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闭塞的东非

第158章 闭塞的东非

1868年11月5日。

第一镇。

第一镇西北方向小莱茵河畔,这里原本是第二镇的土地,但是随着东非殖民地升级,第一镇地位也水涨船高,作为东非殖民地政府所在地和中央区首府,自然也要扩张一番,于是紧挨着第一镇的第二镇就被吞并了。

一个多月前,原第二镇的居民久违的见到了一批陌生人来到此地,对于将近半年没有看到新面孔的第二镇居民来说这可真是稀奇。

自从东非面积扩大后,各地区都需要移民,为了填充新占领的土地,东部许多地区因为开发的时间比较早,人口相对多,所以很少有新的移民注入,第二镇就在此列。

临近沿海地带的平原除了东非仅有的几个港口城市和东非殖民地政府所在的第一镇城区,基本上没有新移民注入,新移民大多会向内陆地区倾斜。

如果只是普通移民,那第二镇居民自然不会好奇,但是第二镇的居民一眼就看出这批人和普通的移民不一样,毕竟第二镇的居民就是移民过来的。

所以移民到东非的时候什么样,他们还是很清楚的,当初他们来东非的时候,狼狈的不像样子,许多人连件像样衣服都没有。

还是刚上岸时东非殖民地统一发的制服,直到现在东非绝大多数人穿的还是普鲁士军服改良的衣服。

即使是欧洲来的移民,他们也穿的没有多好,但是他们的衣服没有被东非殖民地没收。

而是简单消毒过后,就重新返还给他们,顺便发给一套东非特色的普鲁士军装。

欧洲移民毕竟生活相较于华人移民要体面些,衣服也精致那么一丝丝。

如果说欧洲移民的衣服,至少还能看的出来是件衣服,就是尺寸等方面可能不太合身。

华人移民当初穿到东非的那套衣服可以说就是各式各样的破烂大集合,就没有一件完整的,补丁上打补丁都是小意思,开线,窟窿都数不过来,甚至同一批到东非的华人移民有穿单衣的,还有套着棉袄的。

为了方便消杀移民可能携带的细菌和尘土,还有方便后续管理,恩斯特干脆为移民准备了新装,华人移民的那身破烂直接被东非殖民地没收。

当然,东非没收华人从远东穿来那套衣服衣服也有同化上面的考虑,既然要德意志化,那就彻底点,辫子都剪了,带有东方色彩的衣服自然也没有必要保留。

欧洲来的移民倒是不用没收衣服,简单清理后就返还了,而且一些欧洲移民还自带了几件祖传的衣物用来更换。

不过,东非既然发放了一套新衣服,虽然是军装,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穷人来说不要白不要。

欧洲移民在着装上,喜欢将原本的衣服和普鲁士军装换着穿。

假如欧洲国家的人到东非来参观,就能看到一片怪异景象。

整个东非,一眼望去全是普鲁士军装,不仔细了解还以为到了普鲁士军营。

安东·佩鲁兹就是受害者之一,安东·佩鲁兹就是当初恩斯特搞得东非热带农业研究所聘请的那个教授。

在初到达累斯萨拉姆的时候,安东·佩鲁兹还没有察觉,因为港口毕竟是东非殖民地唯一对外交流的窗口,为了不吓着友邦,所以港口的移民发放的不是军装,而是普通的欧洲服装。

恩斯特又不可能把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这两个传统的印度洋沿岸港口关闭,各国商船还要在这两个港口停靠和补充补给。

要是封锁港口,英葡法荷联军第二天就打上门来,恩斯特成功开辟东非殖民地还托了普鲁士尚未统一德意志的福了。

尤其是英国这个海洋霸主,当前和普鲁士关系那是相当好,加上东非也算不上什么好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东非殖民地就让恩斯特搞出来了。

东非不是好地方是相对当前欧洲各国的认知而言的,不要说东非,就是整个非洲能让各国盯上的地方也没有几个。

西非那是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隶海岸,胡椒海岸……所以各国哄抢。

开普敦,英属索马里兰,直布罗陀分和未来的苏伊士运河分别扼制非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北非沿岸从古罗马时代就是欧洲重视的地区。

