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经济体制优势

第1201章 经济体制优势

目前东非全国电力供应中,百分之二十八来自水力发电,这个比例是相当巨大的,毕竟前世远东帝国水力发电占比也才不到百分之二十。

而东非水电资源的开发却并不充分,依旧有巨大上升空间,造成东非水电开发如此大比例的原因,除了自然优势以外,也和东非的国情息息相关。

毕竟,东非大部分区域都有储水需求,因为东非本国气候主要以热带草原为主,分为雨季和旱季,这就注定了东非会建设大量水利工程,将雨季的水量截流下来,保证工农业用水。

而建设人工水库自然是水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而一般而言,为了提高利用率大部分人工水库都兼具发电功能,所以东非对水电开发的利用率也就比较高了。

汪海龙说道:“因为刚果盆地的存在,这对于东非而言就相当于掌握着一个巨大的水电聚宝盆,如果能得到充分开发,就可以解决东非大部分电力供应问题。”

“不过相对于水电,目前东非电力供应中,火电依旧占据绝对优势,高达七成左右,并且因为区域能源特征,采用不同燃料作为发电基础,比如东非南部就是煤炭,北部一些地区则采用石油或者天然气,西部除了水电以外,也大量采用石油作为发电厂使用的燃料。”

“1910年,东非电力普及率就高达夸张的百分之六十二,基本上实现全部城镇和一部分乡村地区的电力普及,而就算到现在,东非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电力普及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国家。”

得益于东非的前两个五年计划,东非电力部门在此期间正式建成了全国意义上的东非国家电网,并且因为技术进步,当时东非已经拥有自主的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知识产权,实现了电力生产技术的新一轮突破。

如果和前世东非所在区域和国家对比,这个数据可以说是相当逆天的,毕竟前世东非所在区域和国家,也就是那一众非洲小国,可以说是全世界电力普及率最低的地区,即便到了21世纪,很多地方也是不通电的。

而东非确是这个时空里,世界第一大电力生产国和电力消耗国,电力普及率稳稳坐在世界第一位上。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东非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在东非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对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也是导致东非三五计划面对资金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竟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东非确实很爽,但是短时间内投入的海量资源,并不能像轻工业那样迅速产生收益回本,其周期动辄十年,甚至二十年。

这也算寅吃卯粮的一种体现了,所以这也是东非迫不及待推动一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有一战爆发,东非的生产线才能迅速铺开,将这些基础设施转变为生产的催化剂,同时依托一战期间空出的国际市场,消化东非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成果。

张总长一行远东帝国官方人员听完汪海龙的叙说,都显得有些沉默,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几天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我就注意到达累斯萨拉姆市的路灯几乎是整夜都开着的,整个城市即便到了夜晚,也犹如白昼。”

“达累斯萨拉姆市家家户户都接入了电力,很多东非家庭都有数量可观的家电使用,就拿我们所在的东方酒店来说,电灯,电话,收音机,留声机等等样样俱全,如今西方国家发展的太可怕了!”

“这就是所谓的电气化?我们连蒸汽时代的车都还没有赶上,如今却又被西方社会甩了一大截。”

对于远东帝国而言,东非是彻头彻尾的西方国家一员,毕竟东非在地理位置上确实在远东帝国西方。

当然,东非政府以及大部分东非公民是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的,东非对自身国家的定位其实是类似美国人那种新大陆概念,并不和欧洲混为一谈。

虽然,非洲并不属于新大陆,这主要还是因为北非在世界历史上长期参与所导致的,毕竟不管是欧洲亦或者阿拉伯文明,都绕不开北非地区。

但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北非宛如两个世界,至少在恩斯特的认知中,撒哈拉沙漠以南文明发展还不如美洲的印第安人。

所以汪海龙说道:“这倒是不用过于担心,东非和西方国家还是有些区别的,至少在我的了解中,东非和很多西方国家大为不同。”

