼察山脉交汇地带,内雷特瓦河从这里流入下游的平原地区,所以莫斯塔尔控制着内雷特瓦河下游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

也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前世就有二战中重要的内雷特瓦河战役在这里发生,控制了莫斯塔尔也就意味着距离巴尔干半岛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萨拉热窝不远了。

萨拉热窝紧挨着莫斯塔尔市,两地由弗拉尼察山脉隔开,所以内雷特瓦河谷是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地区通往亚得里亚海的主要通道。

这也就能看出东非对当地的布局,主要就是介于普洛切港和莫斯塔尔市之间,等于掐断了内陆地区同沿海的交通要道。

而东非对波斯尼亚的渗透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至少早期恩斯特设想的控制整个波斯尼亚地区的经济就不现实。

主要原因就在于波斯尼亚地区民族构成复杂,是天主教,东正教和阿拉伯教三大宗教势力的交汇地带,也是以前奥斯曼帝国,俄国和奥匈帝国三个欧洲传统大国的博弈中心,其中萨拉热窝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从当地人口构成就可以看出来,萨拉热窝是民族和宗教信徒混居的最主要地方。

第36章 滨海区第26章 远道而来的人们第861章 分赃第536章 间谍第820章 购舰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184章 谈判第198章 乌龙对话第1241章 东非的殖民地第253章 维森堡战役第397章 普鲁士在下一盘大棋第411章 斐迪南海军学院第69章 黑兴根王室领地第718章 奥赛罗“贩奴”第281章 劳务输出第245章 我的总督舅舅第576章 人参种植第1122章 法国试探第878章 无线电第140章 新品第789章 态度第822章 卡宾达第1184章 通吃第850章 移民第1328章 “阿奸”赛义德第1025章 未雨绸缪第956章 专家建议第531章 兵城第1377章 贿赂第38章 开垦第427章 赫尔曼亲王号第833章 拖拉机第1132章 皇室商讨第1256章 贸易重心南移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1370章 节水农业第844章 鲁道夫第571章 封锁宫古海峡第899章 东非铝产业第916章 鲸湾港铁路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1013章 站队第732章 双输第1021章 海外领地建设第706章 东阿外交关系升级第1330章 选定地点第417章 炊事车第797章第864章 莫罗戈罗市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96章 西北悲歌第764章 计划调整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阶段完成第541章 下次还敢第718章 奥赛罗“贩奴”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81章 捷径第146章 农业研究所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308章 渗透第836章 交通状况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956章 专家建议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939章 马尼拉防御体系第494章 假情报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区第1049章 农业危机第1061章 无畏舰时代第831章 人口长城第694章 讹诈第115章 圣诞节后第844章 鲁道夫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1192章 钢铁森林第571章 封锁宫古海峡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698章 鱼饵第1149章 再临南美第110章 数据第610章 军事顾问团第49章 疾病防控第524章 幸福第198章 乌龙对话第758章 331师第1047章 奥匈海军求助第1002章 人人如龙第682章 发展策略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论第482章 波斯尼亚第1044章 缺大德的东非第712章 铁路所见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61章 危与机第90章 新行政区划(彩蛋章地图供参考)第907章 三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