只有葡萄牙人在非洲稳定经营几块殖民地,但是葡萄牙人几百年前就来到非洲了,那时还是奴隶贸易盛行的时代,早回本了,但是这样漫长的投资很明显现在的葡萄牙没有精力继续下去。

欧洲人之所以在1880年前后一窝蜂的涌入非洲完全是1873年经济危机逼的。

每一次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都是致命的,同时也代表着经济发展到了瓶颈,需要寻找到新的宣泄口。

1873年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阶段,为了原材料产地和世界市场,列强掀起了划分全世界的狂潮。

现在这个时间显然还没到,对于英国人来说,岁月静好,而且英国正在南美搞风搞雨,欧陆上接连发生大战,法俄奥普都没精力搞事,美国忙着收拾南北战争的烂摊子和西部大开发,葡西荷这些年都没啥起色,在海外也没啥大动作。

只要恩斯特忍得住,不提前把东非的资源暴露出去,基本没人盯上东非。

说回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这两个港口作为东非唯一对外交流的窗口,除了自己用以外,还要照顾印度洋上漂流的各国殖民者。

毕竟是传统航道上重要的节点,真把自己当回事,搞闭关锁国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当然,恩斯特在东非本来就是吃独食的,所以也只是继续维持这两个港口的现状,继续给予各国方便。

坦噶,巴加莫约和姆特瓦拉就没必要和其他国家共享了,这都是东非自己搞出来的港口,只是黑兴根财团自用。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恩斯特还是在所有港口强制除了正规军以外的所有移民穿普通衣服,让东非在各国船只眼中看起来稍微正常些。

真要是让其他国家看到东非一大片普鲁士军装出现,恐怕任何人都会多想。

内陆地区就没有必要了,除了移民和黑兴根财团的成员没有其他国家的人能深入东非内地探查情况。

以前活动在东非内陆的阿拉伯商人和奴隶贩子现在都是在边境市场直接等东非殖民地送货上门。

而东非本身又和其他与世界有联系的国家和殖民地被地形和土著部落隔离开来。

(本章完)

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78章 奥匈帝国第1254章 锡矿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211章 “口袋”计划第122章 北境开发第667章 扩军备战第821章 裁军第649章 新法兰克福市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账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93章 “理想国”第687章 近卫师境况第1261章 试图拆分第145章 烟草工厂第18章 远洋贸易第748章 第二阶段第1113章 大借款第207章 换牌第656章 扩产和升级第403章 撤资第1150章 罗德斯公司第332章 稻种第1025章 未雨绸缪第383章 引入第145章 烟草工厂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58章 密谋第1102章 备战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216章 未来可期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322章 视察多多马市。第853章 秘密进入第818章 马普托铁路第1124章 军队家底第12章 战场间隙第58章 密谋第224章 国王瀑布第287章 西逃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89章 远东战火还在审核……第803章 威胁第1288章 东法会晤第989章 学术交流第570章 投降!第1233章 抓捕第1069章 德国讨论第562章 世界列强第214章 自己人,别开枪?第984章 一五计划之钢铁产业第142章 三区一改第214章 自己人,别开枪?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1102章 备战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93章 巴尔特库姆造船厂第1223章 “疗养”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1313章 交易达成第165章 拉斯坎坡里贸易市场的发展第215章 交涉第1126章 手搓收音机第505章 提速第403章 撤资第873章 农业结构调整第662章 参会人选第295章 拒绝第1034章 汽车之都第1058章 英国关注第156章 焚烧(内容可能引起不适)第628章 引入外资第957章 农林牧渔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300章 掠夺第118章 啤酒馆聚会第754章 东非海军困境第747章 费特河战役第1302章 巴库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10章 数据第560章 记者会第415章 在的里雅斯特第904章 卡宾达第112章 人口和农业第166章 招聘广告第702章 东非的“政治资产”第470章 奥兰治投英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765章 南非战争下面目全非的历史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254章 不欢而散