“除了经济发展模式迥异于欧美以外,东非很多工业领域和欧美有着很大差距,就比如我说的这个电气化概念,好像只有东非一个国家有国家层面上的大战略,而且他们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

“那个时候,东非的科技水平是远远不及欧美国家的,但是正因为经济制度上的优势,使得东非后来居上,并且成为一些领域的领导者。”

“其中电力和内燃机就是最典型的两个案例,东非电力发展起源于德国,但是如今德国在这方面虽然是佼佼者,也不可避免的被东非拉开差距。”

东非电力技术实际上应该说是来源于黑兴根财团,黑兴根财团应该算是最早一批涉及电力领域投资的资本集团,为东非前期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这一点汪海龙是不太了解的。

“而东非之所以能超过德国,显然东非的经济制度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东非政府的宣传口径,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政府全力扶持,以及统一协调资源调配,东非电力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并且最终达到以点破面的效果,带动本国其他产业的发展。”

张总长说道:“好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才是东非经济发展的真正精髓,毕竟东非从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这其中果然是有其道理的。”

在很多国家眼中强大的工业国——东非,其实是并不承认这种称呼的,毕竟按照东非政府对本国工业的定位,东非仅仅只是一个半工业化国家。

东非对工业化的标准,受恩斯特影响从来都是以本国的一些工业指标来作为参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市化率,而目前东非的城市化率显然不及东非政府的心理预期,整个东非的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三点六。

这是1914年东非城市化率的统计数据,毕竟如今已经是1915年末,东非三五计划已经接近尾声,所以东非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收集本国的一些重要数据。

在三五计划期间,东非城市化率有了明显提升,甚至超过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增速,但是不可否认在和其他工业强国的对比中,东非城市化率依旧属于偏低水平,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比俄国,西班牙,日本这三个列强国家要高。

也就是说,东非目前城市化率在列强中排在中游位置,而城市化率最高的英,德两国,城市化率甩了东非一大截,就是美国和法国也比东非高了大约十几个百分点。

第986章 农民进城第131章 攻克卡扬扎第244章 转败为“胜”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50章 教育第961章 危与机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981章 捷径第638章 利益交换第841章 大国使团第236章 “罗马”之谋。第58章 密谋第748章 第二阶段第552章 过往第739章 防线失守第1141章 学习第850章 移民第383章 引入第295章 拒绝第354章 电报第21章 军事化管理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966章 参观姆贝亚第964章第715章 短暂团聚第735章 廓尔喀第351章 过往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731章 损失惨重第892章 产业孵化中心第1046章 毅力号战列舰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871章 “莱茵”市第1035章 二五计划第672章 危与机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争第315章 清仓第332章 稻种第207章 换牌第112章 人口和农业第664章 隐藏的内部危机第997章 工业之基第804章 狮子大开口第160章 革新第1200章 电气化第330章 跑路第232章 裁区设省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46章 许可第241章 黑兴根入场第187章 劝说第1204章 茶叶市场第116章 鲁道夫噩梦之源第365章 诈骗式移民第340章 淮海经济区第307章 德国诞生第402章 妥协第1037章 电气化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230章第253章 维森堡战役第774章 搬迁第168章 餐具第844章 鲁道夫第263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1066章 压力和治理第844章 鲁道夫第1184章 通吃第512章 给俄国人提供舞台第844章 鲁道夫第862章 后续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917章 东,法边境冲突第443章 韬光养晦第186章 “三线”计划第127章 拉斯坎坡里交易市场第255章 五五开第1096章 北部湾领地第202章 收拢军权第428章 谈论第920章 图谋棉兰老岛第822章 卡宾达第1179章 鹰击号航母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934章 两步沟通请假第464章 劝说第784章 自己人第141章 中亚马匪第475章 出手第200章 分裂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203章 秽土转生第414章 新汉堡港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01章 驳回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688章 巡逻兵第200章 分裂第998章 贝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